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效果评估
1
作者 王俊 张辉 +3 位作者 李正远 郝琳 陈圣洪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39-5844,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会经历明显的疼痛,这对功能恢复存在负面影响,探索并寻求有效的镇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为探求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有效的围术期镇痛策略,首次提出了一种由吗啡、氟比洛芬酯和复方倍他米松配置而成的新...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会经历明显的疼痛,这对功能恢复存在负面影响,探索并寻求有效的镇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为探求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有效的围术期镇痛策略,首次提出了一种由吗啡、氟比洛芬酯和复方倍他米松配置而成的新型局部浸润麻醉制剂,同时探讨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置换过程中是否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周围注射吗啡、氟比洛芬酯及复方倍他米松配置而成的局部浸润麻醉制剂,而对照组术中未使用任何镇痛药物作为空白对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学会评分、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置换后6,12及24 h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更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367,-2.906,-4.199,P<0.05);但在术后48,72 h,两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Z=-1.287,-1.478,P>0.05);②置换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学会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19,-8.027,P<0.05);③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818,P<0.05);④在术后早期,两组患者的发热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及假体周围感染;⑤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由吗啡、氟比洛芬酯及复方倍他米松组成的局部浸润麻醉制剂,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并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但仍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局部浸润麻醉 镇痛 复方倍他米松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专业运动员与普通人群疼痛耐受度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佳宁 胡跃林 +4 位作者 焦晨 郭秦炜 杨渝平 江东 张海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5期6646-6650,共5页
背景:在传统观点中,专业运动员对于疼痛的耐受能力应较普通人群更好。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后专业运动员与普通人群对疼痛耐受度的差异。方法:纳入2011-06/12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0例,专业运动员和普通... 背景:在传统观点中,专业运动员对于疼痛的耐受能力应较普通人群更好。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后专业运动员与普通人群对疼痛耐受度的差异。方法:纳入2011-06/12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0例,专业运动员和普通人群各10例。均由同一位医师应用相同的定位方法及固定方法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重建后待损伤侧拇趾背伸肌力达到V级后进行疼痛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有入组人员均在重建后损伤侧拇趾背伸肌力达到级后7h内疼痛到达无法忍受的程度,达峰最短时间为2h,中位时间为4h。在专业运动员组,疼痛达峰中位时间为3h,在普通人群组,疼痛到达峰值中位时间为5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专业运动员较普通人群对于疼痛的耐受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耐受度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专业运动员 普通人群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髋部疼痛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广伟 陈林斌 高宇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5期6519-6524,共6页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类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施行置换难度很大,且置换后疼痛等并发症越来越多,其诊断与处理争议颇多。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部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各类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施行置换难度很大,且置换后疼痛等并发症越来越多,其诊断与处理争议颇多。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髋部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21例(23髋),均为关节内疼痛,10例采用保守治疗,其余11例手术治疗,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对随访结果进行置换后疼痛原因分析。结果与结论: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9年。关节内疼痛感染组3例中保守治疗2例、二期翻修1例,随访感染均治愈,置换后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降低、Harri评分与置换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感染组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10例,与置换前目测类比评分及Harri评分均好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疼痛 髋部 原因 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Harr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和开放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2
4
作者 丁茹虎 刘波 +3 位作者 张波 王永庆 肖斌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452-5459,共8页
背景:导航辅助微创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可以实时精确引导微创套筒下各种操作,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等各种内置物,并可以确定减压部位。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代表... 背景:导航辅助微创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可以实时精确引导微创套筒下各种操作,安全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等各种内置物,并可以确定减压部位。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是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成功应用的典型代表,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和恢复快等显著优点。目的:评价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40例患者分别采用即时三维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20例)和开放后路椎间融合(20例)术式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融合时间、融合过程中出血量、融合后引流量、治疗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治疗后伤口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40例均获得平均7.7个月随访,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总的住院时间、治疗后住院时间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缩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过程中出血量明显较开放后路椎间融合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引流量也明显少于开放后路椎间融合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后路椎间融合组比较,内固定后3d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组腰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腰、腿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腰椎疾患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即时三维导航下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治疗后引流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导航 微创 椎间融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腰椎疾患疗效评分 单节段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松筋易骨推拿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随机对照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青 吴颖 +4 位作者 李华南 张玮 海兴华 赵娜 王金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4752-4756,共5页
背景:中医保守疗法对于轻中度患者有效,且远期疗效高于手术患者,可增强围手术期疗效,预防椎管再次狭窄。目的:评价通脉松筋易骨推拿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 背景:中医保守疗法对于轻中度患者有效,且远期疗效高于手术患者,可增强围手术期疗效,预防椎管再次狭窄。目的:评价通脉松筋易骨推拿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通脉松筋易骨推拿法;对照组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手法操作进行治疗,1次/d,连续2周。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自觉症状和日常生活动作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脉松筋易骨推拿法治疗比传统手法有效,试验样本量偏小,尚需临床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脊柱 椎管狭窄 腰椎 疼痛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通脉松筋易骨推拿法 腰椎管狭窄症 疗效观察 腰椎骨 软组织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15
6
作者 信维伟 程光齐 +1 位作者 冯宇 陈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2期9873-9880,共8页
背景: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研究多基于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对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鲜有报道。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 背景: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研究多基于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对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鲜有报道。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有12例患者(14椎)均采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前、经皮椎体成形后1个月和1年时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和站立位侧位片病椎Cobb角。结果与结论:所有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未发生感染、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和骨水泥渗漏而造成的神经压迫症状等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后失访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评分均显著低于经皮椎体成形前(P<0.01),而经皮椎体成形前后患者病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经皮椎体成形能明显缓解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 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评分 COBB角 骨水泥 生物材料 骨科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程文丹 吴晗 +6 位作者 张积森 张鑫 张硕 李子煜 吴一博 白文艺 荆珏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前后联合入路等入路来获得充分暴露,但上述入路都不可避免的损伤了强直性髋关节患者长期失用性萎缩的髋关节周围肌肉。而直接前方入路是通过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进入,最符合微创手术标准的全髋置换入路,髋臼侧显露充分,同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置换治疗后恢复快等优点。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12 例(17 髋)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直腿抬高时间并随访关节活动度、Harris 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试验获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院医字(2018)7 号。结果与结论:①12 例患者(17 髋)平均的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直腿抬高时间分别为(11.12±1.69)cm、(122.47±25.40)min、(279.41±135.85)mL 和(9.59±4.62)d;②假体位置良好:平均前倾角度为(15.76±2.84)°,平均外展角为(40.00±3.45)°;③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 Harris评分明显增加,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且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改善;④置换治疗中发生 1 例股骨Cheng Wendan, MD,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3 个月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塞、假体松动、肢体长度不等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Associate professor,强直性髋关节能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同时创伤小, Master’s supervisor,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是强直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有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侧卧位 强直性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HARRIS评分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背肌肌耐力及等速肌力峰值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璟 王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5797-5802,共6页
背景:最近几年,通过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对慢性持续性腰痛的缓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疗效,但这种训练方法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 背景:最近几年,通过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对慢性持续性腰痛的缓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疗效,但这种训练方法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局部血流、运动知觉与功能改善的效果,为未来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开发及下背痛患者康复训练方案制订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依据改良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及腰椎L_3皮下脂肪厚度等前测指标将25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对试验组执行为期6周、每周2次、每次60 min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并于试验前、后1周内完成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结论:(1)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0 (°)/s背肌肌耐力及等速肌力峰值、背肌肌耐力总作功,但对核心训练外日常运动量无影响;(2)6周核心稳定训练对等速背肌耐力测验时局部血流量有显著影响作用,表现为试验组氧合血红素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而对脱氧血红素无影响;(3)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运动知觉,表现为试验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运动知觉复位精度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4)结果提示,6周核心稳定性训练介入对改善下背痛患者疼痛、运动知觉、局部血流、肌耐力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等均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 非特异性下背痛 腰椎功能 运动处方 肌力测试 康复训练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后即刻与2周后注射玻璃酸钠的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姜军 倪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375-6380,共6页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注射玻璃酸钠可以起到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但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后何时注射玻璃酸钠却存在争议。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时间,术后即刻注射...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注射玻璃酸钠可以起到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但在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后何时注射玻璃酸钠却存在争议。目的: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后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时间,术后即刻注射和术后2周抽吸关节积液后再注射,何时注射更有利于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析100例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患者术后即刻注射和术后2周抽液后注射玻璃酸钠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术后6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3个月时疼痛目测类比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近期康复的效果。结果与结论:即刻注射和2周后注射组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分别为(6.52±2.38)分和(6.54±2.3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ysholm评分分别为(43.44±16.18)分和(51.12±16.30)分,即刻注射组低于2周后注射组。即刻注射组术后6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3.20±2.46)分,显著优于2周后注射组(5.10±2.68)分;即刻注射组术后3个月疼痛目测类比评分(2.72±2.70)分,Lysholm评分为(80.58±15.63)分,均显著优于2周后注射组(4.72±3.07分)、(64.96±21.68)分。说明术后即刻注射玻璃酸钠更有利于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近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膝骨关节炎 关节镜清理 玻璃酸钠 注射时间 康复 功能评估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书剑 李春日 +1 位作者 韩煜 董宝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6例(124膝)门诊患者按就诊编号(单双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仰卧、侧卧或俯卧,充分暴露患膝病变部位,施灸者坐于患者一侧,左手固定其肢体,右手持点... [目的]观察艾灸循经筋阿是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6例(124膝)门诊患者按就诊编号(单双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仰卧、侧卧或俯卧,充分暴露患膝病变部位,施灸者坐于患者一侧,左手固定其肢体,右手持点燃艾条,采用雀啄灸结合回旋灸,艾条离皮肤约3~5cm,以患者有酸麻等感觉为宜;灸至患者皮肤潮红,局部温热感或灼热感,潮红而不致烫伤,且患者自觉有热感透至膝关节内并扩散至整个膝关节,灸至感传消失为度;取穴4~8个/次,施灸10~15min/穴,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留意患者不适、疼痛主诉,随时调节艾灸点距离;1次/d,7d天为1个疗程。经穴组38例(62膝)按《针灸学》取治疗点:承山、委阳、犊鼻、内膝眼、膝关、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等。循经筋辩证组38例(62膝)确定循经筋规律性阿是穴,足阳明经筋型,近端髌下、髌外、髌内下;远端维道次、阴廉次、髀关次。足太阳经筋型,近端承山次、承山外、委阳次;远端承扶次、直立次、环跳次。足少阳经筋型,近端阳陵泉次、髎髎次、腓骨小头;远端腰宜次、健跨次、中空次。足三阴经筋型,近端阴陵上、胫骨内髁、膝关次;远端箕门次、五枢次、阴廉次。临床症状、WOMAC骨关节炎指数、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经筋辨证组62膝基本痊愈14膝,显效15膝,有效20膝,无效13膝,总有效率79.03%。经穴组62膝基本痊愈9膝,显效13膝,有效18膝,无效20膝,总有效率67.74%。经筋辨证组改善优于经穴组(P<0.05)。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有改善(P<0.05),经筋辨证组改善优于经穴组(P<0.01)。[结论]艾灸对膝骨关节炎镇痛作用明显,循经筋规律确定阿是穴灸法镇痛优于传统经穴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艾灸 循经筋辩证 阿是穴 WOMAC骨关节炎指数 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侧方移位后的功能康复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锋 王俊新 +1 位作者 王黎明 王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6-480,共5页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有效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的程度,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但该方法使用髌骨翻转不利于患者置换后恢复,且易造成置换后并发症。因此,以髌骨侧方移位代替髌骨翻转的微创疗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有效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的程度,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但该方法使用髌骨翻转不利于患者置换后恢复,且易造成置换后并发症。因此,以髌骨侧方移位代替髌骨翻转的微创疗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手术优良率也随之提高。目的:观察老年全膝关节置换中髌骨翻转与髌骨侧方移位对置换后膝关节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0例共80膝,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共40膝。研究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时使用髌骨侧方移位术,对照组患者使用髌骨翻转术。置换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膝关节90°屈曲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置换后实现主动直腿抬高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除置换后6个月膝关节被动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他各时间点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置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老年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髌骨侧方移位利于患者置换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置换 髌骨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髌骨翻转 老年 全膝关节置换 髌骨侧方移位 疗效 膝关节主动活动度 膝关节被动活动度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蒋涛 瞿玉兴 许建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0期5540-5543,共4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围置换期急性疼痛广泛存在,阻碍了早期康复锻炼,增加并发症发生。虽然有研究者提出一系列的新方式并证实了其有效性,但滥用药物及神经阻滞的并发症无法避免,寻找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镇痛方案成为当前关节置换的重要课...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围置换期急性疼痛广泛存在,阻碍了早期康复锻炼,增加并发症发生。虽然有研究者提出一系列的新方式并证实了其有效性,但滥用药物及神经阻滞的并发症无法避免,寻找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镇痛方案成为当前关节置换的重要课题。目的:观察包括关节周围注射复合麻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5/2011-05常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分为2组,对照组(n=38),接受股神经阻滞或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实验组(n=42),采用包括关节周围注射复合麻醉药物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结果与结论:在置换后6h,12h,24h,2d,3d内,实验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降低(P<0.05)。但在置换后第4,5天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置换后短期内疼痛减轻明显,置换后主动、被动屈膝90°时间明显缩短,且助行器辅助下地行走时间明显提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由于引流合理使用,未见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出现。提示多模式镇痛方案可作为一种安全镇痛方案,能显著减少置换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关节活动度 人工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生物活性玻璃离子牙膏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婵秀 黄江勇 梁焕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8期6846-6852,共7页
背景:NovaMin是一种生物活性玻璃离子,其有效成分与唾液发生反应后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沉积在牙齿表面,封闭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可用于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目的:观察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后含NovaMin生物活性玻璃子牙膏对患牙敏感症的影响。方... 背景:NovaMin是一种生物活性玻璃离子,其有效成分与唾液发生反应后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沉积在牙齿表面,封闭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可用于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目的:观察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后含NovaMin生物活性玻璃子牙膏对患牙敏感症的影响。方法:从543例患者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9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参加试验,遵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随机分成2组,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后,试验组用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专效修复抗敏牙膏刷牙,对照组用不含NovaMin生物活性材料的牙膏刷牙。分别在抗敏试验前和抗敏试验后4周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评价患牙空气刺激的敏感程度。结果与结论:共88例患者完成试验,两组各44例。使用牙膏4周后,试验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由抗敏试验前时的4.25±1.87降低至2.53±1.22,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由抗敏试验前时的4.03±1.92降低至3.63±1.45,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表明含NovaMin生物活性玻璃离子的抗敏感牙膏可有效减缓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的牙本质过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临床实践 生物活性玻璃离子 牙本质敏感症 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固定和椎体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成忠 周春芳 +1 位作者 曾钊 张勇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82-587,共6页
背景:胸腰椎骨折多采用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其出血多、创伤大。而脊柱外固定器的应用作为微创新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目的:观察新型脊柱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 背景:胸腰椎骨折多采用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其出血多、创伤大。而脊柱外固定器的应用作为微创新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目的:观察新型脊柱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新鲜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33例,先行脊柱外固定器复位,后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根据影像学资料计算患者治疗前后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除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4例不同程度骨水泥漏,1例脑脊液漏(严密缝合后愈合)。结果可见联合应用脊柱外固定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术 老年 外固定器 骨水泥 胸腰椎压缩骨折 COBB角 伤椎前缘高度比 椎管占位率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省级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15
作者 王景续 宫树一 邬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980-2985,共6页
背景:后路内固定融合系统是治疗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慢性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固定后不良反应较多。作为一种"动态融合"的替代方法,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椎间盘/关节面的负荷,保持机械负荷下的运动,并限制脊柱节段的异常运动... 背景:后路内固定融合系统是治疗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慢性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固定后不良反应较多。作为一种"动态融合"的替代方法,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椎间盘/关节面的负荷,保持机械负荷下的运动,并限制脊柱节段的异常运动,理论上可用于修复椎间盘退变损伤。目的:观察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设计: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完成。纳入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67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进行修复,随访2年。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固定前、固定后3,6,12,24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固定前、固定后3,12,24个月的椎间盘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腰椎前凸角;固定前、固定后3,6,12,24个月的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腰椎X射线形态;固定后3,6,12,24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已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3214042)。试验经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旨在验证K-Rod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损伤安全有效,为临床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前部分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固定后24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固定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但患者术前与固定后各时间点椎间盘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腰椎前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而言,K-Rod动态稳定系统固定修复后可减轻疼痛并改善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腰椎 椎间盘 骨科植入物 脊椎植入物 临床试验 K-Rod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退行性病变 椎间盘间隙 椎体高度 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X射线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痛患者康复住院费用的分析及预测
16
作者 陈君 李泽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6期848-849,共2页
目的研究康复科腰痛患者住院费用的特点并了解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对住院费用的预测。方法采用临床评定调查及查阅住院病历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用VAS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康复科住院费用中床位费、放射费、药费和治疗费之... 目的研究康复科腰痛患者住院费用的特点并了解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对住院费用的预测。方法采用临床评定调查及查阅住院病历来收集资料的方法,用VAS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康复科住院费用中床位费、放射费、药费和治疗费之间有显著差别(P<0.001);人均住院时间与人均住院总费用有很好的相关性(r=0.650,P<0.001),VAS与人均住院总费用有很好的相关性(r=0.335,P<0.01)。结论在康复住院费用中,治疗费用最高,其次为药费;住院时间越长,费用越高;女性患者住院费用高于男性。患者康复住院费用与疼痛程度有关;VAS能较好地预测腰痛患者的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住院费用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预测 卫生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管疗效和安全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健 王仁崇 +1 位作者 汤中飞 李百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751-3758,共8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在治疗膝关节终末期疾病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对于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放置引流管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是否放置引流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在治疗膝关节终末期疾病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对于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放置引流管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是否放置引流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影响及并发症。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5个数据库,检索与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是否放置引流装置的所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半随机对照试验。收集纳入相关研究文献的数据,对能进行合并分析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置换后血红蛋白、输血率、失血量、异体输血量、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包括9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半随机对照试验,总共836例患者。其中引流组为429例,未引流组为407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与未引流组比较,引流组在置换后血红蛋白[MD=-7.20,95%CI(-11.02,-3.38),P=0.000 2],输血率[RR=1.93,95%CI(1.50,2.49),P<0.000 01],失血量[MD=293.73,95%CI(217.47,369.99),P<0.000 01],异体输血量[MD=284.70,95%CI(77.64,491.76),P=0.007]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但是在置换后第1天目测类比疼痛评分[MD=-0.02,95%CI(-0.38,0.34),P=0.92],置换后第7天目测类比疼痛评分[MD=-0.06,95%CI(-0.27,0.15),P=0.86],膝关节KSS评分[MD=0.10,95%CI(-2.03,2.23),P=0.93],膝关节活动度[MD=-2.77,95%CI(-8.27,2.72),P=0.32],并发症[RR=0.77,95%CI(0.57,1.05),P=0.10],深静脉血栓[RR=1.60,95%CI(0.64,3.96),P=0.31]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提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管会增加置换后失血、输血率以及输血量,但是不会提高膝关节的功能,减轻置换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因此全膝关节置换后尽量减少放置引流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引流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 假体植入 引流 输血率 异体输血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活动度 半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腰康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钟涛 齐保闯 向前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2期3712-3715,共4页
目的观察颈腰康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g/次,1次/d;... 目的观察颈腰康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颈腰康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9.07%和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IL-1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腰康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腰康胶囊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