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测量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早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琳钰 陈子明 +3 位作者 曾俊卿 鄢毅 张达颖 顾丽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52例(n=52)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4天使用超声测...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52例(n=52)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4天使用超声测量双侧臀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水平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值(cross sectional area,CSA),计算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CSA、坐骨神经肿胀率(sciatic nerve swelling rate,SR-SN)。收集患者BMI值(body mass index)、术前、术后第4天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治疗改善率(treatment improvement rate,TIR)。以评分量表为对照,对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4天VAS、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0.01),手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坐骨神经术前患侧CSA值大于健侧(P<0.01),术后患侧CSA值减小但仍大于健侧(P<0.01),患侧SR-SN大于健侧(P<0.01)。患侧△CSA与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负相关(P<0.05);患侧SR-SN与BMI正相关,与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负相关(P<0.05);患侧△CSA、SR-SN与O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患侧坐骨神经横截面积手术前后的变化越大,术后早期症状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测量 坐骨神经 横截面积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估
2
作者 唐国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91-094,共4页
评价产后出血病人输血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将钦州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2024年9月间收治的11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纳入研究范围,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9例。观察组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输血治疗,对... 评价产后出血病人输血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将钦州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2024年9月间收治的118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纳入研究范围,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9例。观察组在积极处理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输血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在第三产程的出血量、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以及24小时的总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PT、APTT、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的评估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2%,这明显超过了对照组的62.7%(P<0.05)。观察组均无输血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输血治疗能显著提高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输血治疗 疗效评估 凝血功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联合左西孟旦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评估分析
3
作者 陈瑞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59-063,共5页
研究多巴酚丁胺与左西孟旦联用治疗急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研究包含98名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他们划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独立使用药物组,各组人数为49。在联合治疗组,使用了多巴酚丁胺并且左西孟旦共同作为治疗方法,在独立治疗组则采用多... 研究多巴酚丁胺与左西孟旦联用治疗急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研究包含98名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他们划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独立使用药物组,各组人数为49。在联合治疗组,使用了多巴酚丁胺并且左西孟旦共同作为治疗方法,在独立治疗组则采用多巴酚丁胺或者左西孟旦单独作为患者的治疗措施。结果 血流动力学指标EVLWI、CVP和MAP的GGBS于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联合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有明显的改进;而炎性因子hs-CRP、TNF-和IL-6、明胶酶MMP-2以及MMP-9和血浆内脂素在病患身体内部也有明显的下调,所有数据变化都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和LVEF比较,联合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与左西孟旦能够显著提升心功能,优化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展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 疗效评估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与CEA检测在肺癌患者免疫联合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4
作者 贺敏 赵惠临 +5 位作者 杨晓斌 郭佳 刘书颖 尹杰荣 程磊 黄晓玲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104-108,11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水平作为肺癌免疫联合治疗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免疫联合化疗或联合抗血管治疗)50例和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水平作为肺癌免疫联合治疗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免疫联合化疗或联合抗血管治疗)50例和对照组(放化疗治疗)50例。考察VEGF、CEA水平与免疫联合治疗两周期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40%vs 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仅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患者疗效显著提升(56%vs 22%)。单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基线VEGF、CEA水平与近期疗效显著相关。而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CEA水平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有效患者VEGF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中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有效患者CEA水平无显著变化。对血清学指标与免疫联合治疗近期疗效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仅VEGF下降率与疗效显著相关(HR=0.085,95%CI为0.009~0.857,P<0.05)。治疗后VEGF水平下降>20%的免疫联合化疗患者中,44%显示治疗有效;VEGF水平下降>20%的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患者,80%显示治疗有效。结论免疫联合治疗患者相较放化疗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治疗有效患者VEGF水平显著降低。治疗两周期后VEGF下降率对患者免疫联合治疗,尤其是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的近期疗效具有潜在预测作用,有望作为此类药物临床策略开发的敏感指标,并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癌胚抗原 免疫联合治疗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卵巢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翠翠 董景云 +3 位作者 唐丽玮 王迪 邹秀媛 高岩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8-562,共5页
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及时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超声凭借其经济简便、无辐射性、实时动态等特点在卵巢癌的化疗评估中展现出巨大优势,多模态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弥补了传统超声的不足... 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及时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超声凭借其经济简便、无辐射性、实时动态等特点在卵巢癌的化疗评估中展现出巨大优势,多模态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弥补了传统超声的不足,定量地对化疗疗效进行更准确的评估。本文总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微血管成像、超声造影技术以及超声联合人工智能在卵巢癌化疗评估中的作用机制、诊断依据和应用价值,深入了解多模态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人工智能在超声其他领域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疗效评估的准确率,为化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卵巢癌 化疗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肤镜的外阴白斑无创诊断与疗效评估
6
作者 肖雁冰 苏远华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41-748,共8页
外阴白斑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上可以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对该病作出临床诊断,但外阴活组织病理检查(外阴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鉴于外阴活检的有创性和女性外阴的特殊性,无论是基于诊断目的的初次活检还是基于疗效... 外阴白斑是妇科常见病,临床上可以通过患者症状、体征对该病作出临床诊断,但外阴活组织病理检查(外阴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鉴于外阴活检的有创性和女性外阴的特殊性,无论是基于诊断目的的初次活检还是基于疗效评估目的的再次活检在临床应用的阻力都非常大,同时有违人道精神和微无创的医学发展理念。有鉴于此,团队结合近三十年使用自制中药膏无创治疗该病的经历、经验,率先提出使用皮肤镜对该病进行无创诊断和疗效评估的理念并进行了系列开创性研究,取得相应研究结果。本文即根据外阴白斑研究现状和团队的研究结果撰写的一篇述评,希望借此引起妇产科学界对皮肤镜用于外阴白斑无创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重视,逐渐提高其研究、应用的普及率、准确性,服务临床、造福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白斑 皮肤镜 无创 诊断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皮导管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评估
7
作者 邹正东 陈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皮导管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3日—2021年1月30日资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34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n=66)和经皮导管引流组(n=68)。高危被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皮导管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3日—2021年1月30日资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34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n=66)和经皮导管引流组(n=68)。高危被定义为急性生理评估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为7分或更高。主要终点是1年内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包括1个月内感染和心肺并发症,1年内需要再次干预(必须与急性胆囊炎相关的手术、放射或内镜检查),或复发1年内胆道疾病。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①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因伴胆管炎需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1例患者因低钠血症接受保守治疗,2例在出院数周后接受选择性胆囊切除术,11例(17.2%)患者腹腔镜手术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68例接受经皮导管引流,其中65例(95.6%)手术成功,其余3例患者放射科医师未能将经皮管放入胆囊腔,其中2例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直到症状消失,1例患者因胆囊穿孔和造影剂外渗导致严重腹痛而需要紧急胆囊切除术。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皮导管引流组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3.0%vs.8.8%,P=0.270):分配给胆囊切除术的66例患者中有8例(12.1%)和分配到经皮导管引流组68例患者中有44例(64.7%)出现主要并发症(风险比0.2,95%置信区间0.1~0.4;P<0.001)。经皮导管引流组有45例患者(66.2%)需要再次介入治疗,而胆囊切除组有8例患者(12.1%)需要再次介入治疗(P<0.001)。经皮导管引流组胆道疾病复发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52.9%vs.4.5%,P<0.001)。中位住院时间长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 d vs.5 d,P<0.001)。结论与经皮导管引流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胆道疾病的复发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有助于后期患者身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经皮导管引流术 高危急性胆囊炎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调气化痰法在预防中风病复发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估
8
作者 李爽 王开成 +1 位作者 卢成杰 李海林 《炫动漫》 2024年第5期230-232,共3页
脑卒中,即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其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障碍等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总体上可分为缺血性... 脑卒中,即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其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障碍等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总体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由于该病发作突然、起病急骤,并且症状多样且变化迅速,常伴有晕倒、抽搐等症状,与自然界中风的多变特性相似,因此被称为中风或卒中。该疾病常常会留下后遗症,并且患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因此对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构成了重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复发 中医调气化痰法 预防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及消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亚莉 马步云 靳丽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及消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善CEUS检查及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72)和恶性组(n=18)。观察两组患者CEUS定量参数,评估其对...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及消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善CEUS检查及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72)和恶性组(n=18)。观察两组患者CEUS定量参数,评估其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良性组均拟行微波消融术(MWA),再分为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引导组(n=36)和CEUS引导组(n=36),观察患者结节缩小率、完全消融率和原位复发率。结果:良性组的相对造影剂到达时间(IRF)、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US定量参数均具有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P<0.05)。CEUS引导组术后1、6及12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均高于CDFI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CEUS引导组完全消融率高于CDFI引导组;原位复发率低于CDFI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不仅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行鉴别诊断,也可对消融疗效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诊断 微波消融术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任务在神经工程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璨 包书圣 +1 位作者 许猛 饶家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3,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髓结构受到外力或病变等破坏,阻断了脊髓内的上行感觉传入和下行运动输出通路,进而导致患者永久且不可逆转的感觉运动等功能丧失[1—2]。由于SCI后的自发再生能力孱弱,通过促进神经组织再生以实现...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髓结构受到外力或病变等破坏,阻断了脊髓内的上行感觉传入和下行运动输出通路,进而导致患者永久且不可逆转的感觉运动等功能丧失[1—2]。由于SCI后的自发再生能力孱弱,通过促进神经组织再生以实现功能恢复的研究极具挑战性,目前绝大部分研究仍处于动物水平,尚未出现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运动 脊髓损伤 疗效评估 功能恢复 脊髓结构 神经工程 运动输出 神经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1/PD‑L1用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疗效评估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11
作者 杨蓓蓓 刘冬 +4 位作者 张晓钰 张晋 乌伊萍 李兴欢 姜凤丽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641-648,共8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治疗消化道肿瘤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免疫治疗或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的14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治疗消化道肿瘤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免疫治疗或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的14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连续性变量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FS)预测因素的筛选;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PFS的影响;将多因素Cox回归中影响患者PFS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价预测模型的效能;通过X-tile软件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风险分层。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 P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白蛋白(ALB)、肌酐清除率(Ccr)、免疫治疗期间激素/质子泵抑制剂(PPI)/抗菌药物(ATB)暴露史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均是影响消化道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后PFS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 PS、免疫治疗期间激素/ATB暴露史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后PFS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包含以上独立预测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4,90 d及180 d PF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中AUC分别为0.9332、0.9325,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临床决策分析曲线显示该列线图临床实用性良好,低风险患者的PFS明显优于中、高风险组。结论ECOG PS评分、免疫治疗期间激素暴露史和抗菌药物暴露史是影响消化道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后PFS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为预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抗PD-1/PD-L1治疗 列线图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综合治疗后的影像学疗效评估
12
作者 李淑文 张雷 +2 位作者 王粟 寇文豪 杨世忠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53-258,共6页
肝细胞癌(HCC)的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常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术前治疗策略的制定需基于术前诊断,特别是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多学科讨论、科学的治疗终点选择等。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HCC影像学疗效评估的进展... 肝细胞癌(HCC)的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常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术前治疗策略的制定需基于术前诊断,特别是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评估、多学科讨论、科学的治疗终点选择等。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HCC影像学疗效评估的进展及其与病理学评估的关系,为提高术前治疗策略的科学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综合治疗 影像学 病理学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4种疗效评估标准的首次评估在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治疗中的预后预测价值
13
作者 杨萍 赵晓芳 +2 位作者 唐华丽 李易 毛芸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比较RECIST1.1、mRECIST1.1、Choi及早期形态学变化(early morphological change,EMC)4种疗效评估标准对接受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并分析不同疗效... 目的:比较RECIST1.1、mRECIST1.1、Choi及早期形态学变化(early morphological change,EMC)4种疗效评估标准对接受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并分析不同疗效患者的手术时机。方法:分别采用RECIST1.1、mRECIST1.1、Choi及EMC标准回顾性分析本院66例GISTs患者IM治疗前后的增强CT图像,并根据首次随访疗效反应将患者分为疗效good组和poor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别描绘四种疗效评估标准两组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OS及PFS是否存在组间差异。计算首次随访不同疗效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及达到最佳疗效反应(best of response,BOR)的比例以确定合适的手术时机(在BOR比例≥50%且PD比例≤20%的前提下,患者最佳手术时机定义为两者差值最大的治疗时间段)。结果:EMC标准首次随访疗效good组与poor组间OS(P=0.043)及PFS(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oi标准2组间仅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RECIST1.1及mRECIST1.1标准首次随访疗效反应分组一致,2组间OS及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C标准疗效good组即完全反应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50%患者达BOR且无患者发生PD,该组最早PD时间为治疗后1.5年;并且完全反应患者手术与未手术组间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EMC标准能够早期、准确地对GISTs患者IM治疗后的预后进行分层;且依据EMC标准,完全反应患者可在治疗后1年再考虑手术切除,但这部分患者或许能够选择定期监测等更为保守的治疗措施来代替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疗效评估 预后预测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与子宫肌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在高强度聚焦超声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锋 王倩 +4 位作者 张燕 周雅琦 程将 陈京喆 丁中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究彩色超微血管成像(cSMI)与子宫肌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89例,分别采用cSMI检测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肌瘤血流情况,... 目的探究彩色超微血管成像(cSMI)与子宫肌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89例,分别采用cSMI检测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肌瘤血流情况,比较二者检测一致性;对其中符合HIFU适应证的68例患者采用HIFU治疗,比较不同血流分级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肌瘤血流情况。结果cSMI检出1级22例(24.72%),2级51例(57.31%),3级16例(17.97%),CDFI检出1级30例(33.71%),2级41例(40.07%),3级18例(20.22%),两种方法对子宫肌瘤血流情况评估一致性中等(Kappa=0.490,P<0.05),SMI检出血流2级患者数量多于CDFI;不同血流分级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随血流分级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血流分级3级患者阻力指数高于血流分级1级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与血流分级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4,0.635,0.324,P<0.05);68例患者接受HIFU治疗,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HIFU治疗前子宫肌瘤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流分级2、3级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大于血流分级1级患者(P<0.05);68例患者采用HIFU治疗后,显效49例(72.06%),有效19例(27.94%),总有效率100.00%;不同血流分级患者中,血流分级越高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越大,而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和消融率随血流分级增加逐渐减低(P<0.05);治疗后,68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治疗后血流分级为0级(52.94%),27例患者血流分级为1级(39.71%),5例患者血流分级为2级(7.35%)。结论SMI技术能有效评估子宫肌瘤血流情况,可用于HIFU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子宫肌瘤 血管分级 高强度聚焦超声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基于影像组学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对于CCLM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与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DL)具有人工智能(AI)参与度高、可重复性强、性能可靠等优势,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能,应... 基于影像组学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CLM)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对于CCLM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与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DL)具有人工智能(AI)参与度高、可重复性强、性能可靠等优势,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前景值得期待。随着多模态融合模型、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的逐步构建,影像组学和DL将在CCLM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影像组学 疗效评估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个体化管理 早期预测 多模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20名风湿免疫科医生问卷调查分析干燥综合征疗效评估现状
16
作者 钟琳洁 刘瑞华 +4 位作者 郭子琳 徐浩东 周新尧 唐晓颇 姜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2期2474-2478,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病情评估、随访时间以及评估指标可行性,为制定适合中国的SS疗效评估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匿名问卷形式,对全国各级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医生进行调查,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临床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病情评估、随访时间以及评估指标可行性,为制定适合中国的SS疗效评估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匿名问卷形式,对全国各级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医生进行调查,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20份,男女比例约1∶1,中位年龄43.59岁,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医生比例约4.42∶1,年龄<50岁和≥50岁人数比例约2.20∶1。三甲医院和年长医生进行病情评估时间间隔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是医生调整SS治疗方案最关注的结局指标;年龄和专业类别影响医生对疗效评估指标的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生普遍选择“1~3月”的随访时间间隔,导致失访的主要原因为“患者不重视”。中医随访时间较临床医学和中西结合医生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探寻、明确SS各项评估指标及治疗方法的特异性评估时间,并制定基于中医药治疗SS的患者报告结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疗效评估 评估指标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白癜风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伟梅 马杰 +1 位作者 索翠平 赵建斌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在白癜风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3例白癜风患者100处色素减退皮损为研究对象,皮损均接受单一疗法,其中28处皮损外用糖皮质激素(TCS)治疗,30处皮损外用维生素D3衍生物(TVDA)治疗,42处皮损... 目的分析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在白癜风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3例白癜风患者100处色素减退皮损为研究对象,皮损均接受单一疗法,其中28处皮损外用糖皮质激素(TCS)治疗,30处皮损外用维生素D3衍生物(TVDA)治疗,42处皮损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I)治疗。0~16周均分别采用Wood灯、基于白癜风可视化程度量表(VNS)、RCM监测疗效,观察3种治疗方法的起效时间,并回顾分析和比较3种监测手段的评估结果。结果RCM观察不同治疗组的起效时间均早于Wood灯观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od灯评估结果与RCM评估结果比较,0~6周RCM下起效例数明显多于Wood灯下起效例数(P<0.05),7~16周两者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od灯评估结果与VNS评估结果比较,0~16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Wood灯评估结果为标准,RCM早期评估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明显高于VNS(P<0.05)。结论RCM特征对白癜风疗效评估的价值较高,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势,可作为白癜风早期疗效评估的客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Wood灯 基于白癜风可视化程度量表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在HCC患者TACE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晓雯 刘梓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TACE治疗的96例HCC患者临床资料,男53例,女43例;年龄(52.69±4.0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并于术后1个月行增强CT、超声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对肿瘤残留的诊断效能,使用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并观察残留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96例患者经TACE治疗1个月后,共发现肿瘤残留15例,占15.63%;超声造影诊断肿瘤残留11例,占11.46%;增强CT诊断肿瘤残留10例,占10.42%;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肿瘤残留13例,占13.54%。对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对肿瘤残留诊断效能及Kappa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0.00%、98.77%、95.83%、96.39%、92.31%、0.833,均高于超声造影、增强CT。结论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在HCC患者TACE疗效评估中应用优势明显,可作为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增强CT 超声造影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负重位全长拼接DR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计划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19
作者 完颜成明 范庆忠 陈韩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下肢负重位全长拼接DR片在术前技术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4月于周口淮海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1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负重位全长拼接DR片检查。分析...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下肢负重位全长拼接DR片在术前技术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4月于周口淮海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单髁置换术1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下肢负重位全长拼接DR片检查。分析术前膝关节骨骼形态及下肢力线状况、对比髋部-膝部-踝角部及股骨下角角度变化,并评估患者术后效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全部完成双下肢负重位全长拼接DR片检查,获得的图像清晰度较强,图像中无伪影及拼接线,能够较为完整的显示膝关节形态,图像质量较高,和临床影像学诊断要求相统一。与术前相比,术后髋部-膝部-踝角部角度较小,股骨下角角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出现膝关节内翻89例,膝关节外翻10例,无合并膝关节内翻及外翻11例。术前MAD距膝关节中心内侧距离及胫骨角膝关节内翻、外翻及无合并膝关节内翻、外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内翻患者MAD距膝关节中心内侧距离及胫骨角均>术前,膝关节外翻患者MAD距膝关节中心内侧距离及胫骨角均<术前,无合并膝关节内翻及外翻患者MAD距膝关节中心内侧距离<术前,胫骨角>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负重位全长拼接DR片的应用可获得完整的膝关节图像,有助于制定更加全面且准确的手术方案,同时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负重位 全长拼接DR片 术前计划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肌骨超声影像特征在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珍珍 韩巧 +3 位作者 卢晓春 苗国蓉 林兴洁 张小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肌骨超声(MSUS)影像特征在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活动期RA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标准化抗RA治疗及MSUS检查,治疗后依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肌骨超声(MSUS)影像特征在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活动期RA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标准化抗RA治疗及MSUS检查,治疗后依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将患者分为临床应答组(DAS28评分≤2.6分,n=136)和无临床应答组(DAS28评分>2.6分,n=54)。比较各组MSUS半定量参数评分,并分析各参数对RA患者临床疗效评估的价值。结果:治疗后,RA患者MSUS半定量参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临床应答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无临床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US半定量参数评分评估RA患者接受治疗的临床应答的灵敏度为74.1%、68.5%、74.1%、66.7%,特异度为88.2%、91.9%、91.2%、90.4%。结论:RA患者MSUS影像特征主要表现为滑膜增厚、骨侵蚀严重、关节积液增多及滑膜内高血流信号,且各影像学特征评分在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肌骨超声 影像特征 临床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