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法益问题研究
1
作者 李婵娟 《区域治理》 2017年第2期106-106,114,共2页
生态环境法益需根据生态环境的自然科学规律给予界定,因保护的对象(生态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具有时间、空间、承载三维尺度自身的特性.因此,探析生态环境在空间、时间及承载三维尺度上的法益,界定其法益在行政法与刑法中的边界,建立... 生态环境法益需根据生态环境的自然科学规律给予界定,因保护的对象(生态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具有时间、空间、承载三维尺度自身的特性.因此,探析生态环境在空间、时间及承载三维尺度上的法益,界定其法益在行政法与刑法中的边界,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法益的法律保护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司法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 三维尺度 边界界定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及当代价值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柴荣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7-304,共18页
以农为本是中国历朝历代奉行的基本国策,国家对生态环境高度依赖,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伦理基础的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从思想维度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敬天、崇拜自然,儒、道、法等各派思想在回答人与自然关系时,都持有人是自... 以农为本是中国历朝历代奉行的基本国策,国家对生态环境高度依赖,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伦理基础的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从思想维度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敬天、崇拜自然,儒、道、法等各派思想在回答人与自然关系时,都持有人是自然一部分的整体生态观;在解释人与自然互动问题时,均持有人应遵守自然规律的观点。从规范维度观察,中国古代形成了以礼法、律典、敕令为主要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国古代生态环境法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较高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整体生态观,认为应该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这与"重农敬天""人与天和""顺时立政""节用止欲"等中国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高度契合。两者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为新时代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环境法文化 马克思主义生态 生态环境法律体系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法益探微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珊 利子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5,共4页
现行法律法规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根本原因是其对生态环境法益没有清晰的认识,不同部门法律之间对生态环境法益边界界定不清。生态环境法益需根据生态环境的自然科学规律给予界定,因保护的对象(生态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具有时间、... 现行法律法规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根本原因是其对生态环境法益没有清晰的认识,不同部门法律之间对生态环境法益边界界定不清。生态环境法益需根据生态环境的自然科学规律给予界定,因保护的对象(生态环境)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具有时间、空间、承载三维尺度自身的特性。探析生态环境在时间、空间及承载三维尺度上的法益,界定其法益在行政法与刑法中的边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司法现实意义。生态环境法益是行政法和刑法等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规制的基础,生态环保立法、司法及执法只有在遵循科学的生态环境法益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 三个维度 益类别 益量化
原文传递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模式与难点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小姣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9,共9页
生态环境损害担责的常态化需求、制度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及政策转向构成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立法的时机。基于生态环境损害的公共性,我国应采取独立环境损害论,遵循国家环境保护义务为逻辑进路,制定《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法》,构建生态... 生态环境损害担责的常态化需求、制度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及政策转向构成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立法的时机。基于生态环境损害的公共性,我国应采取独立环境损害论,遵循国家环境保护义务为逻辑进路,制定《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法》,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法》的科学定位既要考虑与环境保护法律之间的异同,又要兼顾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调适与衔接,以维持不同法律的立法空间,同时应聚焦于损害赔偿由私法向公法的移转、行政权和司法权关系的协调、赔偿磋商性质的明晰及两诉本质的厘清等难点问题,从而构建行政命令优先、磋商前置与诉讼兜底的多路径并存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 环境保护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的制定及基本构想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文秋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15-25,共11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现行以行政机制为主导的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模式,难以深入有效地解决突出的区域性环境问题,难以满足其协同共治的法治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法制协同则是可以从根源上应对因环境法制冲突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现行以行政机制为主导的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模式,难以深入有效地解决突出的区域性环境问题,难以满足其协同共治的法治发展需要。生态环境法制协同则是可以从根源上应对因环境法制冲突所一直难以触及的区域性环境问题,因应粤港澳大湾区更深层次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在“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的政治与法治环境下,制定统一制定法与粤港澳三地分别立法的路径既不适应当下法制条件,也难以形成治理合力。起草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是协同治理进路下逐步实现法制统一更为有效和容易实现的途径,且兼具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的制定同样面临着三地法律理念差异较大、环境法律协调性缺乏和制定主体不明确等各种挑战。因而有必要结合域外先进的示范性立法实践和本土的示范法立法经验,立足大湾区实际,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制定作出基本构想。为此,可以通过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的立法协调机构、趋同化整合粤港澳三地环境法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立法内容的重点突出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和扩大公众参与的方式予以应对,从而以生态环境保护示范法的制定推动粤港澳区域法律冲突的解决与高水平法治合作,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法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区际律冲突 生态环境保护示范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生态环境建设法律保障问题
6
作者 白玉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96-97,共2页
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的具体做法有 :加强自然生态法制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责任 ;提高全民族法律意识 ;加大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网络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法的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 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的具体做法有 :加强自然生态法制建设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责任 ;提高全民族法律意识 ;加大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网络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法的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对生态环境建设实行法制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建设 律责任 网络体系 监督机制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刑法秩序法益的规范性解构 被引量:4
7
作者 凌萍萍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0-186,共7页
刑法的形式功能来源于教义学,侧重于对规范构成要件的诠说;实质功能来源于宪法,发挥对立法的批判作用。但在法益面对诸多挑战的法定犯时代,更应强调其形式功能,通过刑法与其前置法的规范保护目的对刑法法益进行推导。环境犯罪是典型的... 刑法的形式功能来源于教义学,侧重于对规范构成要件的诠说;实质功能来源于宪法,发挥对立法的批判作用。但在法益面对诸多挑战的法定犯时代,更应强调其形式功能,通过刑法与其前置法的规范保护目的对刑法法益进行推导。环境犯罪是典型的侵犯复合法益的法定犯。作为通说的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虽能兼顾生态与人类法益,但未能考虑秩序法益对环境犯罪违法性判断的重要意义,亦存有将生态法益作为人类法益的附随法益进行保护之虞;单一的秩序法益说虽诠释了环境犯罪行政犯的本质,但忽视了其背后的生态环境法益;应当承认生态环境法益具有独立性,不能够在存在层面还原为人类法益;需结合重析后的法益增设破坏生态环境罪新章以完善刑法分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规范保护目的 生态环境法 超个人 还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被引量:4
8
作者 汪灏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07-114,共8页
关于环境资源法独立部门法地位及其法律体系建构的学术争论是我国法学界长期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彻底解决这一长期争论的理论难题带来了机遇。生态文明建... 关于环境资源法独立部门法地位及其法律体系建构的学术争论是我国法学界长期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彻底解决这一长期争论的理论难题带来了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在宪法上进行专门规定,也需要环境资源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加以调整和规范。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构建中,应当加快制定环境资源基本法作为龙头统率整个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根据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制度安排,形成生态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二分的环境资源法律横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资源 律体系 机构改革 环境资源基本 生态环境法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竣工验收环境影响调查方法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佳宇 《低碳世界》 2018年第1期279-280,共2页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竣工验收环境问题的影响,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其高速公路受竣工验收环境因素影响的现状,并提出了优化环境影响的调查方法,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竣工验收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监测 列表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环境罪法益的嬗变与认定
10
作者 刘霜 张尊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法益的释明是解决当前污染环境犯罪认定模糊性之关键所在。以数次环境犯罪刑法修正为依归,污染环境罪法益呈现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纯生态学法益论、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为梯度的理论观念嬗变。相较前两种法益理论,尽管生态学人类... 法益的释明是解决当前污染环境犯罪认定模糊性之关键所在。以数次环境犯罪刑法修正为依归,污染环境罪法益呈现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纯生态学法益论、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为梯度的理论观念嬗变。相较前两种法益理论,尽管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更具说服力,但其在二元主体内部如何处理人的生存发展权与生态环境法益的关系,且能否与恢复性司法理念相融仍存疑问。因此,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需要在内部结构和外在方式两个侧面建构诠释污染环境罪法益。在内部结构上,应厘清人的生存发展权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的位阶比例关系,通过明确污染环境罪法益的可修复性从而与恢复性司法理念相协调。在法益保护的外在方式上,应发挥法益理论的解释功能,指导污染环境罪行为方式、行为对象、既未遂形态以及因果关系的认定,以此建构污染环境罪法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 生态环境法 生态学人类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机制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显鹏 詹林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85-93,116,共10页
在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过程中,调查取证权的运行机制无疑是其有效推进诉讼全流程以及保证诉讼效果的核心要件。通过明确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原则,细化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要件,规范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程序... 在检察机关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过程中,调查取证权的运行机制无疑是其有效推进诉讼全流程以及保证诉讼效果的核心要件。通过明确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原则,细化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要件,规范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程序以及加强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效力,构建起系统的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运行机制,进而保障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与参诉职能定位相匹配,从而推进我国检察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发展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 生态环境案件 检察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公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破除与转向:污染环境罪行政从属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雨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0-28,共9页
解释论视角下,污染环境罪中关于“违反国家规定”之表述并非行政从属性的正当性标志;实践论视角下,历年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案件数量的严重失衡更加印证赋予污染环境罪行政从属性的非合理性;法益论视角下,污染环境罪对生态环境法益... 解释论视角下,污染环境罪中关于“违反国家规定”之表述并非行政从属性的正当性标志;实践论视角下,历年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案件数量的严重失衡更加印证赋予污染环境罪行政从属性的非合理性;法益论视角下,污染环境罪对生态环境法益的保护化倾向,使行政从属性从根源上得以破除。事实上,独立性才是未来污染环境罪定位的应然转向,而这一独立性的具体实现可以从明确生态环境法益在环境刑法中的地位、量化污染环境罪罪状构成的司法判断标准和制定公安机关直接介入环境污染案件的操作程序三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 行政从属性 生态环境法 独立性 定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承载状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兆峰 周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3-1301,共9页
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制定合理生态保护措施的理论前提,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评价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值难以量化等问题。基于2009~2017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数据,借鉴“生态环境... 科学评价生态环境承载力是制定合理生态保护措施的理论前提,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评价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值难以量化等问题。基于2009~2017年的长江经济带生态数据,借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法”,将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值转化为生态环境承载力运行状态研究,以此达到评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目的。结果表明:(1)评价期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呈上升走势,生态环境总体处于可承载状态;11个省市中,上海、浙江、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处于可承载状态,其中贵州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提升最大,达86.844;江苏、江西两个省份处于超载状态,安徽省处于基本可承载状态。(2)人均GDP、第三产业、科技投入占GDP比重、环境治理投资额、绿地面积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同增同减趋势且影响程度较大,分别为7.33、6.92、8.28、6.71、7.21。(3)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成负相关,其中单元GDP能耗、电耗对环境质量负面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6.57、6.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14
作者 黄琴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7期0013-0016,共4页
风景园林施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节能型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性。本研究以节能为导向,探讨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首先,选取城市重点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环境分析法,对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状况进行... 风景园林施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节能型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性。本研究以节能为导向,探讨节能型技术在风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首先,选取城市重点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环境分析法,对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状况进行深入评估。随后,选取了一些节能型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生态施工技术、绿色建材的选择、能源设备的应用、绿色施工流程的制定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如果应用节能型技术,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都有明显降低,效益显著。最后,通过对比传统施工方法和节能技术,对节能技术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节能技术在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推动绿色建筑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此项研究成果不仅可为风景园林施工中节能型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城市绿色建设进行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型技术 风景园林施工 生态环境分析 绿色建材 绿色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规与政策协同:新污染物治理的法治路径与管理创新
15
作者 孙佑海 《环境保护》 2025年第4期15-20,共6页
新污染物治理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前沿挑战,我国通过制度创新与规则重构,构建了“源头防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协同推进”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本文结合立法设计与管理实践,探讨在法规与政策协同视域下,坚持风险预防、污染者负担、协同治... 新污染物治理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前沿挑战,我国通过制度创新与规则重构,构建了“源头防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协同推进”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本文结合立法设计与管理实践,探讨在法规与政策协同视域下,坚持风险预防、污染者负担、协同治理等原则在新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动态清单制度、全生命周期监管、经济激励机制等制度工具的实施路径,提出应对科学不确定性、责任认定难题和高昂执行成本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全球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治理 风险预防 协同治理 污染者负担 全生命周期监管 生态环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OF WETLANDS IN THE JIANGHAN PLAIN 被引量:8
16
作者 WANG Xue-lei, NING Long-mei, HU Wang-bin(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7, P. 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3年第3期272-276,共5页
Wetlands in the Jianghan Plain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wetland types in lake area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and they fulfill many uses and functions related to hydrology, waste... Wetlands in the Jianghan Plain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wetland types in lake area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and they fulfill many uses and functions related to hydrology, waste assimilation, ecosystem produ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Owing to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excessive reclamation from lakes, the shrinking process of the lakes has been accelerated. Wetland ecosystem has sh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ulner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wet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in the Jianghan Plain, this paper presented an index system related to productivity, st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 computed the values of the relative weights of the indexes, and evaluated the vulnerability level of the wetland ecosystem by the method of multi-indexes. The case study showed that the fragile extent of wetland ecosystem in the Jianghan Plain is 5.6. This means that the wetland ecosystem in the Jianghan Plain is laid to the state of middle vulnerability. Therefore, the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eco-rehabilitation in the Jianghan Plai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HP the jianghan pl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uss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7
作者 翁和毓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2年第1期86-90,共5页
Knowledge about environment issues was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of pollution on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ecosystem was analyzed. And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roles that both the local governmen... Knowledge about environment issues was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of pollution on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ecosystem was analyzed. And the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roles that both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play we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legislation and supervision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e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COLOGY LEGISLATION SUPERVI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gal study on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18
作者 邓禾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7年第1期22-29,共8页
Water environment securi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as become a more extensive concern since the impoundment of the reservoi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isting water environmental hazards and defects in cu... Water environment securi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as become a more extensive concern since the impoundment of the reservoir.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isting water environmental hazards and defects in current legal system for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area, and also discusses their possible cause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first hand materials and other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of integrated river basin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equity principle, legal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e building an unitary legal system dedicated to the Reservoir Area, setting up a basin author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to preside over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using interests' compensation system to solve interest conflicts among different reaches, and making concrete regulations to direct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water environmental security prot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ater environmental security legal mea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Cassava-based Ethanol Used as Automotive Fuel in Guangxi Province, China
19
作者 胡志远 张成 +1 位作者 浦耿强 王成焘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1期50-55,共6页
A life-cycle assessment (LCA)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energy,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converting cassava to fuel ethanol in Guangxi Province, China. The entire life cycle is a system that includes... A life-cycle assessment (LCA)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energy,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impacts of converting cassava to fuel ethanol in Guangxi Province, China. The entire life cycle is a system that includes stages from cassava farming to ethanol fuel combustion. A computer-based model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energy,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EEE) life cycle implication of cassava-based ethanol fuel. The LCA results for fuel ethanol wer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gasoline (CG) as a base-line case. On the life-cycle bases, the use of cassava-based ethanol fuel in Guangxi may consume more energy but reduce greenhouse gas, VOC, and CO emissions. Life cycle co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fuel ethanol currently is not competitiv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gasoline, it has great potentials when there are subsidies and/or yields of cassava planting are improved. In terms of balancing the energy,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al, the introduction form of cassava-based ethanol fuel would be E10. The assessment results generated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Guangxi policy mak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rade-offs among energy,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economics for the most effective using of regional energy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ENVIRONMENT ECONOMIC Life Cycle Assessment Cassava-based Ethan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oreign Eco-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and Its Enlightenment
20
作者 Geyue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China, as a power in ecotourism resources, is luxuriant in eco-tourism resource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market, however, the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blems are bec... China, as a power in ecotourism resources, is luxuriant in eco-tourism resource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market, however, the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blems are becoming acute. Then, the ecological tourism will be in a fatal blow in China i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 is not being protected. Therefore, improving China' s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al system is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ecotour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Tour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LIGHTE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