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电测深中各向异性层状地层的视电阻率响应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沈金松 郭乃川 苏本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5,共7页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电磁场方程,利用极向型与环向型标量位函数,得到了任意各向异性层状介质的电磁场响应和视电阻率响应关系。利用界面上电磁场切向分量的连续性及地面激励源的耦合条件,导出不同层之间电磁场的传播状态矩阵和递归计算... 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电磁场方程,利用极向型与环向型标量位函数,得到了任意各向异性层状介质的电磁场响应和视电阻率响应关系。利用界面上电磁场切向分量的连续性及地面激励源的耦合条件,导出不同层之间电磁场的传播状态矩阵和递归计算关系。针对递归计算中指数项的数值不稳定性,借助状态矩阵的性质,构造稳定的计算格式。针对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中极向位与环向位解耦的特点,地面磁场的计算采用格林函数积分方法,用均匀各向异性介质的解析解检验所提算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对于水平薄交互储层或水平裂缝带,地面测得的视电阻率小于实际地层的真电阻率,由此计算的含油气饱和度偏低;对于发育倾斜裂缝的储层,方位视电阻率的极向图表现出明显的反常现象,即随方位视电阻率呈椭圆状分布,长轴方向指向裂缝分布的走向;利用方位视电阻率的椭圆特征参数可以估算地下地层的裂缝分布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矩阵 各向异性层状介质 极向型与环向型位函数 裂缝性地层 电法测井 电阻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边坡失稳的电阻率响应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池 温佩琳 《矿产与地质》 2007年第5期573-575,共3页
利用边界积分方程法对土质边坡失稳地球物理模型的视电阻率进行了系统数值计算,研究了土质边坡失稳的电阻率响应特征,揭示了边坡从稳定→失稳演化过程的电阻率变化规律,从而实现了边坡失稳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的提取。这些特征信息的获得... 利用边界积分方程法对土质边坡失稳地球物理模型的视电阻率进行了系统数值计算,研究了土质边坡失稳的电阻率响应特征,揭示了边坡从稳定→失稳演化过程的电阻率变化规律,从而实现了边坡失稳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的提取。这些特征信息的获得为利用电法勘探方法探测土质边坡失稳的滑动面或结构面位置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实时观测,预测预报土质边坡失稳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地球物理模型 电阻率响应特征 电法勘探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轴对称条件下用三维模式匹配法计算电阻率测井响应 被引量:23
3
作者 谭茂金 张庚骥 +1 位作者 运华云 赵文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39-945,共7页
采用模式匹配法研究了非轴对称条件下普通电阻率测井响应.根据非轴对称的地层模型,建立了新型的坐标系,确定在井轴与地层法线所形成的XOY平面上用数值方法,与此面垂直的方向上用解析方法.在XOY平面上的数值分析中,构建了广义特征值问题;... 采用模式匹配法研究了非轴对称条件下普通电阻率测井响应.根据非轴对称的地层模型,建立了新型的坐标系,确定在井轴与地层法线所形成的XOY平面上用数值方法,与此面垂直的方向上用解析方法.在XOY平面上的数值分析中,构建了广义特征值问题;在Z轴方向的解析部分中,人为地划分了一些介质层,并根据电磁场在层界面的连续性条件,推导出了各层之间场量的传递关系,从而摒弃了传统上二维模式匹配法中的复杂的反射阵和透射阵理论,完成了三维模式匹配理论.多种地层模型的数值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在轴对称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和二维模式匹配法的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应用此算法还研究了倾斜地层等各种非轴对称的地层模型电阻率测井响应,系统地考察了井斜角对普通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条件 电阻率测井响应 三维模式匹配法 广义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面采动破坏过程电阻率动态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鲁晶津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108,共11页
矿井电阻率法在采煤工作面水害隐患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工作面采动破坏过程的异常响应会对底板水害隐患的识别形成较大干扰。为了提高矿井电阻率法对采煤工作面底板水害隐患监测的解释精度,同步考虑覆岩破坏和底板破坏的影响,建立... 矿井电阻率法在采煤工作面水害隐患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工作面采动破坏过程的异常响应会对底板水害隐患的识别形成较大干扰。为了提高矿井电阻率法对采煤工作面底板水害隐患监测的解释精度,同步考虑覆岩破坏和底板破坏的影响,建立工作面采动破坏过程动态地电模型,通过矿井电阻率法三维数值模拟和反演成像,分别进行顶板监测和底板监测,分析采动破坏过程的电阻率动态响应特征,识别和提取底板水害隐患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采动破坏过程形成的电阻率异常区随回采工作面推进向前移动,在超前支撑压力的作用范围内会出现相对低阻异常,在采空区范围内会出现相对高阻异常;工作面固定位置的电阻率响应在回采过程中会经历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过程,该过程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底板经历的周期性应力变化和破坏过程基本一致;底板水害隐患的低阻异常响应强度与其相对回采工作面的位置有关,当底板水害隐患的展布范围与采空区范围有所重合时,采空区的高阻异常响应会削弱底板水害隐患的低阻异常响应;当底板水害隐患的展布范围与超前支撑压力影响区范围有所重合时,二者的低阻异常响应会叠加在一起,使低阻异常响应得到一定幅度的增强;针对底板水害隐患进行纯异常提取后,可以消除采动破坏过程的影响,不同位置的底板水害隐患其纯异常响应强度基本一致,其垂向影响范围均大于采动破坏的垂向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采动破坏 电阻率动态响应特征 矿井电阻率 底板水害隐患监测 纯异常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井地电阻率法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贾正元 张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9-1205,共7页
井地电阻率法是在井中供电地表测量的一种方法。在井地电阻率法电法实际工作中电流源通常采用点状电流源和线状电流源,其中点状电流源适用于裸眼井中供电的情况,而线状电流源则适用于套管井供电的情况。结合野外实践工作,主要研究以下... 井地电阻率法是在井中供电地表测量的一种方法。在井地电阻率法电法实际工作中电流源通常采用点状电流源和线状电流源,其中点状电流源适用于裸眼井中供电的情况,而线状电流源则适用于套管井供电的情况。结合野外实践工作,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1)电流源为点状时,针对电流源分别在异常体的上面、里面和下面3种模型进行正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表的视电阻率响应变化很大;(2)电流源为垂直线源时,针对电流源分别在异常体的上部、延伸至异常体中间以及贯穿异常体3种模型进行正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表视电阻率响应的幅值变化逐渐变大;(3)电流源为倾斜线源时,线源倾斜角度不断加大对应地表视电阻率的影响较大,随着线源倾斜角的加大,地表响应的幅值变小。这些结论为野外工作中设置井地电法仪器参数以提高其观测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初步判断异常体的埋深做出定性的分析,同时为井地电法三维反演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电阻率 正演 点状电流源 线状电流源 地表视电阻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充填介质下的溶洞跨孔电阻率CT探查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富彭 欧元超 付茂如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6-773,共8页
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为更加准确探查地下溶洞的位置和大小,采用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法正反演数值模拟手段,利用孔距、电极距和与钻孔距离三个变量构建了地下溶洞的地电模型,分析并总结了跨孔电阻率CT法对充... 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为更加准确探查地下溶洞的位置和大小,采用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法正反演数值模拟手段,利用孔距、电极距和与钻孔距离三个变量构建了地下溶洞的地电模型,分析并总结了跨孔电阻率CT法对充气、充水和部分充水溶洞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部分充水溶洞的水、气分界面明显,低阻区域和高阻区域与溶洞充水、充气部分位置大小一致,且随着溶洞充水量的增加,溶洞低电阻率响应增强,其异常范围向溶洞顶部扩大;跨孔电阻率CT法能够有效识别溶洞充填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孔电阻率 溶洞 电阻率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在大路沟二区长6储层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路云峰 杨学国 +2 位作者 赵雨 田江 杨立华 《国外测井技术》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在经过不多几年的开发之后,大路沟二区长6储层产水率不断上升,剩余油区域评价难度大,运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结合区域情况,目前生产情况,综合进行了大路沟二区长6储层剩余油区域整体评价,认为加打加密调整井的成功率很高,并提出了注... 在经过不多几年的开发之后,大路沟二区长6储层产水率不断上升,剩余油区域评价难度大,运用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结合区域情况,目前生产情况,综合进行了大路沟二区长6储层剩余油区域整体评价,认为加打加密调整井的成功率很高,并提出了注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套管电阻率 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 储层水淹规律 剩余油区域评价 出水原因 注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边坡滑移失稳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池 温佩琳 张兆京 《矿产与地质》 2010年第4期368-373,共6页
根据边坡滑移失稳的地球物理模型,研究了岩石边坡失稳的电阻率、瑞利面波基阶模的相速度、波数等响应特征,揭示了边坡从稳定→失稳演化过程的电阻率、瑞利面波基阶模频散特征变化规律,从而实现了边坡失稳的电阻率、瑞利面波基阶模相速... 根据边坡滑移失稳的地球物理模型,研究了岩石边坡失稳的电阻率、瑞利面波基阶模的相速度、波数等响应特征,揭示了边坡从稳定→失稳演化过程的电阻率、瑞利面波基阶模频散特征变化规律,从而实现了边坡失稳的电阻率、瑞利面波基阶模相速度、波数响应特征的提取。这些特征信息的获得为利用电法勘探方法、瑞利面波法探测岩石边坡失稳的滑动面或结构面位置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实时观测,预测预报岩石边坡失稳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失稳 地球物理模型 电阻率响应特征 瑞利面波频散响应特征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偶极大功率可控源激励下目标体电性参数的频率响应 被引量:29
9
作者 底青云 王光杰 +1 位作者 王妙月 王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5-280,共6页
利用三维(3D)全空间积分方程准线性解作为数值模拟手段,对包含电离层、大气层和地球介质层的“地-电离层”典型异常目标体多层介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偶极源长度100km、电流200A、收发距离远达1600km的合理的异常电性目标体的... 利用三维(3D)全空间积分方程准线性解作为数值模拟手段,对包含电离层、大气层和地球介质层的“地-电离层”典型异常目标体多层介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偶极源长度100km、电流200A、收发距离远达1600km的合理的异常电性目标体的电阻率-频率响应结果.通过对不同埋深异常目标体的电阻率-频率特征的讨论,认为当考虑电离层和大气层的“地-电离层”大尺度深层横向不均匀复杂介质模拟时,电磁场对深部目标体仍有很好的异常响应,但当异常体电阻率及同一电阻率的岩石埋深不同时,其电阻率-频率的响应特征有很大不同,这正反映了不同岩石物性参数的电阻率-频率响应特征.文中结果表明从长偶极大功率源(WEM)激励的电磁场观测资料区分岩石的电阻率参数是可能的,这为利用WEM观测资料建立电性参数和岩石/地层参数经验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偶极 大功率 远距离 岩石物性 电阻率-频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随钻电阻率与双侧向响应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松 郭洪波 +1 位作者 王昌学 孔强夫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99-2008,共10页
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系列测量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地层非常重要.依据双侧向测井和随钻电磁波测井原理,采用三维有限元素法模拟双侧向在水平井中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积分方程法... 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系列测量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分析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地层非常重要.依据双侧向测井和随钻电磁波测井原理,采用三维有限元素法模拟双侧向在水平井中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积分方程法模拟随钻电磁波电阻率在水平井中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值模拟结果,造成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随钻电阻率与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响应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井斜、各向异性、地层界面以及泥浆侵入.随钻电阻率一般受泥浆侵入影响小,但是它在水平井中容易产生极化现象,有助于地层界面识别,同时受各向异性影响明显;而双侧向电阻率在水平地层中对地层界面不敏感,且受各向异性影响相对较弱,但会受泥浆侵入影响严重;正确认识这些差异,可以有效指导水平井的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响应特征 差异分析 水平井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在具有侵入的斜地层和任意三维地质体中阵列感应测井仪的响应
11
作者 BarbaraAnderson 杨虹 +1 位作者 欧阳健 孙德明 《国外测井技术》 1997年第4期14-26,共13页
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电阻率测井仪响应的解释比垂直井复杂的多。现有的电阻率仪(包括电缆式和随钻式)均为优化垂直井解释而设计,垂直井具有良好定义的水平层状分布且假定侵入为轴对称。在这种条件下,解释过程相对简单一依次进行井... 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中电阻率测井仪响应的解释比垂直井复杂的多。现有的电阻率仪(包括电缆式和随钻式)均为优化垂直井解释而设计,垂直井具有良好定义的水平层状分布且假定侵入为轴对称。在这种条件下,解释过程相对简单一依次进行井眼校正、提高垂直分辨率和侵入校正(Barber,et a1.,1995)。在斜井中情况则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大斜度井 电阻率测井仪响应 垂直井 井眼校正 垂直分辨率 侵入校正 三维地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海相页岩有机质炭化区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浅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玉满 魏国齐 +6 位作者 沈均均 邱振 李新景 张琴 张磊夫 王灿辉 刘雯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3-859,共17页
高过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炭化点(区)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是页岩气勘探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页岩分布区,以重点炭化区精细解剖为基础,开展了2套页岩有机质炭化区精细预测和热成熟度区域编图,探索海相... 高过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炭化点(区)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是页岩气勘探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页岩分布区,以重点炭化区精细解剖为基础,开展了2套页岩有机质炭化区精细预测和热成熟度区域编图,探索海相页岩有机质炭化区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研究认为:(1)在下志留统页岩分布区,存在川东—鄂西、鄂西北部、川南西部和仁怀—渝西南4个有机质炭化区,面积近40000 km^(2),其中川南西部炭化区主体位于峨眉玄武岩分布区。(2)在下寒武统页岩分布区,有机质炭化区面积占比超过80%,非炭化区仅分布于威远—资阳、磨溪—高石梯、长阳和瓮安—镇远等4个区块,面积约为62600 km^(2)。(3)峨眉火成岩省为晚二叠世的极热事件,使得川南西部下志留统和下寒武统页岩热成熟度RO值分别增加0.2%~0.4%和0.2%~1.0%。马边—峨边位于峨眉玄武岩厚度高值区,也是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页岩有机质炭化程度最严重区域。(4)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页岩有机质炭化的主控因素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差异。前者主控因素为长期的深埋背景,晚二叠世的极热事件仅使局部地区炭化程度更趋严重。后者主控因素相对复杂,在仁怀—渝西南、川东—鄂西、鄂西北3个地区受深埋背景控制,在川南西部则受深埋背景和晚二叠世的高地温作用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 下志留统 热成熟度 有机质炭化 电阻率响应 峨眉火成岩省
原文传递
采动影响下煤层覆岩电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莹 梁德贤 翟培合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125 105,105,共5页
为正确确定煤层覆岩受采动变形与破坏范围,更好地了解煤层采动影响下覆岩视电阻率的变化及破坏发育特征,结合围岩的力学性质、岩性与采煤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覆岩分成塑性破坏区、弹塑性过渡区、弹性区3个不同的导电性区段,分别... 为正确确定煤层覆岩受采动变形与破坏范围,更好地了解煤层采动影响下覆岩视电阻率的变化及破坏发育特征,结合围岩的力学性质、岩性与采煤方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覆岩分成塑性破坏区、弹塑性过渡区、弹性区3个不同的导电性区段,分别建立了煤层受采动影响下覆岩电性动态变化的正常与存在导水裂隙带的地电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受采动引起其视电阻率显著变化,视电阻率异常区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而移动,且其范围随之加大,致使导水裂隙能与塑性破坏高阻区相连,反映在塑性破坏高阻异常范围和幅度的减小,预示着顶板可能出水;利用覆岩受采动电性变化规律,有利于更为准确的探测顶板水的赋存状态可保障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影响 导电性 地电模型 电阻率响应 电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测深水平磁场的正演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朴化荣 殷长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04-213,共10页
本文讨论了频率测深电偶源发射时水平磁场的正演计算问题,所用方法为快速汉克尔变换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引入适当的变量替换,将汉克尔积分变为褶积形式,通过抽样再将其离散化为数字滤波形式,这样就可应用快速汉克尔变换滤波方法进... 本文讨论了频率测深电偶源发射时水平磁场的正演计算问题,所用方法为快速汉克尔变换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引入适当的变量替换,将汉克尔积分变为褶积形式,通过抽样再将其离散化为数字滤波形式,这样就可应用快速汉克尔变换滤波方法进行计算。本文讨论了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电偶源发射时水平磁场滤波系数的选取、精度问题,并且讨论了利用电磁场之间的比值定义的视电阻率响应的正演计算问题,给出了一些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测深 磁场 计算 电阻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T技术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可视化探测模拟实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金环 刘昌岭 +4 位作者 邹长春 陈强 孟庆国 刘洋 卜庆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6-212,共7页
基于电阻率响应特征的储层识别和饱和度估算是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开展了沉积物内水合物生成的物理模拟实验,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生... 基于电阻率响应特征的储层识别和饱和度估算是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评价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开展了沉积物内水合物生成的物理模拟实验,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实现了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生长过程的可视化探测,研究了两种赋存形态水合物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分散状水合物的高值电阻率零散分布,块状水合物的高值电阻率聚集分布;沉积物内的游离气导致块状水合物的电阻率层析成像位置发生偏移;分散状水合物和块状水合物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差异明显,与分散状水合物相比,块状水合物电阻率随着水合物的生成升高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电阻率层析成像 赋存形态 电阻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Log高分辨率双侧向井眼影响及校正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冯琳伟 成志刚 +2 位作者 孙宝佃 钮宏 顾庆荣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0-534,共5页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HRDL)是EILog测井系统中重要的常规测井仪器之一。该仪器在保持常规双侧向测井探测深度的基础上,具有电极系短、纵向分辨率高(0.4 m)、易于现场组合测井等优点。但是,高分辨率双侧向过聚焦工作原理使得井眼影响...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HRDL)是EILog测井系统中重要的常规测井仪器之一。该仪器在保持常规双侧向测井探测深度的基础上,具有电极系短、纵向分辨率高(0.4 m)、易于现场组合测井等优点。但是,高分辨率双侧向过聚焦工作原理使得井眼影响复杂,在低电阻率地区井眼影响非常严重,深、浅侧向测量值往往高于常规双侧向测井测量值,必须进行有效的井眼校正。电极系特性不同,高分辨率双侧向经过井眼校正后的曲线与常规双侧向接近,局部会有差异。除视电阻率外,井径和泥浆电阻率是井眼校正中的2个关键参数。通过对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井眼校正图版分析,说明低电阻率区块进行井眼校正的必要性,给出仪器理论地层模型低电阻率测井响应对比。利用最优化方法分段拟合的井眼校正算法已集成到地面采集软件中,并且可以进行全井段实时校正。在大部分低电阻率地区,深、浅侧向测量曲线经过有效的井眼校正,可以明显改善测量曲线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HRDL) 井眼校正 数值模拟 最优化方案 电阻率响应 测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成像测井的多维度岩性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娟 闵宣霖 +3 位作者 漆仲黎 易军 赖富强 周伟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726-735,共10页
传统微电阻率成像(电成像)测井岩性识别主要依靠人工辨识,识别结果往往受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同时还存在岩性表征困难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成像图像形状和颜色相结合的多维度岩性识别方法。利用Filtersim算法对电成像空白条带... 传统微电阻率成像(电成像)测井岩性识别主要依靠人工辨识,识别结果往往受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同时还存在岩性表征困难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成像图像形状和颜色相结合的多维度岩性识别方法。利用Filtersim算法对电成像空白条带进行补全,并对补全后的数据进行K-means++聚类算法像素聚类,实现对裂缝、溶洞等弱噪声信息的标记,避免给颜色聚类引入噪声。借鉴异常检测思想,利用损失异常对强噪声样本进行筛选。根据电成像的纹理结构和电阻率响应特性,分别把电成像数据集解耦为形状集和颜色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形状和颜色相结合的电成像岩性识别模型;针对不同地质构造(块状、层状、纹层状)的电成像形状特征,引入标签精炼方法解决硬标签问题,建立Resnet-50网络模型实现形状特征的自动识别;针对不同电阻率响应(泥岩、灰质泥岩、砂质泥岩)的电成像颜色特征,利用K-means++聚类算法筛选出数据集总体分布的聚类中心,实现电成像颜色的快速分类。结合形状特征分类和颜色特征分类结果,识别出电成像岩性种类。应用新方法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电成像图像进行岩性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岩性识别准确率达83.5%,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提出的基于电成像测井的多维度岩性识别方法,可为测井解释中的岩性识别提供良好的算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 岩性识别 卷积网络 聚类分析 电成像形状特征 电阻率响应特性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有机质碳化区预测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5 位作者 王皓 吴伟 蒋珊 陈波 沈均均 周国晓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确定有机质碳化区分布范围和排除页岩气勘探高风险区是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和勘探评价面临的重要任务。以大量钻井、露头资料为基础,对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开展了有机质碳化区识别与预测,编制龙马溪组有机质碳化区分布工业... 确定有机质碳化区分布范围和排除页岩气勘探高风险区是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选区和勘探评价面临的重要任务。以大量钻井、露头资料为基础,对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开展了有机质碳化区识别与预测,编制龙马溪组有机质碳化区分布工业化图件,初步获得四点成果和认识:①提出海相页岩有机质碳化判识标准,其中测井电阻率"细脖子型"响应特征与页岩有机质石墨化具有唯一相关性,是判断高过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碳化的金标准。②中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有机质碳化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主要分布于川东-鄂西、鄂西北部、川南西部和长宁构造东侧4个探区,总面积超过35 000 km^2。③在川东-鄂西和川南西部2个探区,龙马溪组有机质碳化呈连片分布趋势,面积较大,显示弱-严重碳化特征。④在鄂西北部和长宁构造东侧2个探区,有机质碳化区面积相对较小,分别显示严重碳化和弱碳化特征。综合认为,上述4个碳化区为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禁区,也是页岩气资源评价和战略选区面临的高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区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有机质碳化 电阻率响应 激光拉曼 高风险区
原文传递
基于互信息矩阵的油层气油比识别新方法——以南海北部湾盆地涠洲油田为例
19
作者 王任一 张登辉 +2 位作者 郭书生 黄导武 许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1-862,共12页
针对涠洲油田不同气油比油层具有相近中子挖掘效应特征,造成高气油比油层识别困难的问题。利用测井解释、油层测试分析、岩电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不同气油比油层测井响应特征、形成机理和侵入带电阻率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表... 针对涠洲油田不同气油比油层具有相近中子挖掘效应特征,造成高气油比油层识别困难的问题。利用测井解释、油层测试分析、岩电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不同气油比油层测井响应特征、形成机理和侵入带电阻率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表明:①中高气油比油层具有近乎接近的中子挖掘测井响应特征。只有在低气油比及相近地层压力情况下,中子挖掘效应法才能有效区分气油比高低,它是一种“窄谱”识别方法。②油气流体压缩系数对气油比变化很敏感,气油比越高,油气流体压缩系数越大,二者呈近似线性关系。利用油气流体压缩系数识别油层气油比方法,是一种“广谱”识别新方法。③通过求取重构后阵列感应电阻率测井曲线间互信息矩阵,可使隐含在阵列感应电阻率测井资料中气油比高低信息得到放大,互信息矩阵中互信息值的大小近似反映气油比高低信息。基于互信息矩阵的气油比识别方法,克服了中子挖掘效应法的适用限制条件,实现利用油气流体压缩系数对不同气油比油层的“广谱”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油比油层 中子挖掘效应 流体压缩系数 侵入带电阻率响应 互信息矩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