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新疆绿洲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及优化策略——以拜城县为例 被引量:30
1
作者 王正伟 王宏卫 +4 位作者 杨胜天 刘勤 高一薄 衡嘉尧 张惠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4,共14页
识别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优化新疆县域生态空间结构,对促进绿洲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拜城县为研究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定结果确定生态保护的核心“源”区,利用最小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 识别生态保护关键区域,优化新疆县域生态空间结构,对促进绿洲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拜城县为研究区,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定结果确定生态保护的核心“源”区,利用最小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及CA-Markov模型,识别拜城县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探究生态空间布局调整策略,完善县域生态空间网络体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拜城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逐年上升,其中水源涵养、废物处理价值量增长最高,不同服务类型增长率差异较小。(2)分析2009、2016、2019拜城县生态安全格局特征发现,县域生态安全布局整体存在“源”地分布不均、廊道结构破碎且网络化程度低、生态脆弱区面积较大的现状特征。(3)基于2009、2016、2019年生态保护格局,同时依据生态“源”地及生态保护重要性用地的变化趋势,模拟2029年生态“源”地及其重要性等级区域分布,结合县域自然地理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提出构筑“两带、三功能、四区、多中心、十廊道”的拜城县生态空间布局体系,为绿洲地区生态安全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拜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布局 被引量:13
2
作者 康洁铭 刘雨 +3 位作者 朱晓伟 金昌东 孙硕 张宝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5-1025,共11页
识别与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胶东半岛为研究区,通过生态重要性评价确定初步生态源地区域,与自然保护区数据进行匹配度验证后进一步整合至生态源地,利用夜光数据模拟人类活动强度,校正基... 识别与优化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胶东半岛为研究区,通过生态重要性评价确定初步生态源地区域,与自然保护区数据进行匹配度验证后进一步整合至生态源地,利用夜光数据模拟人类活动强度,校正基于不同地类赋值得到的生态阻力面,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缓冲区。研究结果表明,胶东半岛陆域生态源地面积为3296.85 km 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78%;除生态源地外,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和开发建设区占比分别为32.21%、30.22%和26.86%;识别生态廊道13条,总长度为624.5 km;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对区域内生态安全格局各组分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依托自然水系、丘陵、山地,提出构建以“一廊、一带、四区、四组团”为核心的生态廊道组团网络化的布局体系,实现胶东半岛区域全方位、复合型、网络化的生态空间结构。研究可为推进胶东半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空间保护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91
3
作者 彭建 李慧蕾 +2 位作者 刘焱序 胡熠娜 杨旸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1-710,共10页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面向"生态标杆"的新区建设理念,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及优化是保障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空间途径。本文基于雄县、荣城、安新三县生态本...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面向"生态标杆"的新区建设理念,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及优化是保障雄安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空间途径。本文基于雄县、荣城、安新三县生态本底特征,选取并定量评估粮食供给、产水、土壤保持、生境维持和近水游憩5种生态系统服务,识别生态源地;利用VIIRS/DNB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于地类赋值的基本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最后基于现状生态安全格局,探讨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目标下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雄安三县生态源地占到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1.88%,包含14个生态源地斑块,主要分布在白洋淀周边;生态廊道总长度107.21 km,分4大组团呈环状分布;现有生态源地辐射面积占到全区的70.6%,在雄县县城周边新建辐射面积为227 km^2的生态源地可满足全区85%的源地辐射面积规模要求。本文提出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方案可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提供空间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系统服务 雄安新区
原文传递
基于游憩功能补偿的湖滨生态廊道体系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以山西省漳泽湖水库东岸段为例
4
作者 陈晶晶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7期93-100,共8页
湖滨生态廊道介于湖库与城市区域之间,面临水路关系疏远、水体污染严重和植被结构单一闭塞等问题,导致游憩功能缺失。以山西省漳泽湖水库东岸段生态修复为例,通过对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绿色体系构建技术进行研究,从水系... 湖滨生态廊道介于湖库与城市区域之间,面临水路关系疏远、水体污染严重和植被结构单一闭塞等问题,导致游憩功能缺失。以山西省漳泽湖水库东岸段生态修复为例,通过对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绿色体系构建技术进行研究,从水系优化、护岸堤防生态化改造、道路系统构建、配套设施完善、内源污染生态清淤与原位处理、点源污染多级强化水质净化、面源污染生态拦截、河湖原位生态修复、植被群落结构设计、植被色相配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游憩功能补偿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湖滨生态廊道 游憩功能补偿 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水环境综合治理 绿色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volution and Security Pattern Optimization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被引量:1
5
作者 CAO Yuhong CAO Yuandan +1 位作者 CHEN Zhiyu YU Daili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6期977-985,共9页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caused by land use change have attracted global attention.Huaihai Economic Zone, as the core of the Huaihe River ecological economic belt, has experienced a reciprocal evolutio...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caused by land use change have attracted global attention.Huaihai Economic Zone, as the core of the Huaihe River ecological economic belt, has experienced a reciproc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multi-stage land use data extracted by Google Earth Engine(GEE), th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evolution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from 1998 to 2018 we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ESV assessment and a minimum accumulated resistance model(MCR), and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ESP) was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SV intensity has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which is higher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lower in southwestern China. The median ESV area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while the high and low ESV areas accounted for a small propor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how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gra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period, the ESV grade changes show a positive trend.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26 important ecological sources, 22main landscape ecological corridors, and 65 ecological strategic nodes were optimized and identified, and the middle-level ecological security zone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in the ESV and ESP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loc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changes and adjustments in government protection policies. Thes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nter-provincial territorial space protection and the formulation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Huaihai Economic Zo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