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DNA与改良痘苗病毒组合疫苗诱导小鼠抗体应答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淑梅 李珣 +4 位作者 薛采芳 缪军 雷俊川 刘忠湘 王宪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索DNA与改良痘苗病毒(MVA)组合免疫对增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抗体应答的作用。方法以人工合成MSP1全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DNA免疫质粒VR1020/190和重组MVA,单用VR1020/190或与表达质粒GM-CSF共同对小鼠进行初始免疫后... 目的探索DNA与改良痘苗病毒(MVA)组合免疫对增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抗体应答的作用。方法以人工合成MSP1全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DNA免疫质粒VR1020/190和重组MVA,单用VR1020/190或与表达质粒GM-CSF共同对小鼠进行初始免疫后,用重组病毒追加强化,采用DNA/MVA组合方案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IgG及其亚类水平,经腹腔接种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进行攻击。结果DNA免疫能有效诱导小鼠产生抗MSP1-190抗体,其终点稀释度为1∶2500,GM-CSF质粒共免疫组抗体的终点稀释度为1∶11150,抗体亚类的测定表明GM-CSF质粒显著促进了IgG1类抗体应答,MVA追加可使单独免疫组和共免疫组抗体分别增加53和10倍;两实验组产生了水平相近的抗19000抗体(1∶32000),其含量占血清中MSP1总IgG的1/4-1/3。经转基因伯氏疟原虫Pb-PfM19攻击后小鼠的存活时间并没有明显延长(P>0.05)。结论采用合成MSP1全基因进行DNA/MVA组合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显著的抗体应答,抗体的详细特性和保护作用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抗体应答 痘苗病毒 疫苗诱导 组合 改良 BALB/c小鼠 ELISA测定 DNA免疫 伯氏疟原虫 MSP1 血清IgG MVA CSF 免疫组 人工合成 表达质粒 重组病毒 IgG1 抗体亚类 总IgG 存活时间 MSPI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型糖蛋白A衍生物对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识别及入侵红细胞的效应
2
作者 王向东 骆训懿 +1 位作者 李建新 魏尧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用电泳纯人血型糖蛋白A(GPA)制得下列衍生物:(1)用胰蛋白酶酶解GPA分离得GPA糖肽;(2)制备GPA和GPA糖肽两种抗体;(3)制备去糖GPA(dGPA);(4)用人红细胞膜全脂分别重组成含GPA及dGPA的两种脂质体。用上述制品对FCC-1/HN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 用电泳纯人血型糖蛋白A(GPA)制得下列衍生物:(1)用胰蛋白酶酶解GPA分离得GPA糖肽;(2)制备GPA和GPA糖肽两种抗体;(3)制备去糖GPA(dGPA);(4)用人红细胞膜全脂分别重组成含GPA及dGPA的两种脂质体。用上述制品对FCC-1/HN株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实验,发现:(1)GPA脂质体可与裂殖子结合,而dGPA脂质体呈阴性反应。(2)GPA,GPA糖肽,GPA抗体,GPA糖肽抗体及GPA脂质体均有阻止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裂殖子 红细胞 人血型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水平抗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2(MSP2)抗体与肯尼亚(沿海地区)的临床疟疾风险降低有相关性
3
作者 夏惠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5年第6期280-280,共1页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风险评估 肯尼亚 高水平 临床 沿海地区 疟疾 抗体 MSP2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疫苗
4
作者 张昀 《生物制品快讯》 2002年第6期7-7,共1页
关键词 动物实验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原虫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的受体学说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峰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1995年第5期224-227,共4页
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是在受体介导下完成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恶性疟和间日疟受体。一般认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主要是红细胞膜上的血型蛋白A(GPA),GPA分子中的Ne-uNAc、(GlcNAc以及T;和T6结构均可能参与其活性中心的组成。Duffy... 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红细胞是在受体介导下完成的,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恶性疟和间日疟受体。一般认为,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主要是红细胞膜上的血型蛋白A(GPA),GPA分子中的Ne-uNAc、(GlcNAc以及T;和T6结构均可能参与其活性中心的组成。Duffy血型抗原可能作为间日疟原虫裂殖子受体,但至今对其化学本质的了解远不如GPA清楚,又由于间日疟原虫在体外培养未获成功,故对间日疟原虫受体及其活性中心的研究进展较缓。人们在研究受体过程中,已分离纯化出多种裂殖子表面配体,发现受体和配体均存有异源性,这些突破性进展将为最终阐明疟原虫裂殖子入侵的生化机制开拓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裂殖子 红细胞 血型糖蛋白 受体学说
原文传递
间日疟原虫MSP1C重组蛋白的制备及其在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高世同 张仁利 +4 位作者 刘会娟 耿艺介 黄达娜 刘尚林 吴少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1-3,12,共4页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表达、纯化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1C端重组蛋白(rGST-PvMSP1C)作为诊断抗原,评价其在间日疟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含有重组质粒pGEX-4T-2/PvMSP1C的工程菌E·coliBL21(DE3)以IPTG进行诱...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表达、纯化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1C端重组蛋白(rGST-PvMSP1C)作为诊断抗原,评价其在间日疟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含有重组质粒pGEX-4T-2/PvMSP1C的工程菌E·coliBL21(DE3)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以SDS-PAGE与Western-blot免疫印迹进行鉴定;采用GST融合蛋白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以纯化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间日疟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含有重组质粒pGEX-4T-2/PvMSP1C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的rGST-PvMSP1C重组蛋白大小约63ku,能够被间日疟患者的血清所识别。纯化的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一条预期大小的蛋白条带;以重组蛋白作诊断抗原,67份镜检阳性的间日患者血清标本ELISA均为阳性,55份健康人血清ELISA均为阴性,5份恶性疟患者血清及7份血吸虫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亦为阴性。结论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的间日疟原虫rGST-PvM-SP1C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以其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的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间日疟的免疫学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裂殖表面蛋白1 融合表达 血清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疾
7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4年第5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疟原虫裂殖子 疟疾流行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急性肾小球肾炎 生活史 进行性蛋白尿 中华按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MSP1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迎 陶志勇 +4 位作者 夏惠 杨文选 陶莉 方强 买月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间日疟原虫裂殖子主要蛋白1(PvMSP1)对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该蛋白通过Toll样受体(TLR)通路活化DC的机制。方法选择不同剂量的PvMSP1(1.0、10.0、100.0μg/ml)体外刺激人单核细胞来源的DC,采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观察间日疟原虫裂殖子主要蛋白1(PvMSP1)对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该蛋白通过Toll样受体(TLR)通路活化DC的机制。方法选择不同剂量的PvMSP1(1.0、10.0、100.0μg/ml)体外刺激人单核细胞来源的DC,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成熟性相关分子CD83、CD86、HLA-DR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0、IL-12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DC TLR4、TLR9 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DC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选择未刺激的DC作为阴性对照组,LPS刺激的DC作为阳性对照组。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与未刺激组比较,LPS诱导组CD83、CD86、HLA-DR的百分含量均增加,PvMSP1诱导组CD83、CD86、HLA-DR的表达也均升高(P均<0.05);LPS诱导组IL-10、IL-1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PvMSP1诱导组IL-10、IL-12的表达量也均增加(P均<0.05);LPS组DC TLR4 mRNA的表达增加(P<0.05),TLR9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vMSP1诱导组DC TLR4 mRNA的表达增加(P<0.01),TLR9 mRNA无明显变化(P>0.05);DC能够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PvMSP1具有促进DC分化成熟的作用,且经其诱导成熟的DC具备抗原递呈功能;PvMSP1可能经TLR4通路而非TLR9通路诱导DC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主要蛋白1(PvMSP1) 树突状细胞(DC) Toll样受体(TLR)通路 TLR4 TLR9 分化
原文传递
新型疟疾候选疫苗
9
作者 徐方妮(整理) 陈敏(校)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96-96,共1页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发的新型疟疾疫苗可诱生一系列抗体来有效对抗各种类型的恶性疟原虫。研究者采用各种恶性疟原虫的多种多态性抗原来建构疫苗,将基于各种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构建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2区序列与保守的MS...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发的新型疟疾疫苗可诱生一系列抗体来有效对抗各种类型的恶性疟原虫。研究者采用各种恶性疟原虫的多种多态性抗原来建构疫苗,将基于各种恶性疟原虫变异抗原构建的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SP-1)2区序列与保守的MSP-11区序列结合,并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选疫苗 疟疾疫苗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爱丁堡大学 大肠杆菌 多态性 抗原 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