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连接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
作者 富伟 刘世梁 +1 位作者 崔保山 张兆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74-6182,共9页
生态连接度对生物迁移扩散、基因流动、干扰扩散等生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生态连接度是测度景观对于资源斑块间运动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程度的指标。它主要基于渗透和图论两大理论,通过实验、模型模拟以... 生态连接度对生物迁移扩散、基因流动、干扰扩散等生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生态连接度是测度景观对于资源斑块间运动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程度的指标。它主要基于渗透和图论两大理论,通过实验、模型模拟以及指数等量化方法描述区域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广泛应用在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格局优化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具有重要作用。介绍生态连接度的理论基础、评价方法,应用以及主要结论,并对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连接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促进生态连接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连接度 渗透理论 图论 连接模型 连接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估 被引量:47
2
作者 武剑锋 曾辉 刘雅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91-1701,共11页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林地和...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林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是导致工作区障碍影响指数空间分异的主要景观成分类型;全市生态资源用地类型呈现明显的碎裂化和孤岛状分布格局,而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的无序性和不合理性是导致景观格局劣化的真正原因;摈弃以往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模式,利用残存的生态资源辅助以必要的人工保护、恢复和建设工作来改善无连接区域内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强化建成区内的绿地建设工作,是提升深圳市景观连接度水平的3种有效策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连接度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城市化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的西山区生态连接度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国平 袁磊 +1 位作者 王淼 赵俊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7年第5期62-72,共11页
针对目前生态连接度评价空间显式表达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的评价方法。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分区,计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障碍影响指数及生态连接度指数,并对影响土地生态连接度的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以云南省西山区200... 针对目前生态连接度评价空间显式表达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的评价方法。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分区,计算土地生态服务价值、障碍影响指数及生态连接度指数,并对影响土地生态连接度的驱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以云南省西山区2009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20年土地规划数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GIS方法可以显式的表达研究区生态连接度的空间差异程度;研究区2009—2015年生态连接度下降,是因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无序蔓延式扩张致使绿地被分割、耕地被占用;规划末期2020年生态连接度逐渐趋于好转,源于"十三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大量风景名胜区和生态湿地的建立对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该方法可为生态连接度定量分析评价及驱动机制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 生态连接度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西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人工园林种植区生态连接度研究——以澜沧县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鹏飞 赵筱青 张龙飞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年第4期71-78,共8页
采用障碍影响指数(BEI)和生态连接度指数(ECI),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大规模人工园林种植区澜沧县的生态连接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澜沧县整体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ECI低等级的地类面积仅占5.40%,ECI中等级的地类... 采用障碍影响指数(BEI)和生态连接度指数(ECI),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大规模人工园林种植区澜沧县的生态连接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澜沧县整体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ECI低等级的地类面积仅占5.40%,ECI中等级的地类面积占18.25%,ECI高等级以上的地类面积占76.35%,且ECI在空间分布上呈明显的过度性;(2)自然林在ECI2级上所占比例较大且与ECI1和ECI3的差值也大,说明澜沧县自然林斑块中存在一定的"孤岛"现象;(3)绝大多数人工园林分布于高ECI等级区域,但澜沧县西南区域的大片林种结构单一的人工林斑块,实际上对生态连接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澜沧县总体生态连接度水平较高,避免形成以人工园林斑块和公路网为主的包围态势,将是提高生态连接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连接度 大面积人工园林种植区 澜沧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构建的贵阳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守法 李翅 赵凯茜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3,共6页
贵阳城市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形破碎度较大,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对于西南山地城市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首先,对贵阳市的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分析,提取生态源地与景观阻力面进行... 贵阳城市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形破碎度较大,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对于西南山地城市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首先,对贵阳市的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分析,提取生态源地与景观阻力面进行成本距离(Cost Distance)计算,生成最小累计成本地图;同时基于最低成本原理,使用成本连通性(Cost Connectivity)工具生成中心城区的潜在生态网络,并对各条网络路径的阻力大小进行评价;最后,在生态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对其现状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识别出贵阳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网络 景观格局 生态连接度 成本连通性 最小生成树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廊道与生物栖息地恢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庆费 周开叙 《园林》 2019年第6期20-23,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生境廊道的概念和特征,并从廊道宽度与形态、空间异质性、群落结构等方面,对生境廊道构建途径和要点进行分析,为促进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境廊道 生物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保育 生境片段化 生态连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ArcGIS支持下的广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规划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柳菁 肖荣波 李智山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一般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不少研究表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连接度能较好地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广州市为例,在ArcGIS支持下,借助广州市2006年的林班图和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开展...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一般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不少研究表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生态连接度能较好地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广州市为例,在ArcGIS支持下,借助广州市2006年的林班图和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开展生境适宜性评价,结合建设用地影响下的景观阻力计算生态连接度。结果表明,广州市适宜生境以大型连续斑块为主,但聚集于开发难度大的低山和沿海地区;建成区内的斑块连接度较低,破碎化程度较高。将连接度结果与广州市生态廊道规划边界相比较,明确了未来需保护的重要生境和修复的生态廊道,提出落实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途径和措施,其中建立生态保护区和强化生态廊道的管理是关键,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境适宜性 生态连接度 生物多样性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 被引量:112
8
作者 邹宇 许乙青 邱灿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71,78,共8页
快速城市化和暴雨造成许多城市内涝渍害等问题,迫使我国一些城市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宁乡县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规划等问题。研究表明:基... 快速城市化和暴雨造成许多城市内涝渍害等问题,迫使我国一些城市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宁乡县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规划等问题。研究表明: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宁乡县总体规划前后,实施道路本体透水化与道路选线分级化相结合的规划措施,显著提高生态水网完整性,城市自然排水系统得到大幅改善;硬质地面的海绵化综合处理方式,增强了城区地表水循环过程,增大了降雨下渗,削弱了降雨径流峰量,降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压力。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提出前期规划、经济调节、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议,以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减弱对现有治水途径"工程性措施"的依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性措施"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态水网连接 城市不透水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