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糖脂与高活性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和界面行为
1
作者 肖宇 秦冰 +3 位作者 雷雪 江建林 侯研博 乔富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接触角及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分别研究了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槐糖脂(SL)与3种不同烷基链长高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C_(12)SA、C_(14)SA、C_(16)SA)复配混合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界面行为。结果表... 通过测定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接触角及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分别研究了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槐糖脂(SL)与3种不同烷基链长高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C_(12)SA、C_(14)SA、C_(16)SA)复配混合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界面行为。结果表明:随着高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长增加,混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协同作用逐渐增强;SL/C_(16)SA混合体系可有效降低其与稠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随着C_(16)SA摩尔分数(X_(C_(16)SA))增大,SL/C_(16)SA混合体系的浊度逐渐降低、胶束粒径逐渐减小、体系对油性表面的润湿反转能力逐渐增强,且对多孔油性基底的渗透速率更高;同时,当X_(C_(16)SA)>0.2时,SL/C_(16)SA混合体系胶束表面电荷密度降低,体系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沉积形成的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当X_(C_(16)SA)>0.7时,SL/C_(16)SA混合体系界面活性较好,可用于油田开采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糖脂 表面活性剂 分子间相互作用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不同乳化剂稳定的纳米乳液油/水界面行为
2
作者 杨怡霜 熊厚盛 +3 位作者 解新安 黎攀 杜冰 李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45,共11页
为揭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改性淀粉、吐温80/司盘80(Tween-80/Span-80,T/S80)和卵磷脂3种乳化剂构建的纳米乳液在油/水界面行为上的差异,采用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三者构建的乳液体系的剪切流变特性... 为揭示辛烯基琥珀酸酯化(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改性淀粉、吐温80/司盘80(Tween-80/Span-80,T/S80)和卵磷脂3种乳化剂构建的纳米乳液在油/水界面行为上的差异,采用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三者构建的乳液体系的剪切流变特性和界面吸附动力学,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微观油/水界面行为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结果发现:OSA分子在油/水处界面张力最低,而T/S80在油/水界面层的扩散速率最大,这与以碳链为骨架的T/S80易分散在水中有关。OSA乳液与水产生的氢键数最多,达到1300左右,展现出更强的疏水作用,同时也解释了其液滴形态为何最接近球形。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OSA改性淀粉分子和T/S80分子倾向于与水分子形成范德华力;而以甘油为骨架的卵磷脂的两条碳链有一定的相互排斥作用,表现出更为多样的弱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改性淀粉 吐温80/司盘80 卵磷脂 界面行为 纳米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界面行为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彬彬 冯思雨 +1 位作者 段君元 金培鹏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目的】探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article-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PAMCs)性能提升、应用前景等。【研究现状】概述PAMCs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搅拌铸造法、原位合成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成形法、挤压铸造... 【目的】探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article-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PAMCs)性能提升、应用前景等。【研究现状】概述PAMCs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搅拌铸造法、原位合成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成形法、挤压铸造法、直接氧化法、高温水热合成法等;从结合方式、结合强度、界面表征等方面对PAMCs界面进行介绍;从强化机制和增强体因素等方面对界面力学性能进行概括。【结论与展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分布、界面结合和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选择制备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所需的材料性能、生产成本及工艺可行性;界面结合对PAMCs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良好的界面结合能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强化机制决定材料的特性,通过成分设计、微观结构调控以及制备工艺优化等手段,实现多种强化机制的协同作用,可最大限度地提升材料的性能。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开发低成本、绿色环保等新型高效的制备技术,优化PAMCs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通过设计界面结构并调控界面反应等,可以进一步提升PAMCs的性能;控制界面反应也是PAMCs关键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颗粒增强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徐变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行为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王文锋 谭建平 曹明辉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3,共7页
为研究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混组合梁界面剪力和相对滑移的影响,提出一个简单实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假定荷载-滑移为线性以及钢梁与混凝土层之间无掀起的前提下,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的初应变法,建立部分剪力连接钢-... 为研究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混组合梁界面剪力和相对滑移的影响,提出一个简单实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假定荷载-滑移为线性以及钢梁与混凝土层之间无掀起的前提下,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的初应变法,建立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其中界面行为通过建立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对应节点的主从关系及特殊单元予以模拟。对比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收缩徐变对钢-混组合梁界面剪力和相对滑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缩徐变共同作用使得简支钢-混组合梁的界面滑移随着时间有较大程度地增加,但单独的收缩效应反而使界面滑移减小,尽管变化量可忽略不计;同时,由于界面剪力与滑移的正相关性,收缩徐变效应也使得端部界面剪力随时间增大,呈现出前期增长很快而后期增长缓慢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收缩徐变 界面行为 剪力连接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3铝合金与0Cr18Ni10Ti不锈钢气化冲击焊接界面行为
5
作者 吴媛媛 谷晓亚 +1 位作者 刘晓余 苏珊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1期36-40,45,共6页
针对Al、Fe元素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大,常规焊接方法焊接性差、接头强度低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对3003铝合金和0Cr18Ni10Ti不锈钢气化冲击焊接界面行为及产物分布的影响。使用光滑粒子... 针对Al、Fe元素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大,常规焊接方法焊接性差、接头强度低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的碰撞速度、碰撞角度对3003铝合金和0Cr18Ni10Ti不锈钢气化冲击焊接界面行为及产物分布的影响。使用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方法对气化冲击焊接过程中分析界面行为及温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的工艺参数条件对界面波形特征的影响规律,得出界面射流产生的条件和界面特征的形成机理,比较不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界面波形特征的变化趋势和界面产物的分布特点。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对推广气化冲击焊接在异种金属材料上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材料 气化冲击焊接 数值模拟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CoCrFeMnNi)/铜真空扩散连接的界面行为及接头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玉林 罗永春 +2 位作者 赵丹 张国庆 康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1,共8页
用固态扩散方法实现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与铜在温度750~850℃下的良好连接,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研究扩散反应温度对其界面反应行为... 用固态扩散方法实现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与铜在温度750~850℃下的良好连接,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EDS)分析、显微硬度测试及拉伸试验研究扩散反应温度对其界面反应行为和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菲克扩散第二定律计算和分析Cu原子在高熵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Cu在高熵合金一侧的扩散速率大于高熵合金组元在Cu侧的扩散,随温度增加,高熵合金组元向Cu侧扩散时其在扩散区内原子浓度分布降低的程度按Mn>Cr>Fe>Co>Ni的顺序依次减小。理论计算表明,Cu在高熵合金中的平均扩散系数明显小于铜在不锈钢中的平均扩散系数。经扩散反应后,Cu/高熵合金界面附近均可形成FCC型固溶体组织的反应层,无金属间化合物产生。所有扩散连接接头拉伸后其断裂均发生在远离界面的铜侧,随扩散焊温度升高,其抗拉强度和应变有所降低,其中750℃时铜的抗拉强度与应变分别达到最大值224MPa和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固态扩散焊 CoCrFeMnNi高熵合金/铜 界面行为和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WC-4Co复合层界面行为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建升 张占哲 +3 位作者 闫镇威 李刚 唐明奇 冯在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49-2855,共7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将亚微米WC-4Co陶瓷硬质合金材料沉积在铸钢材料上,制备电火花沉积合金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技术研究沉积层与基体间的界面行为,分析沉积层的表面润湿性、物相形成机理、微观组织结构、界面元素分布、界面结合机...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将亚微米WC-4Co陶瓷硬质合金材料沉积在铸钢材料上,制备电火花沉积合金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技术研究沉积层与基体间的界面行为,分析沉积层的表面润湿性、物相形成机理、微观组织结构、界面元素分布、界面结合机理和显微硬度变化等。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技术可以在金属基体表面制造出微纳米非晶高熔点强化层。铸钢表面沉积层主要由Fe3W3C、Co3W3C、Si2W和Fe2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过渡层中出现一些柱状晶和等轴晶的组织结构,沉积层中细小的Fe2C和Si2W等硬质相颗粒弥散分布于Fe3W3C和Co3W3C沉积层上。沉积层的厚度大于20μm,沉积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803.2 HV,细小弥散分布的硬质相是沉积层硬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电火花沉积 组织结构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ZL109复合材料中SiC的界面行为 被引量:19
8
作者 隋贤栋 罗承萍 +1 位作者 欧阳柳章 骆灼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常规 TEM为工具 ,研究了 Si CP/ ZL10 9复合材料中数十个 Si C颗粒及其界面 ,Si优先在 Si C表面上形核、长大 ,形成界面 Si,并形成大量 Si C/ Si界面。靠近 Si C界面的 Al基体中 ,普遍存在一层厚度小于 1μm的“亚晶铝带”,其内有大... 以常规 TEM为工具 ,研究了 Si CP/ ZL10 9复合材料中数十个 Si C颗粒及其界面 ,Si优先在 Si C表面上形核、长大 ,形成界面 Si,并形成大量 Si C/ Si界面。靠近 Si C界面的 Al基体中 ,普遍存在一层厚度小于 1μm的“亚晶铝带”,其内有大量位错。Si C与 Al、Si C与 Si之间虽然没有固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但是存在下列优先关系 :(110 3) Si C/ /(111) Al,[112 0 ]Si C/ / [110 ]Al;(110 1) Si C/ / (111) Si;[112 0 ]Si C/ / [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l界面 碳化硅增强 界面行为 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富氧底吹熔池熔炼过程机理及多相界面行为 被引量:24
9
作者 郭学益 王亲猛 +2 位作者 廖立乐 田庆华 张永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5期28-34,共7页
通过深入分析铜富氧底吹熔池熔炼过程,结合铜冶金过程相关理论,构建了底吹熔炼体系机理模型.该模型在反应区沿纵向分为7个功能层,分别为烟气层、矿料分解过渡层、渣层、造渣过渡层、造锍过渡层、弱氧化层和强氧化层;炉内沿横向分为反应... 通过深入分析铜富氧底吹熔池熔炼过程,结合铜冶金过程相关理论,构建了底吹熔炼体系机理模型.该模型在反应区沿纵向分为7个功能层,分别为烟气层、矿料分解过渡层、渣层、造渣过渡层、造锍过渡层、弱氧化层和强氧化层;炉内沿横向分为反应区、分离过渡区和液相澄清区3个功能区;各层/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熔体流场作用下,体系中多相多组元如CuFeS2、FeS2、Cu2S、FeS、2FeO·SiO2、Cu2O、FeO、Fe3O4、SO2、H2O、N2、S2等因物化性质差异,通过层/区间的界面进行快速传质行为;底吹熔炼体系处于动态的非稳态相平衡状态,氧势-硫势在炉内纵向及横向方向上均有梯度变化,通过合理控制不同层/区的氧势-硫势大小,可强化反应过程,进一步提升底吹炉熔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富氧底吹 熔炼机理 界面行为 多相平衡 氧势 硫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WC-8Co涂层界面行为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汪瑞军 钱乙余 +1 位作者 黄小鸥 刘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90,96,共4页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耐磨性差,对磨面容易产生粘结及对微动磨损敏感等缺点,限制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采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TC1合金表面制造WC-8Co强化层,可以有效提高TC1基体表面耐磨性能。作者研...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耐磨性差,对磨面容易产生粘结及对微动磨损敏感等缺点,限制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采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TC1合金表面制造WC-8Co强化层,可以有效提高TC1基体表面耐磨性能。作者研究了WC-8Co强化层的表面状态、界面行为以及相结构组成,认为TC1合金表面强化高熔点的WC-8Co材料,厚度可大于50μm;强化层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区;强化层表面由TiC、W_2C和少量W组成;强化层截面的显微硬度是基体的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火花沉积 WC-8Co涂层 界面行为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N)基金属陶瓷中碳化物的界面行为 被引量:16
11
作者 熊惟皓 胡镇华 崔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6,共3页
讨论了Ti(C,N)基金属陶瓷中碳化物的组织结构、界面行为,以及微量元素和工艺因素对碳化物界面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所从事科研的进展,提出了Ti(C,N)基金属陶瓷相界面层微晶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①碳化物相的微晶化;②冷却过程中的成分过冷... 讨论了Ti(C,N)基金属陶瓷中碳化物的组织结构、界面行为,以及微量元素和工艺因素对碳化物界面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所从事科研的进展,提出了Ti(C,N)基金属陶瓷相界面层微晶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①碳化物相的微晶化;②冷却过程中的成分过冷。从而在微晶化过渡层形成理论及控制方法的指导下,使金属陶瓷的韧性得到提高,性能稳定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界面行为 界面模型 微晶结构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界面行为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水升 李春忠 +1 位作者 张玲 曹宏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2-816,共5页
选择微米、亚微米和纳米级碳酸钙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粒度对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少量CaCO3填充PVC复合材料使体系的加工流动性变好,大粒径颗粒填充PVC复合材料的流动性... 选择微米、亚微米和纳米级碳酸钙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粒度对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少量CaCO3填充PVC复合材料使体系的加工流动性变好,大粒径颗粒填充PVC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更好。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断面出现大量的拉丝结构。采用纳米CaCO3填充PVC可使材料产生脆韧转变,显著提高PVC复合材料的韧性;微米CaCO3对PVC基本上没有增韧作用,拉伸强度随着填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且粒径越大拉伸性能下降的趋势也越大。引入了TPT方程的半经验参数B对不同粒径的CaCO3填充PVC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情况进行定量描述,发现碳酸钙颗粒粒径越小,界面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纳米碳酸钙 流变性能 界面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C的界面行为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要利 于华 +2 位作者 石红信 邱然峰 张柯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3-176,共4页
以WC合金作为电极,氩气为保护气体,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0Cr钢表面沉积WC合金层,通过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等测量方法,研究了40Cr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C层的显微硬度、表面状态、界面行为及相结构组成。结... 以WC合金作为电极,氩气为保护气体,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40Cr钢表面沉积WC合金层,通过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等测量方法,研究了40Cr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C层的显微硬度、表面状态、界面行为及相结构组成。结果表明,WC合金电火花沉积层存在微裂纹及气孔,主要由W、Fe6W6C、Fe3C和Cr23C6等相组成;沉积层显微硬度达820 HV,为基体的4.5倍;沉积层断面连续、致密,厚度为30μm;沉积层与基体之间发生了元素的相互扩散与合金化过程,呈冶金结合,无明显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WC沉积层 界面行为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拉速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4
作者 曹娜 朱苗勇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34-838,共5页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拉速下拉速、水口出口角度、浸入深度、铸坯宽度和保护渣黏度对钢/渣界面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水模型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一定拉速下,增加水口浸入深度和向下的张角能有效抑制钢/渣界面波动;熔渣黏度对钢...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拉速下拉速、水口出口角度、浸入深度、铸坯宽度和保护渣黏度对钢/渣界面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水模型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一定拉速下,增加水口浸入深度和向下的张角能有效抑制钢/渣界面波动;熔渣黏度对钢/渣界面形状几乎没有影响,而界面速度随熔渣黏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拉速连铸 结晶器 钢渣界面行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高温合金/Al_2O_3型壳界面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爱兰 曹腊梅 +1 位作者 薛明 张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0,共3页
采用直接浇注法制备金属型壳界面行为试样,其金属为单晶高温合金DD3、DD6,型壳为Al2O3。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试样表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l2O3型壳铸造出的DD3、DD6单晶铸件外表面光洁,Al2O3型壳可用于DD3、DD6... 采用直接浇注法制备金属型壳界面行为试样,其金属为单晶高温合金DD3、DD6,型壳为Al2O3。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试样表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l2O3型壳铸造出的DD3、DD6单晶铸件外表面光洁,Al2O3型壳可用于DD3、DD6单晶高温合金的熔模铸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型壳 单晶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应力下Cu/Ni/SnAg1.8/Cu倒装铜柱凸点界面行为及失效机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斌 黄云 +3 位作者 恩云飞 付志伟 陈思 姚若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5-273,共9页
微互连铜柱凸点因其密度高、导电性好、噪声小被广泛应用于存储芯片、高性能计算芯片等封装领域,研究铜柱凸点界面行为对明确其失效机理和组织演变规律、提升倒装封装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热电应力实验、在线电学监测、红外热像测试... 微互连铜柱凸点因其密度高、导电性好、噪声小被广泛应用于存储芯片、高性能计算芯片等封装领域,研究铜柱凸点界面行为对明确其失效机理和组织演变规律、提升倒装封装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热电应力实验、在线电学监测、红外热像测试和微观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Cu/Ni/SnAg_1.8/Cu微互连倒装铜凸点在温度100—150℃、电流密度2×10~4—3×10~4 A/cm^2热电应力下的互连界面行为、寿命分布、失效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铜柱凸点在热电应力下的界面行为可分为Cu_6Sn_5生长和Sn焊料消耗、Cu_6Sn_5转化成Cu_3Sn、空洞形成及裂纹扩展3个阶段,Cu_6Sn_5转化为Cu_3Sn的速率与电流密度正相关.热电应力下,铜凸点互连存在Cu焊盘消耗、焊料完全合金化成Cu_3Sn、阴极镍镀层侵蚀和层状空洞4种失效模式.基板侧Cu焊盘和铜柱侧Ni镀层的溶解消耗具有极性效应,当Cu焊盘位于阴极时,电迁移方向与热迁移方向相同,加速Cu焊盘的溶解以及Cu_3Sn生长,当Ni层为阴极时,电迁移促进Ni层的消耗,在150℃,2.5×10~4 A/cm^2下经历2.5h后,Ni阻挡层出现溃口,导致Ni层一侧的铜柱基材迅速转化成(Cu_x,Ni_y)_6Sn_5和Cu_3Sn合金.铜柱凸点互连寿命较好地服从2参数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为7.78,为典型的累积耗损失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一高温应力,热电综合应力显著加速并改变了铜柱互连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和失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柱凸点 界面行为 失效机理 热电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强化WC92Co8复合层界面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瑞军 钱乙余 刘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6-198,共3页
利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合金表面沉积WC92Co8强化层,能够有效改善基体表面性能。采用Ti合金、45钢为基体材料,研究了WC92Co8强化层与基体间的界面行为。认为电火花强化技术可在金属基体表面制造高熔点材料强化层。其中Ti合金强化层表面由... 利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合金表面沉积WC92Co8强化层,能够有效改善基体表面性能。采用Ti合金、45钢为基体材料,研究了WC92Co8强化层与基体间的界面行为。认为电火花强化技术可在金属基体表面制造高熔点材料强化层。其中Ti合金强化层表面由TiC相、W_2C相和少量的W组成。显微硬度达到1129 HV,强化层厚度大于50μm。Ti合金表面性能发生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强化 界面行为 WC92Co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及其界面行为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均志 赵艳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研究了经阳离子表面改性剂处理的轻质碳酸钙的界面行为,其悬浮液粘度下降,分散性提高,表面具有正电荷和一定的憎水性。这将有利于填料的留着和纸张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 轻质碳酸钙 造纸填料 表面改性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比变化对电火花沉积Ni201修复层界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运才 刘宗阳 杨雷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9-1403,共5页
再制造修复设备工艺参数选择是决定修复层质量的关键因素。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Ni201修复改性层,对比分析弧比取不同值时对修复层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检测方法,研究... 再制造修复设备工艺参数选择是决定修复层质量的关键因素。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Ni201修复改性层,对比分析弧比取不同值时对修复层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等检测方法,研究了修复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及相组成。结果表明:弧比取值在35%~45%之间时,修复层组织均匀致密,基体元素与修复层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修复层主要由Fe19Ni、Co3Fe7、Fe0.9Si0.1和C0.055Fe1.945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弧比 Q235钢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CrMo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C合金涂层的界面行为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华 潘清华 +3 位作者 李兆楠 林耀华 聂书才 杨豫川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6-99,共4页
以WC合金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35CrMo钢表面沉积WC合金强化涂层,考察了涂层的断面显微硬度,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EDX)、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了强化涂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显微硬度约为基体的2.... 以WC合金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35CrMo钢表面沉积WC合金强化涂层,考察了涂层的断面显微硬度,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EDX)、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了强化涂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显微硬度约为基体的2.5倍,涂层的耐磨性显著提高;涂层与基体的主要元素发生了相互扩散,所获涂层是由基体与WC合金电极发生反应的冶金结合层,涂层的主要成分是Fe7C3、Fe3W3C、Fe7C3、Fe7W6、Fe3W3C和Fe7W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WC涂层 界面行为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