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沃柑果实横径生长动态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其椿 汪妮娜 +13 位作者 黄燕晓 张海平 黄爱星 谭颂玥 韦正林 梁增 韦琮 韦炳安 陈亮 罗增桂 胡承孝 陈东奎 覃泽林 曾志康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6,共13页
【目的】研究广西沃柑果实横径的生长动态并构建数学模型,为提升其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沃柑为材料,于稳果后,连续两年每月1日、15日通过“定园、定点、定果、定期”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广西桂南、桂中、桂北15个果园的沃柑... 【目的】研究广西沃柑果实横径的生长动态并构建数学模型,为提升其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沃柑为材料,于稳果后,连续两年每月1日、15日通过“定园、定点、定果、定期”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广西桂南、桂中、桂北15个果园的沃柑横径数据,直至采收期,研究沃柑横径的变化动态,考察年终横径与各生长节点,月度横径增加值与主要气象信息的相关性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各个果园最终的横径差别较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多个果园的横径有待提升;对比气象数据,选定2021—2022年度的沃柑横径数据为正常年份数据,翌年1月15日果实横径平均值为69.85 mm,最高的果园达75.33 mm,最小的61.55 mm;以80、75、70、65、60、55 mm为等级,构建桂南、桂北和桂中沃柑果实横径生长动态对照表、横径月度增加值对照表;分别建立年终沃柑横径数值与各生长节点,横径月度增加值与主要月度气象信息的数学模型,年终横径与7月15日呈显著正相关,与8月15日以后呈极显著正相关,至11月1日达到极显著的0.934 0;月度增加值与降雨、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显著的0.791 8和极显著的0.879 1。【结论】广西沃柑提质增产仍存在较大空间,可结合当期横径生长对照表、定期差值对照表,科学合理安排水肥药的灌溉来进一步加速果实膨大,从而提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广西沃柑 果实横径 生长动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环孔材树种木质部年内生长动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2
作者 徐军亮 候佳玉 +4 位作者 毋彤 翟乐鑫 罗鹏飞 卫苗 章异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5-1113,共9页
【目的】树木茎干木质部生长动态被认为是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指标之一,因此明确木质部年内形成过程对于阐明树木与气候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微树芯技术,对茎干周期性采样(7~10 d),通过切片观察河南洛阳市4种环孔材树种楸树Cat... 【目的】树木茎干木质部生长动态被认为是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指标之一,因此明确木质部年内形成过程对于阐明树木与气候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微树芯技术,对茎干周期性采样(7~10 d),通过切片观察河南洛阳市4种环孔材树种楸树Catalpa bungei、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的木质部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并利用Gompertz模型对测量的木质部径向生长累积量进行拟合。【结果】①4个树种形成层活动时间集中在3月上旬至10中旬,其中楸树最短,为(189.0±14.6)d,樟树最长,为(216.0±17.4)d。②4个树种木质部形成动态相似,均呈S型生长曲线,在11月初完成径向生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在5月中旬。但不同树种的年内径向生长量差异较大,其中白蜡最短,为(5807.0±2192.9)μm,楸树最长,为(8276.0±1744.2)μm。③气温可能是影响本地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气温和地表温度与树木径向生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降水量只与樟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可能是因为樟树的导管直径与导管面积均最小,对水分条件较敏感。【结论】洛阳市4个树种的径向生长都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半环孔材樟树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要强于其他3个环孔材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孔材 形成层 Gompertz模型 年内径向生长动态 微树芯 Pearson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液体地膜对滴灌玉米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颉健辉 张占琴 +1 位作者 杨相昆 田海燕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为探究北疆地区覆盖液体地膜、无膜种植玉米的可行性,设置喷洒液体地膜A、液体地膜B、不铺膜、铺普通PE膜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出苗后84 d内干物质影响... 为探究北疆地区覆盖液体地膜、无膜种植玉米的可行性,设置喷洒液体地膜A、液体地膜B、不铺膜、铺普通PE膜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出苗后84 d内干物质影响显著;普通PE膜产量为16.07 t/hm~2,略高于其它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苗期玉米LAI、DIFN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地膜 不铺膜 玉米 生长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优质用材林生长动态及营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知星 罗丽婵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7期131-133,共3页
为调查杉木优质用材林生长动态及营林效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于2012年3月在长客分场内营造杉木优质用材林46 hm^(2)、对照林分2 hm^(2),对1~11年生两种杉木林分的生长性状、土壤地力和林下植被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杉木优质用... 为调查杉木优质用材林生长动态及营林效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于2012年3月在长客分场内营造杉木优质用材林46 hm^(2)、对照林分2 hm^(2),对1~11年生两种杉木林分的生长性状、土壤地力和林下植被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杉木优质用材林林分生长状况优于对照林分,两种林分土壤地力和林下植被相差不大。该结论可为今后的储备林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优质用材林 生长动态 营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刺梨根系生长动态及其与新梢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钟思玲 陈孟权 +3 位作者 宋贞富 敖艳飞 肖祎 吴家丽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9期114-117,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金刺梨生物学特性,探究金刺梨根系生长规律及其与新梢生长的相关性,特开展金刺梨根系年生长动态观察及其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刺梨根系生长旺盛期集中在5—7月,适宜发育的气温和湿度分别为20.8℃和91%;5月,新梢... 为进一步了解金刺梨生物学特性,探究金刺梨根系生长规律及其与新梢生长的相关性,特开展金刺梨根系年生长动态观察及其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刺梨根系生长旺盛期集中在5—7月,适宜发育的气温和湿度分别为20.8℃和91%;5月,新梢与根系的生长存在合作关系;3—9月,新梢与根系的生长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刺梨 根系 生长动态 新梢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属4种植物植株生长动态与温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建文 杨忠仁 +4 位作者 包旭花 庞杰 张凤兰 郝丽珍 赵清岩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7,共5页
本试验以百合科葱属野韭、沙葱、薤白、细叶韭4种植物为试验材料,2007年4月20日同时播种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次年观察植株的萌动期、叶片、株高生长动态。其结果表明:1、野韭、薤白和细叶韭在3月上旬先后陆续萌动,沙葱在3月中旬... 本试验以百合科葱属野韭、沙葱、薤白、细叶韭4种植物为试验材料,2007年4月20日同时播种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次年观察植株的萌动期、叶片、株高生长动态。其结果表明:1、野韭、薤白和细叶韭在3月上旬先后陆续萌动,沙葱在3月中旬开始萌动,比野韭晚6d,比细叶韭和薤白晚9d^10d;2、沙葱、薤白、野韭、细叶韭4种植物单株平均总叶片数分别为94片、46.1片、18.5片、14.4片;3、野韭和细叶韭月平均新生叶片数占总叶片数的百分比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2%、49.1%,而沙葱和薤白是在7月达到最大,分别为36.0%、33.8%;4、葱属4种植物植株5月~7月每新增1片新叶所间隔的天数不同,沙葱为0.9d^2.1d;薤白为2.0d^2.5d;野韭为4.5d^11.9d;细叶韭为2.7~25.8d;5、野韭和薤白在7月后已停止生长,沙葱和细叶韭在8月停止生长;其平均单株高度顺序为野韭>薤白>细叶韭>沙葱。从月平均新增高度占总高度的百分比来说,野韭和细叶韭在5月株高增长最快,薤白在6月株高增长最快,沙葱在7月增长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韭 沙葱 薤白 细叶韭 叶片生长动态 株高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冈山地区荞麦叶大百合野生种群分布及其生长动态
7
作者 苏启陶 孙代芹 +1 位作者 周嘉良 杜志喧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荞麦叶大百合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资源较为匮乏。为评估其在井冈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探明野生种群生长动态,通过实地踏查的方式对井冈山区域的荞麦叶大百合野生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在荆竹山、上井、百竹园、大窝里和寨... 荞麦叶大百合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资源较为匮乏。为评估其在井冈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探明野生种群生长动态,通过实地踏查的方式对井冈山区域的荞麦叶大百合野生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在荆竹山、上井、百竹园、大窝里和寨子里发现荞麦叶大百合野生种群,海拔分布范围在840~1130 m之间,种群大小为荆竹山>上井>百竹园>大窝里>寨子里;(2)荞麦叶大百合为林下植物,主要分布在林缘、林窗等区域,周边伴生植物以草本为主,是所在群落的优势种;(3)荆竹山种群的荞麦叶大百合长势最好,上井种群长势最差;(4)荞麦叶大百合种群大小与海拔呈现显著正向关;繁殖生长期荞麦叶大百合株高、鳞茎重量与pH值显著负相关、与湿度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叶大百合 资源分布 生长动态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豆特早熟品种主茎生长动态的计算机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成彪 彭友林 《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以扁豆特早熟品种湘扁 1号、湘扁 2号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为研究对象 ,用C语言编制了可一次性计算出扁豆在不同品种、密度及花前肥情况下的生长动态图的计算机系统。结果表明 :利用计算机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分析植物的生长动态 。
关键词 扁豆 特早熟品种 主茎 生长动态 计算机应用 高产栽培 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梨、黄金梨、绿宝石梨枝、叶、果生长动态与生产管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惠玲 陈立新 郭瑞英 《河北果树》 2007年第S1期64-66,共3页
我市是果树大县,面积达2.53万hm^2,其中梨树面积16.5万亩,原来梨树以传统的鸭梨为主载品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999年以来黄金梨、绿宝石梨等新品种梨的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到2004年面积达8万多亩。
关键词 黄金梨 绿宝石 叶片生长动态 生产管理 鸭梨 果实生长动态 增长量 新梢生长速率 生长高峰期 日均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后的林分生长动态 被引量:35
10
作者 楼一平 吴良如 +2 位作者 李瑞成 刘仲君 刘耀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41,共7页
对分别在1974年和1984年实施清除混交乔、灌木,把原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的两片毛竹林分内,于1985年各设立固定标准地20块,自1985年至1995年对改造后处于自然肥力条件下的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毛竹纯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为期11a的观测... 对分别在1974年和1984年实施清除混交乔、灌木,把原竹木混交林改为毛竹纯林经营的两片毛竹林分内,于1985年各设立固定标准地20块,自1985年至1995年对改造后处于自然肥力条件下的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毛竹纯林的生长指标,进行为期11a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竹木混交林改成毛竹纯林后的较长经营期中,各生长因子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新竹个体数量增长和粗度下降期(1~4a),主要特征是林分年新成竹数量迅速增加,4a中平均比改造前混交林内的增加50%,井在第3年时达到96株/600m^2的成竹峰值,且该时期新竹粗度低于混交林时的水平,但新竹产量上升;新竹粗度和产量上升期(5~11a),其间林分新成竹的平均粗度和产量逐年增加,在第11年时新成竹粗度和产量分别比改造前增大10%和52%,此间,年新成竹数基本稳定;新竹粗度和产量下降期(11~21a),这一时期新竹平均粗度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粗度在第21年时比第11年时下降3.9cm,同期内产量下降17%,表明该时期内出现较明显的林分生产力下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木混交林 毛竹 林分 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上限对温室黄瓜初花期生长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11
作者 李清明 邹志荣 +2 位作者 郭晓冬 蔡焕杰 张西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51,56,共6页
 对不同栽培季节、不同土壤灌溉上限处理的温室黄瓜初花期的生长发育动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0%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较为理想,相比100%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而言,秋茬和春茬茎粗分别增加0.03和0.05...  对不同栽培季节、不同土壤灌溉上限处理的温室黄瓜初花期的生长发育动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0%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较为理想,相比100%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而言,秋茬和春茬茎粗分别增加0.03和0.05cm,而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根瓜节位分别降低1.39和0.69节;根瓜还原糖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11.8g/kg,13.2g/kg,10.0mg/kg,0.13g/kg和10.3g/kg,4.5g/kg,24.9mg/kg,0.13g/kg;前期产量分别增加9.09%和7.7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6.14%和22.72%。说明90%田间持水量为黄瓜初花期较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初花期 灌溉上限 生长动态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inirhizotrons观测柠条根系生长动态 被引量:47
12
作者 张志山 李新荣 +3 位作者 张景光 王新平 赵金龙 陈应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7-464,共8页
Minirhizotrons是一种非破坏性、定点直接观察和研究植物根系的新方法。该文介绍了用Minirhizotrons测定植物根系的方法,并同根钻取原状土样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根系生长动态同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试验于2004年植物生长季在沙坡头沙漠... Minirhizotrons是一种非破坏性、定点直接观察和研究植物根系的新方法。该文介绍了用Minirhizotrons测定植物根系的方法,并同根钻取原状土样法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根系生长动态同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试验于2004年植物生长季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的水分平衡观测场的人工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林进行,结果表明:Minirhizotrons管埋入土壤后需要10个月时间允许柠条根系在其周围定居,其观测图片中的根系代表了管子周围2.6mm土层的根系。柠条根系生长动态和土壤水分变化相关,含水量的升高导致根系的大量繁殖,而根系吸水及蒸发散又导致含水量的减少;在2004年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和根系的这种相互作用出现了两次,但根系生长高峰比土壤含水量高峰滞后2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根系生长动态 MINIRHIZOTRONS 根钻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生长动态及收割期的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刘建宁 石永红 +5 位作者 王运琦 郭锐 吴欣明 郭璞 张燕 高新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高丹草不同生长阶段的株高、生长速度、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组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高丹草株高、生长速度、产草量及茎/叶变化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苗期生长缓慢,拔节期生长最快,拔节期过后生... 对高丹草不同生长阶段的株高、生长速度、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组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高丹草株高、生长速度、产草量及茎/叶变化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苗期生长缓慢,拔节期生长最快,拔节期过后生长速度减缓,表明拔节期是营养体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干/鲜及营养物质变化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分蘖期到孕穗期粗蛋白质(CP)、粗灰分(CA)含量逐渐降低,干草产量、粗纤维(CF)、无氮浸出物(NFE)、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可消化养分总量(TDN)逐渐增加,粗脂肪(EF)和氢氰酸(HCN)变化趋势不明显。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于拔节末期和孕穗期达到高峰,拔节期鲜草、CP、CA、EF、CF、NFE、TDN产量分别为121.7t/hm2、1.915t/hm2、1.956t/hm2、0.271t/hm2、7.749t/hm2、10.75t/hm2、13 358MJ/hm2;孕穗期干草、CP、CA、EF、CF、NFE、TDN产量分别为31.1t/hm2、1.920t/hm2、2.126t/hm2、0.348t/hm2、9.070t/hm2、15.51t/hm2、17 383MJ/hm2。综合分析表明,高丹草作为青饲料利用时,拔节末期收割效果最佳,加工调制青贮饲料或干草时抽穗期收割,可同时获得较高的干物质产量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生长动态 收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上限对温室黄瓜结瓜期生长动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3
14
作者 邹志荣 李清明 贺忠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77-81,共5页
对不同土壤灌溉上限处理、不同栽培季节温室黄瓜结果期生长发育动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0%田间持水量为黄瓜结果期较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较100%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而言,春茬和秋茬均单瓜重增加、... 对不同土壤灌溉上限处理、不同栽培季节温室黄瓜结果期生长发育动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0%田间持水量为黄瓜结果期较适宜的节水灌溉上限指标,较100%田间持水量灌溉上限处理而言,春茬和秋茬均单瓜重增加、品质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灌溉上限 生长动态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菘蓝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宇航 田汉卿 +3 位作者 郭巧生 邓乔华 郭剑英 管成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599-260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菘蓝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定期定点采集菘蓝样品,测定各器官生长量。结果与结论: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根长和根直径生长均呈现“先...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菘蓝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菘蓝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定期定点采集菘蓝样品,测定各器官生长量。结果与结论: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主根根长和根直径生长均呈现“先快后慢”趋势;而单株叶片数增长却呈现“先慢后快”趋势;叶长和叶宽生长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单株叶片、根及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在出苗后65~76d达到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菘蓝叶片及根部产量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叶片及根部产量2个方面,25cm×7cm为适宜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菘蓝 板蓝根 密度 生长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间伐后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径级结构及生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董莉莉 赵济川 +3 位作者 汪成成 刘红民 高英旭 杨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4,共7页
以30年生的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41%)、中度间伐(30%)、弱度间伐(12%)和对照4种处理,利用伐后23 a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弱度间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以30年生的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41%)、中度间伐(30%)、弱度间伐(12%)和对照4种处理,利用伐后23 a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弱度间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23 a后,中、弱度间伐样地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 cm和1.7 cm,蓄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5%和16.9%。在间伐后0~9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而伐后11~23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低于对照。林分枯死率表现为在伐后0~11 a,强度间伐样地平均枯死率为对照的19.83%,中度、弱度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分别为对照的23.93%、67.87%;在伐后的11~23 a,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略高于对照。间伐使Weibull分布曲线向右移动,右移幅度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且位置参数a受间伐和林龄影响较大,因此,在采用Weibull参数对林分径级结构进行拟合时,不宜将参数a设成定值。总之,中度、弱度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减少林木枯死率,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在伐后的10 a左右,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为提高林分生产力,建议抚育间隔期确定为10 a左右。本研究可为科学合理的确定间伐强度、间伐周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径级结构 林分 生长动态 抚育间伐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E对武香粳14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杨洪建 杨连新 +4 位作者 刘红江 黄建晔 董桂春 朱建国 王余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28-1633,共6页
2002-2003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香粳14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每穴的不... 2002-2003年利用我国惟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研究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比对照高200μmol·mol-1的FACE处理对早熟晚粳稻品种武香粳14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FACE处理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每穴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系体积以及根干重均极显著大于对照;(2)FACE处理使水稻有效分蘖期间和无效分蘖期间发生的不定根粗度均显著大于对照,使拔节长穗期间发生的不定根粗度明显变细,因而使抽穗期每条不定根的平均粗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FACE处理水稻抽穗期每穴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系体积和根干重均极显著大于对照主要是由于FACE处理使水稻有效分蘖期间和无效分蘖期间这些根系性状的大幅度增加,而FACE处理对水稻拔节长穗期间这些根系性状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FACE 根系 根系生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80
18
作者 李潮海 李胜利 +2 位作者 王群 侯松 荆棘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34-1340,共7页
采用池栽方式对轻壤土、中壤土和轻粘土上玉米根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的形态、分布、生长具有很大影响。玉米根系弯曲度、平均根径的大小均为轻粘土>中壤土>轻壤土,轻壤土中玉米根系上部有更多的支... 采用池栽方式对轻壤土、中壤土和轻粘土上玉米根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对玉米根系的形态、分布、生长具有很大影响。玉米根系弯曲度、平均根径的大小均为轻粘土>中壤土>轻壤土,轻壤土中玉米根系上部有更多的支根但下部支根较少;拔节期,玉米根系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在轻壤土中范围最广,轻粘土中最小。大喇叭口期之后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系的分布范围无明显差异。轻壤土、中壤土、轻粘土随着土壤中物理性粘粒的增加,根量在上层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加大。轻壤土中玉米根系生长表现为“早发早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速率大于中壤土和轻粘土,吐丝期根量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衰老。轻粘土玉米的根系则呈现出“晚发晚衰”,拔节期前根系生长缓慢,灌浆期根量才达到最大值,灌浆至成熟期根系衰老的速率远小于轻壤土和中壤土。中壤土中根系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生长速率和根量的最大值显著高于轻壤土和轻粘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玉米根系 生长动态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黑河38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董丽杰 王文斌 +6 位作者 吴纪安 王昌陵 孙旭刚 曹永强 宋书宏 于小光 陈祥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1-464,共4页
引进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黑河38,对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性状、生育期结构、叶面积指数消长、生物产量积累动态、器官平衡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随着播期延迟,生育日数逐渐缩短,最大叶面积指数下降、单株生物产量的... 引进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黑河38,对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性状、生育期结构、叶面积指数消长、生物产量积累动态、器官平衡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沈阳地区种植,随着播期延迟,生育日数逐渐缩短,最大叶面积指数下降、单株生物产量的积累减少。各播期间单株粒数、百粒重、小区产量差异显著,单位面积产量以6月9日播种最高,迟至7月11日播种,仍可获得较高产量,可作为春小麦或马铃薯下茬利用。以黑河、沈阳两地同期播种相比较,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大豆 黑河38 生长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永强 张娜 +2 位作者 唐江华 徐文修 胡春辉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37.5万株/hm2(A处理)、45.0万株/hm2(B处理)、52.5万株/hm2(C处理)、60.0万株/hm2(D处理)、67.5万株/hm2(E处理)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北疆复播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D、干物质... 在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37.5万株/hm2(A处理)、45.0万株/hm2(B处理)、52.5万株/hm2(C处理)、60.0万株/hm2(D处理)、67.5万株/hm2(E处理)5种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北疆复播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D、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变细,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928;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单株干物质重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52.5万株/hm2的C处理产量最高,为3 205.04 kg/hm2,分别较A处理、B处理、D处理、E处理的分别高出14.26%,4.09%,1.42%,5.88%,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北疆复播大豆的密度控制在52.5万~60.0万株/hm2可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复播大豆 生长动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