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4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1
作者 刘昆明 刘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目的 分析在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的基础上,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疏血通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 目的 分析在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的基础上,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疏血通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抗凝、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和观察组(40例,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右莰醇+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并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神经功能,治疗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的生物标志物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3、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更大;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3、7、14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更大(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的基础上,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疏血通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和预后情况,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神经损伤,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依达拉奉右莰醇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致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钱程 程雪桦 +4 位作者 吴建博 常昕楠 周海峰 高宁舟 陈志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用药后诱发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对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161例住院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诱发出血的风险因素,ROC曲线预测出血风险临界值。结果50例患者(占比31.06%)发生出血...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用药后诱发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对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161例住院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诱发出血的风险因素,ROC曲线预测出血风险临界值。结果50例患者(占比31.06%)发生出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时间及联用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对疏血通注射液出血有显著影响(P<0.05)。出血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AUC为0.939,PT大于14.05 s(灵敏度0.920,特异度0.892)或用药时间长于11.5 d(灵敏度0.740,特异度0.793)易引发出血。结论在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时,建议对患者开展出血风险因素评估,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出血 风险因素 临床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05-008,共4页
探析将丁苯酞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老年脑梗死的情况。方法 纳入2022年5月~2024年5月在苏州市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之分为参考组与分析组,各31例,前者接受丁苯酞治疗,后者选择丁苯酞和疏血通注射液的方案... 探析将丁苯酞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老年脑梗死的情况。方法 纳入2022年5月~2024年5月在苏州市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6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将之分为参考组与分析组,各31例,前者接受丁苯酞治疗,后者选择丁苯酞和疏血通注射液的方案治疗,比对2组的效果。结果 分析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各项认知功能评分以及NIHSS评分改善程度比参考组更好(P<0.05);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将丁苯酞与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老年脑梗死的情况很好,有利于改善NIHSS评分、认知功能,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疏血通注射液 老年脑梗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郑振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54-057,共4页
探讨常规疗法和疏血通注射液应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效果。方法 以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例,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效果及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探讨常规疗法和疏血通注射液应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效果。方法 以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例,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效果及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心功能、血清炎症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常规治疗和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干预可获得显著功效,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常规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配合艾地苯醌治疗对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周美琴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其对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68例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其对神经电生理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68例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34例。对照组使用艾地苯醌治疗,研究组使用疏血通联合艾地苯醌治疗,比较两组神经电生理指标,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热、恶心、腹泻、皮疹)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δ+θ)/(α+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δ+θ)/(α+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MMSE与MoCA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MSE与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与B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配合艾地苯醌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可改善神经功能,提升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电生理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 疏血通 艾地苯醌 经电生理指标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6
作者 石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对内皮素-1(ET-1)、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中评估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01例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2021年...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对内皮素-1(ET-1)、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实践中评估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01例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疏血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评估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ET-1、NT-proBNP、一氧化氮(NO)、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黏度(LS)、全血高切黏度(HS)、血浆黏度(PV)]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T、TT延长,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长(t=7.200、6.483,P<0.05);FIB水平降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t=6.214,P<0.05)。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ET-1、NT-proBNP水平降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t=10.896、20.608,P<0.05);NO水平升高,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t=1.949,P<0.05)。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S、HS、PV水平降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t=6.705、5.180、6.612,P<0.05)。结论针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疏血通、辛伐他汀的联合用药方案,能够优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调节ET-1、NT-proBNP、NO水平,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故凝血指标、ET-1、NT-proBNP、NO、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可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1 利钠肽 疏血通注射液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结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超敏C蛋白作用研究
7
作者 白晓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6-089,共4页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联合药物(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重要价值。方法 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4例纳入参考组单独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44例纳入探究组联合药物(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互比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联合药物(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重要价值。方法 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4例纳入参考组单独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44例纳入探究组联合药物(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互比组间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对患者机体的整体影响。结果 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探究组更高(P<0.05)。比较治疗前组间VEGF、hs-CRP水平、NIHSS、mRS评分,差异甚小(P>0.05),治疗后探究组更高(低)(P<0.05)。比较组间安全性,两组均比较低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联合药物(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可全面提高效果,减低炎性反应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发挥出较强的保护血管内皮作用,且联合治疗期间未出现诸多不良反应,这对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超敏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TGF-β_(1)、Smad1的影响
8
作者 郑敏根 潘利亚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同源物1(Smad1)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同源物1(Smad1)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TGF-β_(1)、Smad1、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CD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_(1)低于治疗前,Smad1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GF-β_(1)低于对照组,Smad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14.63%,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TGF-β_(1)、Smad1,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辅助治疗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丽娜 谭逸海 +2 位作者 丁薇 张根明 唐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607-613,62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变、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系统评价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变、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疏血通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疏血通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脑梗死病人临床总有效率[OR=3.60,95%CI(2.12,6.10),P<0.00001],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MD=-2.24,95%CI(-2.92,-1.55),P<0.00001],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D=10.28,95%CI(9.94,10.62),P<0.00001],改善全血高切黏度[MD=-0.61,95%CI(-0.74,-0.48),P<0.00001]、全血低切黏度[MD=-1.84,95%CI(-2.06,-1.61),P<0.00001]、纤维蛋白原[MD=-0.72,95%CI(-1.40,-0.04),P=0.04],降低C反应蛋白[SMD=-0.67,95%CI(-0.99,-0.35),P<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SMD=-2.22,95%CI(-4.35,-0.09),P=0.04]水平。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安全性较高。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变及炎性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阿替普酶 溶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抑制Bim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10
作者 潘甚豪 曹东芳 +5 位作者 赵凡一 赵思捷 张承皓 梁建峰 伍健伟 袁忠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6,共8页
【目的】探究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CGNs分为存活对照组(用含K+浓度为25 mmol/L的培养基,即25 K组)、凋亡组(用含K+浓度为5 mmol/L的培养基,即... 【目的】探究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CGNs分为存活对照组(用含K+浓度为25 mmol/L的培养基,即25 K组)、凋亡组(用含K+浓度为5 mmol/L的培养基,即5 K组)、以1/50、1/40、1/30、1/20、1/10浓度(稀释50、40、30、20、10倍)疏血通注射液处理组(25 K以及5 K合并疏血通处理组)以及对应不同浓度(2 U/mL、2.5 U/mL、3.34 U/mL、5 U/mL、10 U/mL)水蛭素处理组(25 K以及5 K合并水蛭素处理组),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并统计凋亡率。在蛋白印迹实验中,在25 K和5 K条件下用1/50、1/10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以及对应2 U/mL、10 U/mL浓度水蛭素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Bim、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核染色结果显示,与25 K存活对照组比较,5 K凋亡组凋亡率增加;与25 K存活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与5 K凋亡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凋亡率下降,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率下降越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5 K凋亡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Cleaved Caspase-3、Bim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通过抑制Bim表达,进而抑制线粒体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颗粒神经元 凋亡 疏血通 水蛭素 BIM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11
作者 杨玉晴 江程 +5 位作者 李春晓 李学林 陈玉欢 王士挺 凌霄 赵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对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的文献进行再评价研究,获取药品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收载的疏血通注射液的药品... 目的:对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的文献进行再评价研究,获取药品临床安全性信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截至2023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收载的疏血通注射液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ADR/ADE发生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纳入21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151篇,个案报告41篇,安全性监测20篇,共报告ADR/ADE 1361例。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累及16个器官和或(系统),90种临床表现,合计2109例次,主要集中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37例次,占30.20%),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红肿等;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447例次,占21.19%),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802例给出了具体用药剂量,其中发生ADR/ADE的单次超剂量(>6 mL)使用情况占11.10%(89例)。314例有ADR/ADE发生时间的具体描述,其中给药后0~30 min发生的占36.94%(116例),>7 d发生的占11.78%(37例)。319例记录了ADR/ADE处理转归情况,其中317例好转或痊愈。严重的ADR/ADE共发现9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皮疹、过敏性休克等。结论:通过描述性文献研究可以系统梳理疏血通注射液相关ADR/ADE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ADR转归及预后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安全性 再评价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史帝 王暖 +4 位作者 周昊 赵超 燕雨晴 耿子旸 张锦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43例,替罗非班)、联药组(43例,疏血通+替罗非班),2组患者均进行...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3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43例,替罗非班)、联药组(43例,疏血通+替罗非班),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并加用相应药物,测量和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外周阻力)、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炎性因子[白介素(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情况,统计用药期间恶心、牙龈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药组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单药组,外周血管阻力低于单药组(t/P=4.991/<0.001、2.898/0.005);血清SOD、GSH-Px水平高于单药组,MDA水平低于单药组(t/P=5.711/<0.001、14.305/<0.001、7.927/<0.001);血清IL-4、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t/P=8.886/<0.001、9.312/<0.001、6.984/<0.001);血清vWF、ET-1、ICAM-1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t/P=8.314/<0.001、9.824/<0.001、11.054/<0.00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单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单药组(t/P=9.188/<0.001、10.946/<0.001);2组牙龈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疏血通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恢复其脑血流动力学,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并改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且联合治疗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 替罗非班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疏血通注射液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段俊妤 唐璐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5期135-140,共6页
目的了解国内疏血通注射液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3年6月2日收录的疏血通注射液研究文献... 目的了解国内疏血通注射液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建库至2023年6月2日收录的疏血通注射液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6.1R6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共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3924篇,发文趋势先上升后下降,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谢雁鸣、姜俊杰,发文机构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为代表,同地区医院与大学合作较多,跨地域合作较少;高频关键词包括“脑梗死”“临床疗效”“依达拉奉”“血液流变学”“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关键词共聚为10类,突现关键词20个。结论该领域主要作者团队和机构集中在北京、内蒙古等北方地区,研究内容集中在临床疾病应用、联合用药、观察指标、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为当前疾病研究热点,疏血通注射液与西药联合运用及对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探讨可能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建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7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χ^(2)=4.127,P=0.042<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12.30±1.23)分低于对照组的(24.61±1.80)分、BI评分(81.45±8.27)分高于对照组的(74.39±7.46)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的8.00%,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IL-6、IL-8、TNF-α分别为(3.86±1.03)ng/ml、(0.06±0.05)pg/ml、(138.62±26.31)pg/ml,低于对照组的(4.69±1.05)ng/ml、(0.11±0.08)pg/ml、(351.62±29.62)pg/ml,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分别为(4.92±0.81)mPa·s、(9.92±0.78)mPa·s、(1.62±0.11)mPa·s、(3.03±0.03)g/L,低于对照组的(6.18±0.89)mPa·s、(10.91±0.81)mPa·s、(1.71±0.17)mPa·s、(4.58±0.07)g/L,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并纠正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安全性较高,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氯吡格雷 神经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梦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9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9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炎症反应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较对照组的69.23%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与对照组的5.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促进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临床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配合艾地苯醌治疗对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思静 王善广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 目的分析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伴VCI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42,艾地苯醌治疗)和(n=42,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神经电生理指标、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δ+θ)/(α+β)为(0.96±0.13)、P300潜伏期为(275.92±24.18)ms低于对照组,P300波幅(5.35±0.84)μ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33、8.242、2.548,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为(22.43±1.55)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23.24±3.38)分,高于对照组的(17.97±2.66)分、(19.18±3.27)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2.31±2.54)分,低于对照组(17.52±3.31)分,Barthel指数(70.49±4.18)分,高于对照组(63.2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9、5.595、8.093、7.910,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高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结论在脑梗死伴VCI中,疏血通与艾地苯醌配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改善,提高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调节神经电生理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 疏血通 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电生理指标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秀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神经生化指标[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炎性因子[正五聚蛋白3(PTX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再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清S100β、sICAM-1、M-CSF、PTX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及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为2.04%(1/49),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元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再梗死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用纤溶酶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疏血通注射液 纤溶酶 炎性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刘亚首 夏磊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SXTI)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AIS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A组(48例,常规治疗)、B组(52例,在A组...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SXTI)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AIS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组,A组(48例,常规治疗)、B组(52例,在A组基础上加用SXTI),比较两组血脂指标,炎性因子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斑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B组TC、TG、LDL-C、LP水平均低于A组,HDL-C水平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指标、C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8、TNF-α、CIMT、斑块面积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hs-CRP、IL-8、TNF-α、CIMT、斑块面积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NIHSS各项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B组ADL评分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FMA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SXTI,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指标,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额外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水平 炎性因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姜晋华 陈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95-098,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早期静脉溶栓,研究组联合疏血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联合疏血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早期静脉溶栓,研究组联合疏血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0.05)。结论 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疏血通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调节其血液循环,迅速缓解大脑缺血状态,有效控制病情,挽救生命。相比传统溶栓术,这种方法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抑制神经系统损伤,提升患者预后,能够更好地拯救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可以控制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促进其脑组织功能恢复,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早期静脉溶栓 疏血通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评价
20
作者 邓永雄 毕海权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5-18,23,共5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永川惠民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重庆市永川惠民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出血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及疾病相关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D-二聚体(D-D)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PTT、PT均长于对照组,INR值高于对照组,D-D水平、NIHS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进行改善,降低出血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疏血通注射液 凝血功能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