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修饰药物非临床研究中聚乙二醇相关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评价关注点
1
作者 戎怿 李浩运 +5 位作者 李德利 董田甜 孟李凯 宫新江 张慧 闫莉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033-2037,共5页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是一种生物相容性高、无空间位阻、具有两亲性的高分子聚合物,经过PEG修饰的药物可降低其在体内的清除率和/或改变药物的分布特征,具有提升药物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降低给药频率、减弱抗原性等优...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是一种生物相容性高、无空间位阻、具有两亲性的高分子聚合物,经过PEG修饰的药物可降低其在体内的清除率和/或改变药物的分布特征,具有提升药物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降低给药频率、减弱抗原性等优势,因此PEG化修饰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药物制剂中。在该类药物的非临床组织病理学研究中,经常可观察到与PEG相关的组织空泡化现象,而目前对PEG修饰药物引起空泡化的机制与长期安全性影响认识还不充分。基于此,本文总结了PEG修饰药物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汇总了现有诊断标准和在实践中评估该类组织病理学变化的考虑因素,并提出了PEG修饰药物审评角度的关注点,以期为该类药物的非临床和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修饰药物 组织病理学改变 空泡化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东升 裴国献 +4 位作者 魏宽海 孙鸿涛 罗炳德 王前 胡罢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2,F004,共5页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的病理学改变 ,将 8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 (HHE)组和常温常湿 (NE)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4、8、12、2 4h进行大体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测定挫伤区、震荡区和震荡外区的ATP、ADP、AMP及能荷含量。结... 为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伤道的病理学改变 ,将 8只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 (HHE)组和常温常湿 (NE)组 ,分别于火器伤后 4、8、12、2 4h进行大体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测定挫伤区、震荡区和震荡外区的ATP、ADP、AMP及能荷含量。结果发现 ,HHE组大体病理改变较NE组明显加重 ;光镜及电镜观察到HHE组各区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NE组显著 ,且呈进行性加重 ,而NE组的震荡区及震荡外区 2 4h伤道组织病理变化均有减轻趋势。ATP在HHE组伤后 8、12、2 4h挫伤区及伤后 2 4h震荡区较NE组低。ADP在HHE组伤后 8h挫伤区及伤后 12、2 4h震荡区较NE组低。AMP在HHE组挫伤区 12h后明显高于NE组。HHE组伤后 8h震荡区及伤后 12、2 4h挫伤区能荷较NE组降低。说明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伤道肌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 ,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肌组织能量储备匮乏 ,且随时间延长能量储备显著下降 ;其处理更应强调及早、彻底的清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肢体火器伤 伤道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志坚 王雯 +2 位作者 林克荣 朱金照 乐桥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病理学改变 萎缩性胃炎 胃镜表现 关性分析 不典型增生 癌前病变 肠腺化生 检查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刚 陈坚 郭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的资料。结果 影像学检查病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者9例,不均一强化者6例,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者8例,境界模糊者7例,“硬...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改变的资料。结果 影像学检查病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者9例,不均一强化者6例,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者8例,境界模糊者7例,“硬膜尾征”者7例,颅骨破坏者1例。病理学检查肿瘤坏死、囊变者9例,7例境界模糊者镜下有脑浸润,7例“硬膜尾征”者镜下有硬膜肿瘤细胞浸润。结论 恶性脑膜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异性,认识其影像学特征可以减少术前误诊,有利于临床综合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膜瘤 病理学改变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早期葡萄膜巩膜途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子诚 袁华音 +1 位作者 张国梅 孙思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观察兔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tabecularsurgery,NPTS)后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一步阐明其降压机制。方法:8只家兔,随机选1眼作NPTS即A组(n=8),另1眼为正常对照即B组(n=8)。术后观察眼压,1wk后... 目的:观察兔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tabecularsurgery,NPTS)后房水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一步阐明其降压机制。方法:8只家兔,随机选1眼作NPTS即A组(n=8),另1眼为正常对照即B组(n=8)。术后观察眼压,1wk后处死家兔摘除眼球分别行HE染色、SMA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葡萄膜巩膜途径的各组织结构改变。结果:A组术前、术后1wk时眼压差别有显著性(P<0.01);光镜观察见A组房水池底部巩膜纤维间隙疏松、睫状体微小脱离,SMA免疫组化显示睫状肌细胞间隙无明显改变。结论:NPTS后房水池底部巩膜纤维间隙增大和/或睫状体微小脱离是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量增强的组织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早期 葡萄膜巩膜途径 组织病理学改变 房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组织在注入甲氨蝶呤后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3
6
作者 苑洪菲 伏胜香 +3 位作者 崔红艳 孙淑清 薛红艳 车丽萍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在注入MTX(甲氨蝶呤 )后缩小的机制。方法 对 5例子宫肌瘤在注入MTX半个月及 1个月后行手术治疗 ,对其标本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并与同期未注药标本进行了比较。结果 所有注入MTX的标本光镜下 ,均可见明显的平滑肌...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在注入MTX(甲氨蝶呤 )后缩小的机制。方法 对 5例子宫肌瘤在注入MTX半个月及 1个月后行手术治疗 ,对其标本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并与同期未注药标本进行了比较。结果 所有注入MTX的标本光镜下 ,均可见明显的平滑肌细胞的水肿、变性 ,单位视野内的血管数目明显减少 ,血管腔变窄 ;电镜下见平滑肌细胞内变性、水肿、扩张的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结论 MTX的缩瘤效果是通过减少肌瘤内的血供和直接的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病理学改变 注入 肌瘤组织 平滑肌细胞内 子宫肌瘤 MTX 手术治疗 电镜观察 细胞凋亡 标本 血管数 血管腔 线粒体 内质网 镜下 水肿 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病理学改变探讨重型肝炎的分类及时限划分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泰龄 刘青 +4 位作者 郑丽虹 刀文彬 石晓红 刘霞 何静雯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 ,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 :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北京地坛医院 4 8例急性和 7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 ... 目的 :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 ,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 :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北京地坛医院 4 8例急性和 7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 :从时间上看 ,我国的急性重症肝炎 (<10d)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急性期 (10d~ 30d)分别相当于国外急性肝衰竭中的超急性及暴发性亚型 ;如将我国亚急性重症肝炎中的急性期归入急性重症肝炎 ,则不论时限划分还是病理变化均与国际一致。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变为肝细胞的急性广泛坏死(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 ) ,坏死 >2 / 3者 ,多不能存活 ;如坏死≤ 1/ 2 ,存活肝细胞虽有变性 ,经及时治疗 ,再生迅速 ,多数可望修复 ,年轻者预后尤佳。结论 :我国重型肝炎的病变规律与国际上一致 ,不难接轨 ;急性重型肝炎不存在水肿亚型 ,其坏死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划分 重型肝炎 分类 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文静 李瑞玲 +3 位作者 徐高磊 李雪 崔占军 邓锦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1-844,共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owthfactor,VEGF)一方面对神经系统内的一些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等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小脑颗粒细胞的迁移。另一方面,当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owthfactor,VEGF)一方面对神经系统内的一些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等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小脑颗粒细胞的迁移。另一方面,当发生创伤性脑损伤时,会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缺血缺氧最明显的病理生理反应就是会导致血管再生,血管再生因子和血管再生抑制因子共同调控血管再生过程。VEGF是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在病理条件下,可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受损伤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系统发育 病理学改变 创伤性脑损伤 促血管生长因子 小脑颗粒细胞 血管再生 病理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致绵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3
9
作者 牛廷献 罗晓红 +3 位作者 万东君 史智勇 王红义 陆璐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静脉泵入小剂量内毒素(LPS)建立绵羊ARDS模型。72h后处死,取脏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以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静脉泵入小剂量内毒素(LPS)建立绵羊ARDS模型。72h后处死,取脏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以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以肺、肾最为严重,肝、脾和大肠次之,心脏较轻。并且以瘀血、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学改变。结论LPS诱导的ARDS可致多脏器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肺是最易受损伤的首位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绵羊 内毒素(LPS) 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病理学改变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凡 童光东 周大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2-65,共4页
半个世纪前,Knodell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种评价慢性肝炎病理学的量化评分体系(HAl)。随着Scheuer的分级、分期标准方案对HA1的补充和完善,肝脏病理学改变进程的相关研究愈来愈深入,需要探索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肝脏出现病理学改变的... 半个世纪前,Knodell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种评价慢性肝炎病理学的量化评分体系(HAl)。随着Scheuer的分级、分期标准方案对HA1的补充和完善,肝脏病理学改变进程的相关研究愈来愈深入,需要探索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肝脏出现病理学改变的原因。早在1995年,王泰龄、王宝恩等怛。提到,分级、分期肝脏病理只是对病变程度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改变 肝脏病理 慢性HBV携带者 量化评分 慢性肝炎 标准方案 病变程度 H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肝胆胰疾病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农 毛羽丰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3期17-21,共5页
IgG4相关性疾病(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IgG4-RD)被认为是累及全身器官和组织的系统性疾病。虽然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在患者中有所差异,但病变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是相对一致的,大多数IgG4-RD受累器官病变有比较典... IgG4相关性疾病(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IgG4-RD)被认为是累及全身器官和组织的系统性疾病。虽然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在患者中有所差异,但病变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是相对一致的,大多数IgG4-RD受累器官病变有比较典型的组织学特征。IgG4相关疾病中,常见的肝、胆、胰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改变 肝胆胰疾病 相关性疾病 IGG4 病变特征 系统性疾病 组织学特征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所致大鼠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松萍 董震 潘留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6期938-940,共3页
目的用脂多糖制作大鼠支气管肺炎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以阐明脂多糖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肺炎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支气管肺炎模型,将其临床表现、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支... 目的用脂多糖制作大鼠支气管肺炎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以阐明脂多糖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肺炎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支气管肺炎模型,将其临床表现、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改变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模型组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与对照组明显不同。结论脂多糖所致大鼠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等与人的支气管肺炎相似,可作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脂多糖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理和如何防治的有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大鼠 支气管肺炎 临床表现 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IR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瑶瑶 陈云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57-2161,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IR)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通过对Wistar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IR)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通过对Wistar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备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西药组、方药低剂量组、方药中剂量组、方药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后,取内眦静脉窦静脉血3 m L,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计算IR。最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明显改善CHF大鼠IR水平(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较为明显;同时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改善CHF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接近地高辛组。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药能一定程度逆转大鼠CHF的IR并改善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温阳 活血利水 IR 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家兔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会艳 阮丽波 +1 位作者 韩毅 李树清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3期7-10,75,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家兔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从家兔颈静脉注入自体血栓,观察APE后家兔基本表现和死亡率,以及呼吸频率(RR)、平均呼吸深度(MDR);动态监测右心室压力(RVP)和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以及颈...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APE)家兔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从家兔颈静脉注入自体血栓,观察APE后家兔基本表现和死亡率,以及呼吸频率(RR)、平均呼吸深度(MDR);动态监测右心室压力(RVP)和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以及颈动脉血压(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APE家兔成活率为86.9%。注栓后RR和MDR持续升高,与栓塞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右心室收缩压(RVSP)栓塞即刻达峰值,6h下降到栓塞前,右心室舒张压(RVDP)与栓塞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p/dtmax栓塞即刻达峰值,4h下降到栓塞前,-dp/dtmax栓塞即刻升高后恢复到栓塞前。APE后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均持续下降,观察8h也未出现恢复。HE染色可见肺动脉内有血栓及肺小静脉扩张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结论:自体血栓经颈静脉注入造成的APE可致血流动力学和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尤以右心室收缩压和AP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组织病理学改变 血流动力学参数 病理生理综合征 病理理学改变 家兔 肺血栓栓塞症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学改变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常海宁 赵守松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2期320-323,共4页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全球1/3的人群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人,其中慢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约15%~25%的患者可能最终死于各种HBV相关性终末期... 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全球1/3的人群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9300万人,其中慢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约15%~25%的患者可能最终死于各种HB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相关性 病理学改变 慢性HBV感染者 流行病学统计 慢性肝炎患者 临床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智勇 牛廷献 +1 位作者 罗建军 万东君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以研究造模后不同时点脑组织病理学的病理改变,为临床对其诊治及修复提供依据。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按造模后4、8、12、24和72h不同时点分为5个亚组。利用夹闭双... 目的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以研究造模后不同时点脑组织病理学的病理改变,为临床对其诊治及修复提供依据。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将实验组按造模后4、8、12、24和72h不同时点分为5个亚组。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进行缺氧的方法制备模型,以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脑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但不同亚纽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4、8和72h亚组的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而12h和24h亚组与其他亚组相比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成功地建立了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后,不同时点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脑损伤 模型 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学改变与并发症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家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溃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肠道炎症。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并可发生严重的局部与远处并发症。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或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溃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直肠和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肠道炎症。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并可发生严重的局部与远处并发症。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或更久。少数呈暴发型发病,病情危重,甚至可危及生命。本文仅就其病理学改变和并发症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学改变 并发症 肠道炎症 黏膜下层 结肠黏膜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的血管病理学改变及其结局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在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6期469-476,469,共8页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从临床流行病学、解剖学、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神经影像学和分子医学等方面,对脑小血管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建立了许多理论,形成了诸多概念。这些多学科的理论和概念逐渐相互融合、相互...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从临床流行病学、解剖学、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神经影像学和分子医学等方面,对脑小血管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建立了许多理论,形成了诸多概念。这些多学科的理论和概念逐渐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也导致了理解上一定程度的混乱。本专题试图阐述脑小血管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改变 血管病 临床流行病学 解剖学基础 分子遗传学 神经影像学 分子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瞳孔缝合修复术后远期病理学改变
19
作者 杨少远 党光福 +4 位作者 马宝峰 边广庆 段练 曲虹 高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48,共2页
病理性瞳孔散大是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开展的瞳孔缝合术通过机械性缩小瞳孔来改善视觉质量,但有关虹膜内缝线长期存留的病理学变化及术眼和对侧眼远期的安全性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选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瞳孔括约肌损伤和缝合... 病理性瞳孔散大是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开展的瞳孔缝合术通过机械性缩小瞳孔来改善视觉质量,但有关虹膜内缝线长期存留的病理学变化及术眼和对侧眼远期的安全性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选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瞳孔括约肌损伤和缝合修复的实验研究,观察术后兔眼远期的临床及病理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散大 缝合修复 修复术后 病理学改变 兔眼 病理学变化 新西兰大白兔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沥颗粒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NO含量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芳 熊培政 冯雪梅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竹沥颗粒与鲜竹沥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4组并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鲜竹沥和竹... 目的:观察竹沥颗粒与鲜竹沥口服液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4组并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造模各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鲜竹沥和竹沥颗粒进行灌胃干预,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并于光镜、电镜下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1);②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大鼠较模型组NO含量升高(P<0.05);③竹沥颗粒组大鼠与鲜竹沥组NO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④在光镜、电镜下,对照组大鼠无明显病理损害,模型组病理损害显著,鲜竹沥组、竹沥颗粒组较模型组病理损害减轻,以竹沥颗粒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鲜竹沥、竹沥颗粒均可提高大鼠血清中NO含量,改善其肺血管损伤程度,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竹沥颗粒 鲜竹沥 NO 病理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