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朝燕行使者视野下的清代中国东北地区民众生活习俗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广义 张宽 《东疆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7-33,共7页
《燕行录》是朝鲜燕行使者在前往中国途中的见闻。作为特殊地域和区位的中国东北,燕行使者高度重视这一地区,并在《燕行录》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其中包括民众的生产、生活活动及其习俗,体现了其地域性、多元性、流变性的特征,反映了这... 《燕行录》是朝鲜燕行使者在前往中国途中的见闻。作为特殊地域和区位的中国东北,燕行使者高度重视这一地区,并在《燕行录》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其中包括民众的生产、生活活动及其习俗,体现了其地域性、多元性、流变性的特征,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社会历史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燕行使者 清代东北地区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哲人的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秀华 黄儒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2期60-61,共2页
宗教作为古人的世界观 ,往往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总汇。它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支配着人们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本文试以此为切入点走近赫哲人 。
关键词 赫哲族 萨满教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民众生活习俗的变迁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75-78,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大量移民和工商文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现代化...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大量移民和工商文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南 市民 生活习俗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抗战时期西南城市民众生活习俗的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杨 《贵州文史丛刊》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大量移民和工商文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现代化...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大量移民和工商文教团体迁入西南,西南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革。主要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卫生习惯、婚姻习俗等的变化。这些变革,最终影响了西南市民平和、宽容的社会心态的形成,在西南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生活习俗 抗战时期 婚姻习俗 南市 抗日战争时期 民众 市民 移民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梦华录》生活习俗的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晓芳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3-15,共3页
记录古代民风民俗的优秀专著众多,描写北宋京都汴梁节物风流的风俗志作品《东京梦华录》堪称其中之一。该书所记述的内容,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礼仪,几乎无所不包。... 记录古代民风民俗的优秀专著众多,描写北宋京都汴梁节物风流的风俗志作品《东京梦华录》堪称其中之一。该书所记述的内容,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礼仪,几乎无所不包。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的民风时尚,同时也能领略到北宋发达的经济和繁华的城市生活。书中记述的"官"与"民"的生活习俗呈现出开放性、和谐性和丰富性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梦华录》 生活习俗 开放 和谐 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及生活习俗寻踪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砜 《美与时代(城市)》 2017年第12期120-121,共2页
维吾尔族人民向来勤劳勇敢,热情奔放,性格豪爽,而且能歌善舞,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当然,维吾尔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包含着他们民族服饰和舞蹈服饰且其丰富多彩,颇具特色。文章以浅谈维吾尔族舞蹈服饰的特点为题,围绕维吾尔族服... 维吾尔族人民向来勤劳勇敢,热情奔放,性格豪爽,而且能歌善舞,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当然,维吾尔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包含着他们民族服饰和舞蹈服饰且其丰富多彩,颇具特色。文章以浅谈维吾尔族舞蹈服饰的特点为题,围绕维吾尔族服饰的多源性、维吾尔族舞蹈服饰的分类、维吾尔族舞蹈服饰的特点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舞蹈服饰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唐女性的生活习俗——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红丽 《天府新论》 2004年第6期126-128,共3页
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中所反映出的中唐女性的生活习俗,从行为文化的角度看,主要有梳妆打扮方面,由于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民族大融合的加强,形成了其时独具特色的“时世妆”;唐代妇女,日常生活和岁时节令时的游艺活动,较为多姿;社会生活习... 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中所反映出的中唐女性的生活习俗,从行为文化的角度看,主要有梳妆打扮方面,由于安史之乱所造成的民族大融合的加强,形成了其时独具特色的“时世妆”;唐代妇女,日常生活和岁时节令时的游艺活动,较为多姿;社会生活习俗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另外,在王建的妇女题材诗歌中,写到了宫女们较为丰富的活动习俗。这与当时的民族大融合密不可分,也与由此而造成的礼法松弛关系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文化 女性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少数民族生活习俗与乡土音乐初探(二)——赫哲族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锐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02年第4期35-36,共2页
赫哲:有“下游”或“东方”的意思,又称“赫真”——东方的人:“奇楞”——住在江边的人。他们还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是本地人的意思。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化江、乌苏里江畔的同江市、饶河县、依兰县,还有部... 赫哲:有“下游”或“东方”的意思,又称“赫真”——东方的人:“奇楞”——住在江边的人。他们还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是本地人的意思。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化江、乌苏里江畔的同江市、饶河县、依兰县,还有部分人们散居在佳术斯桦川、富锦、抚远等市县。赫哲族民谣里说:“两块板,可以穿沟跳涧,三块板,可以漂江过海。”这是对驰骋在三江流域的赫哲人骁勇性格的写照。三江沃野,山水纵横,自古以来,勤劳的赫哲人世世代代在这块富饶的天然渔场和逐猎之地生息繁衍。他们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人们常用“棒打獐了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描写这里的富饶美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哲族 黑龙江少数民族 乡土音乐 伊玛堪 生活习俗 赫哲语 民族特色 文化艺术 中国北方 宗教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云南瑶族生活习俗中的宗教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祖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3-67,共5页
云南瑶族的服饰、饮食、住房等生活习俗中渗透着宗教信仰的明显影响, 其中尤以住房和饮食习俗中透露出的道教信仰最为引人注目。这对于深入理解瑶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瑶族 生活习俗 宗教因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族苗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及对村寨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燕佼 陈晖阳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6期53-54,共2页
本文在分析比较海南黎族和苗族的生产、生活习俗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对现代黎族苗族村寨治理的启示。要历史性的看待黎族、苗族社会;认可黎族和苗族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剖析和理解黎族、苗族乡村治理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海南 黎族苗族 生产生活习俗 村寨治理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活习俗看中日文化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秀兰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4年第3期131-132,共2页
中日两国交往历史悠久 ,中国古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巨大 ,两国文化根基一脉相通。但中日两国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 ,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径庭。本文试从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的常用语、朋友之间的交往方式、长幼心理取向... 中日两国交往历史悠久 ,中国古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巨大 ,两国文化根基一脉相通。但中日两国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 ,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径庭。本文试从生活和社会交际中的常用语、朋友之间的交往方式、长幼心理取向和求实精神在情感中的折射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旨在让人们从中透视出中日文化的差异 ,以便取长补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生活习俗 思想观念 民族精神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德盖人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12
作者 张嘉宾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关键词 乌德盖人 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世纪中叶西方使者眼中草原蒙古人的生活习俗
13
作者 韩官却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42-48,共7页
13世纪中叶,一批西方使者进入蒙古地区活动,并收集了大量材料,其中不乏一些生活习俗资料。文章对这些习俗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以期有助于对蒙古族古今民俗的研究。
关键词 西方使者 草原蒙古人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民族生活习俗与民族性格
14
作者 许清章 《东南亚纵横》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缅甸 民族文化 生活习俗 佛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族生活习俗中的伦理意蕴析论
15
作者 唐凯兴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3-98,共6页
壮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世代相沿形成了饮食、服饰等传统生活习俗,其中蕴涵着亲和自然、崇尚节俭,长幼有序、尊老敬老,热情待客、礼尚往来,便于劳作、勤劳为美,乐天达观、求福趋吉,维护伦常、表现礼仪等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并具有重要... 壮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世代相沿形成了饮食、服饰等传统生活习俗,其中蕴涵着亲和自然、崇尚节俭,长幼有序、尊老敬老,热情待客、礼尚往来,便于劳作、勤劳为美,乐天达观、求福趋吉,维护伦常、表现礼仪等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并具有重要的道德教育功能和深远的道德影响,是壮族伦理教化和传承的生动有效的道德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生活习俗 伦理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凤山县境内蓝靛瑶的生活习俗探访
16
作者 覃举东 班荣相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
蓝靛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长期以来,人们对瑶族的这一支系了解不多,本文作者通过对广西凤山县境内蓝靛瑶的生活习俗的一些实地考察,为认识这一民族提供一些材料,并期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其社会文化生活的关注和研究兴趣。
关键词 蓝靛瑶 生活习俗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
17
作者 李岩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21-22,31,共3页
萨满教对满族社会风俗习惯产生了甚是广泛的影响,综观满族的人生仪礼、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俗等风俗习惯,其中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从衣俗、食俗、居俗、行俗四个方面来阐述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有助... 萨满教对满族社会风俗习惯产生了甚是广泛的影响,综观满族的人生仪礼、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俗等风俗习惯,其中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从衣俗、食俗、居俗、行俗四个方面来阐述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有助于加深理解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教 满族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对天祝藏族生活习俗的影响
18
作者 唐仲娟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3-35,共3页
生活习俗不仅是物质民俗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其中积淀着浓厚的宗教内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俗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藏族服饰、饮食、住房等生活习俗的田野调查,去探讨藏传... 生活习俗不仅是物质民俗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其中积淀着浓厚的宗教内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俗与他们所信仰的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藏族服饰、饮食、住房等生活习俗的田野调查,去探讨藏传佛教对该地区藏族人的生活习俗的影响,这无疑对藏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祝藏族 藏传佛教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珞巴族的生活习俗
19
作者 吉太加 《西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珞巴族生存及其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记录总结,进一步介绍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珞巴族人的部落分布、人口总数、语言、服饰、饮食、信仰、民居及生活习俗。本文尽量将收集到的信息内容整理,让更多的人认识珞巴族。
关键词 珞巴族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洛民间生活习俗集萃——评《洛阳市志》第17卷
20
作者 李孝聪 《河洛史志》 2000年第1期15-17,共3页
全面记录河洛地区人民生活、民族宗教、民俗与方言的《洛阳市志》第17卷在方志界与学术界多年企盼下终于出版了,这是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和全体修志人员辛勤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使《洛阳市志》更加完善。
关键词 河洛地区 生活习俗 《洛阳市志》 修志人员 洛阳市 地方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