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角度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华伟 周剑云 +1 位作者 王月 吕雪琴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20°)、B组(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40°)、C组(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60°)和D组(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80°),每组15例。四组患者均进行连续4周的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全面无反应量表(FOUR)评分、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OUR评分、CRS-R评分、GC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FOUR评分、CRS-R评分、GCS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B组、C组、D组均高于A组,D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电动起立床训练均可促进脑外伤致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意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其中电动起立床的设立角度为80°时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起立床 脑外伤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意识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工作模式的电动起立床对正常人血压脉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奕鹏 侯甜 +1 位作者 刘慧华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6-1067,共2页
电动起立床是康复科的基本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传统的电动起立床的活动平板只能单方向的从水平倾斜至垂直,并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固定在不同的倾斜角度([1—2])。这种起立床因为体位转换较快,使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外部... 电动起立床是康复科的基本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传统的电动起立床的活动平板只能单方向的从水平倾斜至垂直,并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固定在不同的倾斜角度([1—2])。这种起立床因为体位转换较快,使心血管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易引发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3])。动态自动调节电动起立床通过加入可编程的动态自动调节控制装置(专利号ZL 2015 2 0072236.6,201510053421.5)可以实时动态地调节活动平板的训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起立床 单方向 活动平板 心血管系统 控制装置 康复 运动控制 专利号 固定带 外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晓菊 李雪萍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小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均包括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脑循环功能治疗... 目的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对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小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均包括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脑循环功能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对患者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FM-B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可提高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小脑 康复 小脑梗死 平衡障碍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 电动起立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起立床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凌霄 娄玲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8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电动起立床训练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干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电动起立床训练在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增加2周电动式起立床训练。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有效31例(96.88%),CPIS由治疗前(6.10±1.23)分降至治疗后(2.34±1.05)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控制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的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起立床训练 肺部感染 脑卒中 长期卧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潘素兰 邓秋兰 张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8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59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药物、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卧式功率自行...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59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药物、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时间为4 W。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ADL积分显著改善(P<0.05或P<0.01),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卧式功率自行车及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卧式功率自行车 电动起立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起立床在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余玲玲 罗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84-87,共4页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肺炎、压疮、便秘、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低血压等并发症。电动起立床是一种具备电动起立功能,可将卧床者从0°卧位单向变动角度至90°站立位的平板车装置,可以帮助患者完成从平卧位到斜位再到直... 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肺炎、压疮、便秘、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低血压等并发症。电动起立床是一种具备电动起立功能,可将卧床者从0°卧位单向变动角度至90°站立位的平板车装置,可以帮助患者完成从平卧位到斜位再到直立位站立的训练,使其重心从低到高过渡,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改善机体多方面功能。文章对电动起立床在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电动起立床在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防治中的效果,旨在提高对电动起立床的认识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起立床 长期卧患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起立床辅助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珊珊 刘自双 +2 位作者 刘芳芳 张新峰 魏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电动起立床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的心脏功能、呼吸功能、胃肠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治疗老年脑卒中提供方法。方法选取70名脑卒中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和传统的... 目的研究电动起立床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的心脏功能、呼吸功能、胃肠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治疗老年脑卒中提供方法。方法选取70名脑卒中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和传统的侧翻身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3 d的消化功能,治疗15 d后呼吸功能(FVC、FEV1和FEV1/FVC)和心功能(LVEF、LVEDD和LVESD),以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FVC和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则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明显升高,而LVEDD和LVESD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开始前3 d胃液残留量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的胃液残留量平均值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压疮和便秘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谵妄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采用电动起立床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和心功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便秘和压疮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长期卧 电动起立床 器官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邹光莉 叶和梅 万承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如被动活动、针灸、按摩等,而试验组进行下肢神经网... 目的:观察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如被动活动、针灸、按摩等,而试验组进行下肢神经网络重建治疗加电动起立床训练。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时进行下肢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康复治疗依从性的评定。结果:患者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平衡功能、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在治疗4,8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神经网络重建治疗配合电动起立床强化下肢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自理能力、平衡功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网络重建治疗 电动起立床 下肢功能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黄莹 王华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4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电动起立床 脊髓损伤 体位性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何惠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2期269-270,共2页
目的探究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 目的探究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 脑梗死偏瘫患者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训练配合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2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滚筒训练对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在站立起立床训练之前先进行上肢滚筒训练,2次/d,20min/次。本文主要对1例采用滚筒训练配合电动起立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滚筒训练对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在站立起立床训练之前先进行上肢滚筒训练,2次/d,20min/次。本文主要对1例采用滚筒训练配合电动起立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完成滚筒训练后再站起立床训练,比单纯站起立床训练,患者可以耐受更长时间和更高的角度,缩短站立至90°的周期。结论滚筒训练有利于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体位性低血压 电动起立床 滚筒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朝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24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为治疗组,单纯电动起立床为对照组。空气波压力疗法1...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为治疗组,单纯电动起立床为对照组。空气波压力疗法1次/d,30min/次,电动起立床训练1次/d,30min/次。每天观察血压变化,直立位角度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接受空气波压力疗法配合电动起立床的患者达到直立位且无晕厥症状的周期较单纯进行电动起立床治疗的周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疗法训练配合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与单纯进行电动起立床相比,能够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波压力疗法训练 电动起立床 体位性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缓解慢性咳嗽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先菊 《现代医院》 2010年第9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慢性咳嗽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8例长期卧床的慢性咳嗽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急性咳嗽期间运用相应抗生素及对症止咳疗法,并配合电动起立床使患者行站立实验;对照组咳嗽期间单纯运用相应抗生素及对... 目的观察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慢性咳嗽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8例长期卧床的慢性咳嗽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急性咳嗽期间运用相应抗生素及对症止咳疗法,并配合电动起立床使患者行站立实验;对照组咳嗽期间单纯运用相应抗生素及对症止咳疗法。结果经过三个月的电动起立床训练,14例用药物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的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缓解的天数比对照组长;抗生素用药天数比对照组少。结论配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可明显延缓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发作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起立床 慢性咳嗽 改善循环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电动起立床实施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14
作者 鄢茵 李立群 +1 位作者 冯珍 邵秀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9-1504,1540,共7页
目的:构建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电动起立床实施方案,规范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电动起立床的实施流程。方法:通过循证拟订实施方案初稿,2022年12月—2023年2月对来自江西、四川、湖南、浙江、云南、广东、湖北和山西省的15名专家进行两... 目的:构建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电动起立床实施方案,规范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电动起立床的实施流程。方法:通过循证拟订实施方案初稿,2022年12月—2023年2月对来自江西、四川、湖南、浙江、云南、广东、湖北和山西省的1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形成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电动起立床实施清单,并验证其临床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两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35,各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及可行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肯德尔W系数为0.314-0.328(均P<0.001)。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电动起立床实施方案包含实施前准备、实施中观察和实施后评价3个部分,包括3个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和23个三级条目。实施方案应用结果显示,实施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观察组干预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0),一次性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电动起立床实施方案可靠科学、安全可行,未来建议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管切开 电动起立床 德尔菲技术 标准化 管理方案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康复训练和消痹汤熏蒸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建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康复训练和消痹汤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电疗组和训练... 目的:研究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康复训练和消痹汤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训练-电疗组和训练-熏蒸组。对训练-电疗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中频电疗,对训练-熏蒸组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康复训练和消痹汤熏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训练-电疗组患者相比,训练-熏蒸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电动起立床训练、康复训练和消痹汤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痹汤熏蒸 电动起立床训练 康复训练 踝关节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张丽 邱晓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S01期0032-0033,共2页
分析研究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8 年 7 月-2021 年 3 月期间诊治的 50 例偏瘫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随机 将其划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有 25 例患者,常规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并做康复训练,... 分析研究电动起立床训练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8 年 7 月-2021 年 3 月期间诊治的 50 例偏瘫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随机 将其划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有 25 例患者,常规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并做康复训练,研究所患者将此作为基础选择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人员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 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电动起立床训练, 能够对肢体功能的恢复产生促进作用,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电动起立床训练 肢体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起立床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曲晟 龙建军 +4 位作者 张泽宇 薛凯文 杨青青 李节惠 王玉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92-1498,共7页
目的:基于电动起立床探讨不同倾斜角度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10月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36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和36例健康人。采用重复测量的试验设计,两组受试者随机被电动起立床放置于3种不同... 目的:基于电动起立床探讨不同倾斜角度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膈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10月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36例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和36例健康人。采用重复测量的试验设计,两组受试者随机被电动起立床放置于3种不同的倾斜角度(0°、30°、和60°)后,由同一名有经验的检查者应用超声测量平静呼吸时的膈肌移动度和平静呼气末的膈肌厚度。结果:①倾斜角度间比较:两组受试者结果均提示,随着电动起立床倾斜角度的增高,膈肌移动度和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每两个倾斜角度之间的膈肌移动度和厚度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组别间比较:在3种不同倾斜角度下,健康人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厚度明显高于脑卒中患者(P<0.05),且健康人比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倾斜角度之间膈肌移动度和膈肌厚度变化更明显。③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组病程之间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膈肌移动度和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膈肌移动度和厚度较健康人下降,电动起立床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厚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 健康人 膈肌移动度 膈肌厚度 电动起立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肠内营养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志云 程琳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0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48例给予脑卒... 目的探讨个体化肠内营养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严格执行纳排标准后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48例给予脑卒中基础干预,联合组49例给予个体化肠内营养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干预,观察2组患者营养状况、肺功能指标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干预4周后,2组血清前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上升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FEV_(1)/FVC均上升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左心室收缩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单一组,联合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个体化肠内营养联合电动起立床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营养状况及心肺功能,促进其机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肠内营养 电动起立床训练 脑卒中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电动起立床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静 姜文勇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7期2669-267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频脉冲电疗(TENS)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频脉冲电疗(TENS)及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疗并联合使用电动起立床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治疗时间9周。2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和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下肢步行能力及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结果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低频脉冲电疗和电动起立床训练的患者偏瘫侧下肢步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治疗前2组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得分比较(t=-8.04,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Barthel得分比较(t=-16.3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P〈0.01)。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步行恢复率(83.0%)与对照组恢复率(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45及-10.47,P〈0.05)。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P〈0.05)。结论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低频脉冲电疗和电动起立床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低频脉冲电疗 电动起立床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联合早期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被引量:12
20
作者 周文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早期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收治的98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49,早期电动起立床训练)和联合组(n=4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早期电动起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收治的98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49,早期电动起立床训练)和联合组(n=49,健康教育+早期电动起立床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FMA)]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认知能力[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心理健康状况[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各项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得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t=5.100,8.645;P<0.05);两组肢体痉挛、ADL得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t=7.701,2.484;P<0.05)。干预前,两组MMSE、NIHSS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SE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NIHS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t=3.369,5.833;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t=3.264,P<0.05);两组CD-RISC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t=2.106,P<0.05)。干预前,两组间SS-QOL评分中精力、语言、活动、上肢功能、工作及总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S-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t=6.726,5.124,5.605,2.545,5.963,7.457,6.491,4.914,5.679,6.015,4.537,3.810,5.282;P<0.05)。两组满意度比较,联合组高于对照组(Z=2.776,P<0.05)。结论:对PSD患者在早期电动起立床训练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早期电动起立床训练 脑卒中后抑郁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肢体功能 认知功能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