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3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意蕴
1
作者 尚卫红 张胜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蕴藏着丰厚的生态伦理意蕴。其孕育的生态伦理取向为“万物相系”的生态伦理认知、“共生共荣”的生态伦理本意和“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两山理论”折射出“谦逊友好,善待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蕴藏着丰厚的生态伦理意蕴。其孕育的生态伦理取向为“万物相系”的生态伦理认知、“共生共荣”的生态伦理本意和“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两山理论”折射出“谦逊友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诉求,“环境权益”明廓出“普惠民生,互利共赢”的生态伦理目标,“绿富同兴”揭示出“系统治理,职责共担”的生态伦理方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的生态伦理旨归是,在认知层面上展现出对“德性”的崇尚,在人格层面上表现出对“至善”的追求,在实践层面上呈现出对“公平”的探索。赋予生态伦理意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环境与民生等辩证统一关系的本质性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新突破,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蕴,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生态伦理 价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伦理价值体系构建的生态哲学阐释——评《水伦理的生态哲学基础研究》
2
作者 雒新艳 李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当前,全球水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水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水的关系,从伦理... 当前,全球水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水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水的关系,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规范人类的水资源利用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基于此,本文参阅《水伦理的生态哲学基础研究》一书,结合生态哲学理论分析阐释水伦理价值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伦理价值体系 生态哲学 哲学阐释 生态失衡 伦理道德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
3
作者 张琼 丁镭 《世纪桥》 2024年第17期107-110,共4页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探讨高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价值,强调高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生态伦理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思政教师的焦点小组访谈分析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探讨高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价值,强调高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生态伦理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思政教师的焦点小组访谈分析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基于此,高校要更好地履行引导学生提升生态意识和践行生态行为的责任,推动生态伦理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高校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生态伦理教育 内涵价值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视角下的宋明理学和谐思想——从“敬天爱物”到“天人共生”
4
作者 杨玉蔓 《炎黄地理》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领域开始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根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明理学以其深刻的哲学...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领域开始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根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明理学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伦理实践,提出了“敬天爱物”与“天人共生”等和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这些理念不仅是传统社会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结晶,也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启发。现代生态学关注人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而宋明理学以“天理”引导“人欲”,强调人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形成了一种内在超越与外在实践相结合的独特生态视角。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重新审视宋明理学的和谐思想,探讨其对当代生态伦理的贡献,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思想 全球生态危机 伦理实践 伦理内涵 和谐思想 宋明理学 生态视角 现代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环境伦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俊 丘煌 张忠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265-8266,共2页
和谐环境伦理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观,它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和谐环境伦理推向实践,应当加强和谐环境伦理教育;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环境... 和谐环境伦理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观,它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和谐环境伦理推向实践,应当加强和谐环境伦理教育;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发展绿色科技,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和谐环境伦理 可持续发展 绿色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独特价值观、生态观和文明观 被引量:2
6
作者 任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5,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创新性战略构想。以发展为核心,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提出蕴含独特价值观、生态观和文明观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具体来看,该理论体系在...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创新性战略构想。以发展为核心,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提出蕴含独特价值观、生态观和文明观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具体来看,该理论体系在价值观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的现代化与现代化视为统一体;在生态观层面,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将生态化与现代化视为统一体;在文明观层面,强调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统一,将现代化与全面现代化视为统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 生态 文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价值本体的反思与实践转向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海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是生态伦理的核心问题,从实践的层面来确立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有助于我们摆脱生态伦理研究无现实根基的理论困境,为人类合乎道德地改造自然提供理论根据。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出发,在对当前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 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是生态伦理的核心问题,从实践的层面来确立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有助于我们摆脱生态伦理研究无现实根基的理论困境,为人类合乎道德地改造自然提供理论根据。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出发,在对当前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研究现状进行反思基础之上,探讨生态伦理价值本体的实践转向,以物质变换来重建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价值本体 劳动 物质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设中民族伦理的价值意蕴——以民族生态伦理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曾易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44-49,共6页
生态伦理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对其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凸显着其独特的价值认识原则。在民族生态伦理的价值视野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与三个价值客体,即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思维客体之间的关系上。社会意... 生态伦理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对其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凸显着其独特的价值认识原则。在民族生态伦理的价值视野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与三个价值客体,即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思维客体之间的关系上。社会意识形态始终存在文化差异和社会生活多样的客观现实,因此,必须遵从着眼于创建有中国特色、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的发展要求,辩证地思考认同与选择的关系,从而找准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民族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少博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生态女性主义秉持一切平等的价值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强权与奴役,主张既尊重男性,也尊重女性;既尊重人性,也尊重自然;既注重“工具理性”,也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是超越“强权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导向,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和谐共生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生态伦理视域下的“炼字”机制及其实践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理应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应用"昭法式"的官媒等新媒体中赫然存在的乱象,是话语建构主体缺乏必要的语言生态伦理自律、欠缺践行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观念所必需的知识积累与实践自觉的明证。实质是在"意""言&q... 理应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应用"昭法式"的官媒等新媒体中赫然存在的乱象,是话语建构主体缺乏必要的语言生态伦理自律、欠缺践行语言生态伦理自律价值观念所必需的知识积累与实践自觉的明证。实质是在"意""言"两种不确定性之间谋求精妙关联的"炼字",既是建构适情适境的优质话语以促进语言和谐的根本技能,又是实现语言生态伦理自律的必要基础。依托特定语境,依据认知参照点,考察具体语言表达形式中的共现成分,可以深入探究"炼字"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方法,这是实现语言生态伦理自律的必要前提,也是改善新媒体话语生态、促进汉语言纯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生态伦理 言语失范 炼字 语言和谐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伦理的和谐价值——以民族生态伦理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易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伦理,对其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凸现着其独特的价值认识原则。在民族生态伦理的和谐价值视野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又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与三个价值客体(即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思维客体)之间的关系。民族伦理通...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伦理,对其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凸现着其独特的价值认识原则。在民族生态伦理的和谐价值视野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又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与三个价值客体(即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思维客体)之间的关系。民族伦理通过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现于不同的价值领域,现代价值观念才会具有多样性、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伦理 价值取向 和谐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对生态伦理建构的现实价值
12
作者 刁龙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受形而上学思维范式的影响,西方激进生态主义在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旨趣的生态伦理建构过程中偏离了日常生活世界,普遍走上用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人的社会属性以实现人与自然在生态层面上自在一体的形而上学之路,致使理论陷入无法观... 受形而上学思维范式的影响,西方激进生态主义在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旨趣的生态伦理建构过程中偏离了日常生活世界,普遍走上用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人的社会属性以实现人与自然在生态层面上自在一体的形而上学之路,致使理论陷入无法观照现实的困境中。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的去形而上学特质立足于“百姓日用”的生活世界及其中的现实关系、以“忠恕之道”有效建立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的联系,对生态伦理建构破除形而上学困境并实现超越有着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姓日用即道 生态伦理 形而上学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13
作者 李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9-38,125,共11页
生态集体主义是在反对西方社会长期坚持的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承续传统集体主义的精髓,又克服以往集体主义视野中只有“人”没有“自然”的弊端,进而生成的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价值观念,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 生态集体主义是在反对西方社会长期坚持的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承续传统集体主义的精髓,又克服以往集体主义视野中只有“人”没有“自然”的弊端,进而生成的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的新型价值观念,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生态集体主义的价值内涵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深度契合。这有力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何以可能。因此,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不断深化生态集体主义的现实表达,保持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张力,坚持以整体论为本位的生存性关怀,践行“理性生态人”的行为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集体主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伦理框架下代际正义的价值重建
14
作者 罗志文 袁光欢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39期6-8,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代际正义问题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现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价值重叠,另一方面是现实发展需要与未来理想目标之间的价值张力。造成这种两难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资源的有限性,也有特定时空下代际主体信息与... 新时代背景下,代际正义问题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现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价值重叠,另一方面是现实发展需要与未来理想目标之间的价值张力。造成这种两难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资源的有限性,也有特定时空下代际主体信息与力量的不对称,更有现实层面资本主导下多维关系的异化。要走出两难困境,除了理解价值主体的类存在特性和维持最低限度“善”的价值底线,还要以共享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进行价值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代际正义 价值 异化 类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伦理意蕴
15
作者 张钰 张改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42-549,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人与自然纳入现代化的文明进程中,要求全新考量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共生关系,着力建构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的生态图谱,从而禀赋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人与自然纳入现代化的文明进程中,要求全新考量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共生关系,着力建构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的生态图谱,从而禀赋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意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道德关切和责任担当呵护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它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又倚重全体人民的生态自觉意识和劳动创造,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我国生态伦理价值观塑造、生态伦理主体建构以及生态伦理实践创新,具有展拓性意义,开辟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现代化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哲学中的自然观对生态伦理构建的现代价值
16
作者 王潞淼宇 《品位·经典》 2024年第22期69-71,共3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探寻新的理论源泉与实践智慧,反思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老子哲学中的自然观以其朴素而深刻的生态理念,为破解当代生态困局、构建生态伦理体系提供了宝贵启示。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自然无为的实践理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探寻新的理论源泉与实践智慧,反思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老子哲学中的自然观以其朴素而深刻的生态理念,为破解当代生态困局、构建生态伦理体系提供了宝贵启示。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自然无为的实践理念、万物自化的生态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彰显出重要的现代价值。因此,本文将对老子自然观进行深入解析,阐发其对生态伦理构建的现代价值,并结合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伦理等方面,探讨老子生态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哲学 自然观 生态伦理构建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价值与意义分析
17
作者 田苏琦 《哲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077-1081,共5页
马克思从感性活动出发,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系、“人化自然”的观点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路。以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为指导,有助于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 马克思从感性活动出发,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系、“人化自然”的观点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并提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路。以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为指导,有助于深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的独特优势并总结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可能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的实践导向及其当代意蕴
18
作者 周鑫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17,共11页
持续恶化的生态现实催生了生态伦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生态伦理介于伦理学和生态环境科学之间,不但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产生,是协调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求得二者和谐发展的结果。近年来,生态污染、恶化等问题日益严... 持续恶化的生态现实催生了生态伦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生态伦理介于伦理学和生态环境科学之间,不但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产生,是协调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求得二者和谐发展的结果。近年来,生态污染、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之所以出现这种后果,也是人类肆意妄行的结果。因此,只有提高到人类生态伦理道德的高度去感悟和对待这个问题,才能使它得到最终的解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和谐实践性生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和谐生态伦理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19
作者 郝丽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危机已威胁到人类整体利益时,生态伦理观伴随着生态文明而诞生。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当代生态伦理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却涉及较少。文章以和谐生态伦理观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生态伦理的影响因素、实践困难以及实...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危机已威胁到人类整体利益时,生态伦理观伴随着生态文明而诞生。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当代生态伦理观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却涉及较少。文章以和谐生态伦理观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生态伦理的影响因素、实践困难以及实践进路,并提出人类整体利益是最高利益的核心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利益冲突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及其农业伦理原则
20
作者 李建军 李硕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4期58-69,共12页
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既体现在自然生态系统对现代农业创新的基础性支撑方面,也体现在现代农业创新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多重影响和生态后果方面。理解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具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既体现在自然生态系统对现代农业创新的基础性支撑方面,也体现在现代农业创新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多重影响和生态后果方面。理解现代农业创新的生态关联性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具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德意义。现代农业创新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或环境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农业伦理的缺失。走向负责任、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创新必须重构农业创新和自然生态的多重关联,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创新 生态关联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农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