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芷总挥发油对疼痛模型大鼠的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氧化氮及前阿黑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42
1
作者 聂红 沈映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90-693,共4页
目的 :探讨白芷总挥发油 (essentialoilofRadixAngelicaeDahuricae ,EOAD)对甲醛所致的伤害性疼痛模型大鼠的β 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一氧化氮 (NO)及前阿黑皮素 (Proopiomelanocortin ,POMC)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 目的 :探讨白芷总挥发油 (essentialoilofRadixAngelicaeDahuricae ,EOAD)对甲醛所致的伤害性疼痛模型大鼠的β 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一氧化氮 (NO)及前阿黑皮素 (Proopiomelanocortin ,POMC)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β 内啡肽、ACTH ,化学法测定NO的含量 ;并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EOAD对前阿黑皮素信使核糖核酸 (POMC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EOAD能显著升高甲醛所致的伤害性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的 β 内啡肽、NO含量 ;使下丘脑、脑干POMC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大幅度增加 ;而对血中的ACTH没有影响。结论 :EOAD可能通过增加中枢POMC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和内源性镇痛物质含量 ,激活内源性镇痛机制而镇痛 ,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总挥发油 疼痛模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氧化氮 前阿黑皮素 放射免疫法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茹靖涛 曹靖 +2 位作者 王振全 徐玉英 臧卫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3-775,共3页
目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疼痛模型,为慢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CCI组与假手术组。CCI组大鼠(n=15)以6.0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假手术组大鼠(n=15)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2组各取1... 目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疼痛模型,为慢性疼痛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CCI组与假手术组。CCI组大鼠(n=15)以6.0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假手术组大鼠(n=15)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2组各取10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测量左、右爪热痛阈,隔天测1次,测至第6周末。第3周末2组各取剩余的5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NR2B蛋白的表达。结果:CCI术后第7天结扎侧热痛觉过敏出现,持续到第33天,第35天后消失。不同时间点CCI组和假手术组左右侧热痛阈的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724,P=0.001;F组间=237.012,P<0.001)。CCI组大鼠结扎侧脊髓背角NR2B蛋白阳性区积分光密度为(26224.32±2182.00),明显高于CCI假手术组(16572.52±2013.67)(t=8.652,P=0.005)。结论: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疼痛模型 热痛域 NR2B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疼痛模型寒、热属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小野 张宇鹏 +6 位作者 蒋小丽 王肃 王丽芳 邹世洁 欧阳海燕 刁作斌 庞大本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6-51,共6页
目的:疼痛模型是否具有寒热属性的探讨。方法:分别采用体温、利血平、肾上腺素、阿托品、优甲乐、不同地板温度为影响因素,观察不同批次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痛阈的相关性。结果:该6个方面对疼痛模型的寒、热属性无明显相关。结论:在... 目的:疼痛模型是否具有寒热属性的探讨。方法:分别采用体温、利血平、肾上腺素、阿托品、优甲乐、不同地板温度为影响因素,观察不同批次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痛阈的相关性。结果:该6个方面对疼痛模型的寒、热属性无明显相关。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疼痛模型的寒、热属性尚不能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板法 醋酸扭体法 疼痛模型 寒属性 热属性 体温 利血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大鼠SNI疼痛模型机械性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武百山 杨立强 +2 位作者 岳剑宁 孙海燕 倪家骧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8期1376-1377,共2页
应用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内啡肽是体内主要的内阿片肽之一,是对疼痛通路进行调节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对疼痛的调节作用突出。本实验选择SNI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应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观察其对大鼠下丘脑... 应用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内啡肽是体内主要的内阿片肽之一,是对疼痛通路进行调节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对疼痛的调节作用突出。本实验选择SNI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应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观察其对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以及机械性痛阈的影响,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治疗 背根神经节 疼痛模型 机械性 SNI 痛阈 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针针刺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效应平台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沙沙 洪寿海 +6 位作者 张阔 徐媛 赵雪 李强 王慎军 王超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83-2487,I0017,I0018,共7页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手针针刺镇痛效应平台。方法:选择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为研究平台,先后以2种不同浓度的造模药物以及3种手针针刺刺激参数开展了研究。结果:采用低浓度佐剂(含结核杆菌浓度为1 mg/m L)造模后24 h大鼠致炎侧足底痛...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手针针刺镇痛效应平台。方法:选择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为研究平台,先后以2种不同浓度的造模药物以及3种手针针刺刺激参数开展了研究。结果:采用低浓度佐剂(含结核杆菌浓度为1 mg/m L)造模后24 h大鼠致炎侧足底痛阈明显下降,并且可持续到观察周期结束(造模后21 d);高浓度佐剂(10 mg/m L)造模后24 h大鼠致炎侧足底痛阈亦明显下降,但在造模后容易出现足底溃疡等不良反应,影响指标的监测。针刺单侧足三里穴,未见明显的镇痛效应;针刺双侧足三里穴,留针30 min(其间每隔5 min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180次/min,持续2min)可有效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症状。结论:采用低浓度佐剂造模,手针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可有效建立针刺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效应平台。在此效应平台的建立过程中,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实验动物、造模药物浓度、针刺干预参数、效应指标等因素,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穴 手针针刺 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 镇痛效应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下钠通道αⅢmRNA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甬民 姚尚龙 +3 位作者 宋文阁 刘东 王月兰 曾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钠通道αⅢ在不同疼痛模型中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保留性神经损伤组(SNI组),假手术组。实验动物采用组内同侧与对侧... 目的观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钠通道αⅢ在不同疼痛模型中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保留性神经损伤组(SNI组),假手术组。实验动物采用组内同侧与对侧自体对照以及组间比较,于术前2d和术后1、3、5、7、9、11、13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14d取大鼠双侧L4、L5和L6DRG,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CCI与SNI模型大鼠相应DRG钠通道αⅢ转录物的变化。结果CCI组大鼠损伤侧于术后5d出现热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P<0·05),术后13d痛敏达到高峰(P<0·01),并发现感觉神经元特异性的TTX-S钠通道转录物αⅢ出现明显表达,而健侧和假手术组没有表达;SNI组大鼠术后1d即出现明显触诱发痛,13d触诱发痛达到高峰(P<0·01),但热痛觉过敏不明显,和假手术组相似,双侧的αⅢ均未表达。结论CCI模型大鼠术后热痛觉过敏较为明显,而SNI模型大鼠术后出现明显触诱发痛;慢性神经痛模型损伤侧初级感觉神经元过度兴奋与钠通道表达异常有关,但不同的神经痛模型其αⅢ表达结果不同,提示钠通道表达存在不同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钠通道 αⅢmRNA表达 DRG 疼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兔胃扩张疼痛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曾令全 魏安宁 +5 位作者 傅洪 陆杰 杜永洪 胡凯 李崇燕 王智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用自制的胃扩张装置建立胃扩张疼痛模型,证实该模型的可靠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均分为阻滞组(B)和非阻滞组(NB),在麻醉下B组用高强度聚焦超声阻滞腹腔神经节,NB组行假手术;7天后安置自制的胃扩张装... 目的:用自制的胃扩张装置建立胃扩张疼痛模型,证实该模型的可靠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均分为阻滞组(B)和非阻滞组(NB),在麻醉下B组用高强度聚焦超声阻滞腹腔神经节,NB组行假手术;7天后安置自制的胃扩张装置,14天后,清醒状态下采用容量梯度扩张胃,连续监测胃压力、心率、肌电图及胃容量等变化。结果:兔胃扩张至一定压力可引起拟痛行为反应,肌电图(EMG)电位募集相应地增加。兔胃扩张的压力和容积呈正相关;B组出现拟痛行为反应的容积和压力均高于NB组(P<0.01);在出现拟痛行为反应前相同的容积增加引起的压力增高值B组大于NB组(P<0.01)。结论:本文建立的兔胃扩张疼痛模型是一种可靠的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扩张 疼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磷酸二钠对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利敏 张英 任世元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帕米磷酸二钠对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15只。将前列腺癌细胞RM-1注射入股骨远端的骨髓腔... 目的探讨帕米磷酸二钠对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15只。将前列腺癌细胞RM-1注射入股骨远端的骨髓腔,制造小鼠骨骼痛模型。对照组将前列腺癌细胞RM-1灭活后注入股骨远端骨髓腔;观察组给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均使用等量生理氯化钠溶液代替。观察各组小鼠热辐射刺激及机械刺激的疼痛变化,疼痛行为检测完毕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小鼠右侧股骨骨髓标本在液氨中保存备用。Western blot、实时PCR法对TNF-α、Bax、Bcl2及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术后14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模型组各项疼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6、13d时,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各项疼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Bax、Caspase-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cl2蛋白及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帕米磷酸二钠能有效缓解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疼痛,其作用机制与上调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TNF-α表达和改善Bax、Caspase-3、Bcl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磷酸二钠 骨癌性疼痛模型 TNF-α Bax BCL2 Caspase-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天麻制剂对实验性疼痛模型大鼠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胡一冰 张运发 +1 位作者 许建阳 邱德文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 :为探讨复方天麻制剂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福氏完全佐剂 (FCA)制作实验性疼痛动物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早快基因c -fos在疼痛模型大鼠脑、脊髓、心脏、皮肤组织的表达。结果 :复方天麻制剂能显著抑制疼痛模型大鼠脑、脊... 目的 :为探讨复方天麻制剂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福氏完全佐剂 (FCA)制作实验性疼痛动物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早快基因c -fos在疼痛模型大鼠脑、脊髓、心脏、皮肤组织的表达。结果 :复方天麻制剂能显著抑制疼痛模型大鼠脑、脊髓、心脏、皮肤组织增强的c -fos表达 ,与模型组比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 ,与阳性药物速效枣仁安神胶囊组、电针组比有差异。结论 :复方天麻制剂抑制实验性疼痛动物模型c -fos基因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天麻制剂 疼痛模型 大鼠 C-FOS 基因表达 皮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在蜜蜂毒疼痛模型中的抗伤害感受作用及对背根神经节pCREB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唐珍 欧阳征鹏 +3 位作者 王含彦 易芳 郭冬梅 罗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利用伤害感受敏感型DA大鼠研究奥曲肽(OCT)在蜜蜂毒(BV)疼痛模型中的抗伤害感受作用以及背根神经节(DRG)内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变化,为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外周镇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DA大鼠右爪足底中... 目的利用伤害感受敏感型DA大鼠研究奥曲肽(OCT)在蜜蜂毒(BV)疼痛模型中的抗伤害感受作用以及背根神经节(DRG)内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变化,为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外周镇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DA大鼠右爪足底中间部位,用50μl微量注射器皮下注射BV(0.1 mg/50μl)建立BV疼痛模型。成年雄性DA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BV组、OCT组、对侧OCT组和环生长抑素(c-SOM)组。分别用秒表和计数器记录大鼠注射BV后抬/舔爪时间和自发性缩足反射次数等伤害感受行为。大鼠机械敏感性阈值用up-down法测定,用50%机械缩爪阈值(PWMT)表示,分别于注射前1 h和注射后1.5 h测量。热刺激反应用热缩爪潜伏期(PWTL)表示,于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2 h测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CREB在DRG表达的变化。结果在DA大鼠足底注射BV后1 h内,OCT组比BV组的抬/舔爪持续时间均缩短(P<0.05);OCT组PWMT较BV组升高,但这两组间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射BV后BV组同侧DRG中pCREB阳性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局部OCT预处理明显减少pCREB阳性细胞百分数(P<0.05)。结论足底注射OCT抑制BV导致的自发性伤害感受行为和机械痛敏,并伴有同侧DRG内pCREB表达降低,这一作用可能是OCT通过激活外周局部SSTR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蜜蜂毒疼痛模型 背根神经节 PCR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复方氨基比林透皮凝胶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模型的影响
11
作者 曹允 王黎霞 关文怡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91-193,共3页
为了观察自制复方氨基比林透皮凝胶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模型的影响,试验选取18~22 g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作为复方氨基比林透皮凝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背部涂抹3. 0,6. 0,9. 0 m L/kg),空白对照组(背... 为了观察自制复方氨基比林透皮凝胶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模型的影响,试验选取18~22 g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作为复方氨基比林透皮凝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背部涂抹3. 0,6. 0,9. 0 m L/kg),空白对照组(背部涂抹等量空白透皮凝胶)和阳性对照组(按体重腹腔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 0 m L/kg),给药1 h后,所有小鼠腹腔注射1. 1%醋酸溶液致痛,比较各组扭体次数,分析药物对醋酸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氨基比林透皮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小鼠0小时、1小时、1. 5小时小鼠平均扭体次数均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P〈0. 05);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小鼠平均扭体次数显著减少(P〈0. 05);自制复方氨基比林透皮凝胶高、中、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小鼠平均扭体次数显著增加(P〈0. 05)。说明,自制复方氨基比林透皮凝胶对小鼠疼痛模型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与剂量呈量效关系,虽镇痛效果不及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但因不良反应少也可作为临床的参考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药物 复方氨基比林 透皮凝胶 镇痛作用 疼痛模型
原文传递
大鼠疼痛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沈立姿 房立丛 +4 位作者 于津鹏 朱晓鹏 胡远艳 长孙东亭 罗素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6-1169,共4页
疼痛是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也是一种预警机制,防止机体遭受压迫或进一步损伤。疼痛包括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的痛感觉和所做出的痛反应。按疼痛的发病机制,可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种,而后者又可分... 疼痛是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也是一种预警机制,防止机体遭受压迫或进一步损伤。疼痛包括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的痛感觉和所做出的痛反应。按疼痛的发病机制,可分为生理性疼痛和病理性疼痛两种,而后者又可分为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之定义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与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疼痛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合剂对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萍 李明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混合剂对手术致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参照Brennan法建立疼痛模型。A、B、C、D组于缝皮前在切口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g/k... 目的观察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混合剂对手术致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8只,参照Brennan法建立疼痛模型。A、B、C、D组于缝皮前在切口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g/k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0 mg/kg、盐酸利多卡因5 mg/kg+氟比洛芬酯5mg/kg。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2、4、8、12、24 h,采用累积疼痛评分(CPS)法对大鼠进行镇痛效果观察。结果四组造模后各时点CPS均高于造模前(P均<0.05)。B组在造模后2 h内CPS低于A、C组(P均<0.05),与D组比较,P>0.05;2 h后,B组与A组比较,P均>0.05;造模后8 h,C、D组均低于A组(P均<0.05),且D组低于C组(P<0.05);造模后12 h,C、D组比较,P>0.05,但两组均仍低于A组(P均<0.05);造模后24 h,各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切口内应用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混合剂对疼痛模型的镇痛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氟比洛芬酯 术后疼痛 疼痛模型 镇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痛巴布贴对腹膜炎疼痛模型小鼠扭体反应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跃鹏 吕惠 王文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7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止痛巴布贴对腹膜炎疼痛模型小鼠扭体反应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只(热板痛阈值7-30S)小鼠按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10只/组。清洁级动物室(恒温16-24℃,湿度450%-55%,日照12h),自由觅食饮水7d... [目的]观察止痛巴布贴对腹膜炎疼痛模型小鼠扭体反应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只(热板痛阈值7-30S)小鼠按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10只/组。清洁级动物室(恒温16-24℃,湿度450%-55%,日照12h),自由觅食饮水7d。8d起干预,空白组:不予处置;基质组:空白基质贴外用;扶他林组:扶他林软膏250mg/kg外用;止痛巴布贴1、2、3、4组(延胡索、红花、桃仁、马钱子、青风藤等八味):止痛巴布贴1.52g/kg、4.55g/kg、13.65g/kg、27.30g/kg外用;41gd。连续给药7d后(第14d)),醋酸扭体法复制人工腹膜炎疼痛模型,观测扭体反应。[结果]腹腔注射药物15min,各药物干预组小鼠扭体频率明显降低;基质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止痛巴布贴l、2、3、4组均低于空白组(P〈0.05,P〈O.01),止痛巴布贴1、2组高于扶他林组(P〈O.01);止痛巴布贴3、4组与扶他林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止痛巴布贴可降低小鼠腹膜炎疼痛模型扭体次数,影响随用药剂量增加递增(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疼痛模型小鼠 止痛巴布贴 扶他林 醋酸扭体反应 热板痛阈值 量效关系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小鼠疼痛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秋平 陈迪新 +2 位作者 黄暨生 贾丹 倪庆纯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2期42-48,共7页
目的对3种小鼠疼痛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对比与分析。方法对骨科药物研究中常用小鼠疼痛模型(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甲醛所致小鼠疼痛模型以及酸引起的慢性疼痛模型)的成模效果和药物镇痛有效性的评价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小鼠疼... 目的对3种小鼠疼痛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对比与分析。方法对骨科药物研究中常用小鼠疼痛模型(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甲醛所致小鼠疼痛模型以及酸引起的慢性疼痛模型)的成模效果和药物镇痛有效性的评价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小鼠疼痛模型的疼痛状态模拟能力以及药效评价能力,为镇痛药物研发与评价过程中的模型筛选提供参考。结果在醋酸疼痛模型中,小鼠出现了明显的疼痛反应,其能显著评价神经妥乐平临床剂量10倍稀释剂量下的镇痛作用;甲醛疼痛模型小鼠能明显表现Ⅰ相疼痛反应和Ⅱ相疼痛反应,该模型同样能显著评价神经妥乐平临床剂量10倍稀释剂量下的镇痛作用;小鼠慢性酸疼痛模型表现出更强的镇痛效果评价能力,其能显著评价神经妥乐平临床剂量60倍稀释剂量下的镇痛作用。结论通过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疼痛机制模型的疼痛表现和镇痛药效评价能力,小鼠醋酸疼痛模型和甲醛疼痛模型在镇痛能力评价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别,两者的选用可主要依据需评价药物的镇痛机制进行判断;小鼠慢性疼痛模型对镇痛药物的反应更为敏感,可在镇痛药物剂量摸索研究中优先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模型 对比分析 药物研究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疼痛模型中条件化电刺激对痛敏的抑制
16
作者 张瑞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3-83,共1页
痛觉敏化和痛觉缺失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特征。以往的研究者发现给予健康被试不同频率的条件化电刺激能够引发痛觉敏化或痛觉缺失。德国的Nickel等研究者近来探索在经皮电刺激疼痛模型中20-Hz电刺激是否会激活肽能C伤害感受器引发抗... 痛觉敏化和痛觉缺失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特征。以往的研究者发现给予健康被试不同频率的条件化电刺激能够引发痛觉敏化或痛觉缺失。德国的Nickel等研究者近来探索在经皮电刺激疼痛模型中20-Hz电刺激是否会激活肽能C伤害感受器引发抗痛敏作用,从而引发感觉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刺激 疼痛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痛敏 人类 痛觉缺失 痛觉敏化 伤害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基础部两教授创建的疼痛模型得到国际公认
17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74-774,共1页
关键词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 疼痛模型 神经生物学 实验模型 慢性压迫 基础知识 背根节 副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能学第二课堂探索——以中药提取物对大鼠疼痛模型治疗为例
18
作者 苗浩 杨蕾 +2 位作者 马之龙 耿春玲 孙骜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41-243,共3页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镇痛实验为例,就如何在医学院校里开展机能实验学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实验中我们选取三种已被文献证明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明确疗效的中...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镇痛实验为例,就如何在医学院校里开展机能实验学第二课堂活动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实验中我们选取三种已被文献证明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明确疗效的中药提取物,通过复制小鼠热板急性、小鼠福尔马林慢性和大鼠CCI神经病理性三种疼痛模型,比较分析三种药物(小檗碱、葛根素、白藜芦醇)对各种疼痛的治疗效果。实践表明,在医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献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科研素质等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疼痛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能实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医方面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明珠 王文萍 金圣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中医防治奥沙利铂化疗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机制等仍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媒介... 中医防治奥沙利铂化疗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机制等仍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媒介。此文对近些年现有奥沙利铂所致的CIPN急性模型和慢性的建立和标准进行深入的探讨,及其在中医方面的应用做相关评价及阐述,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粳米汤对脾阳虚大鼠疼痛模型血浆CGRP和AngII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俊霞 陈继婷 +1 位作者 王和生 杨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附子粳米汤对脾阳虚大鼠疼痛模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影响。方法:取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附子粳米汤高、低剂量组(9.4,2.35 g.kg-1)和西药消炎痛对照组7.81 m... 目的:研究附子粳米汤对脾阳虚大鼠疼痛模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影响。方法:取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附子粳米汤高、低剂量组(9.4,2.35 g.kg-1)和西药消炎痛对照组7.81 mg.kg-1,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其余各组大鼠造脾阳虚疼痛模型,除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药物组分别ig给予附子粳米汤和消炎痛干预,各组给药15 d后取血,制备血浆,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CGRP和AngII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1),AngII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附子粳米汤高、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浆CGRP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AngII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附子粳米汤具有明显改善脾阳虚大鼠的疼痛症状,可调节血浆CGRP和AngII水平,说明该方镇痛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胃肠肽类激素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粳米汤 脾阳虚大鼠疼痛模型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管紧张素I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