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肺结核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图像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9期2608-2609,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单纯性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检查图像的差异,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选择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2011年1~8月住院及门诊的单纯性肺结核患者40例及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40例做胸...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单纯性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检查图像的差异,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选择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2011年1~8月住院及门诊的单纯性肺结核患者40例及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40例做胸部CT检查,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两者的CT影像图对比分析发现,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和病变累及范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判读CT表现时应抓住这两种疾病的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结核并糖尿病 影像学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敬文斌 郭小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2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住院和门诊的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83例设为实验组,其中42例确诊为单纯性肺结核的患者,4...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对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住院和门诊的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83例设为实验组,其中42例确诊为单纯性肺结核的患者,41例确诊为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CT图像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的CT图像在病变累及范围、病变部位和类型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性肺结核组患者比较,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CT图像在病变累及范围、病变部位和类型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图像技术不仅对于肺结核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还对于区分单纯性肺结核和肺结核并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诊治时抓住这两者间的明显区别,能够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肺结核并糖尿病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任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11期113-113,共1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6例CVST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结果及血栓位置。结果 46例CVST患者,2例同时位于上矢状窦及横窦、乙状...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6例CVST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结果及血栓位置。结果 46例CVST患者,2例同时位于上矢状窦及横窦、乙状窦,3例位于直窦,21例位于上矢状窦,9例位于乙状窦,11例位于横窦。结论 CT和MRI平扫可作为CVST形成初选检查方法,CT对急性和亚急性患者有较高临床价值,MRI对亚急性期CVST应用价值较高,但临床诊断方法选取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原文传递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綫計算機斷層掃描影像下的五枚戰國封泥——形制、成形方法、印文、繩痕及相關問題研究
5
作者 《书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44,194,共17页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五枚戰國封泥,皆禹陳介祺舊藏品。論文利用高清晰X射綫計算機斷層掃描機裂作的CT影像,介紹這五枚封泥的形制,留在封泥表面與内部的繩痕以及植物碎片、種子等混雜物痕迹的詳細情况,研究封泥的成形工程與使用方法...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五枚戰國封泥,皆禹陳介祺舊藏品。論文利用高清晰X射綫計算機斷層掃描機裂作的CT影像,介紹這五枚封泥的形制,留在封泥表面與内部的繩痕以及植物碎片、種子等混雜物痕迹的詳細情况,研究封泥的成形工程與使用方法。并利用CT影像研究封泥印面的情况,為印文的釋讀提供綫索。五枚封泥中的前兩枚,據其形制可推測是在多角形木條上盛泥成形的,可以認為屬于戰國封泥的一種類型。第三枚封泥被貼在有曲折面的器物上,根據壓印在封泥表面的繩痕與布紋,推測有曲折面的器物下面還有别的物品和該器物捆綁在一起,封泥起到封緘之用,有曲折面的器物或許有與漢代木簡“檢”相同的功能。這三枚封泥使用方法的不同可能也與印文的差别有關。秦漢封泥的繩痕有幾種類型,且可見時間早晚的變遷。三枚有繩痕的戰國封泥也是研究封泥演變歷史的重要材料之一。其他兩枚封泥的表面、内部都没有繩痕,其使用方法還有待考證。有繩痕的三枚戰國封泥中,其中一枚含有不少植物種子,有待通過品種鑒定考察黏土產地的自然環境。另一枚含有葉子,封泥成形時葉子還保持柔軟而有韌性的狀態。混雜物的情况亦為封泥成形工程研究提供了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戰國封泥 x射綫計算機斷層掃描 陳介祺 形制 成形方法
原文传递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对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魏子洋 周清清 +1 位作者 邢滔 杨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层CT征象与参数、纹理特征参数、miR-2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浸润性组圆度[(62.51±8.29)%]低于浸润前组[(78.64±10.03)%],平均CT值(-462.33±41.80)高于浸润前组(-462.33±41.80)(P<0.05);浸润性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91.56±25.37)mm^(2)、(10.37±2.40)mm、(246.15±72.35)mg、(620.49±155.84)mm^(2)、(0.09±0.03),浸润前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62.42±18.49)mm^(2)、(8.43±1.25)mm、(130.58±41.86)mg、(338.52±102.39)mm^(2)、(0.15±0.05),两组以上参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组miR-25(1.69±0.34)高于浸润前组(1.18±0.27)(P<0.05);圆度、平均CT值、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均与pGGN浸润性独立相关(P<0.05);评估pGGN浸润性的AUC:圆度为0.81,平均CT值为0.80,表面积为0.71,最大有效长径为0.75,质量为0.81,体积为0.80,逆差距为0.72,各参数联合为0.89。结论薄层CT+纹理技术联合miR-25均与pGGN浸润性相关,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对pGGN浸润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或可成为评估pGGN浸润性的一种无创、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磨玻璃影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纹理技术 纯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的散射修正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光含 蔡新华 +2 位作者 乔闹生 刘长青 杨学恒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在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X-TICT)中,X射线透射物质时,发生了Compton光子散射现象,有用信息连同散射光子一起进入探头形成伪影。因此,必须进行散射修正。利用X射线透射物质时X光子散射遵循的Compton散射强度方程,结合... 在X射线源透射式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X-TICT)中,X射线透射物质时,发生了Compton光子散射现象,有用信息连同散射光子一起进入探头形成伪影。因此,必须进行散射修正。利用X射线透射物质时X光子散射遵循的Compton散射强度方程,结合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建立了有效去除X-TICT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光子散射问题造成的图像伪影的散射修正模型。探头的总计数减去散射光子数,即可有效去除X-TICT在复合材料工件检测中散射光子造成的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散射修正 x射线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的电磁兼容及测试技术
8
作者 刘鹏 陈锐 夏哲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6期160-162,共3页
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为很多患者提供了帮助,在癌症筛查和诊断方面为医生的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大型永久性安装医用电气设备,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不容忽视,在审评注册前应确保其通过电... 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为很多患者提供了帮助,在癌症筛查和诊断方面为医生的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大型永久性安装医用电气设备,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不容忽视,在审评注册前应确保其通过电磁兼容检测,符合电磁兼容标准要求。本文针对正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与电磁兼容国家标准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 现场测试 电磁兼容测试 医用电气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贤萍 丁莹 《水泥》 CAS 2016年第3期54-57,共4页
介绍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的成像原理,列举了同步辐射CT在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物相分布、孔隙结构及裂缝发展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CT技术的误差来源和应用局限性。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同步辐射x射线 水泥基材料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对胆系结石患者检出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明风 《临床研究》 2020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对胆系结石患者检出率。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经手术证实为胆系结石患者48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术前均行CT、MRI检查,统计对比CT、MRI检查结果检出率。...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对胆系结石患者检出率。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经手术证实为胆系结石患者48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术前均行CT、MRI检查,统计对比CT、MRI检查结果检出率。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胆系结石检出率95.83%(46/48)高于CT 62.50%(30/48,P<0.05);MRI胆囊结石检出率94.44%(17/18)与CT 72.22%(13/18)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MRI胆管结石检出率100.00%(13/13)、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检出率94.12%(16/17)高于CT 53.85%(7/13)、58.82%(10/17,P<0.05)。结论与CT相比,MRI胆系结石及类型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与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胆系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纺织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伟娜 高彦涛 +1 位作者 胡文锋 吴湘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传统光学成像或扫描电镜成像作为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只能观测到材料外观形貌,难以实现材料内部结构的三维表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为促进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X射... 传统光学成像或扫描电镜成像作为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只能观测到材料外观形貌,难以实现材料内部结构的三维表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为促进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XCT)在纺织应用上的测试设备、测试方式以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综述XCT技术在织物内部结构表征、辅助建模预测织物性能(热传递性、压缩性)以及纱线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XCT技术在纺织应用上的优缺点,同时针对XCT在纺织领域中研究的匮乏,对未来XCT技术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 结构表征 纺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磁共振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特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欣 李迎欣 +1 位作者 周虹 王照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8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磁共振(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成像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CT检查,分析二者成像特点。结果79例疑似病毒性脑...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磁共振(MRI)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成像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9月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CT检查,分析二者成像特点。结果79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经MRI检查发现,多发病灶44例,单发病灶10例,共检出病灶127个,直径范围0.3~11.0 cm,其中68个病灶直径≤1.0 cm。经CT检查发现多发病灶35例、单发病灶14例,共检出病灶90个,直径范围0.8~11.0 cm,其中30个病灶直径≤1.0 cm。MRI检查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漏诊率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病灶较小且多发,易累及基底核、丘脑、大脑半球及半卵圆中心,MRI检查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微小病灶具有良好检出率,且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煤炭可选性分析研究
13
作者 李飞 董宪姝 +2 位作者 樊玉萍 贺斌 孙冬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共3页
介绍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X-CT)扫描技术的煤炭可选性分析方法,其优点是低成本、低耗时、安全性高和准确性高。对于选煤厂,这种方法可以指导现场及时的调整分选方法,并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煤炭可选性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 CT值 密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夕荣 杨珂 +5 位作者 柳怡 吴晓明 夏春冬 张巍 李炜 李连波 《中国辐射卫生》 2003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目的 了解山东省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机 (以下简称X -CT机 )应用情况 ,为卫生行政部门搞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式 ,对X -CT机的安装时间、生产厂家、设备型号及检查频率等项目内容进行调... 目的 了解山东省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机 (以下简称X -CT机 )应用情况 ,为卫生行政部门搞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式 ,对X -CT机的安装时间、生产厂家、设备型号及检查频率等项目内容进行调查 ,并对CT机区域分布、区域人口分布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 山东省 1985年引进第一台CT机 ,现已拥有 3 77台 ,大多数分布在县级以上医院 ;CT机生产厂家有 9个 ,CT机型号共有 70余种 ,新旧机比例为 9:11,.二手机主要分布在县区级以下医院 ;全省CT机拥有量平均每百万人口 4.3台 ,每台CT机年平均检查人次数为 3 75 6人次。结论 山东省CT机数量多、型号杂、分布广 ,应加大应用管理力度 ,对部分机型陈旧、部件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x射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设备应用 调查分析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质量保证的测试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明辰 白玫 《医疗设备信息》 1998年第2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x射线 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辨率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与X线胸片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会光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研究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与X线胸片应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疑似MPP患儿87例(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均行CT、X线胸片检查,以"肺炎支原体(MP)培养阳性"为金标准。比较CT、X线胸片... 目的研究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与X线胸片应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疑似MPP患儿87例(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均行CT、X线胸片检查,以"肺炎支原体(MP)培养阳性"为金标准。比较CT、X线胸片检查MPP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CT检查主要特征与构成比及X线胸片检查影像学表现。结果87例MPP患者经支原体中MP培养结果显示阳性56例,阴性31例;CT检查MPP真阳性48例,真阴性28例;X线胸片检查MPP真阳性39例,真阴性21例;CT检查MPP的灵敏度85.71%、特异度90.32%、准确度87.36%均高于X线胸片检查69.64%、67.74%、68.97%(P<0.05);MPP患儿经CT检查后,肺部均表现异常,其中以支气管管壁增厚为主,占比高达85.71%;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影像学表现为节段性实质型、间质性润湿型、支气管炎类型、混合型。结论与X线胸片比较,CT检查MPP患儿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且病灶特征呈多样性,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x线胸片 肺炎支原体肺炎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效果
17
作者 郭岩 吴清玉 +1 位作者 戴汝平 杨有优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电子计算机 X线断层扫描 ( EBCT)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效果的可行性。 方法 对 2 0例法洛四联症患者行根治手术。采用 EBCT技术 ,并辅以三维重建 ,对比手术前、后右心室流出道的病理改变。根据术后... 目的 探讨电子束电子计算机 X线断层扫描 ( EBCT)评价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效果的可行性。 方法 对 2 0例法洛四联症患者行根治手术。采用 EBCT技术 ,并辅以三维重建 ,对比手术前、后右心室流出道的病理改变。根据术后的 EB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疏通良好者和疏通不良者 ,通过对比两者间的右 /左心室收缩峰压比 ( PRV/LV)来验证采用 EBCT进行术后评价的可行性。 结果 无手术死亡。右心室流出道疏通良好者 ( n=16)的 PRV/L V为 0 .5 7± 0 .17,而流出道疏通不良者 ( n=4 )的 PRV/L V为 0 .78± 0 .0 1,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2 )。三维重建的图象可以直观地显示两者间的差异。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法洛四联症 根治术 E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检出率的影响
18
作者 孙素晔 李瑞 万业达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1期21-22,共2页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经手术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79例,均经CT、X线检查,比较2种检查诊断结果及骨折分型检出率.结果:79例经手术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中...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经手术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79例,均经CT、X线检查,比较2种检查诊断结果及骨折分型检出率.结果:79例经手术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患者中,36例爆裂型45.57%,19例骨折脱位型24.05%,14例屈曲压缩型17.72%,10例安全带型12.66%;CT对胸腰椎骨折不同分型检出率87.34%高于X线69.62%,P<0.05,且CT检查Kappa指数高于X线检查.结论:CT检查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能显著提高骨折分型检出率,为临床判断骨折分型、实施对症处理提供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胸腰椎骨折 骨折分型
原文传递
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在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宗志恩 《临床研究》 2021年第5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应用于盆腔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盆腔肿瘤患者114例(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行CT检查、MR检查,比较CT检查、MR检查及两... 目的探讨磁共振(MR)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应用于盆腔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盆腔肿瘤患者114例(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行CT检查、MR检查,比较CT检查、MR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14例盆腔肿瘤患者共检出130枚病灶,其中宫颈癌19枚(14.62%)、子宫肌瘤46枚(35.38%)、卵巢囊肿40枚(30.77%)、卵巢癌25枚(19.23%);CT联合MR检查对盆腔肿瘤的诊断符合率93.08%高于CT检查72.31%、MR检查80.77%(P<0.05)。结论MR联合CT应用于盆腔肿瘤患者中,可提高诊断符合率,为针对性治疗的实施提供准确影像学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盆腔肿瘤 病理学检查 诊断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对脑梗塞患者检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飞 《甘肃医药》 2020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X-CT)对脑梗塞(CI)患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我院CI患者139例。均行MRI、X-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MRI、X-CT单独与联合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X-CT)对脑梗塞(CI)患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我院CI患者139例。均行MRI、X-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MRI、X-CT单独与联合检查CI的检出率、平均病灶检出数及大小。结果:139例患者均经DSA检查确诊,发病时间<24h患者,MRI联合X-CT诊断检出率较MRI、X-CT单独诊断高,发病时间24~72h患者,MRI联合X-CT诊断检出率较MRI、X-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72h患者MRI、X-CT检查、联合诊断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MRI联合X-CT诊断平均病灶检出数较MRI、X-CT单独检查多,最小病灶直径较MRI、X-CT单独检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X-CT诊断CI检出率较高,且能提高病灶检出数,发现微小病灶,可为临床早期确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脑梗塞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