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鹏 胡新红 +1 位作者 杨桑杰草 谢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病毒性肝硬化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和肝脾硬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肝脾脏硬度对肝硬化患者HVPG≥12 mmHg的预测价值。结果:病毒性肝硬化Child-pugh B级和Child-pugh C级患者HVPG(F=16.643,P<0.001)、肝脏硬度(F=14.403,P<0.001)、脾脏硬度(F=11.775,P<0.001)明显高于Child-pugh A级患者。患者HVPG与肝脏硬度和脾脏硬度均呈正相关(r=0.591,0.502,P<0.001)。肝脏硬度、脾脏硬度及联合分析预测肝硬化患者HVPG≥12 mmHg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66、0.821、0.914。结论: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与HVPG呈正相关,且对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诊断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硬化 肝脾脏硬度 肝静脉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黄疸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9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黄疸患者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后对炎症反应、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黄疸患者,以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黄疸患者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SAMe)后对炎症反应、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黄疸患者,以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AMe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酶(H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黄疸患者中实施SAMe方案,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及肝纤维化程度,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 黄疸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炎症反应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班凌伟 于淑清 +4 位作者 华鑫 王卫红 邹亚娜 赵亚平 赵乾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病人95例,病毒性肝硬化病人260例,入院后48 h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法对病人进行评估,记... 目的:对比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病人95例,病毒性肝硬化病人260例,入院后48 h内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整体评估(SGA)法对病人进行评估,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和血红蛋白(Hb)指标,测量病人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硬化病人的NRS 2002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6.80%和65.00%,SGA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7.40%和61.90%。两组病人的性别、Child-Pugh A级、ALB、PA、Hb、NRS 2002筛查等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年龄、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BMI、SGA评估等结果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类型肝硬化病人普遍存在营养问题,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贫血程度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硬化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硬化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小敏 高莉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49-15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所有诊断为病毒性肝硬化且首次输注血浆的86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 目的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所有诊断为病毒性肝硬化且首次输注血浆的86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er prote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结果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后PT值显著降低,APTT延长,D-D和FDP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0,4.46,7.07,8.27,均P<0.05),以年龄段、性别分组均有显著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前TT﹑FIB和输注血浆后相比无显著性变化(t=0.78,1.16,均P>0.05),以年龄段、性别分组均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输注血浆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硬化 血浆输注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饮食结构及其饮食指导需求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段晓娟 申丽香 楚文博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3235-3238,共4页
目的 调查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饮食结构及其饮食指导需求,统计其饮食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影响病毒性肝硬化患者饮食知识知晓情况的因素。方法 对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128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 目的 调查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饮食结构及其饮食指导需求,统计其饮食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影响病毒性肝硬化患者饮食知识知晓情况的因素。方法 对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128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19%。问卷内容包含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目前饮食结构、营养知识指导需求及需求方向、饮食知识知晓情况等,并根据饮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得分(总分0~100分),分为知晓度高组(得分>80分)与知晓度低组(得分≤80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病毒性肝硬化患者饮食知识知晓度低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毒性肝硬化患者饮食种类普遍较少,以<5种及5~10种居多;51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每日摄入总热量为(31.29±4.05) kcal/kg,6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每日摄入总热量为(37.22±0.96) kcal/kg,均以碳水化合物占比最高,脂肪其次,蛋白质占比最少;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对肝硬化营养知识指导需求有93例,需求率为78.81%,需求方向以营养治疗居多(87.10%),其次为食物营养、饮食注意事项(分别为78.49%、74.19%);饮食知识知晓率以需戒烟、戒酒条目最高(95.76%),食欲差者可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的知晓率最低(5.93%);知晓度低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知晓度高组,肝硬化病程短于知晓度高组,肝硬化家族史少于知晓度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是病毒性肝硬化患者饮食知晓度低的危险因素(P<0.05),肝硬化病程≥5年及肝硬化家族史则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本院病毒性肝硬化患者饮食种类普遍较少、蛋白质含量不高,大部分患者对肝硬化营养知识指导有主动了解的需求,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更易出现饮食知晓度低,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制定针对性饮食指导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硬化 饮食 饮食结构 知识 指导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百岁 崔晓纯 李传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细胞因子及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细胞因子及骨密度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及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钙剂治疗,治疗组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进行治疗,共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钙、磷及1,25(OH)2D3、降钙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水平;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水平以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清钙、磷及1,25(OH)2D3、骨钙素、甲状旁腺素、IL-10,IL-6、TNF-α、IGF-1及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钙、1,25(OH)2D3、IL-10、IGF-1及腰椎2~4(L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磷、PTH及骨钙素、IL-6、TNF-α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治疗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对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骨密度,改变骨代谢及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鱼降钙素 骨质疏松 病毒性肝硬化 钙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随机、平行、对照、2年随访及预试验结果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京峰 刘涛 +1 位作者 周百岁 李爱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5091-5096,共6页
背景:慢性肝病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慢性肝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研究较少。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常需口服钙剂治疗,但是单独应用钙剂的治疗效果并不好。而骨质疏松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体内维生素D相对缺乏,会出现骨质软... 背景:慢性肝病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慢性肝病合并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研究较少。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常需口服钙剂治疗,但是单独应用钙剂的治疗效果并不好。而骨质疏松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体内维生素D相对缺乏,会出现骨质软化及内分泌紊乱。降钙素作为重要的钙磷调节激素,可降低血钙和血磷,进一步促进成骨分化。目的:试验观察了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平行、对照、2年随访临床试验。纳入中国山东,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口服钙剂治疗,联合治疗组51例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联合口服钙剂进行治疗,共治疗24个月。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后24个月L_(2-4)的骨密度值与基线的变化值,研究的次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L_(2-4)的骨密度值;治疗后6,12,24个月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治疗前、治疗后6,12,24个月的血清钙,磷,1,25(OH)_2D_3,甲状旁腺素、骨钙素、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治疗后6,12,24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经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审批时间:2018年7月,审批号:2018071601)。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设计时间为2018年3月,试验于2018年10月开始招募患者及数据收集,2019年10月完成对象招募,2022年1月进行结果指标分析,2022年2月完成试验;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道,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800017732),注册方案版本号1.0。结果与结论:课题组目前已经发表了64例患者的预试验结果,随访12个月发现,与对照组32例口服钙剂相比,治疗组32例肌肉注射鲑鱼降钙素联合口服钙剂患者的血清钙、1,25(OH)_2D_3、白细胞介素10、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L_(2-4)、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骨密显著升高(P<0.05);血清磷、甲状旁腺素及骨钙素、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显著降低(P <0.05)。试验旨在验证,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合适方法,临床数据可以证实其可以显著提高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改善骨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长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病毒性肝硬化 降钙素 钙剂 骨密度 1 25(OH)2D3 甲状旁腺素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骨钙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骨代谢 组织工程 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 肝硬化 降钙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营养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 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桂芬 白雅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583-1585,共3页
病毒性肝硬化主要指一些嗜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肝硬化,危害程度较重,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会出现肝肾综合征、腹膜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相关研究发现[1],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 病毒性肝硬化主要指一些嗜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肝硬化,危害程度较重,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会出现肝肾综合征、腹膜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相关研究发现[1],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其中至少有8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康复护理 失代偿期肝硬化 病毒性肝硬化 丙型肝炎 上消化道出血 乙型肝炎 嗜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护理及对症干预对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博·格丽 郝云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及对症干预对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共情护...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及对症干预对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认知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及对症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生活质量及自我认知水平。结果护理后,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的自我认知水平各维度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生活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躯体疼痛、躯体健康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及对症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水平,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护理 对症干预 病毒性肝硬化 生活质量 自我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2可降低患有病毒性肝硬化妇女中发生肝癌的危险
10
作者 范渡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4年第9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维生素K2 病毒性肝硬化 妇女 肝癌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2在女性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进展至肝细胞癌的过程中的作用
11
作者 Habu D. Shiomi S. +1 位作者 Tamori A. 陈云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Context: Previou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vitamin K2 (menaquinone)may play a role in controlling cell growth.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vitamin K2 has preven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 Context: Previou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vitamin K2 (menaquinone)may play a role in controlling cell growth.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vitamin K2 has preven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women with viral cirrhosis of the liver.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Forty women diagnosed as having viral liver cirrhosis were admitted to a university hospital between 1996 and 1998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eatment or control group. The original goal of the trial was to assess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vitamin K2 on bone loss in women with viral liver cirrhosis. However, study participants also satisfied criteria required for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uch treat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nterventions: Th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s received symptomatic therapy to treat ascites, if necessary, and dietary advice. Main Outcome Measure: Cumulativ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sul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was detected in 2 of the 21 women given vitamin K2 and 9 of the 19 wome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mulativ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small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log-rank test, P=.02).On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risk rati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as 0.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04-0.91; P=.04).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with adjustment for ag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y,serum albumin, total bilirubin, platelet count, α-fetoprotein,and history of treatment with interferon alfa, the risk rati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given vitamin K2 was 0.13 (95% CI, 0.02-0.99;P=.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possible role for vitamin K2 in the preven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women with viral cirrh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硬化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Α-干扰素 骨丢失 大学医院 血清白蛋白 总胆红素 单变量分析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胡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5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胆汁淤积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腺苷蛋氨酸组和常规用药...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胆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武夷山市立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胆汁淤积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腺苷蛋氨酸组和常规用药组,每组58例。常规用药组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腺苷蛋氨酸组在常规用药组基础上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腺苷蛋氨酸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48%,高于常规用药组的67.24%(χ^(2)=4.708,P=0.030)。治疗6周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腺苷蛋氨酸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1);2组白介素-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腺苷蛋氨酸组低于常规用药组(P<0.01)。腺苷蛋氨酸组与常规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vs.12.07%,χ^(2)=0.372,P=0.542)。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合并胆汁淤积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药物安全性高,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毒性 胆汁淤积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肝功能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干扰素α2a、5’-核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变化与肝储备功能关系及其对合并腹水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王嫄嫄 陈洪波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干扰素α2a(IFN-α2a)、5’-核苷酸酶(5’-NT)、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水平变化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合并腹水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5例为研究组,纳入同期...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干扰素α2a(IFN-α2a)、5’-核苷酸酶(5’-NT)、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水平变化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及其对合并腹水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5例为研究组,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AST、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STB)]、肝储备功能指标[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 15)、肝有效血流量(EHBF)、肝功能CTP评分]以及IFN-α2a、5’-NT、AST/ALT水平。分析IFN-α2a、5’-NT、AST/ALT水平与肝储备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腹水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无腹水组和腹水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分析IFN-α2a、5’-NT、AST/ALT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腹水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AST、ALT、STB、ICGR15、IFN-α2a、5’-NT、AST/ALT水平和CTP评分升高,ALB、EHBF水平降低(均P<0.05)。IFN-α2a、5’-NT、AST/ALT水平与ICGR15、CTP评分呈正相关,与EHBF呈负相关(均P<0.05)。85例患者中,未合并腹水54例(无腹水组),合并腹水31例(腹水组)。与无腹水组比较,腹水组ICGR 15、IFN-α2a、5’-NT、AST/ALT水平和CTP评分升高,ALB、EHBF水平降低(均P<0.05)。IFN-α2a、5’-NT、AST/ALT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项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FN-α2a、5’-NT、AST/ALT水平升高,与肝储备功能具有相关性,三项联合检测对合并腹水亦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肝硬化 干扰素Α2A 5’-核苷酸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 肝储备功能 腹水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刘金平 崔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共情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两组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心理弹性、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弹性、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的坚韧、自强、乐观,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的自我概念、健康认知、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心理、精神、环境、生理、社会关系、独立性、一般健康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心理弹性、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肝硬化 共情护理 延续性护理 心理弹性 自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信有辨治病毒性肝硬化经验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琼 滕龙 +1 位作者 李永勤 周信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3-645,共3页
总结周信有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硬化的经验。认为外感毒邪,血络瘀阻,肝、脾、肾三脏虚损是病毒性肝硬化的基本病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培补肝脾肾、理气利水是其治疗大法。通过应用"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思路,创立了... 总结周信有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硬化的经验。认为外感毒邪,血络瘀阻,肝、脾、肾三脏虚损是病毒性肝硬化的基本病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培补肝脾肾、理气利水是其治疗大法。通过应用"复方多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思路,创立了消积1号方治疗病毒性肝硬化肝郁脾虚及肝郁血瘀型、消积2号方治疗脾肾阳虚及虚瘀癥积型。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灵活把握攻补兼施,做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并且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硬化 复方多法 名医经验 周信有
原文传递
基于“治未病”健康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
16
作者 许敏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分析基于“治未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商丘市立医院的9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治未... 目的 分析基于“治未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商丘市立医院的9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治未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对比2组服药依从性、负性情绪、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水平。结果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S-AI、T-AI评分比对照组低,SES6、SSR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基于“治未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可提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服药依从性,减轻焦虑程度,改善自我效能,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肝硬化 治未 健康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梁丽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05-0009,共5页
分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Viralhepatitiscirrhosis,VHC)患者联合肝爽颗粒、恩替卡韦胶囊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治疗的62例VHC患者,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2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肝功能指标[ALB(4... 分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Viralhepatitiscirrhosis,VHC)患者联合肝爽颗粒、恩替卡韦胶囊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治疗的62例VHC患者,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2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肝功能指标[ALB(44.81±4.62)U/L、TBil(21.64±2.15)μmmol/L、ALT(42.18±4.32)U/L、GGT(43.82±4.15)U/L]均较对照组低(t=4.481、6.937、5.853、4.855,P均<0.05);实验组肝纤维化指标[HA(143.25±15.34)μg/L、LN(133.86±12.43)μg/L、PCⅢ(128.76±12.46)μg/L、IV-C(88.35±8.12)μg/L]较对照组低(t=4.459、4.359、3.772、6.085,P均<0.05);实验组炎性因子指标[TNF-α(1.16±0.35)ng/mL、IL-4(7.68±1.14)ng/L、IL-6(7.61±1.26)μg/L]较对照组低(t=5.506、3.883、3.816,P均<0.05);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96.88%高于对照组80.00(x2=4.402,P<0.05)。结论 VHC患者选择肝爽颗粒、恩替卡韦胶囊联合用药方案,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及炎症反应,控制肝脏纤维化进展,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爽颗粒 恩替卡韦胶囊 毒性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及血生化检验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诊断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王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36-0139,共4页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实行诊断期间,运用肝功能及血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 100名研究对象均分,时间:2023.2-2024.2,50名患者置入观察组,50名健康人员置入对照组,所有人员均通过肝功能以及血生化检验,将实验中数值汇总分析。结...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实行诊断期间,运用肝功能及血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 100名研究对象均分,时间:2023.2-2024.2,50名患者置入观察组,50名健康人员置入对照组,所有人员均通过肝功能以及血生化检验,将实验中数值汇总分析。结果 经检查之后,观察组血清蛋白指标偏低,血清酶指标与血清胆红素指标偏高,P<0.05;将观察组不同肝功能的患者比较,A级各项指标数值均高于B与C级别患者,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诊断期间,运用血生化检验与肝功能检查,可以有效检测出患者疾病的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严重度,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血生化检验 慢性乙型毒性肝炎肝硬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尹君 辛若佩 王晓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97-200,共4页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提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 从2023年10月-2024年4月这段时间就诊的患者中抽取本研究所需的样本数8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选择86例中的前43例划分进...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提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 从2023年10月-2024年4月这段时间就诊的患者中抽取本研究所需的样本数86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选择86例中的前43例划分进对照组(常规护理),选择后43例划分进观察组(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的干预下需比对的指标为: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患者对疾病自我管理的水平、疾病期的生命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上述指标比对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应用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常规护理,p<0.05。结论 临床针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全面渗透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 毒性肝炎肝硬化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探讨
20
作者 高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1-0064,共4页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以恩替卡韦加水飞蓟...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以恩替卡韦加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监测水平、肝功能指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监测水平、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毒性肝炎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