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东北黑土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1
作者 边振兴 刘彬 管德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5,共16页
[目的]东北黑土区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分布着珍贵的黑土资源,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基于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知识建立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解释了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变... [目的]东北黑土区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分布着珍贵的黑土资源,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基于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知识建立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解释了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主,二者构成了研究区基质景观,土地转移类型主要以林地转向耕地为主,转移面积为14136 km^(2),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要高于2010-2020年。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景观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西北风沙区,该区域景观类型以耕地、人造地表为主,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该区域的景观类型以林地为主。5个时期东北黑土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0.0635,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相对稳定,景观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占比较大的风险区为较低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二者占据东北黑土区面积的50%以上。5个时期的全局Moran's I值均大于0.65,呈现出正空间相关性,主要体现为“低-低”聚集及“高-高”聚集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结论]从研究区整体看,景观生态风险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干扰度的影响;从局部区域来看,自然因素对其影响较显著,但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忽视。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景观格局优化、黑土地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地理探测器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含量及其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
2
作者 张剑 鲁伟 +1 位作者 张杉 王胤 《净水技术》 2025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的】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是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素,对市政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从多种污染物视角为市政污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及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深圳市5座污水处理厂(S1、S2、S3、S4... 【目的】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污染是制约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素,对市政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研究,以期从多种污染物视角为市政污泥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及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深圳市5座污水处理厂(S1、S2、S3、S4、S5)污泥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常见的8种重金属和6种抗生素的含量,采用熵值法评价污泥中重金属和抗生素的单一污染生态风险,并采用改进的权重分析法对其复合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S1厂中重金属Cd及S4厂中重金属Cu、Ni的质量分数超过部分土地利用标准限值,分别为12.49 mg/kg及1753.55、170.77 mg/kg,抗生素中磺胺甲嘧啶(SMR)和土霉素(OTC)的平均质量分数较其他地区偏高,分别为2.15μg/kg和179.17μg/kg。单一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S1中污泥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为中风险(190.59)外,其余厂为低风险(17.79~29.18),Cd是S1污泥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因子。污泥中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和磺胺吡啶(SD)为高风险,四环素(TC)、OTC、恩诺沙星(ENR)大部分为中风险。复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厂污泥复合污染等级均为中污染及以上,S1~S5的复合污染指数(CSI)分别为4.10、6.70、2.20、2.57和2.88,其中S2厂污染水平达到超高。【结论】污泥中抗生素SDZ和SD是导致复合生态风险值偏高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处理工艺改进和有效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以降低污泥再利用过程中其对环境造成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重金属 抗生素 复合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指数在底泥潜在风险元素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云松 李莎 唐圆圆 《环境卫生工程》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由潜在风险元素导致的底泥污染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全面的生态风险评价是精准防治污染的关键,基于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底泥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借助于多种指数,包括污染因子、污染程度、风险因子、潜在生态... 由潜在风险元素导致的底泥污染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全面的生态风险评价是精准防治污染的关键,基于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底泥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借助于多种指数,包括污染因子、污染程度、风险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球化学方法的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等,并对应其评价标准,获得当前潜在风险元素的污染程度。此外,依据评价结果,还可进行污染源的追溯。本研究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中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些案例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多种指数在底泥污染程度评价中的应用,并提出底泥的有效修复对策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潜在风险元素 多种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汶矿区煤矸石理化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4
作者 孟瑞艳 周晓芳 +4 位作者 王新富 张雷 王彦君 章梅 吴求刚 《中国煤炭地质》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进一步推进新汶矿区煤矸石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采集了新汶矿区不同煤矿的煤矸石,利用XRD、XRF、ICP-OES及工业分析法进行煤矸石理化特征分析,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汶矿区煤矸石样品均具有低水分、高灰、低硫、低发热... 为进一步推进新汶矿区煤矸石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采集了新汶矿区不同煤矿的煤矸石,利用XRD、XRF、ICP-OES及工业分析法进行煤矸石理化特征分析,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汶矿区煤矸石样品均具有低水分、高灰、低硫、低发热量的特征,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黏土矿物、长石和白云石等矿物为主,化学成分主要为SiO_(2)、Al_(2)O_(3)和Fe_(2)O_(3),具有中硅、高铝特征,属于黏土岩类矸石;煤矸石中Se处于高度富集状态,有机质为6.14%~16.12%;Fe、Mn、Zn等有效态和速效K含量较高;重金属元素检测结果均小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Zn和Cu的浸出浓度相对较高;总体判断认为新汶矿区煤矸石中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低度,但需要针对Hg和Cd元素进行重点防控,避免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理化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新汶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湖湖区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分布特征
5
作者 路凯文 宋凯宇 +1 位作者 李华斌 刘春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35-139,共5页
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对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流域东风湖湖区沉积物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在东风湖湖区沉积物检出的8种重金属中,含量过高... 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对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流域东风湖湖区沉积物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分析,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在东风湖湖区沉积物检出的8种重金属中,含量过高的主要为Cr、Cd、As、Zn、Cu。其中,Cd和Cr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9.38和6.12,As、Zn、Cu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通过对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发现东风湖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表现为极低生态风险到中等生态风险,凉山亭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整体表现为极低生态风险,吉家湖沉积物中重金属表现为中等生态风险到强生态风险。水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主要集中在沉积物表层样品中,但重金属强生态风险影响深度可达湖底沉积物厚度3.0 m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插值分析,表层沉积物中有140.65 hm^(2)存在中等及以上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价 分布特征 东风湖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
6
作者 罗淑仪 赵之重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5年第2期71-75,共5页
耕地土壤长期受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种植方式等人类活动影响,使得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加剧累积,对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及人体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采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91个耕地土壤样本,确定Pb、Cr、Cd、As、Hg这5种重金... 耕地土壤长期受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种植方式等人类活动影响,使得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加剧累积,对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及人体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采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91个耕地土壤样本,确定Pb、Cr、Cd、As、Hg这5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运用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研究区污染情况及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主要涉及Hg和Cd,需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唐口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亮 尹亚军 +6 位作者 张方龙 郭广军 陈宗成 陈谢霞 杨成明 李传夏 郑国栋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7期32-38,共7页
本文采集山东省唐口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样品39个,分析了测试样品中As、Hg、Cr、Pb、Zn、Cd、Cu、Ni的含量及pH,选取不同的参比值,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复垦... 本文采集山东省唐口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样品39个,分析了测试样品中As、Hg、Cr、Pb、Zn、Cd、Cu、Ni的含量及pH,选取不同的参比值,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除Cd外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Hg、Pb、Zn的平均含量大于济宁市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复垦土壤重金属相关性分析表明,Cr-Ni元素具有较高同源性;As-Cu-Pb-Zn元素可能具有相似的来源,并且伴随有复合来源的可能;Hg和Cd元素来源与其他重金属不同。采用国家风险筛选值为参比值时,研究区复垦土壤整体生态风险水平为轻,但单项重金属Cd存在中度污染风险,需要重点关注。采用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时,研究区复垦土壤中As、Pb、Ni、Cu、Cr和Zn处于轻度生态风险等级;Hg处于强生态风险等级,部分样品存在很强、极强生态风险等级;Cd虽处于轻度生态风险等级,但部分样品存在中度、强生态风险等级。研究区复垦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中度为主,Hg和Cd是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复垦土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8
作者 冯雪 佟飞 +2 位作者 袁华荣 赵学乾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2,共12页
沉积物是承载地球演化历史和人类活动变迁信息的地质物质。为了解海底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以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和2021年测定该海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指标及6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 沉积物是承载地球演化历史和人类活动变迁信息的地质物质。为了解海底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以外伶仃海洋牧场附近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0和2021年测定该海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指标及6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沉积物的主要类型为粉砂质黏土,各元素含量空间差异较大,整体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6种重金属含量均与有机碳正相关。3种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高污染区主要位于外伶仃岛东北原人工鱼礁建设范围海域。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沉积物整体属1级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重金属汞(Hg)在评价中所占权重最大,潜在风险系数和地累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研究表明,调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整体处于低风险,但仍需对重金属尤其是Hg保持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外伶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抗生素制药废水生态风险评价
9
作者 沈洪艳 韩冬旭 +3 位作者 赵浩哲 杨雷 孙昊宇 唐量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80,共9页
近年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尤其是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以石家庄市某制药厂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中(体积分数为... 近年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制药废水。制药废水尤其是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以石家庄市某制药厂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为研究对象,将斑马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中(体积分数为10%、40%、70%),分别于第3、6、9、12、15天测定斑马鱼肌肉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6项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活性或含量,并基于生物标志物测定结果计算基于改进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v2)以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抗生素制药废水的胁迫使斑马鱼肌肉组织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但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暴露第6天时,70%实验组的ROS含量、CAT活性、GSH含量、MDA含量和γ-H2AX含量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01),响应时间早于10%和40%实验组,表明高浓度抗生素制药废水胁迫能够快速诱导斑马鱼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基于6项肌肉组织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IBR v2值计算结果显示,达标排放的抗生素制药废水仍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且高浓度的制药废水产生的生态风险更加快速和持久。本研究可为抗生素制药废水生态风险评价和相关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制药废水 生态风险评价 斑马鱼 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赤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10
作者 图雅 敖登高娃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40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及程度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 草地、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主要地类,四个...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40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及程度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 草地、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主要地类,四个时期草地均占总面积40%以上,耕地和林地的占比分别为22%和14%左右,在研究时期草地转移最大,其次为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赤峰市各类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具有差异性,赤峰市各辖旗县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大于0,表明赤峰市整体上土地利用程度加深,处于发展时期,整体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 景观生态评价方面:赤峰市1990~2020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趋于恶化。从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来看,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主要以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赤峰市1990~2020年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并无差异。整体风险由中心向四周梯度递减,呈“较高–中–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赤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技术 被引量:32
11
作者 顾宝根 程燕 +3 位作者 周军英 王慧敏 陈隆智 袁善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美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风险评价技术,包括农药对地表水水生生物、对陆生生物以及地下水的风险评价。综述了美国的农药水生生态风险评价及陆生生态风险评价技术,旨在为我国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技术的完善和农药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药 生态风险评价 水生生态风险评价 陆生生态风险评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峰 李强 +3 位作者 高峰 吉勤克补子 刘汉武 王若帆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0-660,共11页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磷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中磷矿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贵州土壤背景值的37.58倍、24.40倍、19.26倍、18.09倍、2.67倍、2.17倍和1.78倍,各重金属富集特征明显,Cu元素平均含量未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NPI平均值介于4.59~69.32之间,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而Cr和Cu元素NPI平均值分别为1.89和1.21,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研究区Hg元素I_(geo)平均值为4.45,处于严重至极重污染;As、Se和Cd元素I_(geo)平均值介于3.35~3.65之间,处于重度污染;Pb、Zn和Cr元素I_(geo)平均值0.21~0.44之间,处于未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而Cu元素I_(geo)平均值为-0.83,显示其未受到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Hg元素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Cd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A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而Cu、Pb、Zn和Cr均处于轻微风险水平。黔中磷矿区土壤RI平均值为2285.50,显示出极强生态风险,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磷矿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丘陵山区耕地生态风险评价——以重庆市潼南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星山 杨恒 +6 位作者 马雯秋 杨敏丽 王海翼 尤泳 惠云婷 宫泽奇 王天一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3期58-68,共11页
[目的/意义]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整治会改变耕地景观格局、高程、坡度、微地貌等,评价其生态风险为后续整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价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整治对耕地生态风险的改变情况以及探究生态风险与耕地坡... [目的/意义]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整治会改变耕地景观格局、高程、坡度、微地貌等,评价其生态风险为后续整治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价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整治对耕地生态风险的改变情况以及探究生态风险与耕地坡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重庆市潼南区20个县为评价单元,基于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ArcGIS 10.8和Excel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数的权重并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生态风险时序空间变化特征;基于数理统计原理,对生态风险与坡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生态风险与坡度的关系。[结果和讨论] 2010年和2020年两个时期,干扰度指数由0.97下降为0.94,耕地整体抗干扰能力增强;脆弱度指数由2.96增加为3.20,耕地结构更加脆弱;生态风险值由3.10下降为3.01,耕地生态安全性提高。两个时期生态风险区域主要以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为主,低风险区面积增加6.44%,较低风险区面积增加6.17%,中风险区面积增加24.4%,较高风险区面积减少60.70%,高风险区面积增加16.30%,耕地生态安全区域相对增加。耕地坡度主要以2°~25°为主,耕地坡度小于15°时坡度面积占比与生态风险值呈负相关,耕地坡度大于15°时坡度面积占比与生态风险值呈正相关关系,坡度处于5°~8°、15°~25°、25°以上时坡度面积与生态风险值呈极显著相关。农田宜机化整治应重点关注潼南区南部区域,并集中于耕地坡度处于5°~8°和15°~25°区域。[结论]通过评价潼南区农田宜机化整治前后耕地生态风险并分析生态风险与耕地坡度的相关性,表明农田宜机化整治可以降低耕地生态风险,耕地坡度面积占比可作为精准指导农田宜机化整治的重要依据,潼南区宜机化整治工作应重点关注耕地坡度处于5°~8°和15°~25°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宜机化整治 耕地 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城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力分析——以常德市和益阳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华 周辉 +1 位作者 汤静 宁启蒙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常德市和益阳市两个城市土地利用、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其空间模式。结果表明:两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近20年来两个城市的林地和耕...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常德市和益阳市两个城市土地利用、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及其空间模式。结果表明:两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近20年来两个城市的林地和耕地面积均在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景观指数方面,两个城市呈现出相似的变化,建设用地、草地和水域景观类型分离度指数始终保持较高状态,破碎度亦较高;耕地和林地景观类型分离度指数较低,破碎度也偏低;景观生态风险方面,两个城市的高和较高风险区均分布在临湖的平原区和城市建成区,低和较低风险区分布于林地景观,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流域杭州段地表水中典型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旭红 张宝锋 +6 位作者 周猛 何平 刘子述 冒冉 叶永根 朱英俊 陈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7-3258,共12页
采用固相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首次测定钱塘江流域杭州段地表水中β-内酰胺类(β-Ls)、喹诺酮类(QNs)、磺胺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四环素类(TCs)、广谱抗菌药物(WAs)等6类83种典型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初步探明... 采用固相萃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首次测定钱塘江流域杭州段地表水中β-内酰胺类(β-Ls)、喹诺酮类(QNs)、磺胺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四环素类(TCs)、广谱抗菌药物(WAs)等6类83种典型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初步探明钱塘江流域杭州段中典型抗生素的区域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评价了抗生素赋存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46种抗生素在钱塘江流域杭州段有检出,地表水中抗生素总平均浓度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分别为27.8,24.8,23.8ng/L,枯水期抗生素浓度略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且抗生素总检出浓度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趋势.其中,林可霉素(LCM)的检出率高达98.2%,最高检出浓度为22.7ng/L,平均浓度与中位浓度分别为8.04ng/L和8.14ng/L,是区域地表水中的特征抗生素.其他检出率较高的抗生素有磺胺甲噁唑(SMX)、磺胺氯哒嗪(SCP)、甘宝素(CB)、甲氧苄氨嘧啶(TMP)、氟康唑(FCZ)、磺胺(SM)、克拉霉素(CLT)等,其平均浓度分别为3.60,2.56,1.07,0.97,1.09,1.08,0.70ng/L.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LCM、SMX、SM、SCP的浓度变化与其他抗生素有相比有显著差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钱塘江流域杭州段所有检出抗生素单项生态风险熵(RQ)均小于1.0,未发现高生态风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钱塘江 地表水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涡阳矿区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16
作者 李寒 郑刘根 +3 位作者 张燕海 董祥林 朱亦兴 张梦云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9-1310,共12页
为研究涡阳矿区地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中16种优控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涡阳矿区地表水中∑PAHs浓度为93.59~1701.77 ng/L,平均值为674.16 ng/L;单体PAHs... 为研究涡阳矿区地表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空间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研究区地表水中16种优控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涡阳矿区地表水中∑PAHs浓度为93.59~1701.77 ng/L,平均值为674.16 ng/L;单体PAHs浓度为nd~362.44 ng/L,单体PAHs中2环、3环和4环PAHs占比较高,6环PAHs占比较低;与国内其他地区地表水相比,研究区地表水中PAHs浓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地表水中PAHs空间差异显著,距离矿区越近,PAHs浓度越高。特征比值法、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和主成分分析(PCA)得到了相似的源解析结果,地表水中PAHs主要来自交通源、煤炭燃烧源和石油源。PCA得到的各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煤炭燃烧源37.32%、交通源35.51%和石油源13.92%;PMF模型得到的各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交通源42.66%、煤炭燃烧源30.85%和石油源26.49%。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BaA、BbF和BkF处于高风险水平,其余单体PAHs皆处于中等风险水平;22个采样点中,有6个采样点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余采样点皆处于高风险水平。总体看来,涡阳矿区地表水整体生态风险处于中等偏高风险水平,对生物存在潜在危害,需加强生态风险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多环芳烃(PAHs)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沿岸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红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61-168,178,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太湖底泥污染状况及环境治理措施,研究以太湖各沿岸湖区底泥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29个样点底泥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太湖表层底泥中Zn、Cr、Ni、Cu、Pb、As、Cd、Hg的平均... 为进一步探究太湖底泥污染状况及环境治理措施,研究以太湖各沿岸湖区底泥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229个样点底泥中8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太湖表层底泥中Zn、Cr、Ni、Cu、Pb、As、Cd、Hg的平均值分别为(126.86±73.31)、(90.25±47.66)、(44.62±24.30)、(39.36±28.46)、(36.86±7.84)、(11.65±5.33)、(0.86±1.31)、(0.08±0.04)mg/kg,除Hg外,其余7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地积累指数评价表明,Hg、As、Cr、Cd整体上呈清洁状态,Cu、Zn、Pb、Ni整体上呈轻度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除在0~30 cm深度内,西北沿岸区为重度潜在生态风险和竺山湖为中等生态风险外,其他湖区在0~100 cm内均为低潜在生态风险。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Zn、Cu、Ni、Cr、Hg和Pb间具有很强的同源性,为污染物的第一主成分,多为工业污染源;Cd为第二主要污染物,和其他组分同源性小,与农业污染源有关。相较2003年,太湖表层底泥各沿岸湖区平均的Cr、Cu含量上升,Hg、Pb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底泥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代表性铁尾矿库表层重金属含量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振国 王月 +5 位作者 陈军典 高倩 邢杰 骆念岗 田释梦 代佳浩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240,共10页
冀东是国内沉积变质型铁矿(BIF)的重要分布区,但其尾矿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较为薄弱。以国内代表性BIF型铁矿——河北钢铁集团司家营铁矿研山、二号尾矿库样品为研究对象,依据重金属元素Pb、Cr、Cd、Cu、Zn、As、Hg和Ni的... 冀东是国内沉积变质型铁矿(BIF)的重要分布区,但其尾矿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较为薄弱。以国内代表性BIF型铁矿——河北钢铁集团司家营铁矿研山、二号尾矿库样品为研究对象,依据重金属元素Pb、Cr、Cd、Cu、Zn、As、Hg和Ni的含量及变化特征,探讨尾矿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和垂直空间的含量变化。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尾矿库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司家营研山尾矿库部分点位中的Cr、Cu、Ni和Cd含量超过背景值,司家营二号尾矿库部分点位中Cu、Cr和Pb含量超过背景值;且两尾矿库重金属形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重金属有效态占比较高。②在垂向上,两尾矿库重金属呈现由表层向次表层迁移趋势;在水平上,两尾矿库不同区域内,重金属总量均呈现向库内迁移趋势。③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表明,司家营研山尾矿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d>Ni>Cu>Cr,处于轻污染;司家营二号尾矿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u>Cr>Ni>Pb,Cu为中污染、Cr为轻污染、Ni和Pb为警戒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两尾矿库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为轻度生态危害等级。总体上,该地区铁尾矿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应加强动态监测和生态修复治理,防止重金属污染进一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库 重金属 含量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以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莉 孙建平 +2 位作者 何小青 刘赵文 潘文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5,共11页
为探讨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d、As、Ni、Hg、Pb、Cr、Cu、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 为探讨某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池州市某典型农用地表层土壤样品,分析Cd、As、Ni、Hg、Pb、Cr、Cu、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As、Ni、Hg、Pb、Cr、Cu、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1,25.80,33.31,0.23,33.17,46.59,37.15,130.28 mg·kg^(-1),其中,Cd、As、Ni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筛选值;而且除Cr外其他重金属平均值和中值均超过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评价污染指数平均值依次为Cd>As>Cu>Hg>Ni>Zn>Cr>Pb,且Cd单项指数平均值为轻度污染等级,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等级,表层土壤样品中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的占比分别为15%(6/40)、85%(34/40),各点污染在可控等级范围;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安全、警戒线、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等级的比例分别为7.5%、15%、45%、30%和2.5%,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77,超过警戒线级别,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是最主要影响元素,与单因子评价结果一致;8种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single factor eco-logical risk index)大小依次为Hg>Cd>As>Cu>Ni>Pb>Cr>Zn,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平均值为194.73,为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其中,Cd是研究区污染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元素,Hg是潜在生态风险高的重金属,需加强对Cd、Hg的风险管控。该区域农田土壤存在酸化趋势,是重金属累积的重要因素,其他人类活动增加了重金属积累的风险,需强化对该土壤有效的安全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珠江水系未开发江心岛土壤镉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20
作者 李鑫宇 黄祥威 +2 位作者 彭金波 龙新宪 种云霄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6期31-39,137,共10页
广州珠江水系中未开发的江心岛是广州市非常重要的城市湿地系统和自然景观资源,其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不仅影响岛屿自身生态系统的发育与稳定,也是珠江水生生态系统安全与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调查与分析了广州市珠江水系5个流域的2... 广州珠江水系中未开发的江心岛是广州市非常重要的城市湿地系统和自然景观资源,其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不仅影响岛屿自身生态系统的发育与稳定,也是珠江水生生态系统安全与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调查与分析了广州市珠江水系5个流域的22个未开发江心岛的土壤镉含量及污染状态,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SSD)评价了大洲岛和龙门沙这2座岛屿土壤镉对附近水域的水生生态风险。结果发现:22座江心岛共计67份土壤样品全镉含量范围为0.01~5.95 mg/kg,平均值为0.62 mg/kg,镉含量最高的为东江流域的大洲围,岛屿镉含量平均值达到2.35 mg/kg,其次是前后航道龙门沙、流溪河流域的大洲岛和南航道的屎船沙;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共有34份土壤样品镉含量超出风险筛选值。基于岛屿土壤样点镉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22座江心岛中,仅有3座岛屿土壤镉处于无污染状态,其他19个存在不同程度的镉污染。土壤镉潜在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低风险岛屿9座,7座岛屿为中风险,6座岛屿为高风险,广州市珠江水系5个流域均有土壤镉呈现中、重度污染且存在中、高生态风险的江心岛。SSD曲线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发现,大洲岛以及龙门沙2座岛屿的4份样品中仅大洲岛16号样品为中度生态风险,其余3份样品均为高风险,2座岛屿的土壤可能在丰水期淹没后成为镉释放源,对附近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危害。因此,广州珠江水系江心岛土壤镉污染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应该加以监控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心岛湿地 广州珠江水系 土壤镉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