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8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独症儿童脑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邓红珠 邹小兵 +3 位作者 唐春 程木华 曾小璐 邹园园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0期885-887,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为75%,主要表现在双侧海马回、颞叶、额叶、岛叶、扣带回、枕叶等部位,其中发生在左侧大脑半球有15例(15/42),右侧大脑半球有11例(11/4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891,P=0.345)。(2)将孤独症患儿按年龄分组,〈3岁组和≥7岁组额叶低灌注发生率较3~5岁组(5/22)、5~7岁组(3/22)显著降低(x^2=7.793,P=0.045),而总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四个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x^2=3.772,P=0.287)。结论孤独症患儿存在海马回、颞叶、额叶等多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部位未有大脑半球侧化现象;提示孤独症的发生与上述部位的脑功能改变有关,且患儿3~7岁阶段可能存在暂时的大脑额叶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丽 白静 +2 位作者 闫静潇 王海杰 张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69-72,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F-FDG PET/CT阳性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VS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7例,误诊6例,漏诊12例;Ⅱ期55例,误诊12例,漏诊8例;Ⅲ期15例,误诊2例,无漏诊。多模态MRI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6例,误诊3例,漏诊10例;Ⅱ期58例,误诊10例,漏诊3例;Ⅲ期13例,无漏诊误诊。^(18)F-FDG PET/C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45例,漏诊1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TVS诊断EC患者Ⅰ期准确率为87.10%(81/93),Ⅱ期准确率为84.31%(43/51),Ⅲ期准确率为100.00%(13/13)。以术后病理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MRI诊断EC患者Ⅰ期的准确率为89.25%(83/93),Ⅱ期准确率为94.12%(48/51),Ⅲ期准确率为100%(13/13)。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检测的EC阳性患者145例,准确率为92.36%(145/157)。结论^(18)F-FDG PET/CT对EC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TVS、多模态MRI对EC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经阴道超声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氟化脱氧葡萄糖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
3
作者 詹连珊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计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贵黔国际总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将腺癌患者设为腺癌组(n=50),将... 目的:探计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贵黔国际总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将腺癌患者设为腺癌组(n=50),将鳞癌患者设为鳞癌组(n=50)。采用18F-FDG PET/CT检测两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去脂肪最大标准摄取值(SULmax)],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指数,比较两组代谢参数及Ki-67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Ki-67指数与18F-FDG PET/CT显像多参数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Ki-67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鳞癌组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SCLC患者Ki-67指数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Ki-67指数是否>30%作为因变量(0=否,1=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Ki-67指数和影像学指标(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的关联,结果显示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是患者导致Ki-67指数>30%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Ki-67指数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呈正相关,18F-FDG PET/CT能有效评估NSCLC肿瘤增殖能力和存活能力,对疾病进展的诊断有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 NSCLC 肿瘤增殖活性 KI-67指数 代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4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库欣病诊断和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程欣 崔瑞雪 +3 位作者 潘慧 袁涛 朱惠娟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219,共5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身显像,6例行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结果 12例PET/CT躯干显像均未见异常,脑显像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1.6%(11/12),MRI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6.7%(8/12),6例IPSS中5例定位为垂体,定侧准确率为50%(3/6)。结论 18FDG PET/CT躯干显像可协助除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而脑显像对库欣病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尤其对MRI检查阴性和IPSS无法定位患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垂体腺瘤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信息处理断层显像在探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管丽丽 敬兴果 +1 位作者 庞华 段东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PET/CT)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hyroglobulin,Tg)阳性,131I全身扫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随访... 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PET/CT)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hyroglobulin,Tg)阳性,131I全身扫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核医学科已经接受甲状腺近全或全切除术并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并在随访中测定血清Tg水平增高,而131I-WBS显像阴性的患者33例,随后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利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估18F-FDG PET/CT在血清TG测定阳性,而131I-WBS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在33例血清Tg阳性,131I-WBS阴性患者中,21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阳性,12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阴性。18F-FDG PET/CT显像的敏感度87.0%(20/23),特异性90%(9/10),准确性87.9%(29/33),阴性预测值75%(9/12),阳性预测值为95.2%(20/21)。当Tg>18ng/ml时,随着血清Tg水平的增高,18F-FDG 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检出率随之升高。18F-FDG PET/CT对于血清Tg测定阳性,而131I-WBS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复发转移的探测具有临床价值。随着血清Tg水平的增高,PE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检出率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腺球蛋白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湘平 梁勇 +2 位作者 刘雄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 探讨18氟 脱氧葡萄糖 (18 fluorinefluorodeoxyglucose ,18F 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 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的原发灶诊断、复发的检测和诊断分析未知原发肿瘤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 探讨18氟 脱氧葡萄糖 (18 fluorinefluorodeoxyglucose ,18F 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 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的原发灶诊断、复发的检测和诊断分析未知原发肿瘤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例已确诊头颈部原发肿瘤或转移癌 ,进行18F FDGPET CT全身显像 ,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 鼻咽癌组治疗前 4例PET CT均查出原发灶 ,其中 2例确诊有颈淋巴结转移 ,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鼻咽癌放疗后 12例中 4例PET CT检查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均为阴性表现 ,符合临床和病理诊断 ;2例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经病理检查证实 ,其中 1例查出颈部淋巴结及全身多处转移经随访证实 ;6例鼻咽原发灶PET CT检查阴性表现 ,但 4例颈部显示淋巴结转移经病理检查证实 ,2例肺部、纵隔等有转移灶未经病理检查证实。未知原发肿瘤颈淋巴转移组4例患者PET CT均检出原发灶 ,3例病理检查证实 ,另 1例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他头颈肿瘤组 7例治疗后患者中 ,2例患者无复发转移表现 ,5例不同部位肿瘤检出原发部位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 ,有 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 ,1例放弃治疗未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18F FDGPET CT将PET提供的肿瘤代谢图像和CT提供的解剖图像结合 ,对头颈原发肿瘤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融合显像 头颈肿瘤 诊断 治疗 ^18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骨显像剂氟[18F]化钠的药动学和显像效果研究
8
作者 郭飞虎 陈雪祺 +13 位作者 刘萌 徐晓敏 冯婷婷 黄宪男 杜建冬 姜华 成伟华 吴建爽 王成龙 李艳涛 梁巍 王荣福 樊红强 张春丽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317-1322,共6页
目的氟[18F]化钠是一种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ET)骨显像剂,主要用于诊断成骨活性有改变的病灶。本实验旨在考查氟[18F]化钠的药动学性质,并通过PET显像研究其诊断效果。方法首先制备氟[18F]化钠注射液,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研究其... 目的氟[18F]化钠是一种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ET)骨显像剂,主要用于诊断成骨活性有改变的病灶。本实验旨在考查氟[18F]化钠的药动学性质,并通过PET显像研究其诊断效果。方法首先制备氟[18F]化钠注射液,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然后研究其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血液清除情况和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氟[18F]化钠PET和99Tcm-MDPSPECT显像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显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制备了氟[18F]化钠注射液,检验结果均符合质控要求。氟[18F]化钠在血液中清除相半衰期为37min,在体内的清除率(CL)为56mL·min^-1·kg^-1,血浆蛋白结合率为0.57%。2种显像方式均可见全身骨骼,但氟[18F]化钠PET显像给药后30min就可获得良好的显像效果,骨骼部位显示更为清晰,骨骼部位与肌肉的放射性摄取比明显高于99Tcm-MDP。结论氟[18F]化钠PET骨显像性能优于99Tcm-MDPSPECT,本实验为氟[18F]化钠PET用于骨显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 显像 氟[18F]化钠 药动学 药效学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CT融合显像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雄 李湘平 +2 位作者 李晓华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例,肺癌治疗后3例,甲状腺癌手术后3例,下咽癌放疗后1例,不明原发灶4例,行全身或颈部PET-CT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病理报告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28处PET-CT显像阳性20例,阴性8例;对照病理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18F-FDGPET-CT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0%,87.5%,92.9%。结论18F-FDGPET-CT结合PET提供肿瘤代谢图像,CT提供解剖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癌 显像诊断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 临床病理报告 放射治疗后 不明原发灶 诊断价值 融合显像 颈部肿块 甲状腺癌 CT检查 病理结果 CT诊断 临床价值 FDG MRI 鼻咽癌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及与中医虚实证候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伟 廖小方 +1 位作者 何慧娟 徐万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及与中医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纳入HCC患者70例,行TACE治疗,于治疗前进行PET-CT检测,根据最大标准摄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及与中医虚实证候的相关性。方法:纳入HCC患者70例,行TACE治疗,于治疗前进行PET-CT检测,根据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为高代谢组和低代谢组,分析SUVmax与中医虚实证候相关性,并随访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共随访了6~59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1、3、5年生存率低代谢组患者分别为89.47%(17/19)、55.56%(10/18)和44.44%(8/18),高代谢组患者分别为74.00%(37/50)、27.08%(13/48)和22.22%(10/45),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og-rank2=13.564,P〈0.001)。虚证组SUVmax值显著高于实证组(6.98±1.86 vs 4.23±1.96)。而1、3、5年生存率虚证组患者分别为70.27%(26/37)、36.11%(13/36)和17.14%(6/35),实证组患者分别为87.50%(28/32)、58.62%(17/29)和42.85%(12/28)。肿瘤SUVmax值、肿瘤大小以及中医证型虚实不同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ET-CT检查能较好地预测TACE治疗前HCC患者的预后,低代谢的患者其预后更好,同时实证患者的预后较虚证者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对T_(1~2)期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佳 黄颖 +1 位作者 廖恺 程刚 《癌症进展》 2022年第9期918-921,926,共5页
目的探究^(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代谢相关参数及临床资料在T_(1~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5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和纵... 目的探究^(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代谢相关参数及临床资料在T_(1~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M)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5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且行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T_(1~2)期NSCL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发生OLM分为OLM阴性组(n=94)和OLM阳性组(n=3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OLM的影响因素。结果OLM阴性组患者原发灶最大径小于OLM阳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M阴性组患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异质因子(HF)值均低于OLM阳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G有最高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其预测T_(1~2)期NSCLC OLM的灵敏度为70.97%,特异度为79.7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LG﹥19.31是T_(1~2)期NSCLC OLM的危险因素(OR=4.429,95%CI:1.200~16.344,P﹤0.05)。结论对于T_(1~2)期NSCLC患者,TLG是OLM的独立预测因子,当肿瘤原发灶TLG﹥19.31时,应重点评估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最大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系统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炎 沈敏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4年第1期70-75,共6页
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对于缺乏特征性表现者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临床医生面临巨大的挑战。现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系统性血管炎的早期、活动性病变敏感性较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 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对于缺乏特征性表现者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临床医生面临巨大的挑战。现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系统性血管炎的早期、活动性病变敏感性较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系统性血管炎中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大动脉炎等大血管炎的诊断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新和特异性,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和活动期,而对于中小血管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并无太大帮助。通过PETCT可以全面了解系统性血管炎的解剖和功能定位,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应注意在PETCT上系统性血管炎与其他血管疾病的鉴别。PETCT检查在系统性血管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血管炎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巨细胞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 大动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肝脏泡型棘球蚴病可切除性及切除范围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颜有霞 田青山 +2 位作者 王顺娟 李焱 李梦婕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肝脏泡型棘球蚴病可切除性及切除范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拟行手术切除的30例肝脏泡型棘球蚴...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肝脏泡型棘球蚴病可切除性及切除范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拟行手术切除的30例肝脏泡型棘球蚴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1周内行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和PET-CT检查,由影像医师与外科医师共同分析两种图像,明确病灶的可切除性及切除范围,术后进行病理分析,明确疾病类型。绘制增强CT和PET-CT诊断肝脏泡型棘球蚴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共计33个病灶(其中3例有2个病灶)。经评估后,最终28例患者行手术切除,共完整切除28个病灶,其中26个病灶边界术前PET-CT图像显示为环状糖代谢增高区域,术后病理证实22个为炎性浸润、成纤维细胞,4个为多房棘球蚴虫体。另外2个病灶边界PET-CT图像显示为无糖代谢增高,术后病理证实为正常肝组织。增强CT和PET-CT的敏感性(50.0%vs 100.0%)和阴性预测值(16.7%vs 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异度(100.0%vs 100.0%)、阳性预测值(100.0%vs 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CT和PET-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9,P <0.001)。结论 PET-CT可清晰显示肝脏泡型棘球蚴病灶的生物学活性边界,一次成像即可显示全身病灶,包括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对术前评估病灶可切除性及切除范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肝脏泡型棘球蚴病 可切除性 切除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会娟 秦乡音 韩星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3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2月1日入院需采用PET-CT检查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2月1日入院需采用PET-CT检查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检查图像质量、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观察组检查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PET-CT检查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检查图像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人文关怀护理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伟胜 楼云龙 苏中振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帕金森病(P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5例原发性早期P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除外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同期检查者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PET检查进行扫描诊断,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帕金森病(PD)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5例原发性早期P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除外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同期检查者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PET检查进行扫描诊断,观察比较两组双侧尾状核和前后壳核^(11)C-CFT摄取值。结果研究组双侧尾状核^(11)C-CFT摄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7,P>0.05);前壳核和后壳核^(11)C-CFT摄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007、32.998,P<0.05)。研究组发病同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对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同侧与研究组发病对侧双侧尾状核^(11)C-CFT摄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59、1.359、0,P>0.05);研究组发病同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对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同侧与研究组发病对侧前壳核^(11)C-CFT摄取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25、26.226、5.528,P<0.05);研究组发病同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对侧与对照组、研究组发病同侧与研究组发病对侧后壳核^(11)C-CFT摄取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122、38.422、6.633,P<0.05)。结论 PET显像技术能够早期分辨出双侧尾状核和前后壳核中多巴胺(DA)转运体的不同分布,可帮助提高早期PD患者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帕金森病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中微信APP宣教 对淋巴瘤患者化疗中期的护理效果及知晓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秀娥 李霞霞 廖俊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99-102,共4页
淋巴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肿瘤,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特点,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其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1]。但淋巴瘤患者在出院后得到恰当且有效性的护理干预成为改善患者预后和增强治疗效果的重要部分... 淋巴瘤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肿瘤,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特点,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其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1]。但淋巴瘤患者在出院后得到恰当且有效性的护理干预成为改善患者预后和增强治疗效果的重要部分[2]。目前,医院在常规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微信APP,通过相关的微信群、淋巴瘤知识公众号等微信平台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淋巴瘤患者 疾病特点 脱氧葡萄糖 出院后 化疗治疗 护理干预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莹莹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0-774,共5页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是专门用于小动物活体实验研究的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神经元的活性进行无创、动态和定量的观测。Micro PET可早期检测动脉粥样斑块,测定脑各...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是专门用于小动物活体实验研究的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神经元的活性进行无创、动态和定量的观测。Micro PET可早期检测动脉粥样斑块,测定脑各局部血流量变化,判断脑缺血区组织存活状态,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疾病诊断、病程分期及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缺血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荣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精神疾病是一类功能性脑疾病,其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而受到日益关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其反映组织细胞血流、代谢、受体密度等分子功能... 精神疾病是一类功能性脑疾病,其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而受到日益关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其反映组织细胞血流、代谢、受体密度等分子功能显像的特点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脑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方面具有其他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受体显像 非侵入性 血流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医学研究 脑神经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区颌骨骨密度的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测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光春 李香俊 +5 位作者 周聪 姜玲 张晓燕 张迪 金熙真 金东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应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CT)测量牙种植区颌骨骨密度。方法:应用MicroCT对20例牙种植患者进行上、下颌骨扫描,三维重建,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下颌骨前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大值为(945.23±102.46)HU,上颌骨后牙区平均... 目的:应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CT)测量牙种植区颌骨骨密度。方法:应用MicroCT对20例牙种植患者进行上、下颌骨扫描,三维重建,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下颌骨前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大值为(945.23±102.46)HU,上颌骨后牙区平均骨密度最小值为(534.77±232.17)HU。结论:MicroCT可以提供种植区骨密度的信息,对提高牙种植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牙种植 骨密度 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慧东 余帅 刘世果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0期2080-2082,2086,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4例NSCLC患者,术前分别给予增强CT扫描和PET/CT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ET/CT检查和增强CT扫描诊断NSCL... 目的探讨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4例NSCLC患者,术前分别给予增强CT扫描和PET/CT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PET/CT检查和增强CT扫描诊断NSCLC淋巴结转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估其对NSCL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PET/CT检查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SUV_(max)和淋巴结短径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1);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碘浓度明显低于非转移淋巴结(P<0.01)。增强CT扫描与PET/CT检查诊断NSCLC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分别为66.35%(69/104)、87.50%(91/104)。PET/CT检查诊断NSCLC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0.76~0.93),高于增强CT的0.74(0.73~0.89)。结论 PET/CT检查诊断NSCLC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高,可为合理制订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