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0-434,共5页
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 采用光谱法、黏度法和DNA热变性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Ⅲ)配台物(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结台常数结果表明:该配台物加人鲱鱼精DNA后,特征吸收峰发生明显的减色效应,但峰位红移现象不明显;该配台物能猝灭中性红DNA体系的荧光;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台常数K_(20)=5.91×10~3L/mol,K_(35)=7.70×10~3L/mol,二者作用的物质的量比为1;该配台物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热力学函数△rH_m^e=1.34×10~3J/mol,△rG_m^e=-2.12×10~4J/mol,△rS_m^e=76.41 J/(mol·K);鲱鱼精DNA的相对黏度增大,熔点明显升高,Eu(MA)_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eu() 配合物 鲱鱼精 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镓(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谭松庭 赵斌 +2 位作者 肖尊宏 姜忠民 王霞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制备了 2 甲基 8 羟基喹啉、丙烯酸与镓 (Ⅲ )的三元配合物 ,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后得到含镓 (Ⅲ )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普通低沸点溶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对... 制备了 2 甲基 8 羟基喹啉、丙烯酸与镓 (Ⅲ )的三元配合物 ,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后得到含镓 (Ⅲ )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普通低沸点溶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三元配合物和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 .测试三元配合物和共聚物的荧光光谱 ,表明共聚物在 4 96nm处能发出较强的荧光 .DSC和TG分析表明 ,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镓()配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合成 表征 荧光光谱 有机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8-羟基喹啉催化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酯聚合 被引量:3
3
作者 房江华 胡富陶 +1 位作者 王永红 杨科芳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研究了Fe(acac) 3 Al(i Bu) 3 8 羟基喹啉 (ACAC =乙酰丙酮 )催化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甲基丙烯酸乙酯 (EMA)聚合 ,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 .结构以全同和间同为主 ,全同和间同含量达 6 7%、82 % .用凝胶渗... 研究了Fe(acac) 3 Al(i Bu) 3 8 羟基喹啉 (ACAC =乙酰丙酮 )催化体系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甲基丙烯酸乙酯 (EMA)聚合 ,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 .结构以全同和间同为主 ,全同和间同含量达 6 7%、82 % .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分布较窄 .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 ,表观活化能为 36 3kJ mol、4 6 4kJ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催化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聚合反应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小强 杨声 李小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7-870,共4页
60℃下,在95%乙醇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甲基丙烯酸(MAA)-8-羟基喹啉(Hq)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组成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确定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Nd(MAA... 60℃下,在95%乙醇溶液中,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钕(Nd)-甲基丙烯酸(MAA)-8-羟基喹啉(Hq)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手段对产物的组成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确定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Nd(MAA)2(Hq).此外,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Nd(MAA)2(Hq)与鲱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Nd(MAA)2(Hq)与DNA之间的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两者之间作用的结合常数K=5.78×103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8-羟基喹啉 钕配合物 作用 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铟(Ⅲ)-8-羟基喹啉-核酸三元荧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旭聪 谢增鸿 +2 位作者 郭良洽 林坚 陈国南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10-814,共5页
基于核酸对铟 ( ) - 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应用铟 ( ) - 8-羟基喹啉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铟 ( ) - 8-羟基喹啉与核酸的作用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 ,ct DNA、hs DNA、sm DNA和y 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2 0—... 基于核酸对铟 ( ) - 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 ,应用铟 ( ) - 8-羟基喹啉为荧光探针 ,研究了铟 ( ) - 8-羟基喹啉与核酸的作用 ,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 ,ct DNA、hs DNA、sm DNA和y 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 .2 0— 1.4 0 μg/ m L、0 .2 0— 1.6 0 μg/ m L、0 .10— 1.4 0 μg/ m L、0 .2 0— 1.2 0 μg/ m L,检出限 (3σ/ K)分别为 0 .0 0 4 μg/ m L,0 .0 0 2 μg/ m L,0 .0 0 2 μg/ m L,0 .0 0 2 μg/ m L;测定实际样品 ,回收率为90 .9%— 10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 8-羟基喹啉 核酸 荧光探针 荧光光谱 铟()-8-羟基喹啉-核酸荧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彦波 易春 +2 位作者 曹迁永 邓阳生 高希存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8,共4页
以2-苯基吡啶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3个8-羟基喹啉衍生物铱(Ⅲ)配合物(2a^2 c),并研究和比较了2的光学性质和电化学行为。
关键词 2-苯基吡啶 铱()配合物 8-羟基喹啉衍生物 合成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富集-8-羟基喹啉显色光度法测定赤泥中微量Ga(Ⅲ) 被引量:1
7
作者 罗道成 罗铸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研究了8-羟基喹啉与Ga(Ⅲ)的显色反应,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Tween 80存在下,8-羟基喹啉与Ga(Ⅲ)反应生成2∶1的稳定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9×105 L·mol-1·cm-... 研究了8-羟基喹啉与Ga(Ⅲ)的显色反应,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Tween 80存在下,8-羟基喹啉与Ga(Ⅲ)反应生成2∶1的稳定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1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69×105 L·mol-1·cm-1。Ga(Ⅲ)含量在0~2.4 mg/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结合乙酸丁酯萃取富集,Ga(Ⅲ)的测定灵敏度可提高数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已应用于赤泥中微量Ga(Ⅲ)的测定,结果与罗丹明B法相一致。实际样品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加标回收率为98.0%~1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Ga() 萃取富集 8-羟基喹啉 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萃取La(Ⅲ)的机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倩 包伯荣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研究8-羟基喹啉的正庚烷溶液在盐酸介质中对3价稀土离子镧的萃取效应,探讨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Clˉ浓度、不同稀释剂等因素对萃取平衡的影响,并运用双对数斜率法确定8-羟基喹啉萃取La(Ⅲ)的机理.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萃取 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显色光度法测定电镀废水中的微量铝(Ⅲ) 被引量:1
9
作者 罗道成 卢艳萍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75,共2页
为了准确测定电镀废水中的微量铝(Ⅲ),利用8.羟基喹啉与铝(Ⅲ)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法。在pH值5.0的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中,8·羟基喹啉与铝(Ⅲ)反应生成摩尔比2:1的稳定配位化合物。使用三氯甲烷(C... 为了准确测定电镀废水中的微量铝(Ⅲ),利用8.羟基喹啉与铝(Ⅲ)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法。在pH值5.0的CH3COOH-CH3COONa缓冲溶液中,8·羟基喹啉与铝(Ⅲ)反应生成摩尔比2:1的稳定配位化合物。使用三氯甲烷(CHCl3)萃取,配位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39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31×10^4L/(mol·cm)。铝(Ⅲ)含量在0—4.0mg/L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应用于电镀废水中微量铝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度法相符;实际样品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8.6%~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测定 分光光度法 电镀废水 8-羟基喹啉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合成5-氯-8-羟基喹啉-锑(Ⅲ)配合物
10
作者 赵腾 宋瑞峰 王玉红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38-43,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在甲醇-水体系中,单质锑与5-氯-8-羟基喹啉(HL)反应生成了一个基于芳氧化合物的新二核锑(Ⅲ)配合物[(SbL_2)_2(μ_2-O)]1,水在合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等给... 采用溶剂热法,在甲醇-水体系中,单质锑与5-氯-8-羟基喹啉(HL)反应生成了一个基于芳氧化合物的新二核锑(Ⅲ)配合物[(SbL_2)_2(μ_2-O)]1,水在合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失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等给予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7.402 2(4),b=7.672 1(5),c=28.898(2),茁=94.217(7)°,V=1 636.68(19)3,Z=2。锑(Ⅲ)离子为五配位的四方锥形配位几何构型,两个锑(III)离子通过氧原子桥连形成二核分子。通过分子间的π-π、Sb···Sb相互作用与Sb···O弱作用,沿a方向形成准一维链结构;借助与分子间弱的C-H···Cl氢键将准一维链堆积为准三维结构。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高,在409℃前是稳定的。固体Uv-Vis-Nir漫反射光谱结果显示它的光学能隙约为2.7 e V,表明配合物具有潜在的半导体性质。CCDC:14440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晶体结构 锑()配合物 5--8-羟基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浊点萃取-流动分析光度法测定果蔬中铬价态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凤莲 孟杰 +2 位作者 吴元雄 陈燕 洪利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9-629,共1页
关键词 光度法测定 流动分析 浊点萃取 8-羟基喹啉 价态 中铬 果蔬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吕满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2113-2117,F011,共6页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和含有 8 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 ,再与二配体的 8 羟基喹啉铝配合物(AlQ2 )配位 ,实现了 8 羟基喹啉铝配合物的高分子化 ,获得了一种高分子量金属配合物发光聚合物 ,并利用元素分析 ,FTIR ,UV ,PL...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和含有 8 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 ,再与二配体的 8 羟基喹啉铝配合物(AlQ2 )配位 ,实现了 8 羟基喹啉铝配合物的高分子化 ,获得了一种高分子量金属配合物发光聚合物 ,并利用元素分析 ,FTIR ,UV ,PL光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铝配合物 高分子聚合物 合成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电致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的合成及与铟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秀兰 杨桂秋 +1 位作者 任保轶 韩东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合成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考察了滴加顺序、反应温度、偶合反应时间、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研究在pH4.5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显色剂与In( )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试剂与In( )... 合成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考察了滴加顺序、反应温度、偶合反应时间、溶剂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进行表征。研究在pH4.5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显色剂与In( )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试剂与In( )形成3∶1的黄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8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9×104L/(mol·cm),铟的浓度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 合成 In()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秀兰 孙玲 +1 位作者 杨桂秋 舒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9-400,共2页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为安替吡啉单偶氮类试剂中的一种,该试剂可与镓(Ⅲ)、铟(Ⅲ)、铋(Ⅲ)、钯(Ⅱ)、镍(Ⅱ)、钴(Ⅱ)、铜(Ⅱ)、铁(Ⅱ)等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本文在其5位引入磺酸基,合成了7-(4-安替吡啉偶...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为安替吡啉单偶氮类试剂中的一种,该试剂可与镓(Ⅲ)、铟(Ⅲ)、铋(Ⅲ)、钯(Ⅱ)、镍(Ⅱ)、钴(Ⅱ)、铜(Ⅱ)、铁(Ⅱ)等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本文在其5位引入磺酸基,合成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分子式为C20H17N5O5S)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5-磺酸 偶氮类试剂 安替吡啉 显色反应 铜(Ⅱ) 合成 铟() 铋() 钯(Ⅱ) 镍(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化8-羟基喹啉锂的合成和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乃婴 梅群波 吕满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12,共6页
以LiOH与5(2甲基丙烯酰乙氧基甲基)8羟基喹啉反应合成8羟基喹啉锂(Liq)配合物单体,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成含有高分化的8羟基喹啉锂.1HNMR、TGA、元素分析确定了单体的组成为Li(C9H5NO)CH2OCH2CH2OOCC(CH3)CH2·H2O.与聚甲基丙... 以LiOH与5(2甲基丙烯酰乙氧基甲基)8羟基喹啉反应合成8羟基喹啉锂(Liq)配合物单体,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成含有高分化的8羟基喹啉锂.1HNMR、TGA、元素分析确定了单体的组成为Li(C9H5NO)CH2OCH2CH2OOCC(CH3)CH2·H2O.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比较,共聚物热稳定性高.Liq含量<15wt%时共聚物能够溶于普通溶剂.紫外吸收、激发光谱、光致(PL)发光谱说明单体和共聚物的发光来自于Liq基团.单体和共聚物发蓝光.同时对共聚物的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和四氯乙烷溶液制备的薄膜的光致发光光谱进行了比较,证明溶剂影响Liq基团上共轭电子的离域程度,对发光光谱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有Liq的共聚物 自由基聚合 光致发光 8-羟基喹啉 发光特性 反应合成 高分子化 光致发光光谱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8-羟基喹啉锂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1 位作者 梁利岩 吕满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0-1006,共7页
高分子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高分子化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和含有8-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再与氢氧化锂作用,实... 高分子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高分子化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和含有8-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再与氢氧化锂作用,实现了8-羟基喹啉锂配合物的高分子化,获得了一种能够溶解在普通的溶剂中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喹啉锂配合物的发光聚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1H-NMR、FTIR、UV、PL光谱、DSC、TGA、GPC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紫外吸收和光致发光(PL)光谱说明合成共聚物的发光来自于Liq基团,引入的可聚合的链段以及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链段,并没有影响发光波长的改变。亲核溶剂改变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分子结构,使共聚物光谱明显红移2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锂配合物 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聚合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张宏伟 杨声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和8-羟基喹啉为配体,合成了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稀土(钕、镧、铕)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此外,采... 以甲基丙烯酸和8-羟基喹啉为配体,合成了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稀土(钕、镧、铕)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此外,采用体外抑菌圈法研究了合成的3种稀土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实验数据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Eu L·L2'和REL2·L'(RE=La,Nd,L=甲基丙烯酸L'=8-羟基喹啉),在二甲亚砜溶液中配合物属非电解质,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热稳定性较配体增强,且Nd(III),Eu(III)配合物具有较强的Nd^3+,Eu^3+特征线状荧光。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发现3种稀土配合物作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均具有10~12 mm的抑菌圈,说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中等的抑制作用,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稀土配合物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单独配体,表明形成配合物后,稀土离子与甲基丙烯酸、8-羟基喹啉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甲基丙烯酸 8-羟基喹啉 荧光性质 抑菌
原文传递
三元配合物M(trp)_2(8-hq)[M=Sb(Ⅲ),Bi(Ⅲ)]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国清 陈明剑 +1 位作者 蒋琪英 张志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1-286,共6页
在甲醇中用三氯化铋或三氯化锑分别与L-色氨酸(Htrp)和8-羟基喹啉(8-Hhq)合成了三元配合物M(trp)2(8-hq)[M=Sb(Ⅲ),Bi(Ⅲ)]。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对XRD数据进行了... 在甲醇中用三氯化铋或三氯化锑分别与L-色氨酸(Htrp)和8-羟基喹啉(8-Hhq)合成了三元配合物M(trp)2(8-hq)[M=Sb(Ⅲ),Bi(Ⅲ)]。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对XRD数据进行了指标化,结果表明:2种三元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Sb(trp)2(8-hq)的晶胞参数为:a=1.9322nm,b=2.3938nm,c=1.8736nm,β=99.981°;Bi(trp)2(8-hq)的晶胞参数:a=1.8938nm,b=1.6168nm,c=1.0482nm,β=95.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锑() 铋() L-色氨酸 8-羟基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5,7-二溴磷-8-羟基喹啉(DBHQ)作萃取剂用乳状液膜法从含镍和钴的氨溶液中选择性萃取镍
19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乳状液膜法 8-羟基喹啉 选择性萃取 磷酸三丁酯 钴() 萃取剂 氨溶液 含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的高分子化及其Eu(Ⅲ)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苏越 白凤华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6-401,共6页
在合成含有8-羟基喹啉(8HOQ)配位基单体的基础上,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得到含有8-羟基喹啉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8q),实现了8-羟基喹啉的高分子化;通过PMMA8q和小分子协同配体与稀土离子Eu(Ⅲ)的配位反应,制备了两个稀... 在合成含有8-羟基喹啉(8HOQ)配位基单体的基础上,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得到含有8-羟基喹啉侧基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8q),实现了8-羟基喹啉的高分子化;通过PMMA8q和小分子协同配体与稀土离子Eu(Ⅲ)的配位反应,制备了两个稀土高分子发光配合物:Eu(PMMA8q)(8HOQ)2(H2O)3和Eu(PMMA8q)2(TTA)(H2O)3(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方法对各阶段产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两个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发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8-羟基喹啉 甲基丙烯酸甲酯 荧光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