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膜过滤工艺保障不同管材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1
作者 朱海龙 刘唯源 +3 位作者 邓博苑 张雅梅 董志强 李伟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1,共6页
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生物膜环状反应器(BAR)模拟实际供水管网,探究了自来水和金属膜滤后水(膜滤水)对5种管材管壁生物膜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金属膜过滤工艺对水中浑浊度、溶解性有机碳的平均去除率... 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生物膜环状反应器(BAR)模拟实际供水管网,探究了自来水和金属膜滤后水(膜滤水)对5种管材管壁生物膜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金属膜过滤工艺对水中浑浊度、溶解性有机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4%、19.0%;5种管材管壁生物膜在生长稳定期的生物量排序为铜<不锈钢≈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球墨铸铁;自来水体系中反应器进出水平均浑浊度分别为1.52、3.44 NTU,而膜滤水体系反应器进出水平均浑浊度分别为0.10、0.42 NTU,且各管材管壁生物膜生长缓慢。这是因为膜滤水体系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管壁生物膜样品的OTU数减少了39.7%~56.5%,耐氯致病菌(分枝杆菌、甲基杆菌等)相对丰度明显减少。因此,金属膜过滤工艺可有效保障供水管网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膜 生物膜环状反应器 供水管材 生物稳定 分子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管网中基于BDOC的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卫鹏 赵祺佳 +3 位作者 文超 李飞宇 钟丹 马文成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67-373,380,共8页
饮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尽管饮用水水质一直受到最为严格的监测,但在供水管网末端水龙头处仍会出现出水微生物学指标超标问题,由此引发的水媒传染病依然对全世界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因此提高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对于保障... 饮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尽管饮用水水质一直受到最为严格的监测,但在供水管网末端水龙头处仍会出现出水微生物学指标超标问题,由此引发的水媒传染病依然对全世界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因此提高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对于保障管网末端水质安全意义非凡。介绍了供水管网中各项条件对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简述国内外用于评价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各项指标,并着重论述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测定方法的演变及其相关模型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维持供水管网生物稳定性的注意事项和措施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BDOC 生物稳定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和非生物稳定性 混浊、沉淀酒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阎凤文 《啤酒科技》 2007年第10期46-48,51,共4页
啤酒生产、销售和贮存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生物和非生物原因出现混浊和沉淀。本文通过对混浊、沉淀啤酒的分类、鉴定,指出原因,对防止措施进行探讨,力求提高啤酒的生物和非生物稳定性。
关键词 生物稳定 生物稳定 大分子蛋白质 多酚 啤酒有害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路 《啤酒科技》 2001年第9期33-34,共2页
要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可以从原料、工艺及添加剂方面入手,同时也要了解科研新动态。
关键词 啤酒 混浊物 生物稳定 生物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路生物稳定塘系统净化滇池入湖河道污水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亮 唐涛 +1 位作者 黎道丰 蔡庆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3-15,共3页
为削减滇池的入湖污染负荷,基于旁路净化的思路设计并构建了包括水生植物塘和养殖塘在内的生物稳定塘系统,考察了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对TN、TP、NO3--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3%、50.6%、38.4%和35.6%,在改善水质... 为削减滇池的入湖污染负荷,基于旁路净化的思路设计并构建了包括水生植物塘和养殖塘在内的生物稳定塘系统,考察了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对TN、TP、NO3--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3%、50.6%、38.4%和35.6%,在改善水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态景观效益,可为其他水体的净化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路生物稳定 入湖河道污水 净化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生物稳定塘对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净化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学敏 虢清伟 +1 位作者 周广杰 许振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3,共9页
对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叶绿素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 对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叶绿素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TP、NH_4^+-N、BOD_5和COD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生物稳定塘系统对TN、TP、NH_4^+-N、BOD_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29.29%,48.68%,33.68%,68.14%和71.25%。叶绿素a浓度和pH(r=0.955,P<0.05)、DO(r=0.992,P<0.01)显著正相关,而和TN(r=-0.936,P<0.05)、TP(r=-0.925,P<0.05)以及NH_4^+-N(r=-0.927,P<0.05)等显著负相关。在塘系统中,共出现浮游藻类53种,藻类种类数和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总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塘系统中共出现6种藻类优势种,其中绿色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梅尼小环藻、啮蚀隐藻、美丽网球藻和球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 受污染河流 净化效果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刘文君 吴红伟 +3 位作者 张淑琪 王占生 樊康平 张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7,共4页
研究某市的几个典型水厂的AOC和BDOC含量和其在处理工艺和管网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爆管管道取样作扫描电镜分析,得到初步结论:①水源水质较好的水厂其出厂水和管网水中AOC含量相对较低,反之则高.②在饮用水中AOC与B... 研究某市的几个典型水厂的AOC和BDOC含量和其在处理工艺和管网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爆管管道取样作扫描电镜分析,得到初步结论:①水源水质较好的水厂其出厂水和管网水中AOC含量相对较低,反之则高.②在饮用水中AOC与BDOC之比变化较大,但大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平均约为30%~40%,因此如果以BDOC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也是可以的.③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波动较大,大多数情况下低于30%,而活性炭对AOC去除效果较稳定,约30%~60%,多为50%以上.④AOC在管网中的变化受氯氧化和细菌活动的双重影响,氯氧化使AOC增加,细菌活动使AOC减少.⑤爆管管道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管道内壁并不平整,孔隙较多,有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AOC BDOC 生物稳定 管网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沽生物稳定塘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玉瑶 许木启 +1 位作者 高玉荣 王玉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2-366,共5页
汉沽生物稳定塘建于1993年.它由10级池塘组成,AT75hm2,用于处理城市污水(主要是化工废水).根据2年试运行期间化学和生物学资料,分析了稳定塘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稳定塘净化效能较好.主要污染物BOD5、C... 汉沽生物稳定塘建于1993年.它由10级池塘组成,AT75hm2,用于处理城市污水(主要是化工废水).根据2年试运行期间化学和生物学资料,分析了稳定塘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稳定塘净化效能较好.主要污染物BOD5、CODCr、NH3N和PO4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2%、70.1%、60.3%和67.5%;平均年去除BOD54297.8t、CODCr6179.8t、NH3N154.6t和PO4P81.9t.但由于有机物负荷量过高,使出水水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生物稳定 汉沽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自来水生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淑琪 刘彦竹 +2 位作者 胡江泳 张锡辉 王占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36,共3页
采用可同化有机碳(AOC)研究某石化地区臭氧氧化自来水的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地下水原水AOC含量为413μg/L,不具有生物稳定性,水源遭到有机物污染.臭氧氧化使水中AOC增加7倍,活性炭吸附出水AOC为257μg... 采用可同化有机碳(AOC)研究某石化地区臭氧氧化自来水的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地下水原水AOC含量为413μg/L,不具有生物稳定性,水源遭到有机物污染.臭氧氧化使水中AOC增加7倍,活性炭吸附出水AOC为257μg/L,再经臭氧消毒AOC为258μg/L.某石化地区臭氧氧化结合活性炭吸附能有效减少AOC含量,但原水中过高的AOC使工艺出水仍不具有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氧化 生物稳定 自来水 饮用水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供生物稳定饮用水的最佳工艺 被引量:33
10
作者 吴红伟 刘文君 +1 位作者 张淑琪 王占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4-67,共4页
研究由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而成的 7种不同工艺对饮用水源水中可生物同化有机碳 ( AOC)的去除效果 .试验表明 :生物陶粒预处理对 AOC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达到 45%左右 ,如果在它之前先经过预臭氧化 ,生物处理的去除率可增大到... 研究由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而成的 7种不同工艺对饮用水源水中可生物同化有机碳 ( AOC)的去除效果 .试验表明 :生物陶粒预处理对 AOC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达到 45%左右 ,如果在它之前先经过预臭氧化 ,生物处理的去除率可增大到 58.4% ;常规处理对 AOC的去除非常有限 ,去除率平均在 2 0 %左右 ;新活性炭单元因其吸附作用对 AOC的去除效果稳定在30 %左右 ,如和臭氧氧化连用 ,去除效果能提高到 50 %以上 ;包括了常规处理、生物预处理、预臭氧和臭氧活性炭的组合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最好 ,达到 86% .因此臭氧氧化、生物炭和生物处理是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并以本试验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对于不同的水源水所采用的最佳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C 生物稳定 饮用水 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稳定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兴益 钟银屏 +3 位作者 刘日方 何成生 樊翠蓉 乐以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25,共4页
综述了聚氨酯生物材料的体内降解机理以及所谓的“生物稳定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氨酯 生物降解 生物稳定 改性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细菌生长潜力(BGP)评价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叶林 于鑫 +2 位作者 施旭 李正魁 陈亚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介绍了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测定方法,针对AOC和BDOC对操作和仪器等要求高的问题,提出可以利用细菌生长潜力(BGP)测定生物稳定性,给出了优化方法,并以BDOC为参考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BGP与BDO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我国一般给水厂的试... 介绍了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测定方法,针对AOC和BDOC对操作和仪器等要求高的问题,提出可以利用细菌生长潜力(BGP)测定生物稳定性,给出了优化方法,并以BDOC为参考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表明,BGP与BDO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我国一般给水厂的试验条件下可以作为生物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稳定 BGP AOC BD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磷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桑军强 张锡辉 +1 位作者 周浩晖 王占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0-724,共5页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浓度范围内,磷是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在净水试验工艺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3-4 P后,AOC增加了55%,BRP增加了123%,表明水中磷是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由于常规的净水工艺对水中的磷可以有效去除,把水中总磷(TP)控制在5μg/L内来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稳定 总磷 水样 净水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水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鲁巍 唐峰 +3 位作者 张晓健 何文杰 韩宏大 胡建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4,共4页
利用现场中试装置,系统比较了预处理单元、常规处理单元及深度处理单元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DOC和AOC的生成和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常规工艺+活性炭过滤对CODMn的去除率仅能达到30%,无法有效保证出水水质要求,而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可以很... 利用现场中试装置,系统比较了预处理单元、常规处理单元及深度处理单元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DOC和AOC的生成和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常规工艺+活性炭过滤对CODMn的去除率仅能达到30%,无法有效保证出水水质要求,而常规工艺+臭氧活性炭可以很好地满足水质标准,去除率可达50%以上.以控制生物稳定性为目的时,氧化剂的投加会增加AOC和BDOC浓度,降低生物稳定性.不投加氧化剂,直接采用常规工艺+普通活性炭过滤可将出水AOC含量控制在50μg/L以下.但要实现对CODMn和生物稳定性的同时控制,常规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的工艺组合是本研究中的最佳工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稳定 臭氧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丽花 周鸿 +1 位作者 张晓健 王占生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3-25,共3页
以西南某城市第L水厂出水和管网水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以及AOC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 ,明确了该市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该市管网水中AOC冬、春季在 89~ 16 3μg/L ,属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以西南某城市第L水厂出水和管网水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以及AOC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 ,明确了该市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该市管网水中AOC冬、春季在 89~ 16 3μg/L ,属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临界区间 ;夏、秋季在 16 2~ 2 75μg/L ,属于略不稳定的饮用水 ,但问题并不严重。从出厂到管网末梢 ,沿程各点AOC变化不大。因此 ,可以用出厂水中AOC的浓度作为整个管网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常规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在 4 0 7%~ 75 4 %之间。水厂出水加氯消毒后 ,AOC浓度均有增加 ,因此即使处理工艺对AOC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仍然不能保证出水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C 生物稳定 管网水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稳定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兴益 刘昉 +4 位作者 钟银屏 樊翠蓉 何成生 何洪伟 乐以伦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21-122,129,共3页
心血管系统修复和神经外科对生物材料生物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聚己二戊二醇碳酸酯二元醇 ( PHPC)、4 ,4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 MDI)、丁二醇 ( BDO)合成了新型聚碳酸酯聚氨酯 ( PCU)。采用红外光谱测定结构。PCU显示出较... 心血管系统修复和神经外科对生物材料生物稳定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采用聚己二戊二醇碳酸酯二元醇 ( PHPC)、4 ,4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 MDI)、丁二醇 ( BDO)合成了新型聚碳酸酯聚氨酯 ( PCU)。采用红外光谱测定结构。PCU显示出较高的拉伸强度 (约 4 2 MPa)和高的断裂伸长率 ( 30 0 -4 0 0 % )。与 30 % H2 O2 接触角表明 ,PCU与 H2 O2 的相互作用比聚醚氨酯 ( PEU)小。体外模拟氧化试验表明 ,PCU的生物稳定性大大高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聚氨酯 生物稳定 体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OC值对管网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欣 袁一星 +2 位作者 马建薇 宋学峰 李红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前降低给水管网中生物可降解性有机碳(BDOC)已成为水厂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以东北某水厂为例,研究了出厂水的BDOC阈值问题,并对出厂水BDOC浓度对给水管网中游离性细菌、吸附性细菌的再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出厂...  目前降低给水管网中生物可降解性有机碳(BDOC)已成为水厂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以东北某水厂为例,研究了出厂水的BDOC阈值问题,并对出厂水BDOC浓度对给水管网中游离性细菌、吸附性细菌的再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出厂水BDOC浓度阈值为0.2mg/L;当BDOC浓度发生变化时,游离性细菌变化量没有吸附性细菌变化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性有机碳 阈值 给水管网 生物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系统水质生物稳定性与细菌生长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白晓慧 张玲 +2 位作者 朱斌 江翠婷 王海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2,共3页
以上海市某水厂实际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水源、水厂净水工艺到输配水管网对城市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与微生物生长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污染和常规净水工艺局限性,水厂出水水质不能保障生物稳定性,在输配管网中,BDOC... 以上海市某水厂实际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水源、水厂净水工艺到输配水管网对城市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与微生物生长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污染和常规净水工艺局限性,水厂出水水质不能保障生物稳定性,在输配管网中,BDOC、浊度、余氯、异养菌数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控制出厂水有机物含量,保持管网免受二次污染和强化消毒可有效减少管网中微生物繁殖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稳定 供水管网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生物稳定性和分子量分布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德生 姚智文 王占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44-2950,共7页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将大分子的天然有机物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并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导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率降低;主臭氧可将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并将部分氧化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有机物;生物活性炭可提高出水的生物稳定性,但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去除有限;分子量越小生物稳定性越差,越不容易被去除。此研究结果为评估水源水质深度处理的生物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深度处理 生物稳定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含量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桑军强 余国忠 王占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4-536,共3页
通过对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析,研究了水中磷对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试验水样为原水和经过净水工艺处理后的出水.结果表明,原水磷含量较低,经过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后,磷的含量又大大降低.在原水和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 通过对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析,研究了水中磷对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试验水样为原水和经过净水工艺处理后的出水.结果表明,原水磷含量较低,经过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后,磷的含量又大大降低.在原水和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NaH2PO4)后,原水水样的AOC变化不大,而出水水样的AOC增加了44%~60%.这表明在出水水样中磷是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由此推断,磷成为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限制因子的情况在国内存在.试验结果说明,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可以作为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含量 饮用水 生物稳定 可同化有机磷 水质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