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期手术患者最大通气量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和用力肺活量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贺斌峰 罗莉 +4 位作者 赵志强 龙舟 王金平 江汉 林科雄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726-727,共2页
目的探讨限期手术患者最大通气量(MVV)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限期手术患者的MVV、FEV1和FVC值,并按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80、79~50和<50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6例患... 目的探讨限期手术患者最大通气量(MVV)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限期手术患者的MVV、FEV1和FVC值,并按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80、79~50和<50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56例患者总体的FEV1、FVC与MVV均呈显著正相关,以FEV1与MVV的相关性更好。分组分析显示,随着FEV1%pred下降,FEV1与MVV间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无明显改变,同归系数呈逐渐增大趋势;而FVC与MVV的相关性却逐渐变差,回归系数呈逐渐减小趋势。结论 MVV与FEV1的相关性较FVC更好,即使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亦可采用MVV与FEV相应的直线回归方程来估算限期手术患者的MVV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通气量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 限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补充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巧巧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88-589,共2页
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时,肺功能呈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环境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最近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代谢和营养因素,其中维生素D水平是其中之一[1]。维生素D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治疗哮喘的新药物之一[2]。维生素D有多种作用,... 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时,肺功能呈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环境因素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最近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代谢和营养因素,其中维生素D水平是其中之一[1]。维生素D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治疗哮喘的新药物之一[2]。维生素D有多种作用,比如α-羟化酶存在于肺上皮中,能将骨化二醇转化为骨化三醇,可干扰不同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中增加。而且补充维生素D由可减少由组胺引起的感染率。近年研究发现,低水平25-羟维生素D与呼吸系统感染增加及肺功能降低有关[3]。本研究旨在观察补充维生素D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二醇 第1秒用力呼气量 哮喘发病 维生素D 吸系统感染 骨化三醇 细胞因子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蒋虹 李隽 +2 位作者 童皖宁 赵红霞 闫丽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120-123,128,共5页
目的研究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EV1)与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以行肺癌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4例)和无感染组... 目的研究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EV1)与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以行肺癌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24例)和无感染组(100例),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以FEV1为变量,构建术后肺部感染模型,计算其灵敏度。结果两组在既往合并糖尿病病史、吸烟指数、FEV1方面,术后肺部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既往呼吸系统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FEV1为变量构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AUC为0.652(95%CI:0.540~0.752),灵敏度83%,特异度52%。结论 FEV1与肺癌患者外科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关系密切,FEV1为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肺部感染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NO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桂蓉 张和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0-191,共2页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的浓度以及一氧化氮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测定3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浆中一氧化氮的浓度,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的浓度以及一氧化氮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一氧化氮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测定3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浆中一氧化氮的浓度,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一氧化氮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病人血浆中一氧化氮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哮喘病人治疗前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均与相应的一氧化氮呈明显负相关。说明哮喘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与疗效的参考指标,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机制可能与其选择性抑制iNOS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一氧化氮 用力呼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及最大呼气流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覃勇民 韦庆 +1 位作者 韦美英 王敏庆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B12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FEV)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量(FEV)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组(沙丁胺醇组,n=40)和莫西沙星雾化吸入组(莫西沙星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VC、FEV及P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0%(36/40)高于沙丁胺醇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莫西沙星组患者FVC、FEV及PEF均高于沙丁胺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5%(3/40)]低于沙丁胺醇组[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雾化吸入能够有效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FVC、FEV及PEF,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并提高临床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吸功能不全 莫西沙星 定量雾化吸入器 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 最大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秒用力呼气量在老年男性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潘明鸣 张洪胜 孙铁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556-1561,共6页
目的评价六秒用力呼气量(FEV6)在老年男性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年龄i〉60岁为标准,筛选2003年7月至2015年4月于北京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男性人群的肺功能检查资料,以完成支气管舒张试验、FEV。等指标齐备为人选标准,将入... 目的评价六秒用力呼气量(FEV6)在老年男性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年龄i〉60岁为标准,筛选2003年7月至2015年4月于北京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男性人群的肺功能检查资料,以完成支气管舒张试验、FEV。等指标齐备为人选标准,将入选的老年受试者分为2组:60~〈80岁组及≥80岁组,分析FEV。与用力肺活量(FVC)、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与FEV,/FVC的相关性、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评价FEV。在老年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人选475名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平均年龄(77.13±9.53)岁。其中60~80岁组269名(56.6%),1〉80岁组206名(43.4%);292名(61.5%)存在不可逆性气流受限。全部人选者FEV6与FVC、FEV1/FEV6与FEV1/FVC均显著相关(r=0.971、0.978,均P〈0.001);60~〈80岁组和≥80岁组上述指标间也均显著相关(r=0.967、0.974和r=0.955、0.967;均P〈0.001)。FEV1/FEV6在诊断气流受限方面有很好的诊断灵敏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95%CI:0.983~0.996),P〈0.001];与FEV1/FVC〈0.70相比,FEV1/FEV6临界值取0.73可获得最佳敏感度(0.952)及特异度(0.945),具有良好的诊断一致性(K=0.891,P〈0.001)。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全部人选者FEV。改善值与用力呼气时间无显著相关性(r=0.089,P=0.053),而FVC改善值与呼气时间显著相关(r=0.460,P〈0.001)。在不可逆性气流受限的受试者中也有相似结果。将FEV./FEV6≥0.70同时FEV1/FVC〈0.70的受试者作为中间肺功能组,共73名,其中20名≥80岁。中间肺功能组在≥80岁组中所占比例明显〈60~〈80岁组(X^2=8.958,P=0.003)。中间肺功能组受试者中,FEV1/FEV6、FEV1/FVC值与深吸气量、残气量/肺总量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与无气流受限人群相似。结论FEV。与FVC、FEV1/FEV6与FEV1/FVC密切相关,对老年人持续性气流受限诊断一致性良好,呼气影响因素少,简便易行;FEV。在老年男性肺功能评价中可用于替代F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力呼气量 吸功能试验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第6秒用力呼气量在肺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淑靖 顾宇彤 白春学 《国际呼吸杂志》 2008年第7期426-428,共3页
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是用来诊断与鉴别诊断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两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的研究显示第6秒用力呼气量能很好地替代FVC,不仅能减少患者呼气时间,降低因呼气延长诱发呼吸困难的风险,使患者更易配... 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是用来诊断与鉴别诊断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两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来的研究显示第6秒用力呼气量能很好地替代FVC,不仅能减少患者呼气时间,降低因呼气延长诱发呼吸困难的风险,使患者更易配合完成合格的测定,同时还能提高气道阻塞高危因素受试者的检出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 第6秒用力呼气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用力肺活量
原文传递
第1秒用力呼气量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观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苏新明 李文扬 +2 位作者 刘刚 宋玉 康健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911-2912,共2页
目的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观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受试者,分别进行短时间连续数次最大呼气流速-容积(MEF-V)检测,经充分休息再对试验组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其FEV1.0的改变。结果连续数次FEV... 目的探讨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观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受试者,分别进行短时间连续数次最大呼气流速-容积(MEF-V)检测,经充分休息再对试验组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其FEV1.0的改变。结果连续数次FEV1.0正常对照组与试验组首末次无明显变化。而试验组激发阳性时FEV1.0首末次改变明显。结论应用短时间连续数次MEF-V检测,不能诱发呼吸肌疲劳,应用激发药物后FEV1.0显著降低。使用FEV1.0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观测指标可以信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力呼气量 支气管激发试验/方法
原文传递
第一秒与六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值检测气流阻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秦慧 陈燕 王群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肺功能测定中能否用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6秒用力呼气量比值(FEV1/FEV6)代替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可行性.方法 对256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174名非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收集FVC、FEV6、FEV1... 目的 探讨在肺功能测定中能否用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6秒用力呼气量比值(FEV1/FEV6)代替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的可行性.方法 对256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和174名非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收集FVC、FEV6、FEV1/FVC、FEV1/FEV6等数据.比较FEV6与FVC以及FEV1/FEV6与FEV1/FVC的相关性;并以FEV1/FVC〈70%作为判断气流阻塞的标准,计算相应FEV1/FEV6检测气流阻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FEV6与FVC以及FEV1/FEV6与FEV1/FVC均呈强正相关关系;(2)根据ROC曲线结果,取FEV1/FEV6为〈72.6%,其诊断气流阻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7.7%和98.4%.结论 FEV1/FEV6能够代替FEV1/FVC检测气流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6秒用力呼气量比值 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肺活量比值
原文传递
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的差值与残气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雪峰 乜庆荣 +2 位作者 赵珊 方晓玉 张辉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87-590,60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活量(VC)与用力肺活量(FVC)差值(VC-FVC)及残气量(RV)的相关性。方法:204例COPD)患者作为慢阻肺组、2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就诊或体检时VC、FVC、RV、肺总量(TLC)、RV占肺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活量(VC)与用力肺活量(FVC)差值(VC-FVC)及残气量(RV)的相关性。方法:204例COPD)患者作为慢阻肺组、2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就诊或体检时VC、FVC、RV、肺总量(TLC)、RV占肺总量的百分比(RV/TLC)及VC-FVC;采用Spearman法对VC-FVC与RV、TLC、RV/TL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VC-FVC、RV、TLC诊断COP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阻肺组患者VC、FVC显著降低,RV、TLC、RV/TLC及VC-FVC显著升高(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组患者VC-FVC与RV、TLC呈显著正相关(r=0.261、0.262,P<0.001、0.006),VC-FVC与RV/TLC无相关性(r=0.106,P=0.066);对照组VC-FVC与RV、TLC及RV/TLC无相关性(r=0.065、0.026、0.041,P=0.345、0.709、0.552);ROC曲线结果显示,RV、VC-FVC及TCL诊断COPD的AUC面积分别是0.865(95%CI为0.769~0.934)、0.843(95%CI为0.752~0.915)及0.644(95%CI为0.584~0.723),RV、VC-FVC显著高于TCL(P<0.05)。结论:VC和FVC差值与RV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COPD患者气道陷闭及肺过度充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 气量 ROC曲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替代用力肺活量诊断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幸彬 杜秀然 +3 位作者 杨凤 王显雷 耿书军 陈素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888-891,共4页
目的评估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six seconds,FEV_6)替代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诊断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 目的评估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six seconds,FEV_6)替代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诊断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河北省胸科医院287例舒张前、舒张后呼气时间达6s以上的中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舒张后的FEV_6与FVC、FEV_1/FEV_6与FEV_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以FEV_1/FEV_6<70%为标准,判定诊断效果。结果 FEV_6与FVC、FEV_1/FEV_6与FEV_1/FVC高度相关(r=0.989,r_s=0.979,P<0.05)。以FEV_1/FEV_6<70%为诊断标准,287例患者中273例诊断为COPD,诊断率为95.12%。结论 FEV_1/FEV_6与FEV_1/FVC高度相关,FEV_1/FEV_6诊断中重度COPD与FEV_1/FVC具有高度一致性,FEV_6可以有效替代FVC用于诊断中重度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用力呼气量 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诊断的探讨
12
作者 董文度 丁勇 谢培增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15-18,108-109,共6页
本文对156例COPD患者的CV/VC(%)与FMF作了相关性分析,求出了相关系数(r=0.6812,P<0.001)和直线回归方程式。两者呈中度负相关,说明CV/VC(%)随着FMF曲降低而增高。用此方程式计算的CV/VC(%)与实测的CV/VC(%)呈高度正相关(r=0.8935... 本文对156例COPD患者的CV/VC(%)与FMF作了相关性分析,求出了相关系数(r=0.6812,P<0.001)和直线回归方程式。两者呈中度负相关,说明CV/VC(%)随着FMF曲降低而增高。用此方程式计算的CV/VC(%)与实测的CV/VC(%)呈高度正相关(r=0.8935,P<0.001)。对另一组175例COPD患者的FEV_1%、FMF及推算和实测CV/VC(%)的异常率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MF异常率均高于CV/VC(%)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在FEV_1%≥80%的患者中,FMF的敏感性也高于FEV_1%。作者认为FMF可作为COPD筛选和早期诊断可靠、敏感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力气中期流速 慢性阻塞性肺病 GV/VC%(闭合容量与肺活量之比) FEV1.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及与特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孙宏凤 魏斌 钱春燕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58-64,共7页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情况,并对特征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诊治的100例VAP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特征、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情况,并对特征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诊治的100例VAP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特征、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分析患者生存质量现状,比较不同临床、肺功能特征患者生存质量;分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与肺功能指标、WHOQOL-BREF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VAP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WBC、CRP联合预测患者生存质量的价值。结果100例VAP患者WHOQOL-BREF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常模评分(P<0.01),且低生存质量患者39例,占比为39.00%;年龄大、心功能不全及PCT、WBC、CRP升高人群低生存质量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力肺活量(FVC)异常人群低生存质量患者占比高于正常人群(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异常人群低生存质量患者占比高于正常人群(P<0.01);VAP患者PCT、WBC、CRP与FVC、FEV1/FVC、WHOQOL-BREF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心功能不全及PCT、WBC、CRP升高是VAP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PCT、WBC联合CRP预测VAP患者生存质量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大于PCT、WBC、CRP单一预测的AUC(P<0.01)。结果VAP患者出院后低生存质量者占比较高,年龄大、心功能不全及PCT、WBC、CRP升高是VAP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且PCT、WBC、CRP异常水平与肺功能、生存质量呈负相关,其联合预测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机相关性肺炎 用力肺活量 第1秒用力呼气量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相关性 影响因素分析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功能锻炼对社区慢阻肺患者康复的影响
14
作者 王亚琴 陈亚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82-285,共4页
对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后研究对患者的康复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利用随机法分成2组,每组的数量具有一致性,各3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还是和之前实施的常规护理... 对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后研究对患者的康复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利用随机法分成2组,每组的数量具有一致性,各3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还是和之前实施的常规护理一样,观察组又添加呼吸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表现出护理无效,有效的占比是96.67%,对照组是7例表现出护理无效的,有效的占比是76.67%,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是有区别的(P0.05)。护理后评估2组的肺功能,显示FEV1和FVC的数据均是升高的(P0.05),并且观察组上升的更多,和对对照组的差异是有显著区别的(P0.05)。结论:对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后效果更好,更加有利于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护理 一秒末用力呼气量 用力呼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功能检测中用力肺活量替代指标的选择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崔冬清 严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中用力肺活量(FVC)替代指标的选择。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4例,其中男197例,女107例;平均年龄(64.7±13.5)岁。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中用力肺活量(FVC)替代指标的选择。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4例,其中男197例,女107例;平均年龄(64.7±13.5)岁。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测量指标包括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2秒用力呼气容积(FEV2)、第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3)、第4秒用力呼气容积(FEV4)、第5秒用力呼气容积(FEV5)、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第7秒用力呼气容积(FEV7)、第8秒用力呼气容积(FEV8)及第9秒用力呼气容积(FEV9),并分析用力呼气容积(FEV)与FVC的相关性。结果 304例患者均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测,其中肺功能Ⅱ级患者157例(51.6%),Ⅲ级患者124例(40.8%),Ⅳ级患者23例(7.6%),无肺功能Ⅰ级患者。所有患者呼气平均时间为(6.7±3.1)s;观察容积-时间曲线发现有193例(63.5%)患者呼气相能达到平台期;111例(36.5%)患者呼吸相没有出现平台期,其年龄均>65岁;其中肺功能Ⅱ级15例(4.9%),Ⅲ级75例(24.7%),Ⅳ级21例(6.9%)。患者呼气时间测定结果显示,77.6%(236/304)的患者呼气时间>6 s,而>7 s的患者仅占36.8%(112/304)。相关性分析显示,仅FEV6与FVC呈正相关(r=0.357,P=0.047);而FEV2、FEV3、FEV4、FEV5与FVC均无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大、肺功能差的COPD患者测定FVC时难以达到平台期,对于呼气相不能达到平台期而未能有效完成FVC的患者,可以考虑FEV6作为FVC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用力呼气量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及妊娠期哮喘对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威 王瑞丽 +2 位作者 吴立琴 戴元荣 黎志雄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796-799,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及妊娠期哮喘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健康非妊娠女性(HNP组)19例、健康妊娠女性(HP组)18例和哮喘妊娠女性(AP组)17例,比较各组间FeNO水平的差异,并分析AP组FeNO水平、第1秒用... 目的 :探讨妊娠及妊娠期哮喘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健康非妊娠女性(HNP组)19例、健康妊娠女性(HP组)18例和哮喘妊娠女性(AP组)17例,比较各组间FeNO水平的差异,并分析AP组FeNO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与HNP组相比,HP组的FeNO水平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NP组相比,AP组Fe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HP组相比,AP组FeNO水平亦明显升高(P<0.01)。相关关系分析示,AP组FeNO水平与FEV1%无相关关系(P>0.05);FeNO水平与ACT评分间亦无相关关系(P>0.05);FEV1%与ACT评分间无相关关系(P>0.05),但在ACT评分<20时,ACT评分值与FEV1%存在正性相关关系(r=0.555,P<0.05)。结论:妊娠对FeNO水平并无显著影响,妊娠期哮喘患者FeNO明显升高,故FeNO是诊断妊娠期哮喘的重要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哮喘 出气一氧化氮 哮喘控制测试 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阻肺患者呼吸驱动与阻力相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靖 朱宝玉 +2 位作者 陈宝元 李尧 陈学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700-703,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阻塞患者的中枢呼吸驱动 ( P0 .1 )、最大通气时的中枢呼吸驱动 ( P0 .1 MAX)、最大口腔吸气压 ( PIMAX)、最大口腔呼气压 ( PEMAX)、吸气时间 /总呼吸时间 ( TIN/ TTOT) (也称吸气时间分数 )、每... 目的 :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阻塞患者的中枢呼吸驱动 ( P0 .1 )、最大通气时的中枢呼吸驱动 ( P0 .1 MAX)、最大口腔吸气压 ( PIMAX)、最大口腔呼气压 ( PEMAX)、吸气时间 /总呼吸时间 ( TIN/ TTOT) (也称吸气时间分数 )、每分通气量 ( MV)、校正中枢呼吸驱动 ( P0 .1 / MV)和 4,8,16Hz振荡频率下呼吸阻力相位角 ( Phi)的水平 ;以及上述呼吸驱动指标与 4,8,16Hz振荡频率下呼吸阻力相位角 ( Phi)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 2 16例男性患者 ,年龄 35~ 60岁 ,分为 1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轻度阻塞组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中度阻塞组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重度阻塞组。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为对照组 ,目的在于尽量排除咳嗽对中枢呼吸驱动的影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SNK-q检验 ,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PIMAX,PEMAX,MV在各个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呼吸驱动水平、最大呼吸驱动水平、校正呼吸驱动水平、吸呼时间比以及呼吸阻力相位角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呼吸阻力相位角与呼吸驱动水平、校正呼吸驱动水平明显相关 (尤 8H z时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费力和运动能力受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驱动 口腔阻断压 用力呼气量 吸阻力相位角 强迫振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高氦浓度氦氧混合气体令补呼气容积大幅增加现象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志平 黄建强 +1 位作者 郭禹标 谢灿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258-1259,共2页
目的 :探讨呼吸高氦氧混合气体令补呼气容积大幅增加的现象。方法 :测定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前后补呼气容积的变化。结果 :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后补呼气容积大幅增加 87 3% ,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氦氧混合气体对呼吸... 目的 :探讨呼吸高氦氧混合气体令补呼气容积大幅增加的现象。方法 :测定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前后补呼气容积的变化。结果 :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后补呼气容积大幅增加 87 3% ,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氦氧混合气体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和重症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疗效除其密度低所产生的物理效应外 ,可能还与氦参与了一些未知的生物学反应使肺的弹性发生变化 ,改善了肺的通气、换气条件有关 ,呼吸氦氧混合气体测定MEFV曲线则因此而变得不可靠 ,尽管目前这只是一种猜测 ,但呼吸氦氧混合气体可令补呼气容积大幅增加这一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高氦浓度 氦氧混合气体 气容积 肺活量 用力呼气量 肺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评估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喜 陈艳萍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8期2055-2062,共8页
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浓度对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6例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实验组采用糖... 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浓度对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6例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实验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的方法,而对照组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不良反应,分析FeNO浓度与FEV1%pred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在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情况、炎症因子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浓度与FEV1%pred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9491,95%CI=−0.9627~−0.9307,P<0.001),FeNO浓度与PAQLQ量表评分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9313,95%CI=−0.9495~−0.9069,P<0.001)。FeNO评估FEV1%pred(%)ROC曲线:AUC=0.807,95%CI=0.735~0.878,P<0.001。约登指数=0.633,FeNO诊断CVA的最佳截断值为40.5μg/L,敏感度90%,特异度73.3%,阳性预测值93.6%,阴性预测值62.9%。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显著,监测治疗前后的FeNO浓度可以评估肺功能的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咳嗽变异型哮喘 出气一氧化氮 第1秒用力呼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负压技术检测呼气流速受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20
作者 秦慧 李燕芹 +4 位作者 刘斌 赵旭霁 查琼芳 邹静 陈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应用呼气负压技术(NEP)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气流速受限(EFL)。方法:94例COPD患者在坐位及卧位时应用NEP方法检测EFL,即在患者潮气呼吸时于患者口部施加一个-5cmH2O的负压,通过比较施加负压前后的潮气流速-容积曲线... 目的:应用呼气负压技术(NEP)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气流速受限(EFL)。方法:94例COPD患者在坐位及卧位时应用NEP方法检测EFL,即在患者潮气呼吸时于患者口部施加一个-5cmH2O的负压,通过比较施加负压前后的潮气流速-容积曲线来检测EFL。采用EFL五分法与经典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方法进行比较。结果:55例COPD患者在坐位及卧位时均存在EFL;23例患者仅于卧位时存在EFL;16例患者坐位及卧位均无EFL。EFL五分法与经典FEV1方法判断肺功能损害程度较一致。EFL五分法与COPD患者的主观呼吸困难分级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①COPD患者在平静呼吸时EFL普遍存在;②NEP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的方法来检测EFL;③EFL五分法与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负压技术 气流速受限 一秒钟用力呼气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