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研究+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例
1
作者 陈晓 冯新伟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理论出发,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安徽省各市的... 为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理论出发,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安徽省各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机及其耦合协调情况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安徽省各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高效益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呈“西低东高”的发展趋势。②安徽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均有提升,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发展速度和质量优于西部地区,南北部和中部发展程度不一,有待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域差距不明显。③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协调发展程度有待提高。未来发展应注意生态保护、城市有序扩张,以提高安徽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可持续发展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的发展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海嵩 吕芝慧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3,113,共14页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把握这一规范体系不能只着眼于其中的制度内容,应当从整体上把握它的体系构造。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是由制度体系、实施体系、保障体系共同形成的系统,其中,制度体系主要由生态环境党内法规和党...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把握这一规范体系不能只着眼于其中的制度内容,应当从整体上把握它的体系构造。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是由制度体系、实施体系、保障体系共同形成的系统,其中,制度体系主要由生态环境党内法规和党的规范性文件组成,实施体系主要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制度体系的遵守行为和执行行为构成,保障体系主要由生态环境党内法规备案审查、规范解释、实施后评估等制度组成。由于发展程度不一,因此,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需要分解为各个子体系分别完成优化发展:制度体系的发展需要围绕规范效力、“党政同责”和规范层级的转化展开;实施体系的发展需要以监督问责为目标分别完善、平衡制度遵守和制度执行的内容;保障体系的发展需要在一般性党内法规保障规定的基础上探索生态环境领域的制度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党内法规体系 制度体系 实施体系 保障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