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穿孔法转化大肠杆菌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戴建新 周凤鹃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40-340,共1页
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是分子生物学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方法。经典的氯化钙法1μgDNA可获得105~106个转化子,但不能满足转化效率要求极高的实验需要(如构建质粒文库等)。近年发展的高效化学法转化甚至可将转化效率提高1... 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是分子生物学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方法。经典的氯化钙法1μgDNA可获得105~106个转化子,但不能满足转化效率要求极高的实验需要(如构建质粒文库等)。近年发展的高效化学法转化甚至可将转化效率提高1000倍[1,2]。但是,制备这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质粒 DNA 转化 电穿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电穿孔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巨兴达 俞华莉 +1 位作者 王兴智 朱筱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体内转移 电穿孔法 应用 外源DNA导入 成纤维细胞 NEUMANN 植物原生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波脉冲电穿孔法提高酵母菌细胞通透性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冀照君 孙波 +1 位作者 迟玉杰 徐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50-54,共5页
为了采用电穿孔法提高酵母菌细胞的通透性,将通过离心得到的酵母菌制成1×108CFU/mL的菌悬液,采用不同的方波电脉冲条件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0.6mol/L的蔗糖等渗电脉冲介质中,当酵母菌细胞的处理条件为电场强度7kV/cm,脉冲宽... 为了采用电穿孔法提高酵母菌细胞的通透性,将通过离心得到的酵母菌制成1×108CFU/mL的菌悬液,采用不同的方波电脉冲条件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0.6mol/L的蔗糖等渗电脉冲介质中,当酵母菌细胞的处理条件为电场强度7kV/cm,脉冲宽度50μs,脉冲数14,间隔时间2s时,细胞的存活率平均为81.16%,电穿孔率平均为65.14%。这表明电穿孔法可以有效增强酵母菌细胞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波脉冲 电穿孔法 酵母菌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及电穿孔法对大鼠雪旺细胞转染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菅辉玲 黄瑾 +1 位作者 程江 高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6-828,837,共4页
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及不同载体对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大鼠雪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载体和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miRNA mimics,比... 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及不同载体对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大鼠雪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载体和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miRNA mimics,比较和分析两者的转染效率。结果脂质体转染法成功转染GFP质粒大鼠雪旺细胞的效率为(15.6±2.3)%,转染miRNA mimics的效率为(36.8±3.5)%;采用电穿孔法转染GFP质粒的效率高达(40.6±3.3)%,而该法转染miRNA mimics的效率则非常低。结论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可能与转染方式、被转染物的大小和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雪旺细胞 电穿孔法 脂质体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胚大脑皮层子宫内电穿孔法基因转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俞华莉 巨兴达 +4 位作者 王俊杰 高倩倩 伏秀青 王兴智 朱筱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体内电穿孔法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转基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旨在通过子宫内电穿孔法,建立鼠胚大脑皮层体内基因转移体系:将带有GFP的表达载体pCAGGS-IRES-EGFP显微注入胚胎期14... 体内电穿孔法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转基因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旨在通过子宫内电穿孔法,建立鼠胚大脑皮层体内基因转移体系:将带有GFP的表达载体pCAGGS-IRES-EGFP显微注入胚胎期14.5d的鼠胚侧脑室中,电极沿与脑中缝平行的方向夹持鼠脑,在电压30V,脉冲时间50ms,脉冲数5的条件下方波电击,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室管膜层细胞。胚胎被重新放回母体内,继续发育3d。分离被转染的鼠胚脑组织,沿冠状面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外源蛋白GFP在鼠胚大脑皮层中的瞬时表达。鼠胚大脑皮层子宫内电穿孔法基因转移体系的建立将为进一步研究皮层发育、神经元迁移、轴突导向等以及神经发生过程中相关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电穿孔法 显微注射 大脑皮层 鼠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介导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MRF′菌株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宋平 钱桂生 +3 位作者 李玉英 谭红梅 黄桂君 安晓静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电穿孔法介导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MRF′的最佳条件,提高其转化效率。方法将pCMV-Scrip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MRF′菌株,观察不同的电转化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电场强度、脉冲时间、电击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目的探讨电穿孔法介导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MRF′的最佳条件,提高其转化效率。方法将pCMV-Scrip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 MRF′菌株,观察不同的电转化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电场强度、脉冲时间、电击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细菌生长状态、感受态细胞保存时间、质粒DNA浓度对转化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电压2.0kV,电阻200Ω,电容25μF,脉冲时间4.3ms和低离子强度电击缓冲液的条件下转化,能获得较高的转化率。结论优化电穿孔条件能提高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法 质粒DNA 转化 大肠杆菌XL1-BlueM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在细菌质粒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乃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7-103,共7页
许多细菌,包括工业上和医学上重要的细菌,由于没有合适的遗传转化系统,无法进行质粒转化工作,电穿孔法(电转化法)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电穿孔法的基本原理是,当细胞放在电场中,细胞膜起着电容器的作用,电流不能通过(... 许多细菌,包括工业上和医学上重要的细菌,由于没有合适的遗传转化系统,无法进行质粒转化工作,电穿孔法(电转化法)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电穿孔法的基本原理是,当细胞放在电场中,细胞膜起着电容器的作用,电流不能通过(离子通道除外),随着电压升高,细胞膜组分被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质粒 遗传转化 电穿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转染原代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果磊 刘波 +1 位作者 魏东山 任国胜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3,共2页
目的:通过电穿孔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质粒导入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探讨影响外源基因电转染效率的参数,如电压、脉冲长度、DNA剂量以及转染后时间长度等。方法:在大肠杆菌中扩增pEGFP—N1质粒,... 目的:通过电穿孔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质粒导入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探讨影响外源基因电转染效率的参数,如电压、脉冲长度、DNA剂量以及转染后时间长度等。方法:在大肠杆菌中扩增pEGFP—N1质粒,选择不同的电压梯度、脉冲长度及DNA剂量,采用电转仪将pEGFP-N1质粒导入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不同时间pEGFP-N1瞬时表达情况及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在电压为250v、脉冲数1、脉冲长度150μs、DNA质粒6μg时,电穿孔法将pEGFP-N1质粒导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转染率最高,细胞存活率最高,转染后24h明显表达,48h后表达最强。结论:在适当的电压、脉冲长度下,选择适当的DNA用量,在转染后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电穿孔法转染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可使目的基因获得较高的转染率,且细胞死亡最少。电穿孔法是研究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较为理想的转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法 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电穿孔法基因导入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英 庄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活体电穿孔法 (invivoelectroporation)可将外源基因有效导入靶组织或器官 ,导入效率较高 ,并且可在多种组织器官上应用。近年来活体电穿孔法用于转基因研究的报道不断增多 ,在基因治疗方面的优势也日趋显著 。
关键词 活体电穿孔法 基因导入 瞬时表达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电穿孔法导入DNA:牛结核病免疫接种新技术
10
作者 姜秀云 何昭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关键词 MB 感染 活体 电穿孔法 检出 慢性 阳性 牛结核病 防制措施 免疫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诱导GUS基因在坛紫菜原生质体中的瞬间表达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素娟 李晖 +1 位作者 李瑶 沈大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45-150,共6页
关键词 GUS基因 坛紫菜 原生质体 瞬间表达 玉米 水稻 衣藻 高等植物 电穿孔法 基因工程
全文增补中
蜜蜂活体电穿孔法导入DNA的新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冬生 黄志祥 《中国蜂业》 2008年第5期12-13,共2页
蜜蜂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同时,蜜蜂也是研究真社会昆虫个体特征分化最典型的模式体系,蜜蜂已成为系统论、行为生态学、神经学和老年化研究的模型。蜜蜂具有世代周期短、繁殖率高、后代个体数多、能大量饲养、易获得大量性状一致、... 蜜蜂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同时,蜜蜂也是研究真社会昆虫个体特征分化最典型的模式体系,蜜蜂已成为系统论、行为生态学、神经学和老年化研究的模型。蜜蜂具有世代周期短、繁殖率高、后代个体数多、能大量饲养、易获得大量性状一致、发育同步的群体等优点,是理想的实验动物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电穿孔法 DNA 技术 导入 活体 经济昆虫 行为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提高hTERT转染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效率的研究
13
作者 冯建启 余细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转染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效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测量悬浮心肌细胞的半径,估计电击穿时临界电压的范围。以钙黄素为报告分子,确定最佳可逆性电击穿时电压范围。进而用pAdtrack-GFP-hTERT... 目的探讨提高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转染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效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测量悬浮心肌细胞的半径,估计电击穿时临界电压的范围。以钙黄素为报告分子,确定最佳可逆性电击穿时电压范围。进而用pAdtrack-GFP-hTERT对乳鼠心肌细胞进行转染,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比较电穿孔、Lipofectamine 2000和Top Easy 3种转染方法对hTERT的转染效率。结果电压170-200 V,波宽2 ms左右,间隔125 ms,脉冲4-6个时,pAdTrack-GFP-hTERT可有效转染乳鼠心肌细胞,转染率高达7.5%,而Lipo-fectamine 2000法和Top Easy法转染率均为0(P〈0.01)。结论利用电穿孔技术可将hTERT长cDNA片段导入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法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 基因转染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转染水牛脂肪干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凤 石德顺 +3 位作者 黄贵婷 陈自洪 杨素芳 邓彦飞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0-65,共6页
本研究以不同培养代数(P)水牛脂肪干细胞(buffalo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BASC)和成纤维细胞(buffalo fetal fibroblasts,BFFs)为研究对象,采用电穿孔法对其进行转染,比较转染后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和转染效率,为生产高效转基因供体... 本研究以不同培养代数(P)水牛脂肪干细胞(buffalo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BASC)和成纤维细胞(buffalo fetal fibroblasts,BFFs)为研究对象,采用电穿孔法对其进行转染,比较转染后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和转染效率,为生产高效转基因供体细胞奠定基础。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电转染48 h后观察荧光表达,收集细胞采用血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相对存活率和转染效率。结果表明:电转后的BASC和BFF表达EGFP,BASC相对存活率低于BFF,P10之前BFF存活率更稳定;BASC和BFF转染效率随培养代数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10之前BFF转染效率更稳定。电转技术可用于转染BASC和BFF,并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使用体外培养早期代数的BASC(P8之前)和BFF(P10之前)可以获得更稳定转染效率的转基因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电穿孔法 细胞相对存活率 转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穿孔法将外源基因高效导入水稻胚盾片细胞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鸣 张燕珠 +4 位作者 李业越 王金忠 李少游 麻密 张金忠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利用电穿孔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未经前处理的水稻成熟胚盾片细胞,质粒为pACT1-F,其上带有受水稻肌动蛋白基因actin1启动子控制的GUS(uidA)报告基因.电穿孔实验的条件为100μgDNA/ml缓冲液,310V/... 利用电穿孔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未经前处理的水稻成熟胚盾片细胞,质粒为pACT1-F,其上带有受水稻肌动蛋白基因actin1启动子控制的GUS(uidA)报告基因.电穿孔实验的条件为100μgDNA/ml缓冲液,310V/cm场强及900μF电容.通过GUS基因瞬时表达实验证明只需一次脉冲处理便可在一个胚上获得几十到数百个转化细胞,并且发现盾片细胞较胚上其它部位的细胞更易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法 水稻 胚盾片细胞 GUS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穿孔法对狂犬病病毒SRV9 Ψ区缺失株病毒的拯救及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丽萍 魏玉圆 +4 位作者 王伟 翟少华 程瑶 文兆海 简子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27,共6页
探讨电穿孔转染法对SRV9Ψ区缺失株重组病毒的拯救及鉴定。利用电穿孔细胞转染法,将纯化的Ψ区缺失株pcDNA-NPMG-L全长质粒和pcDNA-N、pcDNA-P、pcDNA-M、pcDNA-G和pcDNA-L辅助表达质粒共转染至BHK-21细胞中,并进行盲传,借助RT-PCR、间... 探讨电穿孔转染法对SRV9Ψ区缺失株重组病毒的拯救及鉴定。利用电穿孔细胞转染法,将纯化的Ψ区缺失株pcDNA-NPMG-L全长质粒和pcDNA-N、pcDNA-P、pcDNA-M、pcDNA-G和pcDNA-L辅助表达质粒共转染至BHK-21细胞中,并进行盲传,借助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blot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够产生绿色荧光,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的弹状病毒,对重组毒株与亲本毒株G蛋白进行Western-blot验证,可获得相应目的条带。结果表明,通过电穿孔细胞转染法,能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SRV9Ψ区缺失株,为病毒的拯救提供新的转染方法,并能有效提高转染效率,为研发新型狂犬病疫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电穿孔转染 SRV9Ψ区缺失株 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电穿孔法用血凝素蛋白DNA疫苗对小鼠进行单独免疫可以诱导其产生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早期保护
17
作者 Liyun Zheng 邱文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202,共1页
试验背景:研制一种疫苗使人类免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DNA疫苗是传统疫苗的替代品,可以预防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在本试验中,笔者对用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质粒DNA进行单独免... 试验背景:研制一种疫苗使人类免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DNA疫苗是传统疫苗的替代品,可以预防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出现。在本试验中,笔者对用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质粒DNA进行单独免疫时在感染早期是否可以使小鼠模型抵抗致死攻击进行了评估。试验方法:在对小鼠进行致死攻毒前的第3、5、7天用HA疫苗分别单独免疫1次。小鼠的存活率、肺中病毒的滴度及体重的变化作为评估疫苗保护力的指标。在免疫后的不同天数,摘除小鼠眼球收集血清并通过ELISA和HI试验对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用以测定HA DNA疫苗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免疫后分离脾细胞,通过ELISPOT试验测定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试验结果: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用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 DNA疫苗进行单独免疫可以产生针对同型致死病毒量的有效的早期保护。免疫学分析显示,在免疫后的短时间内小鼠体内可以产生具有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及T细胞反应。疫苗的保护能力取决于所注射的DNA的量及免疫后的持续时间。结论:与电穿孔法相结合,用100μg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 DNA疫苗对小鼠进行单独免疫能够在同型病毒感染的早期产生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法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 博莱霉素电穿孔法(电化学疗法)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18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78-178,共1页
电穿孔疗法(EPT)是应用短暂的、高强度的脉冲电流增强细胞对化疗药物、基因或疫苗的摄入,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新方法,该项技术对原发或第二原发肿瘤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文应用博莱霉素电穿孔法随机对18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 电穿孔疗法(EPT)是应用短暂的、高强度的脉冲电流增强细胞对化疗药物、基因或疫苗的摄入,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新方法,该项技术对原发或第二原发肿瘤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文应用博莱霉素电穿孔法随机对18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行2期临床开放性试验研究.并与19例单纯应用博莱霉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18例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黑色素瘤 电穿孔法 博莱霉素 电化学疗 电穿孔 临床开放性 化疗药物 脉冲电流 治疗效果 应用价值 原发肿瘤 试验研究 患者 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穿孔法增强DNA疫苗在大动物中的效力
19
作者 段丽娟 张英 《生物制品快讯》 2003年第6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电穿孔法 DNA疫苗 药效 大型动物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穿孔法肌注DNA疫苗
20
作者 冯洁 《生物制品快讯》 2003年第8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电穿孔法 肌注 DNA疫苗 分枝杆菌 结核抗原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