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物体内指标的枇杷果利尿活性物质部位及单体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彭 任赛赛 +3 位作者 梁宁 陈攀 廖彭莹 潘为高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3986-3989,共4页
为研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的动物体内利尿作用,获得利尿活性物质部位和活性单体,阐述枇杷果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开发和研制枇杷果植物药利尿剂奠定基础,通过试剂法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制备枇杷果各极性物质部... 为研究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的动物体内利尿作用,获得利尿活性物质部位和活性单体,阐述枇杷果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为开发和研制枇杷果植物药利尿剂奠定基础,通过试剂法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制备枇杷果各极性物质部位。依据生物活性跟踪法,以小鼠体内利尿为活性指标,柱色谱等为分离纯化方法,筛选出利尿物质部位,并进一步追踪利尿单体。追踪过程中通过先小量摸索、后大量分离制备的策略,解决体内给药剂量过大的问题。通过波谱法鉴定单体结构。结果表明,枇杷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段有较显著的体内利尿活性(P<0.05),利尿强度接近氢氯噻嗪而稍弱于呋噻米,利尿作用速度较缓和。从乙酸乙酯萃取段中分离纯化获得一个利尿活性物质,经鉴定为熊果酸,利尿作用显著(P<0.05),利尿强度接近氢氯噻嗪而稍弱于呋噻米,利尿作用速度较缓和。枇杷果药食两用,其乙酸乙酯萃取段可有望开发为长期使用的安全天然利尿药物。熊果酸是枇杷果利尿作用的物质基础,其含量可作为该药材利尿用途方面的质量控制指标。该研究是直接通过动物体内药理指标筛选活性单体成功的不多案例之一,具有方法学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 乙酸乙酯部位 熊果酸 利尿 体内 生物活性跟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提取物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亚辉 陈志鹃 +3 位作者 杨玲玲 冯成 龙霞 高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利用生物活性跟踪法,以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为检测指标,从玄参根提取物筛选保肝活性的物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保肝效果最好,能够显著降低血... 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利用生物活性跟踪法,以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为检测指标,从玄参根提取物筛选保肝活性的物质。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保肝效果最好,能够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其次为正丁醇相。对活性较好的乙酸乙酯部位进一步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结果表明段F02和段F03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P<0.05或P<0.01),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或P<0.01),增强肝脏SOD活力(P<0.05或P<0.01),提示玄参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保肝活性 生物活性跟踪法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皮革霉变的黄芪内生真菌AR07抑菌成分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弘弛 刘瑞 +2 位作者 李慧 安志鹏 段宝荣 《中国皮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6,40,共6页
对源自黄芪内生真菌AR07中拮抗皮革霉变真菌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抑菌生物活性跟踪法,对内生真菌AR07发酵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分析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 对源自黄芪内生真菌AR07中拮抗皮革霉变真菌的化合物进行分离。利用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抑菌生物活性跟踪法,对内生真菌AR07发酵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分析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果显示:AR07的发酵代谢物中分离到7个拮抗皮革霉变的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醇(ergosterol)(1)、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 peroxide)(2)、尿囊素(allantoin)(3)、fumiquinazoline A(4)、fumiquinazoline C(5)、monomethylsulochrin(6)和杀锥曲菌素(trypacidin)(7)。其中(1)和(2)为甾体类物质,(3)、(4)和(5)为生物碱类物质,(6)和(7)为醌类化合物,说明黄芪内生真菌AR07对皮革的防霉作用是多种天然产物协作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霉变真菌 拮抗 黄芪 内生真菌 生物活性跟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杨的抗菌活性成分 被引量:7
4
作者 潘为高 李汉浠 +3 位作者 罗彭 李兵 卢汝梅 盘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82-84,共3页
目的:从枫杨树皮中寻找抗菌活性成分,揭示其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发现新抗菌素。方法:生物活性跟踪法;体外抗菌为检测指标;萃取、沉淀、硅胶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的为分离手段;EI-MS,1H-NMR,13 C-NMR和DEPT为结构鉴定... 目的:从枫杨树皮中寻找抗菌活性成分,揭示其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发现新抗菌素。方法:生物活性跟踪法;体外抗菌为检测指标;萃取、沉淀、硅胶吸附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的为分离手段;EI-MS,1H-NMR,13 C-NMR和DEPT为结构鉴定手段。结果:筛选到一个对卡拉双球菌、白色念球菌、小麦赤霉、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棉花球菌、放线菌等有显著拮抗作用的单体,结构鉴定为5-羟基-2-乙氧基-1,4-萘醌。结论:该活性单体与已知抗菌物质胡桃醌仅有一个2-乙氧基的区别,揭示此类结构母核具有抗菌开发价值。本研究明确了枫杨抗菌作用的物质基础,也为枫杨药材质量控制和研发枫杨活性部位抗菌外用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 抗菌活性 生物活性跟踪法 分离纯化 NMR EI—MS 萘醌
原文传递
藏波罗花根中两个酚苷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潘为高 蒋思萍 +3 位作者 罗彭 高平 陈彬 卜海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2-427,共6页
利用生物活性跟踪法,通过硅胶吸附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和反相制备型HPLC,从藏波罗花的根中筛选到两个化合物。通过ESI-MS、GC-MS、1D-和2D-NMR进行结构鉴定,确定为acteoside(1)和isoacteoside(2)。1和2的-OH清除活性与苯甲酸接近,1和2... 利用生物活性跟踪法,通过硅胶吸附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和反相制备型HPLC,从藏波罗花的根中筛选到两个化合物。通过ESI-MS、GC-MS、1D-和2D-NMR进行结构鉴定,确定为acteoside(1)和isoacteoside(2)。1和2的-OH清除活性与苯甲酸接近,1和2的-OH及O-2-清除活性均远远高于维生素C,1和2的肝组织LPO抑制活性也高于BHT或维生素C,1和2在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活性也高于维生素C。在0.015 6至0.500 0 mg·mL-1浓度范围,1和2的-OH清除活性与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在0.001 9至0.250 0 mg·mL-1浓度范围,随着浓度的增大,1和2的肝组织LPO抑制活性不断增强;但在0.250 0至1.000 0 mg·mL-1浓度范围,随着浓度的增大,LPO抑制活性反而有轻微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波罗花 生物活性跟踪法 抗氧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