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顾及测距误差的GNSS四系统加权选星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牛月 李克昭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24-130,共7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四系统可见星测距误差不等,传统公式计算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不能准确表示多系统组合选星精度和效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ERE)的GDOP加权选星方法:对不同系统的UERE进行分析,构建一种顾...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四系统可见星测距误差不等,传统公式计算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不能准确表示多系统组合选星精度和效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ERE)的GDOP加权选星方法:对不同系统的UERE进行分析,构建一种顾及多种误差的UERE计算模型;并根据谢尔曼-莫里森(Sherman-Morrison)公式增选可见星,通过基于UERE的加权优化法提高计算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选星算法,改进的选星算法计算耗时均值可降低72.34%,能够提高多系统快速选星的实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精度因子(GDOP)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ERE) 加权 选星算法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谢尔曼-莫里森公式(Sherman-Morris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NSS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来平 张洪 +1 位作者 贾小林 吴显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7,共6页
分析IRNSS星座结构及特点,通过对印度区域格网点几何精度因子的计算,讨论了IRNSS系统在服务区内的定位精度;以星座值和单点可用性为依据,分析IRNSS星座完整及失效一颗星情况下星座的可用性。结果表明:IRNSS导航系统星座设计合理,具有良... 分析IRNSS星座结构及特点,通过对印度区域格网点几何精度因子的计算,讨论了IRNSS系统在服务区内的定位精度;以星座值和单点可用性为依据,分析IRNSS星座完整及失效一颗星情况下星座的可用性。结果表明:IRNSS导航系统星座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区域覆盖性,印度及向外延伸2000km区域内的用户可以获得10m左右的定位精度;星座结构具有一定的冗余度,稳定性较好,以PDOP小于6为阈值,在一颗卫星失效情况下仍具有95%以上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 IGSO卫星 可用性 星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北斗区域系统RNSS标准定位服务区划分的探讨
3
作者 冯来平 马小辉 池宜航 《测绘科学与工程》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卫星导航系统RNSS服务区定义了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服务的区域范围,是系统标准定位服务中需向用户承诺和声明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北斗区域系统星座几何及用户等效距离误差的分析和综合,给出了经纬度范围形式的理... 卫星导航系统RNSS服务区定义了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服务的区域范围,是系统标准定位服务中需向用户承诺和声明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北斗区域系统星座几何及用户等效距离误差的分析和综合,给出了经纬度范围形式的理论服务区和基于监测站定位结果的实测服务区,为北斗标准定位服务规范的制定提供了服务区划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 服务区 标准定位服务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 星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不同电离层模型精度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周金宁 赵齐乐 +2 位作者 胡志刚 蔡洪亮 周仁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72,73-75,共5页
目前北斗系统播发多种电离层模型参数,用户使用时容易产生以下问题:①同一历元不同卫星播发同一电离层模型,其值不完全相同;②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分别播发的Klobuchar电离层模型参数值存在差异;③对于能同时接收到3种电离层模型(BDS-2Kl... 目前北斗系统播发多种电离层模型参数,用户使用时容易产生以下问题:①同一历元不同卫星播发同一电离层模型,其值不完全相同;②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分别播发的Klobuchar电离层模型参数值存在差异;③对于能同时接收到3种电离层模型(BDS-2Klobuchar、BDS-3 Klobuchar及北斗全球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BDGIM))的基本导航用户如何选取合适的电离层模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提出采用最大投票法策略,对同一历元相同电离层模型但值不同的参数进行合理合并,然后以IGS分析中心的电离层产品为基准,对以上3种北斗电离层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和对比,最后基于等效距离误差进行了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BDS-2 Klobuchar、BDS-3 Klobuchar虽然模型值差异较大但模型精度十分接近,而BDGIM模型精度最高,相对于前两者在中低纬地区平均提升10%,在两极地区的提升更加明显,平均提升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S-2 Klobuchar BDS-3 Klobuchar BDGIM 广播电离层模型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同轨区域集中的北斗卫星自主导航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夏 林宝军 +2 位作者 刘迎春 白涛 武国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基于北斗三号卫星配置规划,提出了一种同轨区域集中的北斗卫星自主导航算法。利用Ka星间链路指向切换灵活特性与激光链路高速通信特性,并克服激光终端异轨面通信困难,指向切换不便等缺陷,算法设计将轨道面内各卫星采集的Ka双向测距信息... 基于北斗三号卫星配置规划,提出了一种同轨区域集中的北斗卫星自主导航算法。利用Ka星间链路指向切换灵活特性与激光链路高速通信特性,并克服激光终端异轨面通信困难,指向切换不便等缺陷,算法设计将轨道面内各卫星采集的Ka双向测距信息利用激光星间链路传入轨道面主卫星中,从而将测距信息集中处理并完成轨道面内各卫星的轨道信息更新。并且,本文还搭建了星内模拟仿真环境,对算法精度及性能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同轨道区域集中自主导航算法可在星内仿真环境中稳定运行,且其导航精度远优于分布式自主导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星间测距 自主导航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差和动力学参数联合约束下的北斗卫星轨道快速确定
6
作者 郭睿 陈金平 +1 位作者 李晓杰 常志巧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8-475,共8页
受地球非球形引力、第三体摄动和太阳光压等摄动因素的影响,导航卫星位置存在长周期变化趋势,需要定期对导航卫星进行轨道机动,以保持卫星轨位和导航服务区.导航卫星机动后的定轨,特别是GEO卫星,其频繁轨控后的轨道快速确定问题,是制约... 受地球非球形引力、第三体摄动和太阳光压等摄动因素的影响,导航卫星位置存在长周期变化趋势,需要定期对导航卫星进行轨道机动,以保持卫星轨位和导航服务区.导航卫星机动后的定轨,特别是GEO卫星,其频繁轨控后的轨道快速确定问题,是制约卫星可用度和导航系统服务性能的重要因素.在基于伪距相位数据的轨道测定中,轨道与钟差的统计相关是制约卫星轨道快速确定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观测弧段短的情况下,待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更强,动力学参数估计结果严重失真会导致轨道预报精度衰减明显.当卫星钟差与测站钟差通过外部手段高精度测定后,可以减少待估参数的估计,同时利用长弧定轨的动力学与运动学参数先验信息,对短弧定轨模式进行参数约束,卫星定轨精度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钟差与力学参数的联合约束,实现了北斗卫星短弧快速定轨,解决了卫星机动后的轨道快速确定问题,SLR评估的卫星机动后4 h定轨外符视向精度优于0.71 m,比常规方法提高了3倍,预报1 h轨道视向精度为1.89 m,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ERE)精度达到1.8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精密定轨 伪距 钟差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星间双向测距数据进行北斗卫星集中式自主定轨的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唐成盼 胡小工 +7 位作者 周善石 潘军洋 郭睿 胡光明 朱陵凤 李晓杰 吴杉 王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9,共11页
自主定轨是导航卫星自主导航的重要任务,是指在地面运行控制系统不可用的情形下,利用星间测距维持导航系统星历的自主更新.本文利用北斗新一代导航试验卫星搭载的Ka波段星间双向测距数据,进行集中式自主定轨试验.首先给出了星间双向测... 自主定轨是导航卫星自主导航的重要任务,是指在地面运行控制系统不可用的情形下,利用星间测距维持导航系统星历的自主更新.本文利用北斗新一代导航试验卫星搭载的Ka波段星间双向测距数据,进行集中式自主定轨试验.首先给出了星间双向测距数据的处理流程和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星间双向测距数据的测量特性.结果表明星间双向测距数据是一种高精度的距离测量.将星间双向测距数据用于定轨处理,残差标准差小于1 0 cm,均值好于1.0 cm,解算的设备零值稳定度好于0.2 ns.分别利用重叠弧段比较、用户等效距离误差评估和激光残差等方式评估了自主定轨的精度.结果表明,在一个地面锚固站支持下,自主定轨得到的卫星轨道径向重叠弧段互差优于6 cm,预报2 4 h径向重叠弧段互差优于1 0 cm.2 4 h预报轨道用户等效距离误差为0.4 3 m,优于L波段预报轨道的0.76 m,激光残差优于1 0 cm.星间链路对地观测为自主定轨提供空间基准,避免星座的整体旋转.本文讨论对地测量时长对自主定轨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星间链路对地观测的截止高度角为60°,自主定轨结果和2 4 h预报轨道径向误差优于10 cm,三维位置优于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星间链路 自主导航 双向测距 卫星轨道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 卫星激光测距
原文传递
不同姿态控制模式下的北斗卫星定轨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杰 郭睿 +3 位作者 吴杉 常志巧 刘帅 陈建兵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5-1471,共7页
北斗卫星的姿态控制分为动态偏置、零偏置和连续动偏3种,不同类型卫星、不同姿态控制模式、不同时段下定轨精度不一致,影响了北斗系统的连续性。详细研究了北斗不同类型卫星在不同姿态控制模式下的最优定轨策略,并基于实测数据进行试验... 北斗卫星的姿态控制分为动态偏置、零偏置和连续动偏3种,不同类型卫星、不同姿态控制模式、不同时段下定轨精度不一致,影响了北斗系统的连续性。详细研究了北斗不同类型卫星在不同姿态控制模式下的最优定轨策略,并基于实测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BeiDou-2 IGSO(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MEO(medium earth orbit)卫星采用基于星地钟差约束下多星定轨方法和ECOM(extended CODE model)5参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定轨精度最优,零偏期间,用户等效距离误差值为2.08 m,全球激光评估轨道视向精度约为1 m;BeiDou-3 IGSO/MEO卫星采用常规多星定轨和ECOM 5参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定轨精度最优;连续动偏期间,用户等效距离误差值为1.22 m,全球激光评估轨道视向精度为0.23 m,与动偏期间精度一致;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卫星在春秋分附近时段采用基于星地钟差约束下多星定轨方法和ECOM 9参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定轨精度最优,用户等效距离误差值为0.7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 姿态控制模式 光压 多星定轨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 全球激光数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