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多并联拾取模块电流和输出功率均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继鑫 史黎明 +2 位作者 殷正刚 范满义 李耀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大功率感应电能传输系统通常采用多并联拾取模块结构。然而,多并联拾取模块参数不一致,会导致各个拾取模块的电流和输出功率不均衡,从而降低系统效率,严重时会因模块过流而造成系统故障。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并联拾取模块补... 大功率感应电能传输系统通常采用多并联拾取模块结构。然而,多并联拾取模块参数不一致,会导致各个拾取模块的电流和输出功率不均衡,从而降低系统效率,严重时会因模块过流而造成系统故障。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并联拾取模块补偿电容器的多并联拾取模块电流和输出功率均衡方法。首先,介绍了传统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与所提出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拓扑的特性。然后,分别分析了互感、拾取线圈自感及内阻对电流分布和系统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4个并联拾取模块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时多并联拾取模块的电流和输出功率基本一致,并且相比传统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效率最高提升了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多并联拾取模块 补偿电容器 电流均衡 输出功率均衡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L谐振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35
2
作者 周豪 姚钢 +3 位作者 赵子玉 周荔丹 蒋大为 郭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9-16,2,共8页
在传统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拓扑中,系统谐振频率漂移会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拓扑。采用基波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质因数... 在传统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拓扑中,系统谐振频率漂移会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拓扑。采用基波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质因数下,系统的电压、电流增益与开关频率的特性曲线,并分析得出该拓扑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为实现了ICPT系统软开关,提出了谐振元件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基于所优化的参数结果,分析了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选择对谐振元件电压电流应力的影响。最后,设计了一台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LCL谐振 软开关 功率因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7
3
作者 武瑛 严陆光 徐善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6,共4页
建立了无接触电磁耦合结构的互感模型,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引入了初级电源端口的等效负载阻抗及零相角谐振频率的概念,并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采用各种初、次级补偿拓扑所带来的频率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研究得知:为了... 建立了无接触电磁耦合结构的互感模型,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引入了初级电源端口的等效负载阻抗及零相角谐振频率的概念,并对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采用各种初、次级补偿拓扑所带来的频率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研究得知:为了使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初级零相角谐振频率须等于次级谐振频率:要保证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零相角谐振频率必须是唯一的。文中还通过次级品质因数与无接触电磁结构的耦合系数给出了系统的稳定运行边界条件。仿真研究表明:当次级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满足由电磁结构耦合系数所决定的表达式时,就可以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 稳定性分析 频率控制 仿真分析 电力系统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恒定一次侧电流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建模与优化(英文)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民生 王耀南 欧阳红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0,共7页
提出一种新型无接触式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一次侧线圈与电感/电容/电容所组成的谐振槽谐振、二次侧线圈与补偿电容并联谐振。利用互感理论,分别建立相互分离的原边等效电路模型和负载... 提出一种新型无接触式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一次侧线圈与电感/电容/电容所组成的谐振槽谐振、二次侧线圈与补偿电容并联谐振。利用互感理论,分别建立相互分离的原边等效电路模型和负载等效电路模型,采用正弦交流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获得谐振槽电容及电感元件的参数计算公式,导出系统向负载传输功率及输出电压的计算表达式,并对谐振槽元件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便减小装置体积,降低成本。额定频率下系统一次侧线圈电流保持恒定而与负载大小无关,保证电能由电源向负载的稳定传输。同时谐振槽输入电流随负载的减小而减小,提高系统的部分负载能效值。PSpice仿真实验验证该系统的上述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恒定电流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永祥 田野 +1 位作者 李琳 明廷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41,共4页
在建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的小功率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分析了如何选择该系统的补偿拓扑和谐振频率.根据分析结果搭建了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在额定负载下的输出功率最大.
关键词 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补偿拓扑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副边串联补偿的电压型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42
6
作者 马皓 孙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8-52,共5页
在分析变压器原副边串联补偿的电压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电压传输函数主要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电压传输特性的IC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基于电路的建模和分析,给出系统的电压增益函... 在分析变压器原副边串联补偿的电压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的电压传输函数主要参数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基于电压传输特性的ICPT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基于电路的建模和分析,给出系统的电压增益函数。以一手持式电子设备充电平台的应用为例,讨论系统主要参数变化对电压增益特性的影响,并给出部分参数的取值范围。基于模型参数的分析结果,给出了电压型ICPT系统的参数设计过程。实验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型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空心变压器 电压增益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度范围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技术 被引量:6
7
作者 苏玉刚 吴学颖 +2 位作者 刘波 唐春森 陈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5-182,共8页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频...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对主电路进行建模分析,给出系统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调整驱动频率实现系统软开关控制提供依据;提出一种查表法和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ICPT系统在宽温度范围下的软开关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理论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软开关 宽温度范围 扰动观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能量注入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戴欣 孙跃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2,89,共5页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控制,利用原边逆变电路的能量注入模式及自由谐振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双工作模式切换的能量注入调节方法。该方法建立了谐振网络能量函数以刻画系统中能量平衡关系,并以能量注入、能量储存及能量耗散三者关系,... 针对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控制,利用原边逆变电路的能量注入模式及自由谐振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双工作模式切换的能量注入调节方法。该方法建立了谐振网络能量函数以刻画系统中能量平衡关系,并以能量注入、能量储存及能量耗散三者关系,提出了基于能量注入占空比的系统控制策略。该控制方法从能量角度实现控制,有效地避免了该非线性系统的复杂建模及控制设计过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 能量注入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输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砚玲 孙跃 戴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分析π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首先采用基于频域分解的方法建立对象的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SSA)模型,再考虑系统中的频率不确定性,通过线性分式变换分离对象的摄动和标称部分,将不确定模型进一步转化为含摄动反馈的线性动力学... 为分析π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首先采用基于频域分解的方法建立对象的广义状态空间平均(GSSA)模型,再考虑系统中的频率不确定性,通过线性分式变换分离对象的摄动和标称部分,将不确定模型进一步转化为含摄动反馈的线性动力学系统.最后,采用基于结构奇异值的μ方法分析了频率摄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系统保持稳定所容许的最大摄动,并利用仿真结果验证了μ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广义状态空间平均法 线性分式变换 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耦合电能传输系统层叠式耦合机构漏电场抑制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玉刚 傅群锋 +2 位作者 马浚豪 卿晓东 唐春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6,共7页
随着电场耦合电能传输(ECPT)系统功率和传输距离的提高,系统耦合机构极板上的电压也会不断增大,给周围环境带来漏电场辐射问题。针对耦合机构漏电场抑制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层叠式耦合机构。在对新型层叠式耦合机构进行建模分析... 随着电场耦合电能传输(ECPT)系统功率和传输距离的提高,系统耦合机构极板上的电压也会不断增大,给周围环境带来漏电场辐射问题。针对耦合机构漏电场抑制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层叠式耦合机构。在对新型层叠式耦合机构进行建模分析的基础上,以双侧LC补偿网络的ECPT系统为例,推导了极板电压的计算表达式。对耦合机构外侧极板电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以抑制系统漏电场为目标并兼顾系统传输性能的系统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耦合机构及参数设计方法对漏电场抑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漏电场 层叠式耦合机构 双侧LC补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电能与信号回路分离式并行传输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玉刚 朱梦磊 +2 位作者 卿晓东 吴学颖 肖前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27-2236,共10页
在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过程中,为了降低电能传输与信号传输间的相互串扰及信号通道的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电场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ECPT)的电能与信号回路分离式并行传输方法,并给出系统的拓扑;基于交流阻抗法建立所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 在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过程中,为了降低电能传输与信号传输间的相互串扰及信号通道的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电场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ECPT)的电能与信号回路分离式并行传输方法,并给出系统的拓扑;基于交流阻抗法建立所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给出电能传输增益、信号传输衰减以及电能串扰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参数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电能与信号传输回路并依靠其自身阻抗特性,在不改变电能传输能力的前提下可减小电能传输对信号传输的串扰,并降低电路复杂度。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搭建的系统实验装置可实现在1.2~115.2 kbit/s范围内的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 电能与信号并行传输 电能串扰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L谐振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继昆 张荣 张毅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6年第4期615-620,共6页
相对于传统的电感电容(LC)谐振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串并联(LCL)谐振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有更大的功率传输能力,但其特性更为复杂。针对LCL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高阶非线性和复杂的频率特性,利用系统的互感耦合模型,对系统的谐振参数匹配... 相对于传统的电感电容(LC)谐振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串并联(LCL)谐振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有更大的功率传输能力,但其特性更为复杂。针对LCL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高阶非线性和复杂的频率特性,利用系统的互感耦合模型,对系统的谐振参数匹配方法、变负载情况下系统的频率特性以及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系统原边谐振参数、传输功率和效率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谐振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参数匹配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L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互感参数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其斌 李俊 许正平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43-1547,共5页
采用基波分析法对LCL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了发射端电流增益及系统传输效率随原、副边互感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电流增益与高传输效率无法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互感耦合参数的性能优化指标。以此指标为系统性... 采用基波分析法对LCL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了发射端电流增益及系统传输效率随原、副边互感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电流增益与高传输效率无法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互感耦合参数的性能优化指标。以此指标为系统性能优化目标实现了电流增益与传输效率的优化匹配;参考优化匹配点有效避免了设计过程中参数选取的盲目性。建立了一台样机,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LCL谐振 电流增益 传输效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压系统在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静 王兴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0-553,共4页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解决了相对转动时能量的安全传输问题。电压的波动将严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着重研究了可控偏心器中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压部分,并设计了一套大功率稳压电源。通过稳压系统的...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感应耦合技术,解决了相对转动时能量的安全传输问题。电压的波动将严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着重研究了可控偏心器中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压部分,并设计了一套大功率稳压电源。通过稳压系统的性能实验,测试出稳压系统可以提供48 V稳定的直流电。实验表明该稳压电源系统性能良好,具有稳压效果好、纹波小的优点,并且工作可靠。为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应用于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斩波 预稳压模块 电压转换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磊 周静 南洋 《电气技术》 2009年第3期45-47,57,共4页
文章介绍了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并对其进行磁路模型分析,得出影响效率的关键参数。然后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软件对EI松耦合变压器进行仿真,得出效率和这些参数的关系曲线。最后搭建了EI型松耦合变压器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 文章介绍了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结构,并对其进行磁路模型分析,得出影响效率的关键参数。然后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软件对EI松耦合变压器进行仿真,得出效率和这些参数的关系曲线。最后搭建了EI型松耦合变压器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了仿真和磁路数学模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耦合 ANSYS 电能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保护电能传输系统的全电阻继电器
16
作者 武金玲 赵夫辰 张大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593-594,612,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应用于保护电能传输系统的全电阻继电器:基于非线性平衡原理,在正常状态下,在输出之前加上一个半导体霍尔元件和一个整流器.实验结果证明,新型全电阻继电器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广,并具备尺寸小,价格低等优点.
关键词 全电阻继电器 电能传输系统 继电保护 非线性平衡原理 霍尔效应 磁场 感应伏特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在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静 李永振 《电工电气》 2010年第11期11-13,17,共4页
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采用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其关键部件是松耦合变压器,它的耦合系数较低,制约着系统的传输功率。介绍了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组成,并分析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工作原理及参数选择,并将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应用于松耦合电... 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采用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其关键部件是松耦合变压器,它的耦合系数较低,制约着系统的传输功率。介绍了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组成,并分析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工作原理及参数选择,并将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应用于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有功功率,降低了系统的无功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耦合 可分离变压器 电能传输系统 功率因数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在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静 李永振 《石油仪器》 2010年第6期1-3,99,共3页
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其关键部件是松耦合变压器,它的耦合系数较低,制约着系统的传输功率。文章主要通过研究无源功率因素校正(PPFC),搭建填谷式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提高系统有功功率,使功率因素校正技术应用... 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其关键部件是松耦合变压器,它的耦合系数较低,制约着系统的传输功率。文章主要通过研究无源功率因素校正(PPFC),搭建填谷式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提高系统有功功率,使功率因素校正技术应用于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耦合 可分离变压器 电能传输系统 功率因数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功率及效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珂睿 王泽忠 +5 位作者 刘胜南 夏天 方舟 闫磊 赵莉莉 郭若颖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7-811,共5页
搭建以实验模型为基础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仿真计算模型,考虑该系统实际应用中疏松耦合变压器可能出现的不理想工作情况,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变压器不同气隙厚度、横向、纵向不同侧移距离下电感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实验举例... 搭建以实验模型为基础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仿真计算模型,考虑该系统实际应用中疏松耦合变压器可能出现的不理想工作情况,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变压器不同气隙厚度、横向、纵向不同侧移距离下电感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实验举例验证上述仿真计算的可行性。实现疏松耦合变压器原副边两侧电路的解耦,对不同频率下的系统进行电容补偿,分析变压器原副边分别谐振情况下系统功率和传输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系统功率和效率随负载电阻、频率和电感参数的变化规律,为提高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 疏松耦合变压器 有限元 电感参数计算 功率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在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20
作者 周静 李永振 安慰东 《电气时代》 2010年第12期84-86,共3页
松耦合电能传输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通过感应电磁耦合向负载提供电能。其关键部件是松耦合变压器(可分离变压器),它的耦合系数较低,制约着系统的传输效率。
关键词 电能传输系统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松耦合 耦合变压器 应用 传输技术 电磁耦合 关键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