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0
1
作者 温小云 方先松 邱芳 《当代医学》 2016年第3期63-64,共2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的结果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0例乙肝病毒标记物模式不同的血清作为研究标本,测定乙肝病毒DNA与前S 1抗原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各种模式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的结果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0例乙肝病毒标记物模式不同的血清作为研究标本,测定乙肝病毒DNA与前S 1抗原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各种模式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相关性。结果除HBs Ag+、HBc Ab+外,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各种模式中,乙肝病毒DNA在前S 1抗原阳性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其在前S 1抗原阴性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与前S 1抗原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各种模式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前S 1抗原的阳性表达情况可以准确地提示HBV-DNA在乙肝患者中的复制情况,值得临床检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记 血清标本 乙肝病毒DNA 临床检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乙肝病毒标记物转归情况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乙肝病毒 病毒标记 HBSAG HBEAG 抗-HBC 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肝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血清病毒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庞超 龙尧 郑伟强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 :观察清肝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病毒标记物 (HBVM )的影响。方法 :将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作对比治疗 :( 1)清肝颗粒治疗组 (清肝组 ) 3 4例接受清肝颗粒治疗 ,每次 1小袋 (含 10g) ,每日 3次 ,疗程 8周 ... 目的 :观察清肝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病毒标记物 (HBVM )的影响。方法 :将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作对比治疗 :( 1)清肝颗粒治疗组 (清肝组 ) 3 4例接受清肝颗粒治疗 ,每次 1小袋 (含 10g) ,每日 3次 ,疗程 8周 ;( 2 )对照组 3 0例 ,仅给予一般护肝药物包括肝泰乐、肌苷、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等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肝功能和HBVM (采用ELISA法 )。结果 :清肝颗粒组对改善肝炎症状和体征以及降低血清ALT有明显效果 ,其疗效较对照组为佳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0 .0 5 ) ;清肝组HBeAg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 2 3 .5 %vs6.7%) ,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 (P >0 .0 5 )。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颗粒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血清病毒标记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狂犬病毒标记研究神经传导通路的新进展
4
作者 章钧 周丽华 吴武田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假狂犬病毒能在感染后寄生于周围神经系统,并跨突触感染相连的神经元或器官。由于能自我繁殖使信号放大,因此很早就被用作标记物研究神经传导通路。假狂犬病毒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特别是膜蛋白与病毒的侵袭,跨神经元传播密切相关。近... 假狂犬病毒能在感染后寄生于周围神经系统,并跨突触感染相连的神经元或器官。由于能自我繁殖使信号放大,因此很早就被用作标记物研究神经传导通路。假狂犬病毒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特别是膜蛋白与病毒的侵袭,跨神经元传播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反复传代筛选或基因重组技术剔除了某些膜蛋白或加入了新的荧光蛋白,创造出一批新的病毒,使假狂犬病毒能够研究更多级神经元,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通过多重标记来观察各神经通路间的相互作用。此外,特定的转基因动物和新型假狂犬病毒合用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繁多的病毒种类和使用方法给研究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实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选择,使用假狂犬病毒必然能够对神经传导通路研究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通路 假狂犬病毒 病毒标记 周围神经系统 跨神经元 基因重组技术 荧光蛋白 病毒的结构 转基因动物 信号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与病毒标记物表达模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冰 邓存良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第6期179-180,共2页
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为2000~3000万例,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肝病约30万例。人类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最初缘于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发现,目前对于... 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为2000~3000万例,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肝病约30万例。人类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最初缘于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发现,目前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和随访,其血清学指标仍是常规开展项目,但由于血清中乙肝病毒标记物表达模式各有不同,以及病毒载量的高低各异,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组织病理 病毒标记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0例护士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志萍 陈静 夏春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33-534,共2页
了解院内护士乙肝病毒标记物水平,分析银川市某院2007年度490名护士体检乙肝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AB。结果,全阴占27.35%,抗-HBs(+)占56.33%,感染模式占7.55%。需要加强护士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及工作期间的有效防护。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记 模式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HBV-DNA的检验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崔中锋 王雪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58例不同的HBV标记物模式的血清标本,测定乙肝5项及preS1抗原、HBV-DNA在各种HBV-M模式中的阳性表达水平,以及preS1抗原与HBV...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58例不同的HBV标记物模式的血清标本,测定乙肝5项及preS1抗原、HBV-DNA在各种HBV-M模式中的阳性表达水平,以及preS1抗原与HBV-DNA在各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模式中的表达相关性。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eAg-)、乙肝表面核心抗体阳性(HbcAb+)模式组的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模式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HBcAb+模式组的preS1+阳性率高于其他模式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HBSAg的阳性模式中,HBV-DNA在preS1+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BV-DNA在preS1-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1能准确反映患者体内HBV-DNA的复制情况,并且可以弥补传统乙肝5项测定中的漏诊情况,同时preS1测定所需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记 血清标本 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HBV-DNA检验分析的应用价值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曾锦婷 向华国 +2 位作者 曾思强 田郭军 何洁宏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4期613-615,共3页
目的对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进行HBV-DNA检验分析,探讨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本院接诊的460例血清检测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 目的对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进行HBV-DNA检验分析,探讨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本院接诊的460例血清检测Pres1、HBs Ab、HBs Ag、HBe Ag、HBe Ab、HBc Ab-Ig M、HBc Ab-Ig 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呈阳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法进行HBV-DNA的测量,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HBe Ab、HBs Ag、HBc Ab-Ig G阳性组合的占比最高,达30.9%,其HBVDNA水平为(5.4±1.3)×104copy/ml。HBs Ag、HBe Ag、HBc Ab-Ig M阳性组合次之,占比22.8%,HBV-DNA水平为(1.2±0.3)×104copy/ml;对照组血清样本中的HBV-DNA含量显著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PCR技术对HBV-DNA含量的分析可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诊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记 阳性 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任振 王芳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7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25例,为对照组,均实施PCR荧光定量检测,...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临床检验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25例,为对照组,均实施PCR荧光定量检测,对比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结果观察组受检人员HBV-DNA水平(4 799.32±12.55)×10^3 copy/ml,相比对照组HBV-DNA水平(0.61±0.02)×10^3 copy/ml较高(P<0.05)。结论实施PCR荧光定量检测能够对HBV-DNA水平进行分析,进而有效检出乙型病毒肝炎,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记 阳性表型 血清标本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百里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乙肝病毒(HBV)标记物的检测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我院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0例HBV携带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ELISA进行检测,... 目的比较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乙肝病毒(HBV)标记物的检测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我院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0例HBV携带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ELISA进行检测,观察组予以CLIA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HBV标记物阳性概率和灵敏度。结果两组HBV标记物的HBsAb和HBcAb阳性概率相差不大(P>0.05),观察组的CLIA检测法中HBsAg、HBeAg和HBeAb阳性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灵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CLIA相较于ELISA检测灵敏度更高,对HBsAg、HBeAg和HBeAb的检测准确度更高,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病毒标记 作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金忠 张金艳 +3 位作者 段云亭 郑金秀 郭秀娟 魏媛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3期1381-1382,共2页
目的 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 (Pre-S1)、乙肝病毒基因组 (HBV -DNA)、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检测的结果分析。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多聚酶链反应检测 10 0份血清标本中的Pre -S1、乙肝五项和HBV -DNA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 目的 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 (Pre-S1)、乙肝病毒基因组 (HBV -DNA)、乙肝病毒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检测的结果分析。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多聚酶链反应检测 10 0份血清标本中的Pre -S1、乙肝五项和HBV -DNA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检测得到 8种模式的结果 ,Pre-S1阳性率为 67% ,HBV -DNA阳性率为 72 %。结论 Pre -S1较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物更为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 多聚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结合乙肝病毒标记类型分析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
12
作者 余杨慧 李丰 黄芬芬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本文就B型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PHC)37例与乙肝病毒标记(HBVM)类型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在37例PHC中,乙肝病毒感染率约占91.9%,合并肝硬化者约占62.2%.在与对照组35例各种不同类型的肝硬化(LC)进行HBVM类型对比,结果发现PHC组HBeAg、... 本文就B型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PHC)37例与乙肝病毒标记(HBVM)类型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在37例PHC中,乙肝病毒感染率约占91.9%,合并肝硬化者约占62.2%.在与对照组35例各种不同类型的肝硬化(LC)进行HBVM类型对比,结果发现PHC组HBeAg、抗-HBe的阳性率较LC组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尤以HBeAg、抗-HBe阳性者为PHC的高危指标,有必要对其进行B超长期追踪检查,以利于尽早发现P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毒标记 乙型肝炎病毒 B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采用病毒标记法在小鼠中已确定19种可能的淋巴癌基因
13
作者 杨月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3年第4期3-3,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标记 小鼠 淋巴癌基因 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赤羽賢浩 高恕之 夏淑贤 《日本医学介绍》 1990年第7期289-290,共2页
一、HBV和HBV相关标记物在感染了肝炎病毒的人和黑猩猩的血液中存在3种颗粒:HBV的颗粒是被称作Dane颗粒的直径42nm的球型颗粒,双层构造;内部核心的core颗粒,直径27nm,显示HBc抗原活性。将此颗粒用2ME(2巯基乙醇)和SDS(十二烷基硫酸纳)... 一、HBV和HBV相关标记物在感染了肝炎病毒的人和黑猩猩的血液中存在3种颗粒:HBV的颗粒是被称作Dane颗粒的直径42nm的球型颗粒,双层构造;内部核心的core颗粒,直径27nm,显示HBc抗原活性。将此颗粒用2ME(2巯基乙醇)和SDS(十二烷基硫酸纳)处理后,可产生新的HBe抗原活性,包含核心的衣壳所显示的抗原活性称HBs活性。当HBV在肝细胞中增殖时,这个衣壳部分即产生过量,以管型颗粒和小球型颗粒状和Dane颗粒的几十倍到几千倍的量释放入循环血液中。构成HBs抗原的多肽能分解为数条,其中p22’gp27两条是主要的,它们同时在HBVDNA的S基因架编码,由22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p22和gp27在分子量上的差别是由于N末端第146位天门冬酰氨残基上结合的糖链不同,gp31,gp35是gp27、p22N末端第55个氨基酸所结合的,已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HBV-DNA水平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鲍淑华 楼正青 高丽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6期977-978,共2页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Pres1、HBcAb-Ig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水平,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以ELISA法检测Pres1、HBcAb-...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Pres1、HBcAb-Ig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水平,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以ELISA法检测Pres1、HBcAb-Ig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项目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同时阳性的652例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可出现高水平HBV-DNA;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血清HBV-DNA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P<0.01);高水平HBV-DNA标本中不一定会同时出现Pres1、HBeAg、HBcAb-IgM等活动期标记物。结论活动期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阴性不能排除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复制,Pres1、HBeAg、HBcAb-IgM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同时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标记 HBV—DNA PRES1
原文传递
红色荧光蛋白遗传标记腺病毒衣壳蛋白p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俊丽 王东阳 +3 位作者 南天惠 王丽娴 廖晓玉 夏海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3,共4页
采用在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标记pⅨ蛋白的腺病毒质粒载体.将PacⅠ线性化的腺病毒质粒载体转染HEK293细胞7~10d后获得病毒裂解液,然后将其在体外进一步扩增并经CsCl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获得mCherry... 采用在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标记pⅨ蛋白的腺病毒质粒载体.将PacⅠ线性化的腺病毒质粒载体转染HEK293细胞7~10d后获得病毒裂解液,然后将其在体外进一步扩增并经CsCl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获得mCherry标记腺病毒pⅨ蛋白的病毒颗粒.在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标记的病毒颗粒之后,将其加入A549细胞中,并在不同时间点追踪观察荧光标记的病毒颗粒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的红色荧光;在病毒与细胞孵育过程中,随着荧光标记病毒与A549细胞孵育时间的延长,病毒颗粒逐渐向细胞核周围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病毒 病毒示踪 病毒标记 衣壳蛋白p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病患者胃液中乙肝病毒标记的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紫榕 刘小朋 +4 位作者 张国安 施水兰 李龙洋 林华 温云海 《航空军医》 1997年第3期150-151,共2页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记(HBVM)向胃腔释放的可能。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46例胃病患者胃液的HBVM。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CSG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A)、CSG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CSG+DUA/CAG和胃癌(Ca)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记(HBVM)向胃腔释放的可能。方法 用ELISA法检测246例胃病患者胃液的HBVM。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CSG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A)、CSG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CSG+DUA/CAG和胃癌(Ca)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出率分别为5.9%、10.5%、14.8%、19.0%和37.9%;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别为52.9%、47.3%、31.1%、33.3%和84.5%。除CSG+DUA/CAG外,胃癌HBsAg与其他各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除CSG外,胃癌的抗-HBc与其他各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46例中未检出抗-HBs、HBeAg、抗-HBe和抗-HCV阳性者。结论 提示HBV在感染肝细胞合成过剩时,不仅游离于血液和其它体液,也向胃腔释放——腔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记 胃疾病 十二指肠溃疡 胃液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与HBV血清标记物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罗斌 曾永龙 +1 位作者 滕元姬 黄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7期1473-1474,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HBV感染者血清学标记物与前S2抗原的关系。方法对324例HBsAg阳性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记物与前S2(PreS2)。结果HBsAg阳性标本中HBV血清标记物模式4种常见模式PreS2阳性率有所不同,即模式1:HBsAg(+)、... 目的了解本地区HBV感染者血清学标记物与前S2抗原的关系。方法对324例HBsAg阳性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记物与前S2(PreS2)。结果HBsAg阳性标本中HBV血清标记物模式4种常见模式PreS2阳性率有所不同,即模式1:HBsAg(+)、HBeAg(+)、抗-HBc(+)PreS2阳性率为85.1%;模式2:HBsAg(+)、HBeAg(+)PreS2阳性率为78.6%;模式3:HBsAg(+)、抗-HBe(+)、抗-HBc(+)PreS2阳性率45%;模式4:HBsAg(+)、抗-HBc(+)PreS2阳性率63.2%。HBeAg与PreS2阳性率有差异性,PreS2的检出率高于HBeAg。结论PreS2比HBeAg更敏感的反映病毒存在和复制情况,PreS2与HBV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2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标记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变化
19
作者 周明宣 李锋 +1 位作者 吴颖 杨瑞芬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1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乙型肝炎病毒标记 HBSAG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视上核的纤维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
20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3 位作者 陈文玉 操高原 张军 马玉琼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82-82,共1页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视上核的纤维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王蕾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张军马玉琼(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研究室)有文献报道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到达室旁核(PVN),但是否有传出纤维投射...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视上核的纤维联系—病毒跨神经元追踪,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研究王蕾欧可群陈文玉操高原张军马玉琼(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学研究室)有文献报道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到达室旁核(PVN),但是否有传出纤维投射至视上核(SON),目前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神经元追踪 双重标记 视上核 纤维联系 视交叉 免疫组 大鼠 神经元胞体 病毒标记 假狂犬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