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华 杨才生 陈紫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60-261,272,共3页
目的 探讨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4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0例急性乙型肝炎为对照组,对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病原未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 目的 探讨病原未定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以43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0例急性乙型肝炎为对照组,对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病原未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62例病原未定型肝炎患者发病以冬末及春季多见;发病年龄以青、中年(18岁~50岁)占92.2%;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多数症状轻、肝病体征少;血清转氨酶水平呈轻、中度升高;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炎症轻;绝大多数预岳良好。结论 病原未定型肝炎的致病因子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未定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源 陆建春 +1 位作者 秦景桃 张雪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46例患者分为UDCA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治疗4周时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46例患者分为UDCA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治疗4周时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ALT、AST、ALP、γ-GT、TBil和TBA均较治疗前下降;4周后UDCA组的γ-GT、TBil、TB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UDCA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UDCA治疗重度病原未定型肝炎安全有效,但不能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原未定型 熊去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未定型慢性肝炎免疫组化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卫昆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8期5-6,共2页
目的:利用肝脏活体组织行HBsAg、HBcAg、丙型肝炎病毒(HCV)免疫组化检测及常规病理检查,找出潜在病因,为病原未定型慢性肝炎患者明确病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经过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后排除了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且... 目的:利用肝脏活体组织行HBsAg、HBcAg、丙型肝炎病毒(HCV)免疫组化检测及常规病理检查,找出潜在病因,为病原未定型慢性肝炎患者明确病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经过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后排除了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且排除了脂肪性、酒精性、药物性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共30例,行肝穿刺获得肝脏活体组织,行肝组织HBsAg、HBcAg、HCV免疫组化检测及炎症活动度(G)、纤维化程度(S)的检查。结果:经免疫组化分析,有22例患者(73.3%)提示存在乙肝病毒(HBV)或/和HCV感染,其余8例(26.7%)HBV、HCV免疫组化呈阴性,病因仍不能明确。但病因未明者,其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似。结论: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对病原未定型慢性肝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该部分病例的治疗亦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未定型 慢性肝炎 免疫组化 病因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