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钒液流电池电气模型建模与验证 被引量:12
1
作者 彭亚凯 刘飞 +2 位作者 李爱魁 王圆圆 李君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8-190,共3页
为准确把握全钒液流电池的实际应用特性,基于全钒液流电池原理,采用建模与仿真软件建立了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气模型,并结合5kW全钒液流电池样机系统将仿真与试验充放电电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线性情况下全钒液流... 为准确把握全钒液流电池的实际应用特性,基于全钒液流电池原理,采用建模与仿真软件建立了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气模型,并结合5kW全钒液流电池样机系统将仿真与试验充放电电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线性情况下全钒液流电池的充放电电压特性和暂态特性,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储能 电气模型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模块电气模型及实时仿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延明 赵成勇 +3 位作者 徐莹 刘启建 许建中 周飞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6,共9页
IGBT模块中IGBT与二极管各自详细暂态电气特性及相互影响少有研究,因此提出一种适于实时仿真的IGBT模块电气模型。模型采用机理推导、电气等效、曲线拟合等方法在PSCAD、SABER、SIMULINK等电路仿真平台建模并基于FPGA模型实时化,可以在... IGBT模块中IGBT与二极管各自详细暂态电气特性及相互影响少有研究,因此提出一种适于实时仿真的IGBT模块电气模型。模型采用机理推导、电气等效、曲线拟合等方法在PSCAD、SABER、SIMULINK等电路仿真平台建模并基于FPGA模型实时化,可以在纳秒级步长下模拟IGBT模块电压电流尖峰、拖尾电流、米勒平台等暂态电气特性。通过与SABER中通用模型仿真结果、实验实测波形对比分析以及搭建的FPGA实时仿真系统,验证了IGBT模块电气模型和参数提取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将模型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电磁干扰及损耗分析、控制策略等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 二极管 电气模型 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元件的电气模型
3
作者 程耕国 程平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293-296,共4页
提出了几种新的压电元件的等效电气模型。这些模型一般由受控源、变压器或其他元件组成。它们能够比较清楚地表示压电元件特有的机电耦合关系,从而使其内在的物理关系更加明了。由于模型全由电路元件表示,从而可以方便地用电路分析方... 提出了几种新的压电元件的等效电气模型。这些模型一般由受控源、变压器或其他元件组成。它们能够比较清楚地表示压电元件特有的机电耦合关系,从而使其内在的物理关系更加明了。由于模型全由电路元件表示,从而可以方便地用电路分析方法来分析含有压电元件的机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元件 电气模型 机电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双回直线塔结构模型和电气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茂成 张治取 +2 位作者 滕杰 程学启 吕凤文 《水电能源科学》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风灾倒塔和冰灾倒塔事故分析,提出塔体结构模型在超设计风速和超设计覆冰厚度情况下应满足建筑物“整体机制”的设想;并提出复合绝缘子V形串是目前解决各种闪络首选的观点。探讨了1000 kV特高压双回线路两侧架设多根地线的... 通过对近年来风灾倒塔和冰灾倒塔事故分析,提出塔体结构模型在超设计风速和超设计覆冰厚度情况下应满足建筑物“整体机制”的设想;并提出复合绝缘子V形串是目前解决各种闪络首选的观点。探讨了1000 kV特高压双回线路两侧架设多根地线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多根地线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双回直线塔的电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整体机制 双回直线塔 结构模型 复合绝缘子V形串 电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型负载的等效电气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伟正 唐雄民 +2 位作者 邹翀 江天鸿 方文睿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1,共9页
针对现有的介质阻挡放电(DBD)型负载等效电气模型存在的诸如只能适用特定激励波形、无法准确描述DBD型负载动态工作过程及模型系数确定过程繁琐等不足,本文在分析气隙内带电粒子的电离与复合过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DBD型负载等效电气模... 针对现有的介质阻挡放电(DBD)型负载等效电气模型存在的诸如只能适用特定激励波形、无法准确描述DBD型负载动态工作过程及模型系数确定过程繁琐等不足,本文在分析气隙内带电粒子的电离与复合过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DBD型负载等效电气模型,该等效电气模型由分别描述气隙被击穿时带电粒子的电离过程和气隙产生电离后带电粒子复合过程的两个子项构成。为验证模型准确性,本文以同轴圆柱型氯化氙(XeCl)准分子灯为测试对象,对比研究了这种DBD型负载在不同激励波形下的实验数据和等效电气模型输出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激励波形下,由本文构建的等效电气模型输出的“电压-电流-时间”曲线能与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此外,由本文构建的等效电气模型获得的放电电流波形与由DBD型负载流体动力模型获得的放电电流波形也有比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构建的电气等效模型可为DBD型负载供电电源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效电气模型 参数辨识 纵横交叉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电气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一星 蔡梅园 +2 位作者 陈宝刚 罗元宏 刘静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72-275,278,共5页
为优于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LVRT)国标测试要求及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一致性评估需要,建立包含电网及跌落器系统、风力机系统、传动链系统、主控制系统、变桨控制系统和变流器控制系统等部件的双馈风力发... 为优于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LVRT)国标测试要求及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一致性评估需要,建立包含电网及跌落器系统、风力机系统、传动链系统、主控制系统、变桨控制系统和变流器控制系统等部件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电气仿真模型。在该模型风力发电机组LVRT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馈发电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在LVRT期间的无功电流分配控制策略和有功功率恢复控制策略。最后,以某海上双馈风电机组为例,分别对风速5m/s和12 m/s、电网电压对称跌落至20%和50%工况下的LVRT运行性能进行仿真比较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气模型能更好地满足海上风电机组LVRT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压穿越 电气模型 双馈发电机 无功电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大周 曾东 +1 位作者 李广磊 陆瑞 《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第3期81-89,共9页
文章给出了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模型原理图,介绍了机组传动链、发电机、变流器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Simulink仿真模型;对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解决方案进行了说明,建立低电压穿越故障仿真模型。针对机组的... 文章给出了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模型原理图,介绍了机组传动链、发电机、变流器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Simulink仿真模型;对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解决方案进行了说明,建立低电压穿越故障仿真模型。针对机组的故障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故障优化策略进行了试验验证。本研究对建立准确的机组仿真模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下一步进行风场并网稳定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电气模型 数学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与牵引供电系统电气模型分析
8
作者 杜晓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6期00195-00195,共1页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牵引供电系统电气模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计算机制作了仿真模型。模型主要是将机车以及牵引供电系统两者联合起来,并达到初步仿真的效果。仿真模型主要是为了反映出地铁机车以及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功能特性,从而为...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牵引供电系统电气模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计算机制作了仿真模型。模型主要是将机车以及牵引供电系统两者联合起来,并达到初步仿真的效果。仿真模型主要是为了反映出地铁机车以及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功能特性,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与牵引供电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牵引供电系统 电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机理特性的电气等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冬梅 裴建楠 +2 位作者 刘崇茹 徐辰宇 宋晨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16-3926,I0014,共12页
为更准确地表征低倍率充放电工况下电池内外部的动态状况,该文根据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推导出一种机理电气等值模型,明确机理电气等值模型相关电气元件参数的计算方法,揭示其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之间的关联。所提机理电气等值模型... 为更准确地表征低倍率充放电工况下电池内外部的动态状况,该文根据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原理推导出一种机理电气等值模型,明确机理电气等值模型相关电气元件参数的计算方法,揭示其与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参数之间的关联。所提机理电气等值模型兼具锂离子电化学模型的精度以及常规经验等效电路模型在储能控制参数整定、大规模储能电站等效建模方面便捷性的优势,更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场景下的储能电站建模、仿真、参数整定及安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机理电气等值模型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 经验等效电路模型 大规模储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双回换位塔电气模型设计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茂成 刘晓辉 +1 位作者 王孟勇 郝文婧 《电力建设》 2006年第12期21-23,共3页
目前国内500kV双回换位塔的电气模型存在不利于复合绝缘子防上下伞裙的冰桥短接和防雷性能不足等缺点。通过安装侧针完善跳线防雷设计,改变跳线出口角度改善绝缘子高压端的场强分布,悬垂串和耐张串采用内弧结构的拉线型U形环避免芯棒与... 目前国内500kV双回换位塔的电气模型存在不利于复合绝缘子防上下伞裙的冰桥短接和防雷性能不足等缺点。通过安装侧针完善跳线防雷设计,改变跳线出口角度改善绝缘子高压端的场强分布,悬垂串和耐张串采用内弧结构的拉线型U形环避免芯棒与端部金具连接的扭伤,跳线串改成八字形或V字形以有效防污闪、雨闪和冰闪,耐张串采用复合绝缘子使双回换位塔完全免清扫。从而500 kV双回换位塔电气模型即可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双回线路 换位塔 电气模型 设计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的绕击跳闸率的计算 被引量:86
11
作者 李晓岚 尹小根 +1 位作者 余仁山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4,共3页
讨论了经典的电气几何模型(EG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点改进建议。计算中采用IEEE推荐的击距公式,引入系数ksg描述雷击地线和雷击地面击穿强度的不同,用暴露距离计算雷电绕击率和绕击跳闸率。分析了ksg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改进的... 讨论了经典的电气几何模型(EG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点改进建议。计算中采用IEEE推荐的击距公式,引入系数ksg描述雷击地线和雷击地面击穿强度的不同,用暴露距离计算雷电绕击率和绕击跳闸率。分析了ksg取值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利用改进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地面倾角、避雷线保护角和环境温度对线路绕击跳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sg减小、地面倾角增大、避雷线保护角增大、温度降低时,绕击跳闸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击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在1000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彭谦 李军 +2 位作者 卞鹏 康东升 单志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159,共5页
分析现有3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改进了电气几何模型法。求解雷电流垂直地面入射时击距曲线间的交点坐标;根据雷电流入射角的变化,将交点映射到不同的几何空间;根据实际击距曲线修正交点坐标并求解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 分析现有3种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改进了电气几何模型法。求解雷电流垂直地面入射时击距曲线间的交点坐标;根据雷电流入射角的变化,将交点映射到不同的几何空间;根据实际击距曲线修正交点坐标并求解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电气几何模型法较传统方法计算更为准确。最后,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地线保护角和杆塔呼高、中相横担长度、层间距对1000 kV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几何模型 1000 KV输电线路 雷电绕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气几何模型的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4
13
作者 赵紫辉 吴广宁 +3 位作者 曹晓斌 李瑞芳 胡劲松 朱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3,共5页
基于电气几何模型,推导单线和复线铁路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的计算公式,由此得到避雷线架设高度与雷电击距、接触网实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避雷线架设高度随着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减小,复线铁路的避雷线架设高度明显小于单线... 基于电气几何模型,推导单线和复线铁路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的计算公式,由此得到避雷线架设高度与雷电击距、接触网实际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避雷线架设高度随着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减小,复线铁路的避雷线架设高度明显小于单线铁路的避雷线架设高度。采用给出的避雷线架设高度的计算公式,以广—深铁路为例,根据其不同线路形式和接触网参数计算得出避雷线架设高度的建议值:单线和复线铁路接触网的避雷线架设高度分别取9.0和7.2m;4线铁路并行时,4根支柱并列情况下的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取7.6m,4线硬横梁形式的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取7.5m,对于4线中3线为硬横梁形式、另1线为支柱形式的接触网,3线和1线的接触网避雷线架设高度分别取7.3和9.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防雷 避雷线高度 电气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气几何模型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性能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卢泽军 谷山强 +3 位作者 赵淳 向念文 严碧武 苏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2-816,共5页
雷击接触网是危及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由雷击引起的接触网跳闸次数占总故障跳闸次数的30%以上。直击雷和感应雷均会造成接触网跳闸,高铁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决定了F线是最易遭受雷击的。基于电气几何模型,分析了接... 雷击接触网是危及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由雷击引起的接触网跳闸次数占总故障跳闸次数的30%以上。直击雷和感应雷均会造成接触网跳闸,高铁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决定了F线是最易遭受雷击的。基于电气几何模型,分析了接触网引雷范围,随着导线对地高度的增加,接触网引雷范围近似于线性增加。在高架桥高度为平均15 m左右时,高铁接触网引雷范围为位于一般地面普通铁路接触网引雷范围的2倍左右。推导了高铁接触网直击雷跳闸率和感应雷跳闸率计算公式,典型线路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结果表明计算误差在8.8%左右,计算方法较准确,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高铁接触网整体防雷性能较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电气几何模型 引雷范围 跳闸率 防雷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对输电线路绕击率的计算及典型故障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许飞 王建国 +3 位作者 周文俊 卫李静 邓光武 马斌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07,共3页
提出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用原EGM法难以解释的现场事故原因。应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避雷线和导线的布置、雷电流的幅值、地面倾角对绕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大电流也能对线路... 提出了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用原EGM法难以解释的现场事故原因。应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避雷线和导线的布置、雷电流的幅值、地面倾角对绕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大电流也能对线路造成绕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电气几何模型的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巨丰 刘赟 +1 位作者 黎彬 陆俊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40-244,共5页
提出向量击距这一概念,并建立基于向量的电气几何模型,以IEEE工作组推荐的公式作为击距公式,比较了各种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的原理,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用暴露距离计算绕击跳闸率更准确。由于具体线路结构的不同,暴露距离的取法... 提出向量击距这一概念,并建立基于向量的电气几何模型,以IEEE工作组推荐的公式作为击距公式,比较了各种绕击跳闸率计算方法的原理,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用暴露距离计算绕击跳闸率更准确。由于具体线路结构的不同,暴露距离的取法也不同,文章中对各种情况下的暴露距离进行分类推导,并计算了某220kV线路的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击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区雷电先导发展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仿真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姚尧 李健 +3 位作者 李涵 阮羚 周文俊 唐泽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0-1557,共8页
山地对地面电场的畸变作用使雷电先导偏向山体发展,导致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的山区线路绕击跳闸率比运行经验偏小。因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区地形的输电线路雷击概率计算模型,通过一种类山体形态的保角变换函数将2维山区地形抽象化... 山地对地面电场的畸变作用使雷电先导偏向山体发展,导致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计算的山区线路绕击跳闸率比运行经验偏小。因而提出一种适用于山区地形的输电线路雷击概率计算模型,通过一种类山体形态的保角变换函数将2维山区地形抽象化、映射到水平面,以使用传统镜像电荷法计算山区雷电下行先导的发展轨迹,并在先导"末跃"阶段采用电气几何模型EGM中的"击距"参数简化判断雷击点。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计算三峡地区几种典型山体地形的落雷分布,与雷电定位统计值具有良好的对应性。以三峡地区某220 kV线路雷击跳闸为例,与EGM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考虑山顶地形对雷电先导的吸引作用后,线路边相导线的绕击概率明显增大,可更好解释山区线路雷击跳闸率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保角变换 镜像法 地形 先导发展模型 雷击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雷电入射角后电气几何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瑞芳 吴广宁 +2 位作者 曹晓斌 马御棠 刘平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
电气几何模型法是计算输电线路绕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电气几何模型法未考虑雷击入射角方向,直接假定雷击的方向为竖直向下,通过求出电气几何模型中保护弧、暴露弧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最后得出绕击率。为更接近于实际,假定雷击入射... 电气几何模型法是计算输电线路绕击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电气几何模型法未考虑雷击入射角方向,直接假定雷击的方向为竖直向下,通过求出电气几何模型中保护弧、暴露弧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最后得出绕击率。为更接近于实际,假定雷击入射角在一个平面内进行变化,首先在每个特定的雷击入射角下将保护弧、暴露弧分别在垂直于雷击入射角的方向上进行投影,通过计算求出与特定入射角对应情况下的绕击率,再将雷电入射角的概率和某一入射角下对应的绕击率综合考虑,得出考虑雷击入射角概率后绕击率的计算式;并以某平原500 kV交流输电线路为例,计算了雷电流为22 kA,考虑入射角φ(0~π/2)概率后绕击率为9.97%。改进后的计算方法更能反应雷击的实际情况,加强了输电线路屏蔽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击入射角 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电气几何模型计算输电线路绕击率 被引量:56
19
作者 王晓彤 施围 刘文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7,共3页
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避雷线和导线的布置,雷电流的幅值和雷电流入射角,以及地面倾角对绕击率的影响。算例表明了绕击率的变化趋势。在杆塔合理的结构下调整杆塔参数,使绕击率减小,可为设计线路部... 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计算分析了输电线路杆塔结构,避雷线和导线的布置,雷电流的幅值和雷电流入射角,以及地面倾角对绕击率的影响。算例表明了绕击率的变化趋势。在杆塔合理的结构下调整杆塔参数,使绕击率减小,可为设计线路部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率 保护角 电气几何模型 输电线路 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间隙放电试验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羽 邓冶强 +4 位作者 文习山 马宇晗 蓝磊 安韵竹 鄂盛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54-3661,共8页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据有较大出入。鉴于此,该文基于1~10m的棒-棒长空气间隙负极性20/2500μs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数据,并引入Idone的雷电通道回击速度概率分布,修正了现有击距公式;再根据棒-棒间隙和棒-板间隙的50%放电电压在4m处发生翻转的特点,结合试验结果修正了大地的击距系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EGM。最后运用该文提出的改进EGM分别对日本500、1000和中国1000k V交流输电线路的绕击率进行计算,与日本长期的雷击观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较现有EGM更加适合大尺寸输电线路,尤其是各相导线绕击比例和观测数据更加吻合。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能为大尺寸输电线路雷电屏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绕击率 电气几何模型 击距 负极性长间隙冲击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