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区域特征和生态代表性的加拿大国家公园动态反馈遴选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鹏 何琳思 +1 位作者 赵敏 起星艳 《热带地理》 2017年第4期569-579,共11页
国家公园遴选机制作为多种要素和多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套完整制度安排,核心是国家公园遴选标准和国家公园遴选流程。这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传递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需要优先解决的领域。国家公园遴选... 国家公园遴选机制作为多种要素和多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套完整制度安排,核心是国家公园遴选标准和国家公园遴选流程。这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传递了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需要优先解决的领域。国家公园遴选机制是加拿大国家公园建设的科学途径和政府治理的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和科学性,得到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推崇。从系统论角度入手,综合运用文献、比较、叠图等方法分析加拿大国家公园遴选机制,结果表明:该机制基于自然区域特征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基于生态代表性选择国家公园单元,将遴选标准嵌入系统规划;遴选流程表现为联邦政府主导、上下参与,遴选进展通过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动态表征;遴选标准、遴选流程和遴选进展共同构成一个动态反馈的遴选机制;该遴选机制有利于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加快建设和扩展保护对象。针对保护地遴选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国家公园遴选机制应该:遴选标准"点面"结合,可以突破部门分治所造成的自然要素分割,实现不同类型保护地管理机构的整合;遴选流程"上下"互动,可以改变中央在遴选流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处境,更好地体现国家公园遴选的国家意志和科学性;遴选进展"动静"联系,可以动态反馈国家公园建设进展,同时反映相对恒定愿景和系统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国家公园 遴选机制 自然区域特征 生态代表性 系统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背景下筛选我国生态毒理试验鱼种的方法初探
2
作者 孟耀斌 李帆 +1 位作者 何寿亮 张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1-647,共7页
提出了以"可替换性"意义定义鱼种的生态代表性,并以鱼种对空间区域和水温的要求构建了生态代表性函数.同时,按照鱼类毒性测试的试验要求根据鱼种的体长、孵化时间以及对水温的要求构造生态毒理试验可行性函数.在收集我国各鱼... 提出了以"可替换性"意义定义鱼种的生态代表性,并以鱼种对空间区域和水温的要求构建了生态代表性函数.同时,按照鱼类毒性测试的试验要求根据鱼种的体长、孵化时间以及对水温的要求构造生态毒理试验可行性函数.在收集我国各鱼类生物、生态信息基础上,综合生态代表性和生态毒理试验可操作性对鱼种进行了初步筛选,并通过仿真考察了生态毒理试验可行性随定义函数的不确定性.提出的兼顾生态代表性与生态毒理试验可行性的方法为后续探索我国生态毒理供试生物和推进化学物质生态风险的环境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物质 环境管理 生态风险 生态代表性 生态毒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保护现状及保护等级评估——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樊乃卿 张育新 +2 位作者 吕一河 邢韶华 马克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41-3349,共9页
基于生态系统的保护是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对生态系统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局域、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保护的优先性,可为制定生态系统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目前,生态系统保护等级划分的... 基于生态系统的保护是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对生态系统保护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局域、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保护的优先性,可为制定生态系统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目前,生态系统保护等级划分的常用指标包括面积流失率、幅度和代表性。以江西省生态系统为例,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江西省植被图、生态系统图、2010年土地利用图和自然保护区图,在GIS环境下进行图层叠加运算和重分类,再进行定量评估和归一化,将江西省生态系统划分为极重要、重要和一般3个级别。结果表明:过去的30年间江西省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共减少了82613.83km2,减少率超过了60%。全省的37个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中有19个类型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得到保护的面积比例较低。森林生态系统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省国土面积的16.7374%、5.5310%和3.8242%,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比例分别为0.51%、3.73%和5.76%;灌丛生态系统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0.0975%、0.9335%和0.0100%,保护比例分别为1.72%、0.17%和0.70%;草地生态系统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0.2647%、0.0005%和0.1064%,保护比例分别为0.21%、0.00%和3.49%;湿地生态系统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0.3532%、0.0345%和1.5650%,保护比例分别为1.87%、0.00%和18.01%。从各级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来看,极重要生态系统分布范围最广,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的东南部和西北部;重要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一般生态系统分布范围最小,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多数由于经济发展而退变为农田、城市等人工生态系统。结合江西省生态系统现状,将极重要的生态系统作为重点保护范围,因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17.46%的生态系统应该得到优先保护。这一结果为有效地开展生态系统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系统的保护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优先性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面积流失率 生态系统幅度 生态系统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erview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 Passiflora foetida L.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月 张小伟 +6 位作者 司珂瑜 胡家华 宇磊 陈洪卫 李洪珠 巩江 倪士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7期1113-1116,共4页
Based on extensive literature search,the composition,pharmacology,clini cal applications of Passiflora foetida L,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arized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 Based on extensive literature search,the composition,pharmacology,clini cal applications of Passiflora foetida L,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arized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flora foetida 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Clinical applications Reprehensive dietary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微优先区系统规划 被引量:7
5
作者 叶锦 胡金明 +5 位作者 武瑞东 王恒颖 王军军 周键 王一婷 杨飞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62-1872,共11页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在精细尺度上构建高效和代表性的微优先区网络,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以濒危、特有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代表性保...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在精细尺度上构建高效和代表性的微优先区网络,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以濒危、特有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代表性保护对象,首先运用Maxent模型模拟物种潜在生境分布,然后基于Zonation模型判识该优先区域内的微优先区,进而分析其生态代表性,最后评估该地区已建保护地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物种分布模型较准确地预测出保护植物集中分布于藏东南地区。(2)微优先区主要分布于藏东南高山峡谷区、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区及藏西南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区。(3)基于物种识别的微优先区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有较好的生态代表性,但将来的保护规划有必要将物种、生态系统及其服务耦合识别微优先区。(4)微优先区与已建保护地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差异,保护空缺区域主要位于察隅、墨脱北部、洛扎北部、浪卡子南部、岗巴、亚东、康马及萨嘎中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应重点关注这些区域。本研究可在精细尺度上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性,为地方层面的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提供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预测 微优先区 生态代表性 保护空缺 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