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卫民 陈勇 +1 位作者 刘永刚 沈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1,50,共4页
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是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新成员,以提高其驱动应变为目的,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其驱动特性,并给出了组分材料特性对驱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低弹性模量、高泊松比的压电相和聚合物相有利于提... 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是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新成员,以提高其驱动应变为目的,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其驱动特性,并给出了组分材料特性对驱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低弹性模量、高泊松比的压电相和聚合物相有利于提高压电片的驱动应变;聚合物相的介电常数对驱动应变影响最大,采用高介电常数的聚合物相可以使其驱动应变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驱动应变 压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优化
2
作者 刘永刚 沈星 +1 位作者 赵东标 裘进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8-41,共4页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外电压作用于交叉指形电极(IDE)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时的静电场分布,讨论了静电场对元件极化和动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厚度尺寸及其IDE分支电极宽度和电极中心距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的影响...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外电压作用于交叉指形电极(IDE)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时的静电场分布,讨论了静电场对元件极化和动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厚度尺寸及其IDE分支电极宽度和电极中心距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极区聚合物的导电性或减小电极区聚合物的厚度,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元件横向应变可以提高108倍,横向应力可以提高43倍;IDE参数对电场的均匀区域大小和电场强度大小影响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有限元法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交叉指形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半主动干摩擦阻尼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范雨 陈杰波 +1 位作者 吴亚光 李琳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7-235,共9页
针对薄壁结构的振动问题,设计了一种铺设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Fiber Composite,MFC)的波纹形柔性干摩擦阻尼器。介绍了波纹形半主动干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形式和驱动原理。通过准静态试验探究了阻尼器在不同电压序列下输入电压与输出正... 针对薄壁结构的振动问题,设计了一种铺设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Fiber Composite,MFC)的波纹形柔性干摩擦阻尼器。介绍了波纹形半主动干摩擦阻尼器的结构形式和驱动原理。通过准静态试验探究了阻尼器在不同电压序列下输入电压与输出正压力的关系,揭示了MFC驱动变形的迟滞非线性,并据此提出了局部线性化的驱动方案,规避了迟滞非线性给正压力控制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安装上述阻尼器的悬臂梁结构开展了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该阻尼器的减振效果良好,质量占比仅为5%的阻尼器即可使振动峰值下降79%;该半主动干摩擦阻尼器显著拓宽了有效工作范围,当振动水平为设计工况的9倍时,通过MFC驱动调控正压力,减振比例仍可保持在约75%,避免了阻尼效果的大幅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结构 半主动振动控制 干摩擦阻尼器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机电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对悬臂结构的作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博 谢华珂 +1 位作者 丁虎 陈立群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9-1447,共9页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是由美国NASA研发的综合性能优秀的新型压电材料,掌握MFC的力学行为有利于将其投入结构变形控制、减振降噪和健康监测等领域.目前对MFC宏观力学行为的研究中缺乏对作动力与驱动电压直接关...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是由美国NASA研发的综合性能优秀的新型压电材料,掌握MFC的力学行为有利于将其投入结构变形控制、减振降噪和健康监测等领域.目前对MFC宏观力学行为的研究中缺乏对作动力与驱动电压直接关系的研究,现有的以MFC为作动器的应用中所使用力电关系的精度有限,不利于将MFC投入更精密的使用场景.针对此问题,文章采用经典板理论,考虑了MFC与受控结构的相对尺寸,推导了MFC对悬臂结构的作动力方程.为兼顾计算的准确性和便利性,建立了考虑MFC叉指电极真实电场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开展压电静力仿真,给出将MFC叉指电极的弯曲电场简化为匀强电场的修正系数.搭建MFC-悬臂梁结构的实验装置,对有限元模型和作动力公式加以验证.精细模型与简化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验进行对比,总体误差较小,验证了模型和修正系数的可靠性.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误差在1%以内,表明所得作动力预测公式在较大的宽度比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精度.建立的MFC作动力模型对MFC应用于悬臂结构的变形控制和振动抑制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作动方程 叉指电极 压电静力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波浪冲击压力传感器研究
5
作者 黄禾艺 李正农 +1 位作者 任志刚 范楠贵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34,共9页
波浪冲击压力是海洋工程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波浪冲击压力的传统方法测量结果单一、稳定性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代替压力传感器的新测量元件。本文针对波浪对直立板的冲击模型,利用MFC对该模型的波浪冲击压力进行测量... 波浪冲击压力是海洋工程中重要的物理量之一,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波浪冲击压力的传统方法测量结果单一、稳定性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代替压力传感器的新测量元件。本文针对波浪对直立板的冲击模型,利用MFC对该模型的波浪冲击压力进行测量。为了验证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将MFC测量波浪冲击压力的实测值与海洋工程中常用的经验公式的计算值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FC的测量结果与我国规范的计算结果较吻合;与我国规范相比,5种入射波高产生的所有有效数据中,仅5 cm入射波高平均误差超过10%,为18.25%,12 cm入射波高平均误差最小,最小为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冲击压力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经验公式 水滴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致应变的钛酸铋钠基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宇龙 汤林 +2 位作者 袁晰 罗行 张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57-2866,共10页
基于钛酸铋钠基无铅陶瓷制备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BNT基压电陶瓷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压电陶瓷体积分数的增加,自由应变和顶端位移增大;当压电陶瓷体积分数为81.40%时,在0~1500 V正弦电压激励下,自由应变... 基于钛酸铋钠基无铅陶瓷制备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BNT基压电陶瓷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压电陶瓷体积分数的增加,自由应变和顶端位移增大;当压电陶瓷体积分数为81.40%时,在0~1500 V正弦电压激励下,自由应变和顶端位移最大分别达到543×10^(-6)和14.92 mm;在循环寿命实验中,经历1.0×10^(6)次循环后性能依然稳定,具有优异的耐疲劳性能,作为柔性驱动器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钛酸铋钠 场致应变 驱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结构超级电容器碳纤维电极的制备与改性方法
7
作者 姜汉兵 杨恩东 许检红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4期27-29,共3页
高性能的碳纤维电极可以应用于更多的电化学装置,拓宽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范围。通过优化制备和改性工艺,可以降低碳纤维电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超级电容器的整体成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通过分析复合材料结构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基于... 高性能的碳纤维电极可以应用于更多的电化学装置,拓宽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范围。通过优化制备和改性工艺,可以降低碳纤维电极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超级电容器的整体成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通过分析复合材料结构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基于氧化处理、电极涂覆和化学气相沉积等手段,探讨了复合材料结构超级电容器碳纤维电极的制备工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通过分析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和金属纳米颗粒等改性材料对碳纤维电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试对比,证实了复合改性材料对于提升碳纤维电极性能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测试分析,以期为未来超级电容器和其他电化学装置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复合材料结构 纤维电极 制备方法 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型压电复合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赵寿根 程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8,共12页
1-3型压电智能复合材料是由一维连通的压电相平行排列于三维连通的聚合物中而形成的两相压电复合材料.简述了1-3型压电智能复合材料形成及其材料结构构成变化的发展历程,并从理论分析、参数辨识、数值计算和试验方法四方面阐述... 1-3型压电智能复合材料是由一维连通的压电相平行排列于三维连通的聚合物中而形成的两相压电复合材料.简述了1-3型压电智能复合材料形成及其材料结构构成变化的发展历程,并从理论分析、参数辨识、数值计算和试验方法四方面阐述了宏观等效特征参数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制备工艺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声学、医学、控制、航空航天等已应用和可能应用的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最后建议了1-3型压电智能复合材料今后几个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智能结构 1-3型压电复合材料 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结构传感器 智能材料 夹杂理论 叉型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永刚 沈星 +1 位作者 赵东标 裘进浩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21,33,共5页
以提高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诱导应变和挟持应力为目的,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电极区聚合物参数、交叉指型电极结构和压电相体积分数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诱导应变和挟持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或... 以提高交叉指形电极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诱导应变和挟持应力为目的,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电极区聚合物参数、交叉指型电极结构和压电相体积分数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诱导应变和挟持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或减小电极区聚合物的厚度,能够提高元件的诱导应变和挟持应力,元件诱导应变最大可达173με;减小分支电极的周期或者适当增大分支电极的宽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元件的作动性能;提高压电纤维体积分数,有利于提高元件的作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有限元 交叉指形电极 聚合物 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在结构减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侯志伟 陈仁文 +1 位作者 徐志伟 刘强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介绍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并利用该材料设计了自传感驱动器,并将其应用于梁的频响辨识。将该材料用于飞机垂尾的减振系统,目的是为了抑制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测试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在尾翼振动主动控制方面的性能表现。试验结果表明,... 介绍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并利用该材料设计了自传感驱动器,并将其应用于梁的频响辨识。将该材料用于飞机垂尾的减振系统,目的是为了抑制在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测试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在尾翼振动主动控制方面的性能表现。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传感和驱动性能,并且减振效果优于压电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自感知 结构减振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静电场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永刚 沈星 +1 位作者 赵东标 裘进浩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600,共5页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外电压作用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时的静电场分布,讨论了静电场对元件极化和作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厚度尺寸,及其IDE宽度和周期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极区聚合物...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外电压作用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时的静电场分布,讨论了静电场对元件极化和作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电极区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和厚度尺寸,及其IDE宽度和周期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极区聚合物的导电性,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静电场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最大可以提高54倍;减小电极区聚合物的厚度,同样可以显著提高静电场,最大可以提高55倍。IDE参数对电场的均匀性区域大小和电场强度大小影响也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场 有限元法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交叉指形电极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悬臂梁发电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红艳 谢涛 王志彬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研究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悬臂梁俘能器的电学特性,使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叉指型电极结构尺寸、压电纤维和基板材料厚度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将同等尺寸的d33和d31模式压电纤维材料悬臂梁俘能器发电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叉指电极结构... 研究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悬臂梁俘能器的电学特性,使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叉指型电极结构尺寸、压电纤维和基板材料厚度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将同等尺寸的d33和d31模式压电纤维材料悬臂梁俘能器发电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叉指电极结构尺寸对工作于d33模式的压电纤维材料悬臂梁俘能器输出电压影响较大。d33模式俘能器具有能产生高电压、低电流值的特点,当压电纤维和基板材料的最佳厚度比为0.75时,俘能器产生电荷量最大。而d31模式俘能器具有能产生低电压、高电流值的特点,当压电纤维和基板材料的最佳厚度比为0.6时,俘能器的输出电压最大。相对于d33模式压电纤维材料,工作于d31模式压电纤维材料更适合作为发电材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交叉指电极 悬臂梁 俘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纤维负载Co3S4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对电极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玲 张雪 +4 位作者 李晶 王雪娇 詹淋中 肖俊莹 刘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7-614,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四硫化三钴(Co_3S_4)催化材料,并利用球磨和喷涂技术将其制备成对电极,结合新型无碘电解液Co^(2+)/Co^(3+)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简称DSCs)来研究其光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基于Co_3S_4对电极... 采用水热法合成四硫化三钴(Co_3S_4)催化材料,并利用球磨和喷涂技术将其制备成对电极,结合新型无碘电解液Co^(2+)/Co^(3+)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简称DSCs)来研究其光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基于Co_3S_4对电极,DSCs的能量转化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简称PCE)只有6.06%,远远低于Pt对电极(8.05%)。为了提高Co_3S_4的催化能力,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纳米纤维(electrospun carbon nanofibers,简称ECs),结合水热法制备出不同负载量的碳纳米纤维负载四硫化三钴(Co_3S_4/ECs)复合催化材料用于对电极,结果表明,Co_3S_4/ECs的PCE最高可达(8.22±0.08)%,优于Pt对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 四硫化三钴 碳纳米纤维 复合材料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腈橡胶/铌镁锆钛酸铅/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压电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力 刘彦东 +1 位作者 曹建莉 张立群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1-195,共5页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铌镁锆钛酸铅(PMN)粉体为分散相,碳纤维(CF)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及介电性能。结果表明,80%以上PMN粒子的粒径为0.5~2.0μm,填充密度约为6.6g/cm^3;当填充CF体积分数小...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铌镁锆钛酸铅(PMN)粉体为分散相,碳纤维(CF)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及介电性能。结果表明,80%以上PMN粒子的粒径为0.5~2.0μm,填充密度约为6.6g/cm^3;当填充CF体积分数小于5%时,复合材料的击穿电压受填充CF用量的变化影响不大,当填充CF体积分数达到10%时,复合材料的击穿电压下降到未填充CF复合材料的1/3~1/2,填充CF最佳体积分数为5%;当填充PMN体积分数增至40%后,复合材料的纵向压电应变常数(d33)随PMN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适当地延长极化时间和增加极化电压有利于提高d33,最佳极化电压为7kV/mm,最佳极化时间为25min;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ε)随填充PMN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CF用量为0时,复合材料的ε与介电损耗(tanδ)的变化趋势相反;当填充CF体积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不但具有较高的ε,而且具有较高的tan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铌镁锆钛酸铅 纤维 压电复合材料 压电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含量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抗拉及驱动应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海燕 林秀娟 +2 位作者 陈子琪 周科朝 张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采用粘稠塑性加工方法制备了锆钛酸铅方形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环氧树脂中不同Ti O2含量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电学阻抗、抗拉及驱动应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Ti O2含量不同,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不同。压电纤维复... 采用粘稠塑性加工方法制备了锆钛酸铅方形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环氧树脂中不同Ti O2含量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电学阻抗、抗拉及驱动应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中Ti O2含量不同,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谐振频率不同。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及纵向自由应变值均随着环氧树脂中Ti O2含量增大先增加后减小。环氧树脂中Ti O2含量为3wt%的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了77.50 MPa,且在驱动电压为-500 V^+1500 V时,其纵向自由应变值达到了1783.7με。当环氧树脂中Ti O2含量从3wt%增大至5wt%时,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性能和驱动应变性能均有所降低。在不同的外加驱动频率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驱动应变能力。随着频率的增大,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纵向自由应变幅度表现出明显降低,当频率超过5 Hz后,其纵向自由应变值略有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TIO2 抗拉性能 驱动应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器的结构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国旗 韩伟 骆英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Piezoelectric Fiber Composites,IDEPFC)利用纤维形的压电相和叉指形电极相互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因其特有的压电正交异性驱动性能,在智能材料与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Piezoelectric Fiber Composites,IDEPFC)利用纤维形的压电相和叉指形电极相互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因其特有的压电正交异性驱动性能,在智能材料与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计算平台,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1-3型压电陶瓷纤维复合材料中关键的叉指式电极(IDE)几何尺寸与压电陶瓷纤维基体的度之间的关系对IDEPFC驱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压电陶瓷纤维直径、分支电极宽度与电极间隙对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驱动应变的变化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当电极宽度等于基体厚度的一半时,可得到最优的正交异性驱动性能;采用直径越小的压电陶瓷纤维,从而减少基体厚度,有助于提高IDEPFC的驱动灵敏度;减小电极间隙可以降低驱动电压,当电极间隙与基体厚度的比值大于4时,可以获得最大的驱动应变。研究成果为叉指式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叉指式电极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周期带涂层纤维压电复合材料反平面问题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新亮 肖俊华 +1 位作者 徐耀玲 蒋持平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337,共5页
研究双周期带涂层纤维压电复合材料反平面问题。利用Eshelby等效夹杂原理引入特征应变和特征电场,并结合双准周期Riemann边值问题理论,获得了问题在反平面机械载荷和面内电载荷作用时的解析解。由本文解的特殊情形可以退化为已有结果。... 研究双周期带涂层纤维压电复合材料反平面问题。利用Eshelby等效夹杂原理引入特征应变和特征电场,并结合双准周期Riemann边值问题理论,获得了问题在反平面机械载荷和面内电载荷作用时的解析解。由本文解的特殊情形可以退化为已有结果。数值算例考察了复合材料内部应力和电场随复合材料各组分电弹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纤维排列方式和纤维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有效电弹系数的影响。带涂层纤维正六边形排列时的有效电弹系数与广义自洽方法的预测结果非常接近。结果对新型航空材料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周期 带涂层纤维 压电复合材料 反平面剪切 RIEMANN边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壳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翔鹰 刘大猛 张伟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7年第5期430-438,共9页
本文对横向激励作用下的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壳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并研究了压电特性对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壳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且在已知的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基础上考虑了电场属性.然后... 本文对横向激励作用下的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壳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并研究了压电特性对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壳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且在已知的几何结构和材料特性基础上考虑了电场属性.然后根据位移边界条件,选择合适的振型函数,通过Galerkin方法将运动控制方程转化成两自由度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横向激励和压电系数对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层合壳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波形图、三维相图、庞加莱图和分叉图等来研究壳体不同类型的周期和混沌运动.结果表明,外激励作用下结构存在复杂的非线性振动响应,同时压电参数对层合壳结构振动响应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悬臂壳 压电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模型及其力电宏观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寿根 程伟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基于均匀场理论和细观力学方法提出了弹簧串并联模型和电容串并联模型来分别描述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并采用此模型对压电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和电学性能参数进行了预报。在沿着纤维方向,采用并联模型来描述1-3型... 基于均匀场理论和细观力学方法提出了弹簧串并联模型和电容串并联模型来分别描述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并采用此模型对压电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和电学性能参数进行了预报。在沿着纤维方向,采用并联模型来描述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学特性,因为在这个方向上压电纤维和基体连续并联分布;在垂直纤维方向,模型既含有串联部分又含有并联部分,从而对整体而言形成了混合串并联模型。算例结果相互比较表明该模型对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有准确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型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PFC) 串并联模型 力学性能参数 电学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参数对驱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允 沈星 王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92,99,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fiber composites,MFC)建立微机电模型,讨论了交叉指形电极关键尺寸、两相结构尺寸对驱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支电极中心距p一定时,取较大的分支电极宽度w可得到较大的自由应变和夹持...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fiber composites,MFC)建立微机电模型,讨论了交叉指形电极关键尺寸、两相结构尺寸对驱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支电极中心距p一定时,取较大的分支电极宽度w可得到较大的自由应变和夹持应力;当分支电极宽度w不变时,随p/w的增加,自由应变增加而夹持应力减小;采用交叉指形电板结构可使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横观各向异性,横向效应系数可提高2.3倍。较小的聚合物层厚度a、纤维截面尺寸c有助于提高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驱动性能,较小的纤维间聚合物宽度b有助于提高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自由应变,但夹持应力则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型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驱动性能 有限元方法 自由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