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1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中药处方分析
2
作者 魏良兵 冉晴雨 +1 位作者 胡兴民 高家荣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83-188,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 目的分析某三甲中医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中药处方信息,为中医药治疗COVID-19和中药师的审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2月确诊为COVID-19后接受中药处方治疗病人的处方资料,通过Excel表录入整理处方相关信息数据,建立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相关信息,探究用于COVID-19治疗的中药方剂信息,挖掘方剂中药物配伍的关联模式,并应用聚类方法揭示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张治疗COVID-19的中药处方,经分析,处方病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数最多,占40.40%;在中药治疗COVID-19的方案中,处方包含11~15种药材的频率最高,占比达48.49%;用药剂量在10~15 g的处方频率最高,占比达到66.67%;中药处方用药天数多在3 d以内;中药处方所花金额小于100元的处方占66%;对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发现补益药使用最多,占22%,其次是清热药18.5%;在分析用于COVID-19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白术、苦杏仁、茯苓、陈皮、柴胡和黄芩等药材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黄芩与甘草、柴胡以及半夏的组合在处方中尤为常见。这些药材的配伍显示出较高的关联性,表明它们在治疗中往往被一起使用。结论黄芩、甘草、柴胡和半夏在COVID-19的中药治疗中存在协同应用模式;在治疗中药处方中补益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相关药物与类方组合为诊治COVID-19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中药 处方分析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1a与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刘强 余薇 王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551,共6页
目的:分析miR451a与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关系,为OBI的鉴别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25003份,通过血液筛查检出OBI感染者。同时选取40例HBsAg双试剂反应性样本(S/C... 目的:分析miR451a与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关系,为OBI的鉴别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西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25003份,通过血液筛查检出OBI感染者。同时选取40例HBsAg双试剂反应性样本(S/CO>3.0)为阳性对照组,40例健康献血者为阴性对照组(正常组)。检测各组的血浆miR451a水平,同时检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指标,并分析miR451a与OBI的关系。结果:125003份血液样本中54例判定为OBI,OBI感染率为0.043%(54/125003)。与正常组相比,OBI组、阳性对照组血浆miR451a相对表达量下调(P<0.05),但OBI组、阳性对照组血浆miR451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HBV DNA载量、TBil、ALT、AST水平均高于OBI组、正常组(P<0.05);OBI组与正常组血浆TBil、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血浆miR451a可鉴别OBI者与健康者,且曲线下面积为(AUC)=0.904(95%CI:0.829-0.978);但血浆miR451a较难鉴别OBI者与HBsAg反应者。结论:血浆miR451a可作为HBV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辅助鉴别HBsAg无反应性献血者的O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miR451a 无偿献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胡琼 胡秋兰 +4 位作者 吴媛媛 余倩 张昌志 刘维佳 韩婧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调查某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并发肺动脉高压(PH)老年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分析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0日某院COVID-19住院患者1250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目的调查某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并发肺动脉高压(PH)老年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分析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0日某院COVID-19住院患者1250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肺动脉收缩压,根据检测结果选取诊断为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169例,根据患者入院后30 d为节点死亡与否分为生存组(n=134)和死亡组(n=35),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随访30 d情况,比较两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COVID-19并发PH老年死亡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OVID-19住院患者并发PH总发病率为17.4%,其中老年患者169例(77.5%),非老年患者149例(22.5%),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死亡35例(20.7%),COVID-19并发PH非老年患者死亡3例(6.1%)。老年患者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肌酐(Scr)、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氧合指数(OI)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清D-D、CRP、PCT水平升高,OI降低,是COVID-19并发PH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D-D、CRP、PCT水平联合OI评估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95%CI:0.818~0.976)、0.798(95%CI:0.679~0.904)、0.904(95%CI:0.852~0.997)、0.312(95%CI:0.515~0.817),血清D-D、CRP、PCT水平,OI四者联合预测的AUC面积最大,为0.981(95%CI:0.950~1.000)。结论血清D-D、CRP、PCT水平及OI是COVID-19并发PH老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四者联合评估有助于提高对COVID-19合并PH老年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动脉高压 预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原饮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咳嗽医案1则
5
作者 张婷 刘玉 陈奕微 《新中医》 2025年第4期23-26,共4页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均是最常见的症状,有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咳嗽发生率为44%~72.5%,新型冠状病毒...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期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均是最常见的症状,有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咳嗽发生率为44%~72.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可能持续数周或数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咳嗽 达原饮 湿热阻遏膜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伞状评价
6
作者 李波 徐柳 +5 位作者 谢雨晴 王艺颖 董帅 廉洁 李国栋 曹卉娟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55-161,I0001-I0003,共10页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6月15日的中成药治疗COVID-19的系统综述,并提取相关信息。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二次Meta分析,利用AMSTAR-II评估文章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分级方法对证据确定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气泡图的形式呈现。结果最终纳入了13项系统评价,共计17053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采用西药标准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西药标准治疗在多个结局指标体现出优势,主要包括全因死亡率[RR=0.26,95%CI=(0.09~0.81),P=0.02,I^(2)=0%]、核酸转阴率[RR=1.12,95%CI=(1.01~1.23),P=0.03,I^(2)=44%]、转重症率[RR=0.49,95%CI=(0.37~0.64),P<0.00001,I^(2)=0%]、肺部影像学改善、临床症状消失率(包括发热、咳嗽、疲劳、气短)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特别是疲劳)。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喉痛、腹泻方面2组没有明显区别。气泡图结果显示,极低等级的证据表明,热炎宁合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参黄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咳颗粒分别在提高核酸转阴率、降低转重症率、提高肺部影像学恢复率方面,可能有微弱到中等程度的效果。结论综合分析表明,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COVID-19表现出更好的疗效。由于目前所收集到的证据质量相对较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伞状评价 GRADE评价 Meta分析 证据映射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的临床特征差异分析
7
作者 李瑞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的临床特征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毒感染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病毒组(36例)和流感病毒组(44例... 目的 分析儿童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的临床特征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病毒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毒感染类型的不同分为腺病毒组(36例)和流感病毒组(44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体温、WBC、RBC及CRP水平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儿咳嗽、腹泻、呕吐、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占比及PLT、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病毒组患儿体温低于流感病毒组,WBC、RBC及CRP水平均高于流感病毒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热、WBC 升高、RBC升高和CRP升高均为影响儿童腺病毒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体温、WBC、RBC及CRP水平诊断儿童腺病毒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889、0.720、0.684(均P<0.05)。结论 儿童腺病毒感染与流感病毒患儿的体温、WBC、RBC及CRP水平均存在差异,临床诊断时可结合以上指标进一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利水法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丁利建 侯文艳 +6 位作者 陈冉 吴奇东 孔庆寅 郭晓燕 谢伟见 吴定中 章怡祎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利水法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清肺排毒汤,观察组给予扶正解毒利水法,疗程6 d。检测NT-proBNP、炎症指标...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利水法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清肺排毒汤,观察组给予扶正解毒利水法,疗程6 d。检测NT-proBNP、炎症指标(白细胞、淋巴细胞、CRP)、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核酸转阴时间、肺部病灶吸收率、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核酸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T-proBNP、白细胞、CRP、心肌损伤标志物降低(P<0.05),淋巴细胞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肺部病灶吸收率、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排毒利水法可安全有效地减轻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炎症反应,降低心肌损伤程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利水法 常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功能不全 老年人 奥密克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中的作用
9
作者 PANDIT Roshan 卢君瑶 +5 位作者 何立珩 包玉洁 季萍 陈颖盈 许洁 王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合并肾损伤(kidney injury,KI)的相关标志物,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肾脏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 目的: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合并肾损伤(kidney injury,KI)的相关标志物,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肾脏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合并KI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体外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重组刺突蛋白S1亚基刺激人巨噬细胞系THP-1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ELISA检测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利用S1蛋白刺激THP-1的细胞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体外刺激人肾上皮细胞系HK-2,并检测HK-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采用抗体阻断实验分析条件培养基对HK-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在39例COVID-19患者中,有8例(20.50%)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合并KI。ELISA结果显示COVID-19合并KI组患者外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18.33±8.20)pg/mL]显著高于未合并KI组[(11.88±6.50)pg/mL](P=0.01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1蛋白可以刺激THP-1胞内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0,CXCL10)基因转录水平上升,同时刺激THP-1高表达TNF-α、IL-1β和CXCL10(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用S1蛋白刺激THP-1的细胞培养上清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HK-2细胞表达TNF-α(P=0.005)。而采用抗TNF-α抗体(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阻断条件培养基中的TNF-α后,HK-2细胞表达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TNF-α在COVID-19合并KI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TNF-α是COVID-19合并KI的重要炎症因子。细胞学实验证实新冠病毒S1蛋白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进而促进肾脏细胞炎症水平的增加,可能是COVID-19合并KI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靶向TNF-α有望成为降低COVID-19合并KI发生率的潜在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肾损伤 炎症反应 干预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免疫调节及临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陶 张田圆 +5 位作者 马琳 赵倩茹 张俊华 王彧 陈璐 张晗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0,245,共11页
全球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患者正在迅速增加。呼吸道病毒的宿主免疫反应在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中发挥关键作用。呼吸道病毒不仅激活抗病毒免疫反应,还可能导致不受控制的炎症反应,其特征是严重感染患者释放... 全球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患者正在迅速增加。呼吸道病毒的宿主免疫反应在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中发挥关键作用。呼吸道病毒不仅激活抗病毒免疫反应,还可能导致不受控制的炎症反应,其特征是严重感染患者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导致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功能障碍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异常。这些呼吸道病毒诱导的免疫异常可能导致微生物感染、败血症性休克和严重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阐明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免疫致病机制,能够指导临床治疗和患者的预后;此外,合理的调节呼吸道病毒在宿主的免疫反应,包括增强抗病毒免疫力,同时抑制全身炎症,可能是成功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键。本综述主要讨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免疫调节及相关临床治疗策略以利于帮助制定新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固有免疫反应 适应性免疫反应 临床治疗策略 呼吸道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氧及“肺络-心络-脑络”轴系探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11
作者 邹吉宇 臧凝子 +1 位作者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后广泛存在着缺氧环境,并在长时间内伴随着肺系、心系、脑系等各系统并发症,与中医的“久病入络”理论相符。心脏与脑是高耗氧、高耗能器官,在缺氧环境下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慢性心衰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后广泛存在着缺氧环境,并在长时间内伴随着肺系、心系、脑系等各系统并发症,与中医的“久病入络”理论相符。心脏与脑是高耗氧、高耗能器官,在缺氧环境下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慢性心衰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络脉细微成网、易于留邪,且“络络相通”,新冠感染后肺气不足和缺氧环境下的气血物质乏源营造了“肺络-心络-脑络”轴系“气虚络瘀”的病机特点,因此从中医络病角度探析新冠感染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慢性心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缺氧 “肺络-心络-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和体质分布规律
12
作者 曾江楠 叶廷林 +3 位作者 李敏芳 罗瑞琪 刘玉 陈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提供思路。方法制定中医证型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统计分析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结果102例新型冠状...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提供思路。方法制定中医证型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统计分析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结果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以风盛挛急证(51.0%)最常见,其次是痰湿蕴肺证(11.8%)和痰热郁肺证(9.8%)。中医体质以平和质(23.5%)、阳虚质(19.6%)和痰湿质(15.7%)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以风盛挛急证为首要证型,平和质、阳虚质为主要体质。因此,治疗应疏风止咳,兼以温补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 中医证型 中医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衰老的机制及意义
13
作者 常允闯 吴辛娜 +2 位作者 邓伶俐 王三应 毛根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病毒诱导的衰老(VI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对机体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的加速老化。多种常见RNA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DNA病毒(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以及蛋白... 病毒诱导的衰老(VI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对机体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机体的加速老化。多种常见RNA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DNA病毒(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以及蛋白质病毒(朊病毒)均能诱导宿主细胞发生VIS,主要涉及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及DNA损伤应答等机制,也可能与细胞内相分离引起的整合应激反应相关。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与细胞衰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细胞衰老是宿主细胞限制病毒复制和传播的一种防御机制,而一些病毒也会利用细胞衰老来增强其感染和复制。目前,基于病毒感染与细胞衰老相关性机制的治疗靶点和药物的研究仍缺乏。虽然清除衰老细胞的抗衰老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衰老相关疾病,但仍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证明。理解VIS的机制对于研发针对性的病毒感染治疗策略以及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揭示病毒感染与细胞衰老之间的联系,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视角,并为干预机体老化进程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病毒感染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DNA损伤应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及其对病毒感染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进千 汪梦竹 +5 位作者 杨宣叶 高明阳 胡欣妍 吴玉湖 张丽娟 刘俊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线粒体自噬能够清除多余线粒体和受损线粒体,是细胞维持线粒体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机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包括凋亡、固有免疫、炎症、细胞分化、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 线粒体自噬能够清除多余线粒体和受损线粒体,是细胞维持线粒体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机制,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相关,包括凋亡、固有免疫、炎症、细胞分化、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外界环境变化敏感,病毒[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等]侵入宿主细胞,可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过程,实现免疫逃逸和子代病毒的大量扩增。本文针对线粒体自噬的途径和机制及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系统性阐述,旨在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 病毒感染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志明教授基于“伏邪”理论应用甘肃方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思路
15
作者 杨斌锋 黄邦荣 +4 位作者 乔玉洁 蔡玉亮 倪红 王兰英 张志明(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张志明教授以“伏邪”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因、病机特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注重宣透伏邪,重视截断扭转,防止伏邪进一步传变;疾病恢复期立足肺脾,以甘肃方剂系列方为基础,... 张志明教授以“伏邪”理论为指导,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因、病机特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注重宣透伏邪,重视截断扭转,防止伏邪进一步传变;疾病恢复期立足肺脾,以甘肃方剂系列方为基础,分阶段论治COVID-19,有效遏制疾病的快速传变,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在COVID-19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伏邪 甘肃方剂 张志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张晶煜 金泽鹏 庞敏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约一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慢阻肺患者具有高龄、免疫力低且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等特点,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然而,有研究显示在新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大约一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慢阻肺患者具有高龄、免疫力低且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疾病等特点,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然而,有研究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大流行期间,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显著减少,这可能与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相关,本文就慢阻肺患者长期使用ICS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及临床结局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随访中的价值
17
作者 张琇 陈晓荣 +2 位作者 胡轶 潘勇浩 叶丽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09-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8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CMR表现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结构...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8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收治的CMR表现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结构、功能分析、心肌应变与特征定量,并分析不同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细胞外容积(ECV)、T_(2)值、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整体纵向应变(GL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_(2)值的AUC值为0.79,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95%,效能最佳。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患者随访中发现,CMR提示有心室增大、功能下降及心肌特征异常,有助于心肌损伤后的疾病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心肌炎 随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基因受体结合域变异对牛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
18
作者 姜慧华 赵龙 郭抗抗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6-1343,共8页
为研究HE基因受体结合域变异对牛冠状病毒(BCoV)感染的影响,构建了pEGFP-HE420、pEGFP-HE424和pEGFP-HE428重组质粒。三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CT-8细胞,然后感染NX-2021-B2-HE424分离株通过RT-qPCR检测病毒mRNA在吸附、内化和复制阶段... 为研究HE基因受体结合域变异对牛冠状病毒(BCoV)感染的影响,构建了pEGFP-HE420、pEGFP-HE424和pEGFP-HE428重组质粒。三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CT-8细胞,然后感染NX-2021-B2-HE424分离株通过RT-qPCR检测病毒mRNA在吸附、内化和复制阶段的表达水平以及通过TCID 50检测胞内和胞外的病毒滴度。结果显示,pEGFP-HE420、pEGFP-HE424和pEGFP-HE428三种重组质粒均能在HCT-8细胞中表达。与pEGFP-HE424相比,HE基因受体结合域缺失或插入不影响病毒的吸附、内化、复制及胞内病毒滴度;HE基因受体结合域缺失降低了BCoV胞外病毒滴度;HE基因受体结合域插入不影响BCoV胞外病毒滴度。本研究通过构建仅受体结合域变异的三种HE基因的重组质粒在HCT-8细胞上探究了其对牛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为研究牛冠状病毒的感染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冠状病毒 HE基因 受体结合域变异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哮喘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19
作者 陈锦 李悦杨 +4 位作者 曾林生 郭传俊 刘禹翔 莫之准 曾仲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患者性别、年龄、证候要素、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呼吸科及急诊科门...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患者性别、年龄、证候要素、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深圳市中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呼吸科及急诊科门诊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患者的性别、年龄、证候要素、中医证型和用药频次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病例63例,男性27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1.8岁。涉及13种中医证型,其中分布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分别为风痰证(17例)、脾虚湿蕴证(11例)、痰热郁肺证(8例)。涉及病位证素4个,居前2位的分别为肺(36例)、脾(12例)。涉及病性证素8个,居前3位的分别为风(36例)、痰(28例)、气虚(24例)。涉及中药128味,性味以辛、苦、甘,寒为主,归经以肺、脾、肝、胃为主,功效类别以化痰止咳平喘类为主。频次较高的前4位中药依次为甘草(51次)、麻黄(47次)、燀苦杏仁(44次)、五味子(40次)等;核心二联药对有麻黄-甘草、麻黄-五味子、燀苦杏仁-半夏等;核心三联药对有半夏-燀苦杏仁-麻黄、麻黄-五味子-甘草等。【结论】痰邪伏肺为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哮喘的核心病机贯穿始终,风邪为其发生发展过程的驱动要素,中后期易夹热邪、气虚、气阴两虚、蒙蔽神窍等复杂证候表现。治疗上以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原则,以恢复五脏六腑之气机,扶助正气,祛邪顾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哮喘 中医证型 证候要素 痰邪伏肺 用药规律 解表清热 化痰止咳平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瘟解毒颗粒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
20
作者 卫向锋 张红 +6 位作者 支文冰 乔子尧 安玉叶 王晓婷 崔妮 张笑颜 刘洋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避瘟解毒颗粒(Biwen Jiedu Granules,BWJD)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用GeneCards数据库查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靶点,将二者...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避瘟解毒颗粒(Biwen Jiedu Granules,BWJD)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组方药材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用GeneCards数据库查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靶点,将二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VIA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络富集分析。构建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检测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血常规、血清及组织中免疫因子水平。结果获得BWJD药物靶点259个,疾病靶点2284个,交集靶点98个,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获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核心靶点。基因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药物增强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TNF、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协同调节作用。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BWJD能显著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脾脏、胸腺指数和血常规,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水平和脾、胸腺中TNF-α、IL-1β的含量,提高脾和胸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结论避瘟解毒颗粒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发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瘟解毒颗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网络药理学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