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用系的研究 Ⅲ.8-8112AB的温度敏感性及其遗传 被引量:16
1
作者 袁美 杨光圣 +1 位作者 傅廷栋 严红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0-335,共6页
8- 8 112 AB是由甘蓝型油菜 pol细胞质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出的新型双低生态型 pol CMS两用系 ,其在武昌秋播时表现雄性可育 ,在兰州或秭归高山夏播时表现雄性不育。在相对低温条件下 ,8- 8112 AB与... 8- 8 112 AB是由甘蓝型油菜 pol细胞质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出的新型双低生态型 pol CMS两用系 ,其在武昌秋播时表现雄性可育 ,在兰州或秭归高山夏播时表现雄性不育。在相对低温条件下 ,8- 8112 AB与正常油菜品系 114 1B(pol CMS保持系 )的花器官形态特征表现相似 ,而在相对高温条件下 ,则与 polCMS不育系 114 1A基本相同。不同播期、异地播种和人工控温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是影响 8- 8112 AB育性变化的因子 ,低温促进可育而高温导致不育。遗传分析初步表明 ,8- 8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用系 温度 遗传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宝成 陈凤祥 +5 位作者 侯树敏 李成 陈维生 李强生 吴新杰 费维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1-2,10,共3页
采用分期播种和初花打薹等栽培技术措施探讨了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系两用和油蔬两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类不育系于11月上旬播种,其不育天数较长,可用恢复系与之配制F1杂种,同期播种于初花前打薹,可推迟开花12... 采用分期播种和初花打薹等栽培技术措施探讨了白菜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一系两用和油蔬两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类不育系于11月上旬播种,其不育天数较长,可用恢复系与之配制F1杂种,同期播种于初花前打薹,可推迟开花12d以上.使该类不育系不育天数相对减少,可育天数相对增加,从而自交繁殖该不育系。初花前打薹与不打薹相比,对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打薹还可获3000~4500kg/hm2菜薹供蔬用或饲用。这在三熟制地区或城市中、远郊可提高白菜型油菜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生态不育 两用 油蔬两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保申 孙其信 +6 位作者 高庆荣 孙兰珍 解超杰 李传友 倪中福 窦秉德 魏艳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58,共5页
以 (K冀 5 4 18A∥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79对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 ,6对SSR引物在两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 ... 以 (K冀 5 4 18A∥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79对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 ,6对SSR引物在两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 ,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 4个SSR引物的扩增位点Xgwm11、Xgwm18、Xgwm2 6 4a和Xgwm 2 73有连锁关系 ,该育性恢复基因与Xgwm11、Xgwm18和Xgwm2 73的遗传距离为 6 .5 4± 4 .37cM ,与Xg wm2 6 4a的遗传距离为 5 .71± 4 .10cM ,这 4个引物可应用于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Xgwm11、Xgwm18、Xgwm2 6 4a和Xgwm2 73定位于 1BS ,说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位于 1BS ,但它在 1BS上的相对位置与Rfv1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振喜 邱怀珊 +3 位作者 李石开 刘其宁 赵庭周 吴学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7,共3页
从杂种圃芥菜型油菜遵矮不育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可育株,套袋自交,采用不同季节、不同播期方法,选育出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在日平均温度为7.7~13.5℃,平均日照长度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当温度为20... 从杂种圃芥菜型油菜遵矮不育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可育株,套袋自交,采用不同季节、不同播期方法,选育出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在日平均温度为7.7~13.5℃,平均日照长度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当温度为20.0~24.4℃,平均日照长度大于13h的条件下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该两用系恢复源广,可用于配制两用系杂交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油菜 光温 雄性不育 两用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占景 沈银柱 +6 位作者 刘植义 何聪芬 柏峰 马闻师 姚鸿 王京兆 王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11,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9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 利用RAPD技术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3369A和相应保持系75-3369B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81个单引物和14组双引物的多态性研究。结果有73个单引物和全部的双引物有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的有10个单引物和一组双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不育 保持 RAPD 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赞平 汪旭东 +2 位作者 王彬 牟春红 吴先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以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冈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和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金23A等7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 以D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冈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G46A,和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金23A等7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颖花开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23A、D63A、D62A、D64A、珍汕97A、金23A、G46A;D62A等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除G46A、金23A外,其余4个的午前花率均比对照珍汕97A高;D62A、D63A、D64A等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长,其余三个短于珍汕97A。柱头活力的强弱顺序依次是:对照珍汕97A、D62A、金23A、D63A、D64A、G46A、D23A。异交结实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D62A、D63A、D23A、金23A、D64A、G46A、珍汕9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开花习性 异交结实率 柱头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55A的选育 被引量:17
7
作者 潘润森 陈志伟 +5 位作者 林荔辉 毛大梅 吴建梅 官华忠 周元昌 李维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 龙特浦A配合力好,异交率、制种产量高,但育性不稳定.选用具有互补性状的地谷B、珍汕97B与其复合杂交,后代根据育种目标选株,与珍汕97A进行多代回交,选育出不育性稳定且基本保留龙特浦A优良特性的新不育系T55A,并已配制出T优5537、T优5570等强优势组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选育 T55A不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筛选和遗传背景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立科 侯宁 +2 位作者 刘建成 刘根齐 刘春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5,共5页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 通过连续回交和单株(系)跟踪选择,培育成小麦D2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sD2-CA8057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C6F1)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单株及不育系msD2-CA8057和恢复系遗4060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集中于近等基因系与恢复系之间,而9个近等基因系单株之间及其与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背景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近等基因系C3只含一个主效恢复基因D2Rf1,该单株的自交和回交群体可望用于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D^2细胞质雄性不育 近等基因 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宏 王继华 王同昌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9-342,共4页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 利用育性恢复基因 (Rf3)的近等基因系 1 0 31— 1、S— 1 65和 1 0 31— 1与S— 1 65之间的正交与反交 ,创建了四个实验品系 ( 1 0 31— 1、S— 1 65、不育品系、反交品系 ) ;采用改进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技术 ,从发育遗传学的角度 ,对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可育株旗叶表达的相关蛋白产物进行差异分析。通过对旗叶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发现 4个品系有相近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没有相应穗中差异蛋白质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叶片 双向电泳 近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生态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6S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卫红 郑慧 +1 位作者 邹乐萍 吴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10,共3页
对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生态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进行多代定向培育,育成66S;将66S与早熟优质杂交油菜青杂3号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3年6代的套袋自交、育性鉴定、品质分析,育成早熟生态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6S。6... 对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生态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进行多代定向培育,育成66S;将66S与早熟优质杂交油菜青杂3号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3年6代的套袋自交、育性鉴定、品质分析,育成早熟生态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6S。6S具有早熟优质、育性转换稳定等特点,可用于配制两系法早熟杂交油菜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油菜 生态雄性不育 两用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mRNA差异显示及育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昀 赵宝存 +2 位作者 葛荣朝 沈银柱 黄占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 MRNA差异显示 育性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蛋白质双向电泳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范宝莉 王振英 +1 位作者 陈宏 彭永康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单核小孢子期、二—三核小孢子期蛋白质变化作了分析。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叶片中,有一个33KD/PI6.3... 以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单核小孢子期、二—三核小孢子期蛋白质变化作了分析。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叶片中,有一个33KD/PI6.3蛋白组分存在,保持系中没有发现这个蛋白组分。在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二—三核小孢子期,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53KD/PI5.5、50KD/PI5.7、48KD/PI5.6和20KD/PI7.5四种蛋白组分存在,而保持系中也没有存在。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片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存在的这五种特异蛋白可能参与育性调控,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特性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细胞质雄性不育 拔节期 特异蛋白 双向电泳 育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29A的选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荔辉 吴为人 +2 位作者 周元昌 潘润森 陈志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67-769,共3页
用两个性状互补的保持系D2 97B和花 1B进行杂交 ,育成了具有品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等优良综合性状的三系不育系T2 9A ,于 2 0 0 3年 9月通过福建科技厅鉴定。该不育系在 12项稻米品质指标中有 11项达到... 用两个性状互补的保持系D2 97B和花 1B进行杂交 ,育成了具有品质优、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等优良综合性状的三系不育系T2 9A ,于 2 0 0 3年 9月通过福建科技厅鉴定。该不育系在 12项稻米品质指标中有 11项达到部颁二级米以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T29A 选育 稻米品质 农艺性状 不育稳定性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Y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 被引量:22
14
作者 蔡善信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0,共2页
以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为细胞质源育成的雄性不育系Y华农A ,花粉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 ,开花习性良好 ,株型适中 ,米质优良 ,抗病性强 ,配合力好 ,于 1997年 6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杂种一代是高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 以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为细胞质源育成的雄性不育系Y华农A ,花粉败育彻底 ,不育性稳定 ,开花习性良好 ,株型适中 ,米质优良 ,抗病性强 ,配合力好 ,于 1997年 6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杂种一代是高产、优质、抗病三者结合得较好的组合 ,所配组合华优 86、华优桂 99于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 5月先后通过广西、广东和全国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Y细胞质雄性不育 Y华农A 选育 特征特性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A_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威军 张福耀 +2 位作者 程庆军 李金梅 常玉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高粱A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可用于A1、A2保持系选育的测验种,是饲草高粱等以营养体为栽培目标的优良细胞质类型。就高粱A3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粱 A3细胞质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申 刘辉 +2 位作者 陈集平 许波 吴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C细胞质雄性不育 可利用性 利用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特青和珍汕97的恢复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国华 法锦宁 +2 位作者 杨华 汤述翥 顾铭洪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以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 4 1 A、恢复系特青以及丛广 4 1 A/特青的 F1 、F2 ,丛广 4 1 A∥丛广 4 1 B/特青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特青具有 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 ,该... 以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指标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 4 1 A、恢复系特青以及丛广 4 1 A/特青的 F1 、F2 ,丛广 4 1 A∥丛广 4 1 B/特青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特青具有 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 ,该基因暂命名为 Rf-5(t) ;对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广 4 1 A、恢复系珍汕 97以及丛广 4 1 A/珍汕 97的 F1 、F2 ,丛广 4 1 A∥丛广 4 1 B/珍汕 97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在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性上 ,这 2个亲本之间可能有两类基因 ,其中一类控制着圆败型花粉 ,另一类控制着典败型花粉 ;对丛广 4 1 A∥珍汕 97/特青三交 F1 的育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珍汕 97具有一个与 Rf-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性遗传 红莲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 特青 珍汕97 恢复基因 等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赞平 王彬 汪旭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4期56-58,共3页
试验研究了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并对它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张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936。(2)柱头外露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 试验研究了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6个不同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并对它们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张颖角度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3和0.936。(2)柱头外露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383。张颖时间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132。张颖角度和午前花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亦都为正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648和0.0271。柱头生活力系数和包颈粒率对异交结实率的直接效应均为负值,直接通径系数分别是-0.4811和-0.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柱头外露率 异交结实率 通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野稻细胞质的胞质型雄性不育系的体细胞克隆变异II.体细胞克隆温敏核不育突变
19
作者 马镇荣 王昌虎 +1 位作者 刘卫 凌定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20,共8页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变材料进行短日照处理,发现对短日照敏感的不育系农垦58S转换为可育,而供试的5例突变及另一对照培矮64S却与未经处理的材料一样仍表现为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与日照长度的变化无关。在同一发育时期进行低温处理的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0d及10d以上者可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在17.23%-42.19%之间,而未经处理的材料仍然表现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转换与温度有关。以正常品种为父本与突变体杂交,F1全部为可育;F2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3:1;以F1为父本与之测交,TF1代中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1:1。遗传分析表明,这种温敏核不育突变为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获得了由胞质型雄性不育变为胞核型雄性不育的突变体,这在体细胞克隆变异领域中是一种典型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稻细胞质 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克隆变异 细胞克隆温敏核不育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我省白菜型油菜上的利用设想
20
作者 唐国永 杜德志 《青海农林科技》 2003年第4期12-13,20,共3页
本文描述了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演变及其特点,以及在甘蓝型油菜上的利用现状;依照法国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我省白菜型油菜上利用的设想。
关键词 萝卜 细胞质 雄性不育 青海 白菜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