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青冈和滇青冈生态位模拟的湿润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替代分布及气候解释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颖 田斌 欧光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为揭示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替代分布的气候制约变量,该研究选择其代表性优势树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滇青冈(C.glaucoides)为研究对象,收集两个物种的标本分布点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图层数据,运用MaxEnt模型... 为揭示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替代分布的气候制约变量,该研究选择其代表性优势树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滇青冈(C.glaucoides)为研究对象,收集两个物种的标本分布点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图层数据,运用MaxEnt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通过判别分析(DFA)、方差分析(ANOVA)和核密度分析三种方法量化两个树种的生态位差异,解释两类植被地理替代分布规律及其主导气候变量。结果表明:(1)青冈和与滇青冈MaxEnt拟合的AUC值分别为0.995和0.986,准确预测了两物种的潜在分布;青冈适宜于20°~30°N的亚热带及北热带地区,滇青冈集中分布于云贵高原亚热带区域。(2)DFA和ANOVA的结果一致,表明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等温性(bio3)、降水季节性变化(bio15)是造成二者生态位分异的主导气候变量。(3)核密度分析显示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等温性(bio3)、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bio4)是影响两物种生态位分化的主导温度变量;降水季节性变化(bio15)、年降水量(bio12)、最干月降水量(bio14)、最干季降水量(bio17)、最冷季降水量(bio19)是两物种生态位分化的主导降水变量。上述结果说明等温性、温度季节性变化、降水季节性变化等表征气候季节性差异的变量是造成湿润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出现替代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冈 滇青冈 湿润常绿阔叶林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生态位模拟 替代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生态位模拟预测湖北省烟区主要虫害斜纹夜蛾的潜在地理分布区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秀 张丽 +2 位作者 周清华 李明刚 刘俊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181-183,187,共4页
针对烟草重要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适宜分布区划分不明确、预测技术落后等问题,采用生态位模拟的方式预测其地理适宜分布区,并对影响斜纹夜蛾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中国的南方,高度... 针对烟草重要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适宜分布区划分不明确、预测技术落后等问题,采用生态位模拟的方式预测其地理适宜分布区,并对影响斜纹夜蛾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中国的南方,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该害虫在湖北省烟区分布概率最高的是襄阳市和宜昌市烟区,其次是十堰市烟区,恩施州烟区最低。影响斜纹夜蛾分布重要的环境因子是bio13(最湿月份雨量)、bio10(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6(最冷月份最低温)和bio17(最干季度雨量),其中bio13贡献率最高;温度因子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高温和阴雨天气容易导致其暴发。首次采用生态位模拟的方式预测全国以及湖北省烟区斜纹夜蛾的潜在分布区,对于其科学预测防治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烟草 生态位模拟 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松林地理替代分布规律及其气候主导因子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林霞 何兰君 +2 位作者 席磊 冯子航 欧光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揭示中国南方地区松林替代分布规律及其气候制约因素,以云南松、高山松、华山松、思茅松和马尾松5个树种为研究对象,收集物种标本数据和生物气候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松属树种的地理分布,并通过判别式分析、方差分析、核密度... 为揭示中国南方地区松林替代分布规律及其气候制约因素,以云南松、高山松、华山松、思茅松和马尾松5个树种为研究对象,收集物种标本数据和生物气候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松属树种的地理分布,并通过判别式分析、方差分析、核密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量化解析5个树种之间的生态位差异,从而去解释植被地理替代分布规律及其主导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5个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适生区预测精确度较高;5种松林存在明显的地理替代分布;昼夜温差月均值、等温性、温度变化方差是造成5个树种生态位分化的主导温度因子,最干月份降水量和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是5个树种生态位分化的主导降水因子。由5个树种在不同气候因子生态幅变化的差异看出,温度的变化、季节性降水等表征气候季节性差异的变量是造成中国南方地区5种松林地理替代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南方地区 生态位模拟 气候因子 地理替代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特有植物大别山五针松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明慧 刘彬文 +1 位作者 温晓慧 田丰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98-306,共9页
基于48条分布记录和6个环境变量,用MaxEnt模型模拟大别山五针松从末次盛冰期到20世纪末的潜在分布区,探讨影响大别山五针松适生分布区的主要气候因子,并分析空间变换格局。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精确度极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 基于48条分布记录和6个环境变量,用MaxEnt模型模拟大别山五针松从末次盛冰期到20世纪末的潜在分布区,探讨影响大别山五针松适生分布区的主要气候因子,并分析空间变换格局。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精确度极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98;(2)当前大别山五针松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西南部及湖北东部的大别山区域,潜在适生区的总面积约为83.28×10^(4) km^(2),不同等级潜在适生区高适生区面积为6.61×10^(4) km^(2),中适生区面积为20.88×10^(4) km^(2),低适生区面积为55.80×10^(4) km^(2),其中高适生区分布中心位于安徽合肥紫蓬山;(3)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等温性(bio3)是制约大别山五针松分布格局的主要气候因子;(4)预计大别山五针松高适生区的分布中心未来将向南迁移,其地理分布范围可能会减少。根据对降水预估偏差的订正检验结果,大别山地区未来最暖季的降水量将显著减少。因此,最暖季降水量可能是导致大别山五针松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黄冈、安庆是大别山五针松的稳定适生区,应进行优先保护,以确保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湖北恩施和湖南张家界为大别山五针松理想的人工林引种区。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制定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以及维护大别山五针松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珍稀濒危植物 生态位模拟 MAXENT 气候变化 大别山五针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萱草潜在适生区的影响
5
作者 蒋懿清 王铖 +3 位作者 张晓敏 栾东涛 张志国 许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研究气候变化下物种适生区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变迁,可为物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萱草(Hemerocallis fulva)114个地理分布点,结合9个气候因子,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模拟了萱草在5个时期(末次盛冰... 研究气候变化下物种适生区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变迁,可为物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萱草(Hemerocallis fulva)114个地理分布点,结合9个气候因子,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模拟了萱草在5个时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代、未来2050年代和2070年代)的潜在分布格局,并综合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刀切法检验分析影响萱草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萱草的当代潜在地理分布受气温(最干季度平均气温、温度季节性变化和昼夜温差月均值)和降水(最暖季度降水量)共同制约,气温更重要;冬季的低温可能是限制萱草向北分布的关键因素。萱草在末次盛冰期可能在避难所原地保存,没有发生大规模南移。在全新世中期和未来两个增温的时期,萱草表现出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萱草在各个时期的分布区相对稳定,说明萱草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 生态位模拟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Ent模型下的外来入侵种香丝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13
6
作者 谢登峰 童芬 +1 位作者 杨丽娟 何兴金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3-428,共6页
本研究基于生态位模型(MaxEnt),在大量已有居群分布点数据的基础上对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干月降水量和最干季度降水量这6... 本研究基于生态位模型(MaxEnt),在大量已有居群分布点数据的基础上对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干月降水量和最干季度降水量这6个环境因子对香丝草分布预测的影响最大;除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之外,其他地区均被预测为香丝草的适生区.目前,香丝草的潜在入侵区仍大于实际分布区,因此,预测该物种还将会进一步扩散;四川西部、云南南部、陕西北部、山东西北部、山西北部和甘肃及河北的大部分地区非常靠近已经被入侵的区域,应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防止其进一步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丝草 生态位模拟 入侵植物 分布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在中国入侵分布预测 被引量:41
7
作者 Monica Papes A.Townsend Peterson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作为一个有害的外来物种在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生长已有很长时间。在中国 ,尤其是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其蔓延速度之快 ,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我们采用了生态位模拟... 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 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作为一个有害的外来物种在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生长已有很长时间。在中国 ,尤其是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其蔓延速度之快 ,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我们采用了生态位模拟新方法来预测紫茎泽兰可能入侵的范围。据此 ,预测的潜在分布区包括该植物在中国境内已分布的省份及未来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模拟 GARP 紫茎泽兰 入侵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唐棣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AFLP分析
8
作者 程永琴 温晋芳 +3 位作者 黄欣 张靖雯 姜在民 蔡靖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05-1517,共13页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陕西省分布的6个野生唐棣居群的96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明确野生唐棣资源的亲缘关系,为唐棣资源的保护、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陕西省分布的6个野生唐棣居群的96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明确野生唐棣资源的亲缘关系,为唐棣资源的保护、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77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6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2.86%。(2)UPGMA聚类、主坐标分析(PCoA)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相似,将6个陕西野生唐棣居群分成2大支,秦岭南北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且群体间存在一定基因流。(3)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63%),居群间遗传变异为37%。Mantel检验表明陕西唐棣居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92,P=0.220)。研究表明,AFLP分子标记可以准确、有效地用于唐棣遗传多样性分析;唐棣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交流有限;陕西野生唐棣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但部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野生唐棣资源的保护、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AFLP 生态位模拟 唐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预测气候变化对斜纹夜蛾潜在地理分布区及越冬边界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秀 周清华 +6 位作者 杨柳 王东歧 吴平华 秦光明 蔡高磊 付宏阳 周炀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9,共9页
以斜纹夜蛾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范围内斜纹夜蛾分布记录及全球气候数据库气候因子信息,采用生态位模拟预测现代(1970-2000年)、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斜纹夜蛾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及其越冬边界,采用刀切... 以斜纹夜蛾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范围内斜纹夜蛾分布记录及全球气候数据库气候因子信息,采用生态位模拟预测现代(1970-2000年)、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斜纹夜蛾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及其越冬边界,采用刀切法(Jackknife)分析评价气候因子对斜纹夜蛾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是影响斜纹夜蛾分布最重要的气候因子;现代斜纹夜蛾在我国的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在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2050s时期,斜纹夜蛾在我国的适生分布范围扩大并往北扩张,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最适宜分布区范围扩大明显,北方的陕西省和山西省发展为最适宜分布区;2070s时期,适生分布范围继续往北扩张,但最适宜分布区有所减小。当前,斜纹夜蛾自然越冬区域在我国冬季最冷月份温度0℃以上区域,其自然越冬边界和冬季0℃分界线大致吻合。在地势上,斜纹夜蛾的自然越冬边界主要为我国横断山脉、秦岭和太行山脉北部一线,其分布区主要在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未来气候变暖,斜纹夜蛾的自然越冬边界会往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气候变暖 生态位模拟 分布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