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发感动 领悟生命——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思考(一)
1
作者 钟一鸣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0-53,共4页
古老的中华文明,有着一种诗性智慧的光辉,其突出的标志就在于对生命理念的强调和发扬。作为传统诗性智慧的结晶,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生命的感发",这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动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学习、理解古典诗... 古老的中华文明,有着一种诗性智慧的光辉,其突出的标志就在于对生命理念的强调和发扬。作为传统诗性智慧的结晶,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生命的感发",这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动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学习、理解古典诗歌的出发点和关键所在,所有的教学目的和手段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生命感发 教学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语中隐悲愤 倜傥内寓真情──试看诗词中感发生命的一种方式
2
作者 林东进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24-26,共3页
诗词中感发生命的方式有多种。通过对韦庄《菩萨蛮其四》和李白《将进酒》的分析,我们体悟到“欢语中隐悲愤,倜傥内寓真情”,这种感发生命的方式。
关键词 诗词 生命感发方式 语言 作者 生活境遇 李白 《将进酒》 韦庄 《菩萨蛮》
全文增补中
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审美过程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伯海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8-74,共7页
审美原本于人的生命活动 ,肇端于其现实的生命体验 ;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 ,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审美又不能停留于生命体验 ,必须实行自我超越 ,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 审美原本于人的生命活动 ,肇端于其现实的生命体验 ;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 ,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审美又不能停留于生命体验 ,必须实行自我超越 ,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造 ,使之成为可供观照的对象 ,并以审美的态度给予再体验。由此生成的审美体验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而进入审美领悟和审美愉悦 ,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下的生命感发。这一审美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审美的基本性能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自我超越 审美过程 生命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的“感发”——论叶嘉莹古典诗歌研究特色 被引量:1
4
作者 龙珍华 《华中学术》 CSSCI 2016年第4期56-65,共10页
叶嘉莹先生在古典诗歌研究方面可谓独树一帜。她以'兴发感动'说为核心,着眼于诗歌感发生命价值的发掘,于客观知性研究中不乏主观感性色彩,于知人论世中饱含生命意识与人文情怀,充分肯定才性禀赋之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体现出浓... 叶嘉莹先生在古典诗歌研究方面可谓独树一帜。她以'兴发感动'说为核心,着眼于诗歌感发生命价值的发掘,于客观知性研究中不乏主观感性色彩,于知人论世中饱含生命意识与人文情怀,充分肯定才性禀赋之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与鲜明的学术个性。这些不仅在客观上纠正了中国传统诗学中过分重视'人',反而忽略'诗'的本末倒置的流弊,而且对于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学术规范化与技术化的过度追求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对于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古代文学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古典诗歌研究 生命感发 人文精神 学术个性
原文传递
《毛诗》“比兴”说《诗》刍议
5
作者 毛宣国 《云梦学刊》 2008年第4期73-78,共6页
《毛诗》的"比兴"说《诗》,构成"比兴"诗学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它既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哲人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文化心态,又是汉人政治人伦精神之体现。《毛诗》的"比兴"说《诗》,以"兴"为重点... 《毛诗》的"比兴"说《诗》,构成"比兴"诗学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它既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哲人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文化心态,又是汉人政治人伦精神之体现。《毛诗》的"比兴"说《诗》,以"兴"为重点,蕴涵着双重意味,一是以"兴"为喻,重"比兴"的美刺讽谕、教化功能,一是将"兴"解释为"起",重"兴"的生命感发功能,这对后世诗学将"比兴"作为诗的最基本的阐释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 “比兴” 讽谕教化 生命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嘉莹辞世:斯人驾鹤去,诗情留人间
6
作者 廉综 《廉政瞭望》 2024年第22期42-44,共3页
11月24日,南开大学发布讣告,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被谈及时,总是与诗歌相伴。她一生致力于古诗词研究和推广,被称为“诗词的... 11月24日,南开大学发布讣告,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叶嘉莹被谈及时,总是与诗歌相伴。她一生致力于古诗词研究和推广,被称为“诗词的女儿”。她曾自述道:“我所以一生以诗词为伴,不是出于对学问的追求,而是古典诗词生发的精神力量对我的感动和召唤,这一生命感发蓄积着古代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古典诗词 古诗词 诗教 古典文化 南开大学 精神力量 生命感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