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病理学方法在皮肤深部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琳毅 曾学思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5期321-324,共4页
随着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临床上尽早做出诊断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组织病理学是深部真菌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现对几种深部真菌病的特征性组织病理表现。
关键词 组织病理学方法 皮肤深部真菌病 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认证下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刚 刘金鑫 +2 位作者 张雪 姜佰文 金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职业准备的范围和质量提供保证。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是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认证的核心建设课程,也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课,是学生能够进入农业科研...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职业准备的范围和质量提供保证。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是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认证的核心建设课程,也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课,是学生能够进入农业科研领域和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基础工具。本课程依据专业认证三大核心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体系,力求实现“教书”“育人”“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协同一体化,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项目教学法 教学体系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铁沉积的组织病理学与血清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查艳 陈佳 +2 位作者 周力 鸟山宽 千马正静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铁沉积的组织病理学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以组织病理学方法探测铁(histologically detectabliron,HDI)含量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铁蛋白(immunohistoche-micall detecta...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铁沉积的组织病理学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以组织病理学方法探测铁(histologically detectabliron,HDI)含量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铁蛋白(immunohistoche-micall detectable ferri-tin,IDF)含量;同时监测患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指标。结果血清铁与慢性丙肝的炎症分级(P=0.006)以及血清铁蛋白(P= 0.005)和组织铁蛋白(P=0.039)与慢性丙肝的纤维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在慢性丙型肝炎中,血清铁水平反映了近期内肝细胞炎症、坏死的程度;血清铁蛋白和组织铁蛋白水平显示了肝脏纤维化的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铁沉积 相关性研究 铁指标 血清铁蛋白 组织病理学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丙型肝炎患者 慢性丙肝 肝穿刺活检 纤维化程度 肝细胞炎症 肝脏纤维化 同时监测 蛋白指标 蛋白水平 铁水平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腹泻发病因素调查及生态病理学防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朋 程子龙 +2 位作者 肖一红 屈亚锦 刘思当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第5期27-28,共2页
犊牛腹泻俗称犊牛拉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犊牛常见疾病,犊牛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病犊牛会出现脱水、消瘦和酸中毒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犊牛的死亡;即使治疗及时,也可造成犊牛发育不良,给养牛业造成较大... 犊牛腹泻俗称犊牛拉稀,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特征的犊牛常见疾病,犊牛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病犊牛会出现脱水、消瘦和酸中毒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犊牛的死亡;即使治疗及时,也可造成犊牛发育不良,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生态病理学理念,笔者先后对数十家奶牛场开展了犊牛腹泻发病相关因素调查,通过危险因素控制对该病实施有效防控,使断奶前犊牛死亡率降低40%左右,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泻 发病相关因素 有效防控 发育不良 病理学方法 病因调查 寄生虫性腹泻 犊牛舍 消化不良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体液的细胞病理学检查方法
5
作者 陈莉华 王强修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体液 细胞病理学检查方法 离心涂片法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医学本科院校《病理学》教学方法刍议
6
作者 周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5年第9期108-108,共1页
新建医学高校在办学理念、教材教法、考核方法等方面都与专科学校有很大不同,应该尽快建立新的病理学教学方法体系。教科书中的术语要规范化。下定义时要加强逻辑性,特别是有关数理概念的定义更是这样。要强化国际单位制,“身体质量”... 新建医学高校在办学理念、教材教法、考核方法等方面都与专科学校有很大不同,应该尽快建立新的病理学教学方法体系。教科书中的术语要规范化。下定义时要加强逻辑性,特别是有关数理概念的定义更是这样。要强化国际单位制,“身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不能用重量的单位牛顿(N),也不应该用旧称“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医学院校 病理学教学方法 国际单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病案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沙热木.吾斯曼 阿衣夏木.夏衣提 +1 位作者 汪清丽 董婷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年第20期302-302,共1页
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病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研究探讨多媒体病案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学效果,充分体现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方法 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 多媒体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与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全离 刘文阁 窦会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检测方法 上消化道疾病 细菌学方法 病理学方法 尿素酶依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样变性胆囊炎及其相关性癌:具有明显瓷化特征的胆囊炎亚型及其伴随的难以诊断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英)
9
作者 周英豪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19-419,共1页
本文描述一种临床病理学上特殊亚型的胆囊炎——广泛钙化型,临床文献称之为"瓷化胆囊"。本作者提出了玻璃样变性胆囊炎(HC)的命名,其特征为密度增高、细胞数量减少、纤维化及玻璃样变,使胆囊壁变成相对薄而均一的带状。病变广泛破... 本文描述一种临床病理学上特殊亚型的胆囊炎——广泛钙化型,临床文献称之为"瓷化胆囊"。本作者提出了玻璃样变性胆囊炎(HC)的命名,其特征为密度增高、细胞数量减少、纤维化及玻璃样变,使胆囊壁变成相对薄而均一的带状。病变广泛破坏大部分正常胆囊结构,一些病例表现为钙化。为了确定HC在临床病理学上的共性特征,作者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系统分析了4 231例胆囊切除标本(其中606例为癌),除此之外,还在数据库中进行了针对性的文献检索,共找出96例HC,占胆囊切除标本的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样变性 临床病理学 特殊亚型 胆囊炎 病理分析 相关性 组织病理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方法检查鹦鹉热衣原体
10
作者 邱昌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7年第11期8-8,共1页
D.Buxton等给无衣原体性流产发生的16只母绵羊在左侧股前淋巴结上方接种S26/3株鹦鹉热农原体(10<sup>4.5</sup>ELD<sub>50</sub>),分别在感染后的第3、6、12和18天各迫杀4只;另外用10只健康羊作为对照组,不感染... D.Buxton等给无衣原体性流产发生的16只母绵羊在左侧股前淋巴结上方接种S26/3株鹦鹉热农原体(10<sup>4.5</sup>ELD<sub>50</sub>),分别在感染后的第3、6、12和18天各迫杀4只;另外用10只健康羊作为对照组,不感染,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的第6天和第18天各迫杀6只和4只。对左、右两侧股前淋巴结称重,并分别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培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淋巴结 鹦鹉热衣原体 不同方法 组织病理学方法 衣原体抗原 免疫组织 衣原体性 化学方法 感染后 分离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脏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召才 李双杰 +4 位作者 杨英珍 陈瑞珍 程蕾蕾 葛均波 陈灏珠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0,F00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慢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系列动物模型,同期设正常对照;经组织病理学方法和超声心动图验证模型后,以缺口... 目的探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慢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系列动物模型,同期设正常对照;经组织病理学方法和超声心动图验证模型后,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各期感染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高,心肌细胞凋亡率依次分别为(8.2±1.4)%vs(1.3±0.5)%,(15.3±1.1)%vs(2.7±0.7)%,(13.9±2.1)%vs(3.1±0.6)%,(均P<0.01)。结论心肌细胞凋亡贯穿病毒性心脏病全程,可能对其病程和预后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病毒性心脏病 动态变化 柯萨奇病毒B3感染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 Balb/c小鼠 扩张型心肌病 组织病理学方法 缺口末端标记法 细胞凋亡率 慢性心肌炎 超声心动图 动物模型 正常对照 小鼠心肌 感染性 对照组 同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脏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12
作者 张召才 李双杰 +4 位作者 杨英珍 陈瑞珍 程蕾蕾 葛均波 陈灏珠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4期313-313,共1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慢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系列动物模型,同期设正常对照;经组织病理学方法和超声心动图验证模型后,以... 目的探讨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急、慢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系列动物模型,同期设正常对照;经组织病理学方法和超声心动图验证模型后,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各期感染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高,心肌细胞凋亡率依次分别为(8.2±1.4)%vs(1.3±0.5)%,(15.3±1.1)%vs(2.7±0.7)%,(13.9±2.1)%vs(3.1±0.6)%,(均P〈0.01)。结论心肌细胞凋亡贯穿病毒性心脏病全程,可能对其病程和预后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C小鼠 心肌细胞凋亡 病毒性心脏病 动态变化 柯萨奇病毒B3感染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 扩张型心肌病 组织病理学方法 缺口末端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癖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宪波 首弟武 陈立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研究消癖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乳腺增生模型;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锥板法测血液黏度;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数、腺泡... 目的:研究消癖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乳腺增生模型;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锥板法测血液黏度;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数、腺泡腔平均直径、乳腺胞浆面积。结果:消癖颗粒能明显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含量,升高孕酮含量;降低全血比黏度;明显减少乳腺小叶数、腺泡数,降低腺泡腔直径,对胞浆面积无明显影响。结论:消癖颗粒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激素、血液黏度和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模型 颗粒 促黄体生成素 组织病理学方法 血清雌二醇 苯甲酸雌二醇 组织病理变化 血液黏度 乳腺小叶 放射免疫法 促卵泡激素 全血比黏度 血清雌激素 诱导大鼠 肌肉注射 平均直径 孕酮含量 改善作用 浆面积 腺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雅姝 牟丹霞 +3 位作者 董军 薛水玲 王佳 吕艳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4-87,共4页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感染,表现为以腹腔和/或胸腔积液为特征的湿性FIP和以各组织器官肉芽肿性病变为特征的干性FIP,是引起幼猫至成...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致死性感染,表现为以腹腔和/或胸腔积液为特征的湿性FIP和以各组织器官肉芽肿性病变为特征的干性FIP,是引起幼猫至成年猫死亡的主要原因。FIP诊断的金标准包括病理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可使用病理学方法观察患猫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或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方法直接检测病变器官组织中的猫冠状病毒,但这些调查用PCR方法检测口腔及肛门拭子,检测结果只反映采集样本的病毒核酸检出率,不能代表猫的实际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方法 病理学方法 病毒核酸 病变器官 传染性腹膜炎 PCR方法 幼猫 器官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IgA-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耀亮 梁文燕 王胜岚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诊断试剂盒 ELISA 组织病理学方法 鼻咽癌(NPC) 稀释液 IGA抗体 EBV抗原 人群普查 中山市 正常人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的DNA原理显示法
16
作者 董敬鹏 张素娟 +1 位作者 李春德 张亚历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3年第6期31-32,共2页
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遗传物质已被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所证实,而肿瘤病理学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分裂增殖时的DNA复制有关、其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直接反应肿瘤增殖能力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近几年来,尽管病理学方法不断更新... 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遗传物质已被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所证实,而肿瘤病理学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分裂增殖时的DNA复制有关、其含量的变化可作为直接反应肿瘤增殖能力的重要的生物学指标。近几年来,尽管病理学方法不断更新,但对DNA的研究多限于分子病理学领域,诸如PCR技术、分子杂交等,其方法不仅繁锁,尚需昂贵的仪器和设备,对普通试验室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DNA原位显示法,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材料和方法 1、材料取自南方医院外科手术室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后,切片4um,备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病理学方法 显示法 常规石蜡包埋 肿瘤病理学 细胞分裂增殖 生物学指标 外科手术 分子病理学 南方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胶带粘贴表皮脱落细胞法鉴别不典型斑块状银屑病与钱币状湿疹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向明 陈艳华 +3 位作者 张海清 胡阳 俞爱华 李婷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0-851,共2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分为寻常性、脓疱型、关节型和红皮病型等四型,其中寻常性占95%以上[1],斑块状银屑病是寻常性银屑病最常见的类型。在临床上,斑块状银屑病和钱币状湿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是斑块...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分为寻常性、脓疱型、关节型和红皮病型等四型,其中寻常性占95%以上[1],斑块状银屑病是寻常性银屑病最常见的类型。在临床上,斑块状银屑病和钱币状湿疹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但是斑块状银屑病和钱币状湿疹(尤其发生于胫前部)常由于皮疹不典型或是患者经过长期反复治疗以后使两者皮疹形态相似(图1),难以鉴别,尤其是缺少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容易误诊。此时可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进行鉴别诊断,但部分患者对活检取材的依从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状银屑病 钱币状湿疹 鉴别诊断 透明胶带 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细胞法 寻常性银屑病 组织病理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激素促进骨折修复
18
作者 王晓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褪黑激素 骨折修复 组织病理学方法 SD大鼠 生物化学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导的小肠网状结构形成与获得性微血管功能失调
19
作者 Hatoum O.A Binion D.G +1 位作者 Phillips S.A. 郑世成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4期44-44,共1页
Background and aims: Radiation therapy of abdominal and pelvic solid tumours results in late intestinal toxicity of a severe nature in approximately 5%of cases. These manifestations may include ischaemia and stricture... Background and aims: Radiation therapy of abdominal and pelvic solid tumours results in late intestinal toxicity of a severe nature in approximately 5%of cases. These manifestations may include ischaemia and stricture formation,which may present as “webs". These webs are likely to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current bowel obstruction. The mechanisms of microvascular injury to the bowel in the setting of radiation have not been defined. We hypothesised that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with impaired vasodilation to acetylcholine (Ach) would be a n acquired pathophysiological abnormality in radiation and “web" formation. Met hods: A 40 year old patient treated with radiation, two years previously, for an anal squamous cell cancer presented with recurrent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W ebs" in the distal ileum were detected using 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 after s mall bowel barium radiographs failed to demonstrate a lesion. Following resectio n, freshly isolated 50-150 μmdiameter arterioles from the “web" and adjacent normal calibre bowel were analysed with histology and microvessel physiological studies. Results: After constriction (30-50%) with endothelin, dilation to gra ded doses of Ach (10-9-10-4 M) was observed in vessels dissected from the str icture and the adjacent normal calibre area. Ach dilation was reduced in vessels from “web" (mean diameter 7 (2)%; n = 3,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adjacent unaffected bowel (mean diameter 85 (5)%). Dihydroethidine and dichlorofluoresc ein diacetate intravital staining demonstrated increas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in microvessels from “web" compared with adjacent normal calibre bo wel. Histology from the structured bowel demonstrated narrowing of the arterial lumen due to intimal and muscularis propria fibrosis, with endothelial preservat ion. Conclusions: External rad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cquired microvascular e 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web" formation in the small bow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失调 辐射诱导 肠腔狭窄 胶囊内镜 病理学方法 实体肿瘤 剂量级 回肠动脉 血管舒张效应 鳞状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le of sex steroid receptors in pathob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8
20
作者 Mamta Kalra Jary Mayes +2 位作者 Senait Assefa Anil K Kaul Rashmi Kau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9期5945-5961,共17页
The striking gender disparity observed in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tar carcinoma (HCC) suggests an important role of sex hormones in HCC pathogenesis. Though the studies began as early as in 1980s, the precise ro... The striking gender disparity observed in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tar carcinoma (HCC) suggests an important role of sex hormones in HCC pathogenesis. Though the studies began as early as in 1980s, the precise role of sex hormon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receptors in HCC still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and perhaps contribute to current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potential use of hormonal therapy in HCC.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revealed several shortcomings associated with the studies on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androgen receptor (AR) in normal liver and HCC. These shortcomings include the use of less sensitive receptor ligand binding assay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udies for ERα alone until 1996 when ERβ isoform was identified. The animal models of HCC utilized for studies were primarily based on chemical-induced hepatocarcinogenesis with less similarity to virus-induced HCC pathogenesis. However, recent in vitro studies in hepatoma cells provide newer insights for hormonal regulation of key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interaction of ER and AR with viral proteins. In light of the above fact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sex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normal liver and HCC. In this review, we systematically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currently available on androgens, estrogens and their receptors in normal liver and HCC obtained from in vitro, in vivo experimental models and clinical studies. This information will direct futur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to bridge the gap in knowledg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ormonal therapy in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 hormones Estrogen receptor Androgen recept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OCARCINOGEN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