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炭和聚丙烯酰胺施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及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昊贶 徐聪 +4 位作者 孙丽 朱翰绅 李冠霖 汪吉东 张永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5-222,共8页
为探究在黄河故道区中低产田平衡作物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的综合改良方案,通过田间试验方法,设置耕作方式、聚丙烯酰胺(PAM)施用、生物炭施用3个因素各2个水平,共8个处理,对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团聚体组成... 为探究在黄河故道区中低产田平衡作物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的综合改良方案,通过田间试验方法,设置耕作方式、聚丙烯酰胺(PAM)施用、生物炭施用3个因素各2个水平,共8个处理,对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团聚体组成、净生态经济效益(NEEB)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分别提高SOC含量、大团聚体含量和作物产量6.7%~23.3%、1.7%~10.3%和1.74%~5.14%(P<0.05)。每提升1%的大团聚体含量,可提升0.3791 g/kg的SOC;每提升1 g/kg的SOC,可以提升0.1869 t/hm^(2)产量。耕作方式对SOC储量影响显著,相同物料施用下免耕处理的SOC储量、大团聚体含量和作物产量均高于旋耕处理,但仅施PAM处理对SOC含量、大团聚体含量及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线性回归模型表明,SOC含量分别与大团聚体含量和作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提升土壤团聚性和SOC含量是作物增产的关键因素。免耕条件下,PAM与生物炭配施处理下的SOC含量、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1.95 g/kg和1.11 t/hm 2,且温室气体排放成本为各处理中最低,可作为兼顾作物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改良方案,但由于投入成本提高,生物炭与PAM配施措施下的农户经济效益和NEEB较对照均显著降低,因此从粮食安全及生态改善角度考虑,应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改良措施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聚丙烯酰胺 免耕 有机碳 生态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大白菜农学和环境效应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广正 张芬 +5 位作者 沈远鹏 肖焱波 朱盼 王芳 陈新平 王孝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07-2315,共9页
为优化我国蔬菜系统氮肥管理,实现蔬菜绿色生产,以西南地区露地大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FP)和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DMP衍生物)处理(硫基复合肥与硝酸铵钙OPT1和硫基复合肥与... 为优化我国蔬菜系统氮肥管理,实现蔬菜绿色生产,以西南地区露地大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不施氮肥(CK)、农户习惯(FP)和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DMP衍生物)处理(硫基复合肥与硝酸铵钙OPT1和硫基复合肥与尿素OPT2)4种不同氮肥管理策略下的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以及氮足迹和碳足迹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FP相比,OPT1和OPT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大白菜平均总产量(6.7%和4.2%)、商品产量(16.4%和9.0%)和氮肥利用率(9.6%和11.2%),同时,显著减少平均单位面积上的活性氮损失75.0%和温室气体排放68.0%,故分别显著降低76.4%和76.1%的氮足迹以及69.9%和69.4%的碳足迹。综合而言,OPT1和OPT2处理较FP处理分别提高106.0%和97.9%的生态经济净效益(NEEB),显著降低了单位NEEB温室气体排放(GHG-NEEB)和单位NEEB活性氮损失(Nr-NEEB)。研究表明,氮肥减量配施硝化抑制剂在减少氮肥用量和增加蔬菜产量的同时,降低了蔬菜系统环境代价并提高了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是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硝化抑制剂 氮足迹 碳足迹 生态经济净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