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突话语中的形象建构--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话语比较研究
1
作者 李志毅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5年第1期52-62,共11页
本文从冲突话语的理论视角,采用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从高频实词、人称代词、搭配关系等角度,分析了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电视辩论中的语言特征及其塑造的个人形象和社会群体关系。研... 本文从冲突话语的理论视角,采用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从高频实词、人称代词、搭配关系等角度,分析了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电视辩论中的语言特征及其塑造的个人形象和社会群体关系。研究表明,特朗普在电视辩论中的话语竞争性大大超过了哈里斯在辩论中的话语竞争性,并在主题表现、话语策略和语言风格上与哈里斯存在显著差异。特朗普以移民问题、党派对立、拜登政府为主题,通过述谓策略、指代策略竭力凸显美国移民群体与主流社会的利益冲突和文化紧张关系,并对哈里斯进行了大量去语境化的负面评价和归类。这些话语策略反映了其背后的社会认知和意识形态因素。特朗普的竞选话语激化了移民群体与主流社会群体间的矛盾,凸显了美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矛盾,美国民众乃至国际社会对特朗普政治话语过强的竞争性需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话语 语料库 个人形象 话语分析 电视辩论 竞选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反讽话语的应答方式——基于电视辩论语料的语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俊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4,共4页
有关面对面交际中对反讽接受程度的研究是反讽研究中被遗忘的角落,更不用说相关的跨文化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美国英语和汉语的电视辩论语料,揭示中西文化在相似语境下对反讽话语的不同接受程度,从而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语用因... 有关面对面交际中对反讽接受程度的研究是反讽研究中被遗忘的角落,更不用说相关的跨文化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美国英语和汉语的电视辩论语料,揭示中西文化在相似语境下对反讽话语的不同接受程度,从而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语用因素和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话语 应答方式 实例语料 电视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文文本的批评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项蕴华 王际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9,共4页
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电视辩论有助于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主张。本文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出发,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分析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第二场电视辩论的中文文本,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治语篇中的语言策略,提高批评意识... 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电视辩论有助于选民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主张。本文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出发,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方法分析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第二场电视辩论的中文文本,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治语篇中的语言策略,提高批评意识,证明国外理论和方法本土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语篇分析 语篇-历史分析方法 美国总统竞选 电视辩论 本土化
原文传递
师德的边界——兼评电视辩论“先跑老师该不该受到指责?”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向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电视辩论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国家教育部 指责 老师 边界 师德 道德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修辞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艳梅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134-135,共2页
每一届的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的电视辩论总是备受关注。论文精选了辩论的文本,从排比、反复、反问以及隐喻四个方面,对文本的修辞手段加以分析,以体现总统竞选电视辩论文本的总体修辞特征。
关键词 美国总统竞选 电视辩论 修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反讽话语的应答方式——基于电视辩论语料的语用研究
6
作者 姚俊 《英语研究》 2006年第1期11-16,共6页
有关面对面交际中对反讽接受程度的研究成了反讽研究中被遗忘的角落,更不用说相关的跨文化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美国英语和汉语的电视辩论语料,揭示中西文化在相似语境下对反讽话语的不同接受程度,从而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语用因素和文化... 有关面对面交际中对反讽接受程度的研究成了反讽研究中被遗忘的角落,更不用说相关的跨文化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美国英语和汉语的电视辩论语料,揭示中西文化在相似语境下对反讽话语的不同接受程度,从而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语用因素和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话语 应答方式 实例语料 电视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电视辩论候选人形象塑造效果研究——基于大陆青年受众视角的质性分析
7
作者 乐媛 万家驹 《现代广告》 2017年第12期32-38,共7页
候选人在电视辩论中的形象塑造是政治竞选中最重要的公关活动之一。本文旨在探索台湾电视辩论中的候选人形象是如何对作为非选民受众的大陆年轻人产生影响的。通过对大陆大学生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发现,受访者倾向以“局外人”的角色诠释... 候选人在电视辩论中的形象塑造是政治竞选中最重要的公关活动之一。本文旨在探索台湾电视辩论中的候选人形象是如何对作为非选民受众的大陆年轻人产生影响的。通过对大陆大学生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发现,受访者倾向以“局外人”的角色诠释一种多元的“隔岸想象”,并以差异的解读方式重塑对候选人形象的感知。但这种基于“具象”论辩表现的态度波动并不意味着对深层政治观念及立场的挑战,两岸议题始终是影响其对候选人形象评价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辩论 候选人形象 受众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第二场电视辩论冲突性话语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曼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3-78,共6页
冲突性话语普遍存在于互动交际中,历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电视辩论表现尤为充分,但以往的研究鲜有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文章借助2016年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和希拉里第二场电视辩论中的辩论话语,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找出两人冲突管理策略异同,并以S... 冲突性话语普遍存在于互动交际中,历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电视辩论表现尤为充分,但以往的研究鲜有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文章借助2016年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和希拉里第二场电视辩论中的辩论话语,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找出两人冲突管理策略异同,并以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模式(Rapport Management Model)为理论框架,从面子和社交权两方面分析候选人的冲突管理策略,探讨由此构建的形象。研究发现:面对辩论冲突,特朗普主要使用了加剧性冲突管理策略,希拉里则采取了加剧性和缓和性冲突管理策略相结合的方式;两位候选人的策略选择建构了双方不同的政治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辩论 冲突性话语 和谐管理模式 冲突管理策略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辩论类节目创新性的传播学解读——以《东方直播室》节目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文婕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8期54-55,共2页
在当下正值转型的中国,电视类节目的转型也在悄然进行,而《东方直播室》就是一档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三网有机结合的新闻专题节目。它关注当下热点以及引起广泛关注、值得讨论的社会现象;邀请新闻事件当事人到现场,正反双方... 在当下正值转型的中国,电视类节目的转型也在悄然进行,而《东方直播室》就是一档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三网有机结合的新闻专题节目。它关注当下热点以及引起广泛关注、值得讨论的社会现象;邀请新闻事件当事人到现场,正反双方嘉宾深入探讨;将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一个公共交流平台引发人们思考,引导受众如何面对时下的矛盾和困扰。通过对该栏目的创新性分析我们来试着探索一种电视辩论节目扩大传播效果的新途径。本文以东方卫视周一黄金档品牌节目"东方直播室"为例,具体探析电视辩论类节目的形式,并与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比较得出其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直播室 电视辩论类节目 传播学 舆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秦 《新闻世界》 2013年第2期10-12,共3页
围绕美国总统电视辩论的文本符号的研究很多,而对辩论中文本之外的"语言"——非语言符号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12年三场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辩论中总统候选人的非语言符号及其呈现的辩论者形象。
关键词 非语言符号 形象呈现 电视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预设在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福海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2期178-179,共2页
预设作为话语的先决条件,将信息隐藏在实际的语言结构中。它要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才能推断出来,对交际双方的话语理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简要回顾了预设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预设的特性,并以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语料来分析各种... 预设作为话语的先决条件,将信息隐藏在实际的语言结构中。它要依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才能推断出来,对交际双方的话语理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简要回顾了预设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预设的特性,并以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语料来分析各种预设在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设 美国总统电视辩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虎一席谈》:开创华语电视辩论新时代 被引量:1
12
作者 仲霄 《新闻传播》 2012年第6期231-231,共1页
在华语世界有限的话语权下,凤凰卫视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成为电视辩论节目的先锋。2006年该节目荣获凤凰卫视最佳创意大奖、最大影响力大奖;2007年又摘得《新周刊》评选的2006年中国电视榜“最佳谈话节目”桂冠。有学者评价:该节... 在华语世界有限的话语权下,凤凰卫视谈话节目《一虎一席谈》成为电视辩论节目的先锋。2006年该节目荣获凤凰卫视最佳创意大奖、最大影响力大奖;2007年又摘得《新周刊》评选的2006年中国电视榜“最佳谈话节目”桂冠。有学者评价:该节目具有“引领中国新闻谈话节目进入群口时代”的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虎一席谈》 电视辩论 华语 谈话节目 凤凰卫视 《新周刊》 2007年 中国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辩论赛的冲突话语分析——以《奇葩说》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泳 《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7X期262-,共1页
本文基于会话分析理论,以电视辩论赛《奇葩说》中双方辩手的话语为语料,对其进行分析,试图探讨电视辩论赛中的冲突话语产生的过程及表现。本研究不仅拓宽了冲突话语分析的领域,而且为电视辩论赛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关键词 会话分析 冲突话语 电视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的元话语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瑶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6-68,共3页
国内外现有的英语元话语研究大多关注书面语篇,且主要集中于写作与教学领域,而很少关注互动中的元话语现象。本文基于Hyland的人际元话语模式,选取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三场辩论为语料,并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种修辞模式——人格诉诸、... 国内外现有的英语元话语研究大多关注书面语篇,且主要集中于写作与教学领域,而很少关注互动中的元话语现象。本文基于Hyland的人际元话语模式,选取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的三场辩论为语料,并以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种修辞模式——人格诉诸、理性诉诸及情感诉诸作为分析框架,对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元话语的修辞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话语 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 修辞劝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与希拉里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晓雪 黄滔 《语言教育》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语篇,总统竞选辩论在美国大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为研究视角对2016年9月26日特朗普与希拉里的首场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发现竞选辩论中介入... 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语篇,总统竞选辩论在美国大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为研究视角对2016年9月26日特朗普与希拉里的首场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发现竞选辩论中介入资源的分布规律,并据此探讨特朗普与希拉里是如何建立和维护不同的人际意义以实现自己在大选中胜出的目的,进而揭示特朗普与希拉里在总统竞选辩论中的语言风格特点。研究发现特朗普在面对质疑时,反驳态度更为坚定,言辞中展示了高度的自我认同,语言特点属于进攻型。相比而言,希拉里的辩论言辞更加缓和,属于防护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资源 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 人际意义 语言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势等同关系视角下称呼语的选用分析——以2016美国大选三场电视辩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晓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10-117,共8页
运用权势和等同理论分析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三场辩论中主持人、希拉里、特朗普的称呼语使用情况,发现主持人与两位总统候选人之间的权势地位处在动态变化中,希拉里使用较稳定的称呼语宣称自己的权势地位,而特朗普则通过变换对希拉里的... 运用权势和等同理论分析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三场辩论中主持人、希拉里、特朗普的称呼语使用情况,发现主持人与两位总统候选人之间的权势地位处在动态变化中,希拉里使用较稳定的称呼语宣称自己的权势地位,而特朗普则通过变换对希拉里的称呼来挑战其权势。由此可见,称呼语的使用一方面能直接表明两位候选人的身份、地位、态度等信息,另一方面也呈现了他们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的不满态度及敌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势 等同 称呼语 敌对关系 电视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建构——以2016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为例
17
作者 刘莉莉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7期2800-2805,共6页
总统电视辩论,作为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影响总统选举结果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总统竞选电视辩论融合了多模态的资源,因此从语言资源和非语言两方面分析总统辩论非常有必要。本文以Martin & White提出的评价系统中... 总统电视辩论,作为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影响总统选举结果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总统竞选电视辩论融合了多模态的资源,因此从语言资源和非语言两方面分析总统辩论非常有必要。本文以Martin & White提出的评价系统中的态度系统和McNeil的语言和手势之间的语义协同关系为理论框架,对2016年美国总统电视辩论中两位提名人态度意义的多模态分析。研究发现,在多模态语篇中,演讲人的语言,手势,都是构建人物态度意义的重要资源。在演讲时,演讲者会做出手势语配合讲话,手势也被认为是一个评价过程。手势与言语共同表达了态度意义,由手势构建的态度意义在演讲的帮助下得到加强。除了手势之外,目光也被认为构建态度意义不可或缺的角色。McNeil (2000)发现说话者在讲话时通过凝视,从他们所看的参与者那里获得反应。通过凝视,说话者希望与他们所注视的听众形成同盟。本研究为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演讲者所传达的态度意义以及背后的立场观点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意义 多模态建构 美国总统电视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电视辩论
18
作者 姜晓艳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80-281,共2页
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电视辩论在美国迅速发展。它为总统候选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它使选民有了了解总统候选人的机会,使领导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设计,提高了竞选的透明度。当然,它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消极... 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电视辩论在美国迅速发展。它为总统候选人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它使选民有了了解总统候选人的机会,使领导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设计,提高了竞选的透明度。当然,它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我国的选举制度中也存在一些弊端,美国的电视辩论对我国的选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总统 竞选 电视辩论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纸笔战”、“电视辩论”、“网络论坛”传播特点的比较分析
19
作者 刘毅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9-62,共4页
近年来,随着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以及受众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类媒体纷纷开办观点辩论类型的栏目。"报纸笔战"、"电视辩论"、"网络论坛"作为该类栏目在三大主流媒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着各自的受众群体... 近年来,随着传媒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以及受众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类媒体纷纷开办观点辩论类型的栏目。"报纸笔战"、"电视辩论"、"网络论坛"作为该类栏目在三大主流媒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着各自的受众群体和传播特点。分析和比较这些特点,以求找出三种形式具有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探索提高传播效果、改善内容质量的方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笔战 电视辩论 网络论坛 传播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辩论扭转乾坤
20
作者 蔡怡琳 《南方电视学刊》 2012年第5期97-97,共1页
政治人物认为最有效的曝光平台,莫不以电视为首选,台湾每逢选举,不仅宣传车震天价响地穿梭街头,打开电视,各种诉求的广告也纷纷出笼,除了单独透过广告包装外,能让政治人物率先交锋对垒,无法规避负面问题,并进行交叉辩论,作为民众最后投... 政治人物认为最有效的曝光平台,莫不以电视为首选,台湾每逢选举,不仅宣传车震天价响地穿梭街头,打开电视,各种诉求的广告也纷纷出笼,除了单独透过广告包装外,能让政治人物率先交锋对垒,无法规避负面问题,并进行交叉辩论,作为民众最后投票意向的依据,就属电视辩论的重头戏了。将在年底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十月初举办了首场辩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辩论 投票 候选人 肯尼迪 大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