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园区安全生态雨水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立宏 徐扬 +4 位作者 朱立明 张威 张亚峰 班善学 高俊斌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106,共6页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项目因建筑功能的特殊要求和场地限制,地面硬化严重,径流系数很高。介绍为保证地铁车站和隧道的安全及连续运营、保证展厅和重要机房的安全、不增加市政排水设施负担,所采取的各种安全、生态雨水技术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 安全生态雨水系统 径流系数 雨水调蓄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生态雨水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宛谊 高赛君 韩玉龙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年第5期156-158,160,共4页
本文在海绵城市的背景下,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生态雨水系统,阐述了其系统构成、主要功能及构建方案,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对雨水径流的体积削减和效果评价,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态雨水系统 径流削减 雨洪调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影响开发生态雨水系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洋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第4期249-250,共2页
低影响开发生态雨水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体为目的,进行雨水的收集及利用工作,旨在降低雨水对环境及水体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传统排水方式的缺陷,并介绍了低影响开发生态雨水系统的概念及优势,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 低影响开发生态雨水系统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体为目的,进行雨水的收集及利用工作,旨在降低雨水对环境及水体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传统排水方式的缺陷,并介绍了低影响开发生态雨水系统的概念及优势,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七街排水设施进行了分析,并对低影响生态雨水系统进行了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生态雨水系统 排水 雨水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新区某污水处理厂生态雨水系统效果评估
4
作者 顾尚鹏 《市政技术》 2019年第1期129-131,137,共4页
为量化评估兰州新区某污水处理厂生态雨水系统的控制效果,利用SWMM软件构建了传统雨水管网系统和生态雨水系统2种方案,评估了2种方案对雨水径流量、下渗量以及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生态雨水系统明显优于传统雨水管网系统,在1... 为量化评估兰州新区某污水处理厂生态雨水系统的控制效果,利用SWMM软件构建了传统雨水管网系统和生态雨水系统2种方案,评估了2种方案对雨水径流量、下渗量以及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生态雨水系统明显优于传统雨水管网系统,在1、2、5、10年重现期下雨水最大径流量消减了76.74%~83.49%,下渗量增加了11.36%~46.99%,TSS、COD、TN、TP总量的消减效果均好于传统雨水管网系统,并且重现期越大,污染物消减效果越弱。该研究成果可为兰州地区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生态雨水系统 传统雨水管网系统 径流量消减 污染物消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渗-排一体雨水生态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
5
作者 阚宝顺 赵树旗 +3 位作者 赵昕 徐志通 李建业 闫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4-157,共4页
新型渗-排一体雨水生态系统在我国一些示范工程中已有应用,但仍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对系统的排水量现场试验测试,计算渗透管的粗糙度n值,并针对不同工况的比较分析得出,渗-排一体雨水系统应采用有压满管流设计,而且井间距的大小也是影响... 新型渗-排一体雨水生态系统在我国一些示范工程中已有应用,但仍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对系统的排水量现场试验测试,计算渗透管的粗糙度n值,并针对不同工况的比较分析得出,渗-排一体雨水系统应采用有压满管流设计,而且井间距的大小也是影响排水量的不可忽略的因素,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排一体 雨水生态系统 粗糙度 满管流 排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城市立交体系的雨水生态收集利用系统设计——以合肥金寨路高架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庆泽 茅炜梃 李骏豪 《安徽建筑》 2016年第3期217-219,共3页
文章试图将城市中典型的"灰空间"——高架桥下空间与雨水生态收集利用设施结合起来,构建线型生态基础设施,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探索新的有益的形式。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高架桥下空间 雨水生态循环系统 植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园区雨水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华 王一钧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4,共4页
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园区雨水生态规划设计结合地形、地势、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系统性、综合性、多样化地收集利用雨水,将雨水纳入到园区的水环境系统中去,采用工程和自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雨水资源化,形成了以绿地入渗为主,适当回收... 中科院研究生院怀柔园区雨水生态规划设计结合地形、地势、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系统性、综合性、多样化地收集利用雨水,将雨水纳入到园区的水环境系统中去,采用工程和自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雨水资源化,形成了以绿地入渗为主,适当回收,以景观湖为中心,兼有排放、利用和调蓄作用的复合生态雨水系统。最终实现雨水直接利用量18 120m3/a,直接经济效益72 480元/a,每年截留雨水中CODCr、SS分别为12 724kg和2 367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收集 雨水利用 生态规划设计 校园 复合生态雨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绵校园建设的雨水回收利用生态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玉洁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20期108-109,共2页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海绵校园已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校园海绵体建设为载体,具体分析了海绵校园规划改造的必要性,开发出了海绵校园雨水回收利用技术路径,设计出了适用于高校园区的雨水回收利用生态系统,并从工程... 随着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海绵校园已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校园海绵体建设为载体,具体分析了海绵校园规划改造的必要性,开发出了海绵校园雨水回收利用技术路径,设计出了适用于高校园区的雨水回收利用生态系统,并从工程造价的角度对该雨水回收利用生态系统做了初期成本核算,为海绵校园的规划设计及改建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校园 雨水回收利用 雨水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镇道路雨水生态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善波 周朝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已成为人居环境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介绍生态排水系统的工艺原理,以宁波慈城新区为例,总结了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生态排水系统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本项目施工的投资与传统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已成为人居环境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介绍生态排水系统的工艺原理,以宁波慈城新区为例,总结了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生态排水系统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本项目施工的投资与传统排水系统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道路 雨水生态排水系统 设计参数 施工 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水径流污染负荷评价方法及水源污染治理对策
10
作者 袁茂新 陈俊 陈波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2年第6期50-53,共4页
结合我国南方某镇对雨水径流现场取样的结果和降雨量数据,给出了雨水径流污染浓度拟合的指数曲线方程,并采用与降雨量方程结合的污染负荷方程评价径流污染程度的程度和变化,并提出了以生态雨水处理系统为主体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雨水径流 面源污染 污染负荷 生态雨水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城市雨水再利用
11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3年第5期16-16,共1页
城市雨水利用在国外已不新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探索雨水资源化。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集下来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
关键词 城市雨水利用 德国 雨水资源化 屋面雨水集蓄系统 地下水 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影响城市雨水生态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婕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998-100,共3页
对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原理,综合管理措施(Integrated Management Practices,IMPs)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以及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设计程序进行了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介绍... 对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原理,综合管理措施(Integrated Management Practices,IMPs)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以及低影响开发场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设计程序进行了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生态系统,介绍了低影响城市雨水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法。低影响城市雨水生态系统可保护城市自然水循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城市雨水生态系统 综合管理措施 设计方法
原文传递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模式研究——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朝晖 房海勃 +1 位作者 周波 闫宁霞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年第1期220-223,共4页
介绍了杨凌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了杨凌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杨凌示范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并对居住小区类、旧城改造类、市政道路类、工业仓储类、水体类、公共区域类"海绵城市"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为杨凌示范... 介绍了杨凌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了杨凌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杨凌示范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并对居住小区类、旧城改造类、市政道路类、工业仓储类、水体类、公共区域类"海绵城市"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为杨凌示范区及气候相近、城市发展程度相当的城市"海绵化"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态雨水系统 建设原则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学弟 王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5-89,共5页
“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但是其实际建设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城市建成区的海绵化改造,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对问题缺乏系统考虑、重工程设计轻景观改造提升、施工与设计配合不够紧密等... “海绵城市”是目前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但是其实际建设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城市建成区的海绵化改造,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对问题缺乏系统考虑、重工程设计轻景观改造提升、施工与设计配合不够紧密等。通过对我国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即用系统理论统领全局,从区域、流域角度来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考虑水质、水量问题,将景观设计融入历史文化,以保障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建成区 雨水资源优化 雨水生态系统 雨洪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思维初探——以河北省乐亭县为例
15
作者 李素平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3期3-3,共1页
在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国的特色城市建设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城市不断建造着越来越高的楼房,吞噬着城市独特的人文历史积淀,使城市的特色趋同化.本文旨在以河北省乐亭县为例,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在实现县城产... 在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国的特色城市建设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城市不断建造着越来越高的楼房,吞噬着城市独特的人文历史积淀,使城市的特色趋同化.本文旨在以河北省乐亭县为例,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在实现县城产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为县级单元探寻一条合理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凸显地域特色的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思维 有机更新 文化传承 雨水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ity of Local Ecosystems and Storm Water Management in Residential Areas
16
作者 WANG Lin WANG Weida GONG Zhaoguo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6年第4期363-367,共5页
The authors designed an ecological storm water system in a residential area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underground channels for the collection of storm water so as to reduce the nutrients and sediments discharged. Th... The authors designed an ecological storm water system in a residential area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underground channels for the collection of storm water so as to reduce the nutrients and sediments discharged. This system contains natural sub-creeks as drainage channels discharging overflow to nearby creeks, an open green trench, a storage pond, and natural sub-creeks. The sub -creeks were designed to be integrated into community landscape, which not only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usage, but also improves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ce area as required by Agenda 21. This research p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an open storm 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 for the design of a community wat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cological community water management open trench GREENWAY pond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ies on Material Cycling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in Hangzhou: Ⅰ.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17
作者 JIANG QIU-YI, HE LI-MING, YU YI-WU, CHEN GUO-RUI and SHI DE-FA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Lin’an. Zhejiang 311300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Through the long-term plot studies on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in Hangzhou for two years,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cluded l... Through the long-term plot studies on the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in Hangzhou for two years,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 included larger amounts of penetration water and stemflow and a lower amount of interception wate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factors to infulence the percentages of penetration and stemflow were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leaf area of the forest. The quantity of seepage through the litter layer was much larger than that through the soil layers which decreased sharply with soil depth. The output of water from the ecosystem by surface runoff and deep infiltration through the soil was much lower, only being 5.20 percent of the rainfall, while the water evapotranspiration loss was as large as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it. The losses by the soil evaporation and plant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the largest part of output in this forest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RAINFALL water bal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Planning an Ecological Stormwater Regulation System Based on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ode: A Case Study in China
18
作者 Mengjie Zhang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9期1107-1114,共8页
This paper sets Chaihu Town, Zhongxiang City of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the ec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Chaihu Town, applying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ode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e... This paper sets Chaihu Town, Zhongxiang City of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the ec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of Chaihu Town, applying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mode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ecological stormwater regulation system planning strategy which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three-low" development mode is put forward, which means low impact, low cost and low carbon, using this construction mode to minimize the ecological impact, relying on natural green space and water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rainstorm regulation; (2)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local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this paper scientifically calculates the required area of storage water and green space, taking the roads as trunks, green spaces as stems, water as veins, and building the green infrastructure system; (3) The author has been repairing and integrating the original drainage ditches of the planning area, replacing traditional rain drainage pipes, establishing "two-loop" water network system which aims at the deten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ainwater, maximizing ecologic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and landscape benef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 ecological stormwater regulation system drainage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trophica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s: A Viewpoint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19
作者 Karim Morsy Amr Morsy +1 位作者 Mohamed Morsy Hoda Thakeb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7年第10期506-514,共9页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nutrient-oriented eutrophication phenomenon have become a serious issue and a major cause of water quality deficiency nowadays. This necessitated eutrophication to occupy a fron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nutrient-oriented eutrophication phenomenon have become a serious issue and a major cause of water quality deficiency nowadays. This necessitated eutrophication to occupy a front seat in research accompanied with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has revealed to be a key player and a main contributor in the occurrence of such phenomen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er-growing concern about eutrophication as a cause of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affects storms intensity, changing the precipitation regime and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se effects increase the nutrient loading diffusion and cause excessive nutrients accompanied with storm water runoff, domestic wastewaters, and agricultural discharges to pour into water bodies. Eutrophication conversely contributes in the global wanning by releasing greenhouse gases from deoxygenated waters and sediments. Some control and mitigation measures are needed to fight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desired water quality goals. These measures include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 causes, enhancement of natural 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 application of proper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ies and gover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TROPHICATION climate change aquatic ecosystems ecohydrological appro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