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电转气的电–气互联系统可靠性评估 被引量:70
1
作者 余娟 马梦楠 +1 位作者 郭林 张淑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8-715,共8页
含电转气的电–气互联系统是解决我国弃风限电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可靠性评估是系统规划、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首先计及系统弃风现象,提出基于电转气装置和燃气机组的能流模型、考虑风电弃用的电/气/热负荷削减优化模型;其次,从系统和... 含电转气的电–气互联系统是解决我国弃风限电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可靠性评估是系统规划、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首先计及系统弃风现象,提出基于电转气装置和燃气机组的能流模型、考虑风电弃用的电/气/热负荷削减优化模型;其次,从系统和设备两个角度出发,建立电–气互联系统电力/气量/热力不足期望、弃风期望和电转气装置容量利用率等可靠性指标;再次,考虑元件故障、电/气/热负荷和风电功率的随机性因素,基于所建立的能流模型、负荷削减优化模型和可靠性指标,提出含电转气的电–气互联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最后,采用该方法在不同风电渗透率、电转气装置容量下,对IEEE14-NGS10电–气互联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系统 可靠性评估 装置 //热负荷削减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互联系统的气电解耦分布式多目标优化调度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宝敏 余涛 +1 位作者 瞿凯平 李富盛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2-503,共12页
本文基于能源互联网背景建立了一种计及供能成本、碳排放量和净负荷曲线平滑度的电–气互联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优化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同时,为了求解该模型,实现各能源的协同互补利用,提高能源... 本文基于能源互联网背景建立了一种计及供能成本、碳排放量和净负荷曲线平滑度的电–气互联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优化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同时,为了求解该模型,实现各能源的协同互补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本文在保障各能源网络分散自治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气电解耦的分布式多目标优化算法,以气电解耦优化的方式实现电、气系统的分散自治.所提算法将原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分解为电网和气网的子优化问题,并采用独立的优化器完成子问题的求解.电网和气网仅需交换少量边界变量以及虚拟目标因子分别进行全局调整即可获得多目标解.最后,本文根据修改的IEEE 39节点电力网络和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搭建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所提算法能够完成电–气互联系统的气电解耦并实现多目标并行求解,从而提高系统信息私密性、实现各能源网络的分散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 分布式多目标 高私密性 电–气互联系统 分散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均分轴线法及其在电–气互联系统帕累托优化运行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瞿凯平 李昊飞 余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90-2000,共11页
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提出一种计及经济、碳排放和有功网损目标的电–气互联系统帕累托优化运行模型。为解决此类多变量、强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帕累托前沿求取难题,该文首次提出一种新颖的解析类帕累托优化算法——邻近均分轴线法。邻... 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提出一种计及经济、碳排放和有功网损目标的电–气互联系统帕累托优化运行模型。为解决此类多变量、强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帕累托前沿求取难题,该文首次提出一种新颖的解析类帕累托优化算法——邻近均分轴线法。邻近均分轴线法通过均分轴线,求取邻近中心和筛选非劣解3个基本策略得到分布广泛且均匀的帕累托前沿。此外,该文还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用于选取折中解的马氏距离双基点法。对修改的IEEE39节点电网和比利时20节点气网耦合电–气互联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文算法对于此类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均分轴线法 帕累托优化 马氏距离双基点法 电–气互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项解耦随机响应面的电–气互联系统低碳化概率最优能量流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云鹏 任洲洋 +2 位作者 陈志君 王鹏 户秀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205-6217,共13页
针对双碳战略目标下含大量不确定因素的电–气互联系统的低碳化运行需求,建立电–气互联系统低碳化概率最优能量流模型,提出基于交叉项解耦的改进随机响应面法实现高效求解。首先,构建碳捕集-电转气的低碳化协同运行模式,通过碳的循环... 针对双碳战略目标下含大量不确定因素的电–气互联系统的低碳化运行需求,建立电–气互联系统低碳化概率最优能量流模型,提出基于交叉项解耦的改进随机响应面法实现高效求解。首先,构建碳捕集-电转气的低碳化协同运行模式,通过碳的循环利用和氢的多模式协同利用,促进异质能源系统的高效交互,并基于此建立电–气互联系统低碳化概率最优能量流模型;然后,针对现有电–气互联系统概率分析方法难以平衡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交叉项解耦随机响应面的概率能量流分析方法,采用泰勒级数展开对Wiener混沌多项式中的交叉项进行解耦与简化处理,从而克服随机响应面方法难以处理高维随机变量的缺陷;最后,采用IEEE 39-NGS 20和IEEE 118-NGS 90这2个电–气互联系统,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系统(IEGSs) 概率最优能量流 碳捕集 随机响应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氢混燃机动态混氢特性的电-气互联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世豪 吕家君 +4 位作者 李更丰 熊飞 申鸿帅 冯怡 王亚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6-1906,I0023,I0024,I0025,共14页
电–气互联系统是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气机组是其中关键的能源耦合元件,而随着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燃气机组掺氢燃烧发电的技术应运而生。传统氢混燃机相关研究大多只考虑固定掺氢比运行的情况,并未考虑机组动态调整掺氢比运... 电–气互联系统是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气机组是其中关键的能源耦合元件,而随着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燃气机组掺氢燃烧发电的技术应运而生。传统氢混燃机相关研究大多只考虑固定掺氢比运行的情况,并未考虑机组动态调整掺氢比运行的影响。传统电–气互联系统优化调度相关研究主要面向运行经济性,而对计及氢混燃机的能量与备用统一出清鲜有研究。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氢混燃机动态混氢比的电–气互联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基于动态混氢特性建立氢混燃机精细化模型,并通过电解水制氢技术为氢混燃机提供氢气来源,配置储氢罐和储气罐作为联合体为系统提供备用;采用二项式松弛方法对氢混燃机耗气流量方程进行线性转化,将原有非凸非线性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不同场景下系统运行状态,实现了“风电–电解水制氢–氢混燃机”模式下风电消纳潜力的深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调度 电–气互联系统 氢混燃机 动态混氢特性 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纳大规模风电的电-气互联系统鲁棒区间调度模型与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文睿 瞿凯平 +2 位作者 余涛 王克英 史守圆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70-1283,共14页
现有的电–气互联系统联合调度模型在利用燃气机组的快速调整能力应对风电波动时,难以考虑到对气网运行约束的影响,同时往往忽略了电转气(P2G)装置进一步消纳风电的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计及燃气机组和P2G装置追踪风电波动提出了一... 现有的电–气互联系统联合调度模型在利用燃气机组的快速调整能力应对风电波动时,难以考虑到对气网运行约束的影响,同时往往忽略了电转气(P2G)装置进一步消纳风电的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计及燃气机组和P2G装置追踪风电波动提出了一种鲁棒区间调度模型,所提模型在保证风电消纳区间最大化的同时,将优化得到的燃气机组和P2G装置允许出力区间转换为最大、最小进气量场景以进一步校验气网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扩大风电消纳区间,本文将AGC机组和P2G装置的风电承担系数作为待优化变量,并对因此引入的非线性项进行松弛处理.最后,通过一种计及再调整的日后校正模型对各个算例场景进行蒙特卡洛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系统 鲁棒优化 预测区间 天然网约束 凸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DT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扩展规划模型 被引量:18
7
作者 魏震波 郭毅 +1 位作者 魏平桉 黄宇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6-535,共10页
现有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中少见有负荷波动考虑,究其原因是量测数据不足,造成信息条件边界不明确,规划模型适用性低。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nformation gap decision theory,IGDT)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现有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中少见有负荷波动考虑,究其原因是量测数据不足,造成信息条件边界不明确,规划模型适用性低。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信息间隙决策理论(information gap decision theory,IGDT)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扩展规划模型。首先,在搭建多目标扩展规划模型基础上,对电、气负荷各自最大波动范围的不确定集合进行描述;其次,采用IGDT对典型场景下不确定因素水平进行量化,并通过电力传输线重构扩大规划模型优化边际;最后,采用改进型ε–约束算法对多目标混合扩展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模糊决策确定所得pareto解集下的最优规划方案。IEEE-RTS 24节点与比利时20节点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量化综合能源系统负荷多重耦合不确定因素影响,利用电力传输线重构能有效提升规划方案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负荷需求波动 信息间隙决策理论 多目标规划 力传输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制氢储能参与的互联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志坚 余莎 梁宁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0年第3期45-51,共7页
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比例快速增长,而由于风电出力特性等因素的影响,风电并网时出现大量弃风,未能实现全消纳。以减少弃风为前提,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含制氢储能的电–气综合能源日前经济调度模型。通... 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比例快速增长,而由于风电出力特性等因素的影响,风电并网时出现大量弃风,未能实现全消纳。以减少弃风为前提,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含制氢储能的电–气综合能源日前经济调度模型。通过对比系统中制氢储能单元参与前后的弃风电量、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验证了制氢储能对减少弃风,提高系统经济性和环保性的作用。仿真算例表明:构建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风电全额消纳,且制氢储能的参与使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性都有所提高。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该模型的提出对系统能够经济、环保地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 制氢储能 消纳 电–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日前最优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