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6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彦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9年第3期7-10,共4页
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强调可持续发展。确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将克服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使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总体利益得到兼顾,保证三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支撑——戴维·佩珀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阐释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8,共7页
生态文明问题是当代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戴维·佩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深刻反思的过程中,围绕着生态文明的含义、生... 生态文明问题是当代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戴维·佩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深刻反思的过程中,围绕着生态文明的含义、生态文明与科学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佩珀的科学技术观的利弊得失的分析和阐释,对于我国以科技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 戴维·佩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观
3
作者 陈俊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3-95,共3页
论述了树立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观的意义,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杠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技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和绿色文明,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使人... 论述了树立生态文明科学技术观的意义,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杠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技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和绿色文明,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并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科学技术 生态文明 绿色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4
作者 季德方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88-90,共3页
大食物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食物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践行大食物观进程中面临自然生态资源日益紧缺、生态农业建设不足、公众生态文明素养亟待提升等现实困境。为此,应从完善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以改善生态环... 大食物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食物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践行大食物观进程中面临自然生态资源日益紧缺、生态农业建设不足、公众生态文明素养亟待提升等现实困境。为此,应从完善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政绩考核的标准、发展乡村生态农业3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历史进程和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大食物 生态文明 城乡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生态文明观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5
作者 雒萍 《华夏教师》 2025年第2期75-76,共2页
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对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观念在初中地理科教学中的渗透,提出在教学中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加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以及定期举办主题宣传、栽培绿植、美化校园等方式,助力生态文明观念深入学生... 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对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文明观念在初中地理科教学中的渗透,提出在教学中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加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以及定期举办主题宣传、栽培绿植、美化校园等方式,助力生态文明观念深入学生心中,使其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增强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初中地理 环境保护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生态文明所需要的科学技术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文武 王虎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0,共4页
生态文明需要的是能够促进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生态生产力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力和自然界生产生命的能力的和谐统一。生态生产力的提出,为发展生态经济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已从控制和征服转变为保护和解放。生态... 生态文明需要的是能够促进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科学技术。生态生产力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力和自然界生产生命的能力的和谐统一。生态生产力的提出,为发展生态经济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已从控制和征服转变为保护和解放。生态化科学技术能够支撑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突出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功能。发展生态化科学技术必须高度重视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好前景预见、成本核算、风险评估,并进行相应的社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生产力 生态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新世纪人类文明之走向 被引量:5
7
作者 牛先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76,共3页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它的落脚点是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当代科学技术进...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它的核心是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它的落脚点是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研究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结论是 :物质成果丰裕、精神成果丰硕、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共享、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将是 2 1世纪人类文明演进的总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燕丽丽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5-57,共3页
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果,它是人为自然的代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论文试图从文明发展历程分析科学技术推动作用,并探讨科学技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双刃剑作用,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 文明是人类活动的历史结果,它是人为自然的代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论文试图从文明发展历程分析科学技术推动作用,并探讨科学技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双刃剑作用,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社会的主题思想——人地协调论,以及其它可行性方案,以期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科学技术 生态文明 人地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器、问题域、治理术: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青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4-108,共5页
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与科学技术的运用密切相关,基于服务器、问题域、治理术三个层面,分析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科学技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引擎;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实践方式,科学技术的应用也给生态治... 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与科学技术的运用密切相关,基于服务器、问题域、治理术三个层面,分析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科学技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引擎;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实践方式,科学技术的应用也给生态治理带来了风险挑战;为更好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更高层次的生态自觉,反思技术理性的片面发展,打破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制约瓶颈,加强思想启蒙和道德实践,通过自主性反思建立和谐的生态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态文明 技术理性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种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指向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登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8期8-13,共6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负面效益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负面效益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价值。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有机整体,从其外延上看,它具有多层面或多维度的指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五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多层面的指向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外在价值思想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要求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以生态化、人性化为方向,使科学技术走向人性的复归,以恢复科学技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科学技术思想 价值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富荣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2期84-86,共3页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立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性,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有序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只要做到了这三点,我国的新农...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立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性,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的有序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只要做到了这三点,我国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会走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态文明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两个文明的协同发展
12
作者 黄明理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学精神 精神文明 动力 物质文明 “解放思想 实事求 人类文明 思想路线 唯物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超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31-434,共4页
从表面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过度采伐和消耗自然资源所引发的,其深层根源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对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或者说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理念及其支... 从表面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过度采伐和消耗自然资源所引发的,其深层根源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对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或者说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理念及其支配下的生活方式在起作用。只有进行人类文明的创新,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才能实现科技、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人类中心论 科技决定论 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科学技术普及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刘建平 毛兰香 邓莉 《内江科技》 2014年第8期83-85,共3页
生态文明的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大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有为社会科学技术普及提供生态文明服务的责任,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转型发展,为提高大众科学技术普及。本文以湘南学院图... 生态文明的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大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有为社会科学技术普及提供生态文明服务的责任,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转型发展,为提高大众科学技术普及。本文以湘南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生态文明的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与作用,对高校图书馆参与科学技术普及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科学技术普及 生态文明 社会各行各业 自主学习 生态文化 信息服务 湘南学院 “第二课堂” 开放式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
15
作者 翟羽佳 《商场现代化》 2013年第2期148-149,共2页
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 随着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到来,经济发展超过了生态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自然循环的自在规律,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危机频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科技正是其原动力。科学技术是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科学技术的精神内核。科学技术和生态文明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生,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应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正确地引导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用"绿色科技"推动生态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 环境 资源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阻碍抑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兼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玲玲 艾志强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6-58,62,共4页
随着生态危机在全球的频繁爆发日益加剧,创建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需。生态文明问题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唯物... 随着生态危机在全球的频繁爆发日益加剧,创建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需。生态文明问题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在阐述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中,针对生态文明的含义、科学技术能否为生态文明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明晰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及其方法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勇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基于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界作为有机系统整体的精准认识,赓续与拓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真实图景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基于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自然界作为有机系统整体的精准认识,赓续与拓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真实图景的系统辩证思想,形成和确立了丰富完备、逻辑严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这一整体系统观锚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系统层级观,坚持共同体构架的国内外合作治理的系统联动机制,对其内核“是什么”的问题作了精要而又深邃的回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层层追问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之道,彰显了其整体系统思维在回答生态文明建设根本性问题上的强大方法论功能;以系统工程方式“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的全面系统展开,立体呈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系统观鲜明的方法论特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恢宏壮丽的生态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整体系统 生态困局 环境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中科学技术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旖旎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4-36,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社会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中面临资源过量消耗、环境污染、核与辐射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挑战,不仅需要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和生态教育等措施,而且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社会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中面临资源过量消耗、环境污染、核与辐射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挑战,不仅需要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和生态教育等措施,而且还要重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借助科学技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转型,助力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宁 陈文丽 浦天罡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3期22-31,155,156,共12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总结中共历代领导人生态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从理论逻辑、历史视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使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总结中共历代领导人生态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从理论逻辑、历史视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道路日渐丰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生态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转型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发展理念,对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明 文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曼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破解其教育教学困境并激发学生的生态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育教学要着重从深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理解超越资本逻辑重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纬度进行生态治理,通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人民性启发学生生态担当四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自然 思政课教育教学 生态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