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帆 韩萍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矽肺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诊断 CT表现 临床分级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艾芬 陈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人鼻咽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从1989年1月~2013年5月收录的PET-CT与MRI诊断国...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人鼻咽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从1989年1月~2013年5月收录的PET-CT与MRI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临床诊断试验,并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5篇,共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诊断鼻咽癌转移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94%(91%~96%),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7,SE(AUC)为0.2399;而MRI诊断鼻咽癌转移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84%(80%~87%),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4,SE(AUC)为0.1154.以上结果表明与MRI相比,PET-CT在国人鼻咽癌转移诊断中具有较低的误诊率,但诊断价值稍低.结论 根据现有的诊断试验,PET-CT和MRI均是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有效技术手段.在误诊率方面,PET-CT优于MRI;但诊断价值稍低.因此,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鼻咽癌转移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模拟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波 许敏 +1 位作者 张福正 章国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8,共2页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放射治疗进入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l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 CRT)的新时代.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模拟定位 放射治疗 肿瘤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倪新瑜 王赞舜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63-63,共1页
磁共振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MR-CT)是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电子和超导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最新医用诊断仪。MR-CT始于英国,美、日两国后来居上。目前我国京、沪、穗等大城市使用和正在安装的十几台各种类型的MR-CT机均系引进。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MR 磁共振 CT机 医用诊断 引进 超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应用于颌面部间隙感染
5
作者 王建秋 李昌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4年第4期142-143,共2页
本文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应用于颌面部深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其影象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侵袭的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从而能为颌面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作者在文中还对平扫与增强影象进... 本文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应用于颌面部深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其影象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侵袭的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从而能为颌面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作者在文中还对平扫与增强影象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庆兵 丁 宏 储成凤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X线 平片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7
作者 王庆兵 丁宏 储成凤 《现代医学》 2002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颈椎病 X线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任大卫 张德利 黄国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4-256,共3页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尽管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却高达6%-30%;而CVST又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其预后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诊治。由于该病临床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尽管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却高达6%-30%;而CVST又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其预后完全取决于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诊治。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疾病的诊断几乎完全依赖影像学检查,误诊率较高。我们旨在通过对确诊的CVST患者CT和磁共振图像的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脑血管疾病 CVST 临床表现 可逆性病变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4
作者 刘道佳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6期89-92,97,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且术前行^(18)... 目的 探讨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且术前行^(18)F-FDG PET/CT显像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将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淋巴结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淋巴结最大径(最大淋巴结短径)及淋巴结诊断意见与病理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最佳阈值,以淋巴结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效能评估,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淋巴结病理结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是否存在溃疡、淋巴结SUVmax、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诊断意见为自变量,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诊断指标的独立性。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未见淋巴结转移、11例有淋巴结转移。ROC曲线分析显示,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淋巴结SUVmax、淋巴结最大径和淋巴结诊断意见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698、0.875、0.792和0.940(P<0.05);最佳阈值分别为3.9 mm、6.5个/mm^(2)、2.1、1.4 cm和4级;上述最佳阈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1.8%、54.5%、88.9%、55.6%和77.8%,特异度分别为68.0%、88.0%、83.3%、91.7%和100.0%,准确度分别为74.9%、71.3%、86.1%、73.7%和88.9%。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淋巴结诊断意见预测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的诊断意义(β=2.132,Wald值=4.679,OR=8.432,P=0.03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淋巴结SUVmax值≥2.1、淋巴结最大径≥1.4 cm的患者应考虑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18F-氟脱氧葡萄糖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质量指数调节管电流个性化成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黄远彬 韦波 +2 位作者 赵贞翔 龙昔珍 梁静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9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质量指数(BMI)调节管电流个性化成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成人胸部CT检查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8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测量患... 目的:探讨基于体质量指数(BMI)调节管电流个性化成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成人胸部CT检查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8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常规剂量组设置管电压110 kV、固定管电流150 mA。低剂量组设置管电压110 kV,根据患者BMI设置管电流(高BMI组:BMI>24 kg/m^(2),管电流50 mA;中BMI组:19 kg/m^(2)≤BMI≤24 kg/m^(2),管电流40 mA;低BMI组:BMI<19 kg/m^(2),管电流30 mA),由2名放射科中级职称以上医师负责对胸部CT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患者一般资料、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辐射剂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图像主观评价5分占比低于常规剂量组,3分占比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图像主观评价4分占比与常规剂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信噪比(SNR)、噪声比(CNR)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虽然显著降低管电流,增加图像SNR和CNR,但低剂量组患者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在3分以上,图像质量能满足疾病诊断要求。低剂量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CT DIvo)、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患者BMI调节管电流个性化成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减少潜在辐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胸部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低剂量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引导下经皮肺切割活检术在疑似肺结核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评价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疑似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安全因素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手术对疑似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因... 目的评价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对疑似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安全因素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手术对疑似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及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结果 98例疑似肺结核病例经CT引导经皮肺活检均获得病理学标本,其中经手术病理直接明确诊断肺结核68例,所有病例最终诊断为肺结核72例,占最终诊断率的94.4%。术后并发症气胸发生率为21.4%,引起气胸并发症的因素,在进针后调整方向是与否、肺气肿有与无、术中咳嗽有与无,年龄>60岁与<60岁、进针处经实变区域脏层胸膜是与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并发症咯血的发生率为9.2%,引起咯血并发症的因素,在进针后调整方向是与否、术中咳嗽有与无、病灶距脏层胸壁大于3cm是与否、手术穿刺1次与2次或2次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切割活检术对疑似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进针部位、术中咳嗽、肺气肿及年龄因素影响气胸发生,咳嗽及病灶深度影响咯血的发生,其中穿刺次数及进针针尖方向调整对气胸和出血的发生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疑似 活体组织检查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原文传递
利用CT扫描及CAD技术建立肺三维有限元模型
17
作者 李涛 姚进 +2 位作者 吴大可 黄建峰 朗锦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990-2993,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肺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实验研究。方法通过CT扫描、Unigraph-icsV18.0进行影像边界记录、定标等方法,按照点、线、面、体的顺序重建三维结构,采用CAD数据处理技术,输入相关的材料特性,构建肺三维有限元模型。... 目的探讨建立肺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实验研究。方法通过CT扫描、Unigraph-icsV18.0进行影像边界记录、定标等方法,按照点、线、面、体的顺序重建三维结构,采用CAD数据处理技术,输入相关的材料特性,构建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重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采用Uni-graphicsV18.0建立肺的实体模型并划分单元,分析在生理载荷下肺不同组成部分的应力分布。结论该研究为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为分析和研究各种情况下肺生物力学表现和为建立肺癌的运动模型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检查)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王新宏 吴娟 +2 位作者 王欣全 候冬梅 顾红梅 《交通医学》 201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以55例肾透明细胞癌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在肿瘤性质,平扫CT值及皮质期、实质期、排泄...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以55例肾透明细胞癌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在肿瘤性质,平扫CT值及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相对强化CT值,以及肿瘤强化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肾嫌色细胞癌以实性为主12例(85.7%),透明细胞癌以囊实性为主32例(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嫌色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相对强化CT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嫌色细胞癌相对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8/14),而肾透明细胞癌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9/55),两者强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大部分为均匀实性肿块,少有囊变,且呈中等度均匀强化,大部分与肾透明细胞癌容易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诊断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及电子喉镜在OSAHS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惠 孙晓萍 常玉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口咽部狭窄部位长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严重程度及口咽部可塌陷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PSG)检查符合OSAHS的成人患者30例,记录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 I)、最低SpO2;... 目的:探讨成人口咽部狭窄部位长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病、严重程度及口咽部可塌陷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PSG)检查符合OSAHS的成人患者30例,记录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 I)、最低SpO2;经螺旋CT进行口咽部扫描,测量狭窄部位长度(L);并利用电子喉镜观测狭窄部位在Müller动作下塌陷程度(D)。分析L分别与AH I、最低SpO2、Müller动作下口咽部塌陷程度(D)的相关关系。结果:成人口咽部狭窄部位长度为27.42±5.74 mm,多为咽腔的异常结构导致;AH I、最低SpO2、D与L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相关关系,AH I与L的相关系数为0.624(P<0.01),最低SpO2与L的相关系数为-0.470(P<0.01)。结论:AH I、最低SpO2、D与L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口咽部动态扫描并辅以电子喉镜形态观察可有效判断OSAHS患者口咽部咽腔狭窄程度及咽腔异常结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体层电子计算机扫描 电子喉镜 咽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CT扫描定位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管荣平 岳建国 +1 位作者 金建荣 杨波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12A期3565-3566,共2页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模拟定位 放射治疗 CT扫描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