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温丹 陈美球 +1 位作者 邝佛缘 王成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0-325,共6页
在农户资源禀赋日益分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影响的规律性,对于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对江西省2 068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 在农户资源禀赋日益分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影响的规律性,对于制定耕地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对江西省2 068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显著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决策,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常年在家务农人口、加入合作社、被认定为家庭农场、耕地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耕地面积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人口则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户耕地生态保护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在"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农户 生态耕种行为 影响因素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研究——以农药化肥施用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淑娴 陈美球 邝佛缘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论文以农药化肥施用为例,基于江西省的2068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Ordered-Probit糢型,分析了不同经营规糢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选择价格低廉农药的农户减少,认为能够长期改良土壤而施... 论文以农药化肥施用为例,基于江西省的2068份农户问卷调查,运用Ordered-Probit糢型,分析了不同经营规糢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选择价格低廉农药的农户减少,认为能够长期改良土壤而施用农家肥的农户增多:(2)各规模农户凭借以往经验施用农药化肥的比例最大,中规模农户参考使用说明书和技术人员指导的比例最小;(3)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大,水污染认知显著影响小规模和中规模农户,文化程度、务农年限和外出务工比显著影响中规模和大规模农户。最后,提出促进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差别化激励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种行为 经营规模 农药化肥 Ordered-Probit模型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差异下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2068份问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玉琴 陈美球 +1 位作者 邝佛缘 赖昭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本研究旨在针对人口代际分化日益明显的农村社会现象,探究代际差异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提高农户生态耕种积极性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OLS回归方法对江西省2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 本研究旨在针对人口代际分化日益明显的农村社会现象,探究代际差异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提高农户生态耕种积极性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OLS回归方法对江西省2068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两代农民生态耕种行为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别的结果;性别、生态耕种认知、信息途径来源都是影响两代农民生态耕种行为的关键,男性的生态耕种行为要优于女性,生态耕种认知、信息途径来源能促进农户的生态耕种行为;上一代农民还受到务农年限、耕种面积、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务农年限越短、耕种面积越多、受教育水平越高,其生态耕种采纳度越强.结果表明:上一代农民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手段更多,针对新生代的激励手段同样适用于上一代农民;针对留守妇女在家种地及种地老龄化的现象,应加大对女性及上一代农民的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生态耕种行为 代际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T-VBN整合框架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冬 魏雪静 朱郭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268,共18页
为从农户利己特性出发找到打破“治病不治土”恶性循环的关键点,整合解释水平理论(CLT)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以农户与耕地生态恶化的心理距离(时间、概率和空间距离)为着眼点,利用402份陕西省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和PLS-SEM方法,... 为从农户利己特性出发找到打破“治病不治土”恶性循环的关键点,整合解释水平理论(CLT)和价值-信念-规范理论(VBN),以农户与耕地生态恶化的心理距离(时间、概率和空间距离)为着眼点,利用402份陕西省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和PLS-SEM方法,构建“心理距离-后果意识-责任归属感-规制感知-生态耕种行为”概念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生态耕种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1)概率距离越近、对耕地生态恶化后果意识越强以及对耕地生态保护相关非正式规制感知程度越高的农户,其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越高,但农户对自己所在村民群体责任归属感的增强会降低其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2)时间距离越近,越能通过增强后果意识、降低责任归属感提升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但同时会通过降低非正式规制感知抑制行为实施,这会抵消时间距离对生态耕种行为的间接促进作用,空间距离通过增强后果意识可提升生态耕种行为实施度,但也会被责任归属感的抑制作用抵消。(3)与农药减量和保护性耕作行为相比,心理距离对化肥减量行为直接影响不显著,非正式规制感知的增强会降低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实施度。因此,建立合理的耕地生态与农户生产利益间的紧密联结是保障耕地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当为农户提供耕地生态恶化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明确数据和信息、分担和弱化农户群体对耕地生态保护的道德责任感、强化农户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的利得感、增强农户实施生态耕种行为的技术可获得性和群体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水平理论 价值-信念-规范理论 心理距离 后果意识 责任归属感 规制感知 生态耕种行为
原文传递
农户兼业分化对其生态耕种行为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应分析
5
作者 赵伟杰 肖双喜 黄雪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21,共10页
兼业经营逐渐成为农业经营的常态。为考察农户兼业分化对农户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黄山市和湖北省宜昌市3市339份不同经营特征的农户样本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分化类型农户在生态行为采纳上的差异... 兼业经营逐渐成为农业经营的常态。为考察农户兼业分化对农户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影响,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黄山市和湖北省宜昌市3市339份不同经营特征的农户样本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分化类型农户在生态行为采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分化对其生态耕种行为采纳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其边际抑制作用并不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其原因在于兼业新农人作为深分化农户提高了对生态耕种行为的估计,而老龄农户作为浅分化农户则降低了对生态耕种行为的估计。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剔除上述影响后,兼业分化对适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抑制作用会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为此,为促进农户对生态耕种行为的采纳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为老龄农户和兼业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或者土地流转渠道。二是要引导新农人下乡,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三是鉴于兼业分化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抑制作用随兼业分化的加深而加深,因此要引导适龄农民走向生产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业分化 生态耕种行为 边际效应
原文传递
生态认知、信息传递与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 被引量:63
6
作者 张淑娴 陈美球 +3 位作者 谢贤鑫 邝佛缘 刘艳婷 周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96,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熵值法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 研究目的:探讨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熵值法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获取生态耕种信息越容易、家到县城的距离越近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3)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家庭抚养系数小、农业收入比大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研究结论:加强生态知识科普,提升农户生态认知水平;畅通生态耕种相关信息的传递,提高农户获取生态耕种技术的便利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耕种采纳行为 TOBIT模型 生态认知 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