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IMA模型的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生态足迹动态模拟及测算——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虞文宝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为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究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成因,论文在测算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甘肃省兰州市2002—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引入ARIMA模型,模拟预测了该市2015—2020年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2002—2014年... 为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究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成因,论文在测算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甘肃省兰州市2002—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引入ARIMA模型,模拟预测了该市2015—2020年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2002—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上升态势,数值由2.70 hm^(2)增长至4.25 hm^(2),增幅达到1.57倍;2)从生态足迹增速看,2002—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增速达到4.04%,同一时期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1.88%,较人均生态足迹增速高出7.84%,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高于资源环境消耗的速度;3)2015—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仍然呈现上升态势,预测值分别达到4.48 hm^(2)、4.61 hm^(2)、4.75 hm^(2)、4.89 hm^(2)、5.02 hm^(2)和5.17 hm^(2),甘肃省兰州市生态赤字逐年增大,总生态足迹是城市土地利用总面积的19.59倍,说明经济发展与地区生态需求呈现较强正相关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并未出现,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甘肃省兰州市降低生态足迹的具体路径:1)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生态赤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类型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提高生态环境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河谷城市 ARIMA模型 生态足迹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足迹时空演变与动态预测
2
作者 付秀梅 齐俏俏 +5 位作者 林春宇 董嵩 李晓楠 王萍 吴紫薇 刘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47-8061,共15页
国际贸易下的生态输入与输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重新配置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资源。中国在大力发展水产品贸易的同时,也面临着由此带来的生态资源损失等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与3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贸易... 国际贸易下的生态输入与输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重新配置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资源。中国在大力发展水产品贸易的同时,也面临着由此带来的生态资源损失等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1—2020年中国与3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品贸易生态足迹和生态净值进行现状评价,通过ArcGIS揭示生态净值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ARIMA模型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水产品进口与出口生态足迹值较大,不同种类水产品贸易生态足迹值差距较大。(2)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净值虽然近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整体生态净值态势不稳定,而且不同种类水产品贸易生态净值差别较大。(3)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净值在时间维度上整体变化程度不高,但在空间维度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问题,并且集中程度变化较为明显。(4)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生态足迹和进口贸易生态足迹主要国家分布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少数主要国家变化明显,水产品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集中度均较高。(5)预测2021—2025年中国水产品出口和进口生态足迹处于明显不平衡状态,2025年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净值空间分布依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问题。因此,本研究从优化水产品贸易结构、畅通产业双循环路径、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多边贸易合作体制等不同维度提出优化中国水产品贸易生态足迹的相关对策建议,为中国水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水产品贸易 ARIMA模型 时空演变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生态足迹动态模拟和预测——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勃 刘秀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51-6260,共10页
生态足迹(EF)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方法。然而目前对其发展趋势准确的定量分析尚不多见。可采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来模拟并预测区域生态足迹。综合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和ARIMA模型对甘肃省1949—2009年的生态足... 生态足迹(EF)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方法。然而目前对其发展趋势准确的定量分析尚不多见。可采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来模拟并预测区域生态足迹。综合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和ARIMA模型对甘肃省1949—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模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0—2015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49—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10—2015年上升趋势明显加快,2015年会增加到2.6051 hm2/人,是2009年的1.67倍;1997—2004年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2005年之后逐年增加,预计2010—2015年仍会增加;预计2010—2015年所有人均生态足迹组成类型均呈现上升趋势,尤以人均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增长显著;1997—2009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小于人均生态足迹,导致生态赤字,甘肃省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预计2010—201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略有增长,但仍小于人均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不断增大,预计2015年增长到-2.0468 hm2/人,约为2009年(-1.0262 hm2/人)的两倍,甘肃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消耗而造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大量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草地荒漠化是引起甘肃省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改变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费模式,控制人口规模,减少人均生态足迹消耗,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承载力是促进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生态足迹 模拟 预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非平稳模型的新疆叶尔羌河流域生态足迹动态模拟及预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古力皮亚.沙塔尔 阿布力米提.阿巴白克热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年第5期87-90,120,共5页
文章引入能量转换系数并结合AR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对新疆叶尔羌河的某流域生态足迹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叶尔羌河从2009~2015年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均值呈现逐渐递增的变化趋势,但生态足迹变化率低于区域生态承载能... 文章引入能量转换系数并结合AR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对新疆叶尔羌河的某流域生态足迹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叶尔羌河从2009~2015年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均值呈现逐渐递增的变化趋势,但生态足迹变化率低于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的变化率。从AR模型预测的2016~2021年叶尔羌河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可看出未来5年流域生态足迹将继续呈现递增的动态变化趋势,至2021年流域生态足迹增长到2.96hm^2,为2009年的1.9倍,而生态承载力呈现递减趋势,到2021年降低到2.61hm^2。区域生态赤字则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研究成果对于流域未来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动态模拟与预测 生态承载力 AR非平稳模型 新疆叶尔羌河某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定量分析及其动态预测比较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鲁凤 徐建华 +1 位作者 王占永 胡秀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74,共5页
探讨新疆生态足迹与其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计算新疆1990-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通过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和灰色关联熵法,进行比较和印证分析,揭示影响生态足迹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筛选出最主要因素,并通过PL... 探讨新疆生态足迹与其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计算新疆1990-2006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通过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和灰色关联熵法,进行比较和印证分析,揭示影响生态足迹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筛选出最主要因素,并通过PLS回归和灰色预测拟合效果的比较,选取预测精度更高的模型。研究结果如下:能源消费总量、总人口、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耕地面积6项因子均属于生态足迹的显著影响因子;PLS回归模型拟合的效果优于GM(1,1)模型,说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可用于未来生态足迹的动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影响因子 偏最小二乘法 灰色关联熵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6
6
作者 蒋依依 王仰麟 张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18-1424,共7页
预测研究是生态足迹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对生态足迹未来发展趋势的拟合,能够有效克服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静态性缺陷,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预测、预警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 预测研究是生态足迹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对生态足迹未来发展趋势的拟合,能够有效克服生态足迹计算结果的静态性缺陷,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预测、预警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丽江县1949~2001年共5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不同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未来近20年的生态足迹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从1949~2001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人均生态足迹呈整体上升趋势.从0.2938~1.3518 hm2·人-1,人均生态足迹增长近4.6倍,表明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改善的同时,不断增长的消费水平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加剧;从不同时期来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均处在生态盈余状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程度较好;生态足迹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如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人均生态足迹将不断增长,并在2015年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使发展进入不可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动态变化 预测 生态脆弱区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檀满枝 陈杰 +1 位作者 田晓四 张学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4-759,共6页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 基于<南京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南京市1992~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并对过去11年生态足迹各项指标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更是高于全国水平的2倍,已超过了2.0 hm 2/人的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承载力明显偏低,全市生态赤字高达自身面积的20倍,表明南京市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11年间南京市呈现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升高、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的动态趋势.鉴于此,必须实施资源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友好、控制人口负荷等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次利用灰色模型预测了2003~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预测精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 南京市 城市化过程 生态足迹 动态变化 南京市 预测研究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灰色模型预测 生态赤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小玉 刘海涛 王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8,共6页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内蒙古自治区2000-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9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内蒙古自...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内蒙古自治区2000-200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并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2010-2019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承载力明显减弱,而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现了生态赤字,这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主要是耕地)和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过度开发.因此,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灰色预测 动态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足迹的趋势预测及情景模拟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波 王青 +1 位作者 刘建兴 顾晓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580,共5页
为改善生态足迹静态性和预测功能的不足,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多情景模拟分析方法对我国生态足迹做趋势分析和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我国生态足迹近期仍呈上升趋势;在协调情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效率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但近期的... 为改善生态足迹静态性和预测功能的不足,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多情景模拟分析方法对我国生态足迹做趋势分析和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我国生态足迹近期仍呈上升趋势;在协调情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效率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但近期的资源压力将处在较低的水平;而风险情形下,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变滞后经济发展,资源压力逐渐加大,不仅对于中国,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也将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减轻我国未来资源与生态压力的出路在于快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预测 情景模拟 生态足迹强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璐琴 周敬宣 李湘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0-445,共6页
生态足迹的动态预测能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但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武汉市为例,选取表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在对武汉市1978~2004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量的基础上,应用... 生态足迹的动态预测能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但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武汉市为例,选取表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在对武汉市1978~2004年生态足迹时间序列计量的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算法构建了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并根据VIP值的大小分析了各指标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期间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其中规划期末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810 5 hm^2,高于全球生态阈值(人均生态足迹为2.200 0 hm^2);根据VIP值得出人口、能源消费量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并就如何实现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将科技进步贡献率、能源消费量等重要因子纳入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弥补了在生态足迹定量测度中忽略社会、经济、科技因素对其影响的不足;另一方面,引入偏最小二乘算法中的VIP值更准确地评价了各指标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为生态足迹动态预测研究作了进一步地完善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动态预测 指标体系 偏最小二乘算法 VIP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军 张勇 +3 位作者 王赛 李建保 傅国华 熊春荣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68-73,共6页
计算和分析了海口的生态足迹、生态容量、生态盈余及赤字状况,并对2010—2012、2038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8年,海口生态足迹增长96.72%,年均增长10.75%,生态容量维持在7.4×105~7.9×105 hm2之间... 计算和分析了海口的生态足迹、生态容量、生态盈余及赤字状况,并对2010—2012、2038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8年,海口生态足迹增长96.72%,年均增长10.75%,生态容量维持在7.4×105~7.9×105 hm2之间;人均生态足迹由0.245 1 hm2增长至0.396 3 hm2,人均生态容量由0.492 3 hm2下降至0.424 8 hm2;生态盈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转为生态赤字.可见,海口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遏制生态足迹过快增长,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动态分析与预测 可持续发展分析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直辖十年来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怀庆 李世蓉 吴德华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值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以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动态计算了重庆直辖十年来的生态足迹,并作出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由1.376749 hm2上升为2.11360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38078 hm2下降为0.406153 hm2... 值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以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动态计算了重庆直辖十年来的生态足迹,并作出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由1.376749 hm2上升为2.11360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38078 hm2下降为0.40615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938671 hm2上升为1.707456 hm2,预测2010年重庆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分别为2.956 hm2、0.3851 hm2和2.5709 hm2。说明重庆地区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逐年上升态势,现有的发展模式属于不可持续性类型。并由此分析了该地区生态赤字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当地政府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动态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滦河流域水生态足迹预测
13
作者 屈海晨 李娜 《海河水利》 2024年第6期22-23,33,共3页
为提高滦河流域水生态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基于滦河流域承德段水资源及水污染数据,对流域远景年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4—2030年滦河流域承德段水生态足迹均值在1.8127~2.7538 hm^(2),总体呈逐年... 为提高滦河流域水生态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基于滦河流域承德段水资源及水污染数据,对流域远景年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4—2030年滦河流域承德段水生态足迹均值在1.8127~2.7538 hm^(2),总体呈逐年递增变化,但递增幅度相对较小;在各类资源中,水污染是流域水生态足迹影响的主要因子,因此需加大对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从而提高流域水生态承载综合能力。本研究成果对滦河流域水生态保护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AR非平稳模型 动态预测 滦河流域 承德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模型的辽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预测研究
14
作者 刘行健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7期166-168,共3页
结合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对辽河铁岭段远景年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5—2030年辽河铁岭段水生态足迹均值在1.8127~2.7538hm ^(2)之间,总体呈现逐年递增变化。研究成果对于流域水生态保护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生态足迹 AR非平稳模型 动态预测 大凌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生态足迹诊断及动态预测分析
15
作者 张亚群 韩军青 马志正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核算了山西省生态供需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最小二乘法,通过MATLAB 7.0对山西省生态系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省生态足迹需求不断增长,而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呈现严重的生态赤字.因此,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核算了山西省生态供需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最小二乘法,通过MATLAB 7.0对山西省生态系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省生态足迹需求不断增长,而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呈现严重的生态赤字.因此,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体系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生态足迹 诊断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小凌河流域生态足迹动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生宇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7年第5期10-12,共3页
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对小凌河流域生态足迹进行动态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从2011年开始小凌河流域生态赤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之间差值)将逐年递减,城镇用地生态足迹变幅大于其他用地方式;在流域生态保护下,未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将... 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对小凌河流域生态足迹进行动态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从2011年开始小凌河流域生态赤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之间差值)将逐年递减,城镇用地生态足迹变幅大于其他用地方式;在流域生态保护下,未来流域生态承载力将逐步增加,而水消耗和水污染生态足迹依然是流域生态足迹变化的主因。研究成果为流域生态环境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 生态足迹 动态预测 生态承载力 小凌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方法在区域生态足迹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开亚 金菊良 +1 位作者 王玲杰 王文圣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73-977,共5页
提出了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用频率分析方法构造分类集合,然后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从同、异、反三方面对预测当前年的区域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集与分类集合的影响因子的距离进行定量计算,将分类集合生态足... 提出了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子权重,用频率分析方法构造分类集合,然后采用集对分析方法从同、异、反三方面对预测当前年的区域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集与分类集合的影响因子的距离进行定量计算,将分类集合生态足迹中心值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当前年生态足迹的预测值,进而建立了用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方法进行区域生态足迹动态预测的(SPA-CP)具体实施方案。应用结果说明,这套建模方案的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简便,精度较高,通用性较强,在不同区域生态足迹动态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 动态预测 集对分析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生态足迹动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淡永利 王宏志 +2 位作者 周洪 周勇 黄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3-878,共6页
生态足迹(EF)作为一种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具有直观综合、操作简单、指标明确、可比性强等优点,但EF本身是一个静态指标,没有揭示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灰色神经网络模型(GNNM)将灰色GM(1,1)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 生态足迹(EF)作为一种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具有直观综合、操作简单、指标明确、可比性强等优点,但EF本身是一个静态指标,没有揭示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灰色神经网络模型(GNNM)将灰色GM(1,1)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组合能更好的拟合EF的动态发展.以湖北省(1991年~2011年)为对象,对GNNM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NNM模型比单一灰色理论有着更高的精度和可靠度,预测精度提高了0.75%;21年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473 hm2/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增加缓慢,总的生态赤字逐年加大,21年增加了1.389 hm2/人,未来湖北省生态足迹将继续加大,预计2020年将增加到3.659 hm2/人,是2011年的1.43倍,湖北省资源消耗已远超过资源承载力范围,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产消费模式急待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生态足迹 湖北省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区域生态足迹预测一般回归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开亚 金菊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选择区域生态足迹的预测模型结构的合理形式,提出把一般回归模型(GRA)作为区域生态足迹预测模型结构,用加速遗传算法(AGA)进行高精度GRA统一建模的新方案,从而建立了基于AGA的区域生态足迹一般回归模型(AGA-GRA)。AGA-GRA的实证结果说... 为选择区域生态足迹的预测模型结构的合理形式,提出把一般回归模型(GRA)作为区域生态足迹预测模型结构,用加速遗传算法(AGA)进行高精度GRA统一建模的新方案,从而建立了基于AGA的区域生态足迹一般回归模型(AGA-GRA)。AGA-GRA的实证结果说明:在2005-2020年期间,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将由1.724 6升至2.148 6 hm2,平均年增长率为1.48%;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15 8降至0.338 8 hm2,平均年减少率为1.36%;人均生态赤字由1.323 7升至1.876 0 hm2,平均年增长率为2.35%;万元GDP生态足迹由1.836 7降至0.395 9 hm2/万元,平均年减少率为9.73%。安徽省的人均生态赤字仍在不断加剧,说明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AGA-GRA克服了普通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模型中预先确定简单函数曲线则预测误差大而预先确定复杂曲线则模型求解困难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模型拟合和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动态预测 一般回归模型 加速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动态特征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洁 郝琪 +2 位作者 谭雪兰 吴忆泽 周卫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24-29,36,共7页
利用状态空间法对洞庭湖区2005、2010和2015年生态承载力演变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和202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呈现出上升趋势,除资源环境承载力外,... 利用状态空间法对洞庭湖区2005、2010和2015年生态承载力演变状况进行了评价,并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和202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呈现出上升趋势,除资源环境承载力外,生态弹性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均处于超载状态;2020—202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预计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并维持在可载状态,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复杂动态系统稳定度和协调度均有所回升;生态弹性力与社会经济协调力是生态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洞庭湖区未来应进一步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动态模拟 状态空间法 灰色预测模型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