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地质环境扰损机制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1
作者 裴向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7-1758,共22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区及战略资源基地。近年来,国家在建和拟建的一大批重大工程乃至世纪超级工程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因其地质环境复杂性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性,也带来了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需迫...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区及战略资源基地。近年来,国家在建和拟建的一大批重大工程乃至世纪超级工程都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因其地质环境复杂性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性,也带来了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需迫切解决扰损问题识别与影响机制、生态韧性技术、工艺及装备系列“卡脖子”难题。本研究在厘清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主要影响与作用方式基础上,初步构建了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识别与修复技术体系:(1)开展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多尺度全要素系统调查,建立重大工程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识别与诊断技术;(2)通过“地质-材料-生态-工程”多学科交叉研究突破,解决地质体-工程结构-生物体互馈机理,探明韧性生物技术-工程强度有机适配动态再平衡过程机制与地质灾害防治生态耐久提升与自维护机制;(3)构建碎裂地质体疏排止水、陡立坡面抗冻融、大型松散堆积体渣土熟化-大气集水补灌等多类型复杂场景生态修复模式,研发低碳注浆、矿物-微生物渣土熟化成壤、高分子聚合物冻融促强、干旱区大气集水等高原寒旱山区生态修复新材料,构建近自然植生层重构生态修复技术,研制配套智能化、一体化装备;(4)建立“方案组合-设计优化-生物适配-耐久提升”有机配置技术,提升生态修复自适应维护能力。研究以期为青藏高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地质环境影响的总体认识,以及未来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制定、技术配置、建设工程布局和生态修复耐久性评估、长期监测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重大工程建设 地质环境扰损机制 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探讨——以华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林学瑞 张茨林 《环境》 2010年第S2期8-11,共4页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新理念正逐步在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基于华南地区水土流失特点,本文探讨构建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华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立刚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2期175-181,共7页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为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重构技术研究进展,提出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研究方法。通过获取露天废弃矿山图像,分析了露天废弃矿山分布概况及地质环境信息;结合野外调查和实验检...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为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重构技术研究进展,提出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研究方法。通过获取露天废弃矿山图像,分析了露天废弃矿山分布概况及地质环境信息;结合野外调查和实验检测分析法,对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区域内的理化特征、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开展深入研究,以此作为信息依据提出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重构技术施工方法。根据矿山植物的水土保持状况、植物演替退化规律、植物抗旱机制等多方面研究,选取油松、榆树、旱柳、沙木蓼、禾本科等植物作为矿区优选植物栽植物种,并提出适宜的矿区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体系,有效实现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废弃矿山 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 植物种群分析 生态修复与重构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