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喜奎运用“病-证-症”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经验
1
作者 张思腾 张喜奎 +3 位作者 朱为坤 黄国芳 黄孟珂 阮叶永盛 《湖南中医杂志》 2025年第1期37-40,共4页
介绍张喜奎教授运用“病-证-症”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张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是以肝、脾、肾、三焦等脏腑失调为本,以湿热、痰浊、瘀热为标。张教授根据痛风性肾病“寒热虚实错杂、病情随病程演变”这一病理特点,运用“病-证-症”... 介绍张喜奎教授运用“病-证-症”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张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是以肝、脾、肾、三焦等脏腑失调为本,以湿热、痰浊、瘀热为标。张教授根据痛风性肾病“寒热虚实错杂、病情随病程演变”这一病理特点,运用“病-证-症”结合方式,通过微观征象识病、分期辨证论治、把握主症施治,预防性延缓尿酸代谢障碍发展至肾损阶段,提高了痛风性肾病的治疗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肾 --”结合 名医经验 张喜奎
原文传递
现代中药制剂创新研发模式“证-药-方-剂”的构建
2
作者 李伟泽 赵宁 +4 位作者 韩文霞 关丽 付丽娜 郭伟 杨黎彬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3-809,共7页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演变、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与人类疾病谱及病因发生了较大的更迭,因此,中医药创新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与机遇。目... 中医药是中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演变、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与人类疾病谱及病因发生了较大的更迭,因此,中医药创新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与机遇。目前,对于中药现代化的本质以及现代科技如何融入中医药尚无统一认识,造成临床疗效低于预期是中医药临床推广与应用面临的困局,也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核心“卡脖子”问题。如何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医药,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工业化水平以满足疾病救治需求,是现代中药制剂创新研发的关键。本论述基于多年中药新产品研发、转化与临床应用实践,构建了“证-药-方-剂”的现代中药制剂创新研发模式,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疾病病机、中药药理机制和药效物质以及新型制剂技术等有效融合,通过“证-药-方”解决中药临床疗效的问题,通过“剂”解决中药制剂的工业化水平与患者用药的便捷性问题,从而为以临床治疗为目的现代中药制剂创新研发提供了模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 中医理论 现代化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本清利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伴CKD-MBD脾肾两虚兼湿瘀证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郭建红 任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8期93-98,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创立的培本清利通络方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伴CKD-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CKD-MBD)脾肾两虚兼湿瘀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 目的:观察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创立的培本清利通络方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伴CKD-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CKD-MBD)脾肾两虚兼湿瘀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脾肾两虚兼湿瘀证CKD 3~5期合并有CKD-MBD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改善贫血等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培本清利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矿物质及骨代谢[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中医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常规、肝功能、血钾,以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BUN、U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Scr、BU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iPTH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a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Ca高于对照组,iPT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本清利通络方可改善CKD 3~5期合并CKD-MBD脾肾两虚兼湿瘀证患者Ca、P、iPTH指标,延缓肾功能减退,减轻患者腰脊酸痛、皮肤瘙痒、倦怠乏力等症状,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理论 培本清利通络 慢性肾脏3~5期 慢性肾脏-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 脾肾两虚兼湿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模”结合治疗粉刺病肺胃热蕴证的临床效应评价
4
作者 刘杰 彭勇 +4 位作者 罗瑞静 王英杰 姜珠倩 武宗琴 刘冬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1962-1966,共5页
目的:探究“针-药-模”结合治疗粉刺病肺胃热蕴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粉刺病肺胃热蕴证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药-模治疗组(桑枇消痤颗粒+毫火针+石膏倒模... 目的:探究“针-药-模”结合治疗粉刺病肺胃热蕴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粉刺病肺胃热蕴证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药-模治疗组(桑枇消痤颗粒+毫火针+石膏倒模)、针-药对照组(桑枇消痤颗粒+毫火针)、药-模对照组(桑枇消痤颗粒+石膏倒模),每组50例,均每周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皮疹情况及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quality of life index,DLQI)],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后,针-药-模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针-药对照组、药-模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药对照组与药-模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皮疹情况评分、DL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针-药-模治疗组低于针-药对照组及药-模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药对照组与药-模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束治疗后2个月,针-药-模治疗组复发率低于针-药对照组、药-模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药对照组与药-模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药-模”及“针-药”治疗相比,“针-药-模”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在粉刺病肺胃热蕴证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更为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皮疹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肺胃热蕴 “针--模”结合 毫火针 石膏倒模 桑枇消痤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医大师郭子光“人-症-病-证”体系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辨治路径
5
作者 蒋萃 王昶鸿 +1 位作者 田茸 江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5-39,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常见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属于胃癌前状态。中医在逆转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方面具有治疗优势。笔者系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学术传承人,在郭师学术思想指导下,初步提出基于“人-症-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常见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属于胃癌前状态。中医在逆转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方面具有治疗优势。笔者系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学术传承人,在郭师学术思想指导下,初步提出基于“人-症-病-证”体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辨治路径。以病为纲,抓住CAG“脾气胃阴亏虚,湿热瘀阻胃络”的共性核心病机;兼顾个性,结合患者不同证型的个性病机。以“益气养阴,清热燥湿,和胃通络”为基本治则,创制了“益胃复萎”方这一验方,基于此方,分型分期加减论治。病证结合,最大化地优化临床疗效,更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 共性核心 结合 “益胃复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机-方-证-药”分析化肝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机制
6
作者 朱毅梁 邵岩峰 +2 位作者 于莉 李婕 王庆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5-139,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复杂,西药治疗通常很难得到满意的疗效。中医基于辨证论治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及病变过程产生的次要病机同时入手,治疗上依据主次确立基本治法,方从法出,用药精确,可有效缓解症状,还能极大降低药物不良反...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复杂,西药治疗通常很难得到满意的疗效。中医基于辨证论治对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及病变过程产生的次要病机同时入手,治疗上依据主次确立基本治法,方从法出,用药精确,可有效缓解症状,还能极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复发频率,为患者的预后及其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为肝胃郁热,胃气上逆,此为本,同时因人、因时、因病程不同,其他病机(燥、热、瘀、虚、痰)可为标实。本文拟从“病机-方-药-证”角度探讨化肝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机制。其主要治法是疏肝和胃、降逆清火,同时因人、因时、因病程长短,结合疏润结合、清化痰瘀、调养并举治法,贯穿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过程中,以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 化肝煎 理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机-方一体,辨兼证(症)加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列病治疗体系的运用
7
作者 徐娇娇 王贇 +1 位作者 王菲 侯留法 《中医研究》 2024年第9期17-21,共5页
侯留法主任医师提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列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肝癌)概念,阐明其发病机制,根据病机立法并总结处方和药物,形成“病-机-方一体,辨兼证(症)加减”的治疗... 侯留法主任医师提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系列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肝癌)概念,阐明其发病机制,根据病机立法并总结处方和药物,形成“病-机-方一体,辨兼证(症)加减”的治疗体系,制定出五部曲治疗方案。①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重在补肝肾而解瘟毒。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宜疏肝健脾。③代偿期肝硬化:宜柔肝健脾,活血软坚,防止癌变。④失代偿期肝硬化:重健脾,护正气,兼顾通络活血利水。⑤肝癌:分清时期,补益正气,软坚散结,抗癌解毒。探讨该治疗体系的运用,为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毒性肝炎系列 --一体 辨兼()加减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病-证-症-方-药”证治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圆圆 杜武勋 +5 位作者 张少强 许艳伶 张斐 王智先 丛紫东 罗庆盛 《四川中医》 2013年第11期24-26,共3页
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各期及不同病程中构成比最高最常见的证型,并有日渐快速增长的趋势,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病-证-症-方-药"证治理论体系,对多方面、多靶点防治疾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病... 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各期及不同病程中构成比最高最常见的证型,并有日渐快速增长的趋势,在现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病-证-症-方-药"证治理论体系,对多方面、多靶点防治疾病,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风险,保护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并进一步强化中医的诊疗优势,将中医药推向现代化、国际化,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肝阳上亢 ----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晓平基于“脑髓-脑气-脑神”辨证治疗脑膜瘤术后经验
9
作者 高云鹏 范小璇 +3 位作者 王欣悦 黄晓露 屠世凡 赵晓平 《陕西中医》 2025年第3期381-385,共5页
赵晓平教授基于“脑髓-脑气-脑神”分步治疗脑膜瘤术后患者,提出一体化思想,以辨病、证、症、势为基础,强调治疗必有主方。脑膜瘤术后的核心病机为肾精亏虚、心神失养、肝失疏泄,自拟益气养神填髓方治疗,达到益气补血、清肝明目、养心... 赵晓平教授基于“脑髓-脑气-脑神”分步治疗脑膜瘤术后患者,提出一体化思想,以辨病、证、症、势为基础,强调治疗必有主方。脑膜瘤术后的核心病机为肾精亏虚、心神失养、肝失疏泄,自拟益气养神填髓方治疗,达到益气补血、清肝明目、养心安神、滋肾填髓目的。通过“病、证、症、势”进行中药加减,为脑膜瘤术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髓-脑气-脑神 滋肾填髓 养心安神 脑膜瘤术后 益气养神填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法-方-药”现代中医诊疗程式的探讨
10
作者 闫梦元 何伟峰 +4 位作者 金政 吴彤 李俊龙 吴伟 卿立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7期3257-3258,共2页
“理-法-方-药”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临床思维模式。吴伟教授在传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诊十纲”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病-理-法-方-药”是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程式,衷中参西,病证结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 辨治 中医诊疗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水杨酸口服制剂及联合中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程燕 颜冬梅 +1 位作者 李飞 朱卫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420-1431,共12页
5-氨基水杨酸(5-ASA)是1种从中药柳树皮中分离提纯得到的天然抗炎活性成分水杨酸的衍生物,别名阿米诺水杨酸、美沙拉嗪,是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并预防其复发的一线药物。尽管目前莎尔福(Salofalk)、亚沙可(Asacol)和潘他沙(Pentasa)... 5-氨基水杨酸(5-ASA)是1种从中药柳树皮中分离提纯得到的天然抗炎活性成分水杨酸的衍生物,别名阿米诺水杨酸、美沙拉嗪,是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并预防其复发的一线药物。尽管目前莎尔福(Salofalk)、亚沙可(Asacol)和潘他沙(Pentasa)等5-ASA口服结肠靶向制剂已广泛用于IBD的临床治疗,但仍存在在小肠提前释药和受胃肠道生理状态影响显著等制剂缺陷、对克罗恩病和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效果不佳等临床未满足的需求,以及减少UC患者黏膜菌群多样性、长期使用增加用药风险和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等问题。开发硅胶纳米粒、水凝胶等新型递药载体,基于pH依赖、时滞控制和菌群/酶触发等多机制结合释药原理设计新型口服结肠靶向制剂从而解决制剂缺陷问题,提高5-ASA疗效和患者服药耐受性、依从性是目前制剂研究的重点。此外,5-ASA口服制剂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口服制剂和注射液等治疗IBD可发挥协同抗炎作用,实现增效减毒目的。对5-ASA口服制剂品种、近年来新型制剂和递药载体的研究进展,以及与中药联用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为5-ASA口服制剂的剂型改造、载体材料研究和临床用药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水杨酸 口服结肠向制剂 载体 联合中 性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科接骨片治疗骨折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及其“病-症-方”关联功效机制
12
作者 刘雪婷 陈凛 +4 位作者 张苏雅 奚灏瀛 张宁 林娜 张彦琼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9-1929,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伤科接骨片干预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从“病-症-方”关联角度,探索该中成药品种的作用机制及其各功效组的配伍特点。方法首先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目的系统评价伤科接骨片干预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从“病-症-方”关联角度,探索该中成药品种的作用机制及其各功效组的配伍特点。方法首先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自建库至2024年1月伤科接骨片干预骨折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风险评价工具对文献研究内容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并采用Stata 16.0版软件进行分析。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获得骨折临床症状表型相关基因集,再利用GEO数据库获得临床骨折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集。同时,从TCMIP v2.0收集伤科接骨片所含化学成分及其候选靶标谱。构建“骨折相关基因-伤科接骨片候选靶标”互作网络,通过计算网络拓扑特征值,筛选核心网络靶标,并通过功能富集分析,解析该中成药品种各功效组的作用机制。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4篇文献,样本量共计1293例,提示伤科接骨片对骨折的总有效率(RR=1.24,95%CI:1.18~1.31,P<0.001);“病-症-方”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伤科接骨片候选靶标所参与的通路主要分布于骨损伤的愈合、神经、血液系统调节和“免疫-炎症”调节等功能模块,且方药中不同功效组的作用特点各有侧重。结论伤科接骨片具有良好的促进骨折愈合疗效,并可通过调节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矫正“免疫-炎症”失衡、维持骨和能量代谢稳态而发挥其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清热解毒的综合功效。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伤科接骨片的优势疗效环节和临床定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接骨片 骨折 META分析 网络理学 临床疗效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病-证-方对应关系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琳 李苒 +3 位作者 高杉 张砚 张敏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病-证-方对应关系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相结合,研究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网络药理学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相互吻合。运用网... 病-证-方对应关系是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与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模式相结合,研究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网络药理学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与传统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相互吻合。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病-证-方对应关系,可以揭示疾病、证候、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网络调控机理,从而更深入的把握辨证论治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应关系 网络理学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症方含药血清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VEGF-CmRNA及MMP-9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冬青 李云 +4 位作者 卢妙莲 孙静 黄绮华 黄健玲 王建兵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99-2801,共3页
目的探讨消症方含药血清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血管内皮因子-C(VEGF-C)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5组:消症方高、中、低剂量组,孕三烯酮组,生理盐水组,药物灌胃后采血制备含药血清,采... 目的探讨消症方含药血清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血管内皮因子-C(VEGF-C)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分为5组:消症方高、中、低剂量组,孕三烯酮组,生理盐水组,药物灌胃后采血制备含药血清,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离体子宫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将传至P4代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溶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消症方含药血清、孕三烯酮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含药血清,以CCK-8法检测含药血清对其增殖的影响,PCR法检测其对VEGF-C mRNA和MMP-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孕三烯酮组和不同剂量消症方对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有差异显著性(P<0.05),其中消症方高剂量含药血清最具明显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孕三烯酮对VEGF-C 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症方对VEGF-C mRNA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孕三烯酮和消症方对MMP-9 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症方可通过降低异位内膜间质细胞VEGF-C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最终抑制子宫异位内膜的种植、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 异位内膜间质细胞 细胞血管内皮因子-C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总 唐芳 +4 位作者 马武开 姚血明 刘正奇 兰维娅 周静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 通过数据库挖掘柴胡-黄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药对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病毒性肺炎靶点网络,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 从基因数据库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获取病毒性肺炎疾病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 目的 通过数据库挖掘柴胡-黄芩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药对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病毒性肺炎靶点网络,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方法 从基因数据库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获取病毒性肺炎疾病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设置查询条件: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查找柴胡-黄芩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主要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网络,并利用PPI网络构建核心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基因功能(GO)和信号通路(KEGG)分析共同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从TCMSP中筛选出柴胡(17个)-黄芩(36个)药对共有53种有效活性成分,从疾病基因数据库筛选出与病毒性肺炎密切相关的靶点共计4238个,通过比对分析药对-疾病作用靶点得出柴胡-黄芩药对与病毒性肺炎存在143个相同靶点。PPI、GO、KEGG分析显示柴胡-黄芩药对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IL-17等信号通路作用于FOS、TP53、TNF、JUN、IL6、MYC、RELA、HIF1A、CCND1、MAPK14、AKT1等关键靶点,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应激、炎症、功能同步化、凋亡等途径从而发挥病毒性肺炎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揭示柴胡-黄芩药对治疗病毒性肺炎多靶点的机制,对于其临床应用具有翰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黄芩 毒性肺炎 网络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疾病-分期-证型-方药”关联网络探索羌活胜湿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风湿痹阻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文龙 梅沉成 +4 位作者 谭彪 张兵 林娜 马显志 陈卫衡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5期760-764,共5页
目的从“疾病-分期-证型-方药”关联网络切入,探索羌活胜湿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急性期(风湿痹阻证)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GEO数据库挖掘RA疾病基因,利用HPO、DisGeNET数据库收集RA急性期(风湿痹阻证)基因,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羌活胜... 目的从“疾病-分期-证型-方药”关联网络切入,探索羌活胜湿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急性期(风湿痹阻证)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GEO数据库挖掘RA疾病基因,利用HPO、DisGeNET数据库收集RA急性期(风湿痹阻证)基因,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羌活胜湿汤活性较高的化合物及靶点,并取上述基因集的交集为“病-期-证-方”关联网络基因。将得到的交集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生物分子网络,计算拓扑特征值(介度值、连接度、紧密度)并筛选关键靶点、核心节点。最后采用DAVID分析平台对基因进行生物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RA疾病基因5700个、急性期风湿痹阻证基因1323个、羌活胜湿汤活性成分靶点249个“、病-期-证-方”共同靶点48个、关键靶点21个、核心节点5个(IL-6、TNF、VEGFA、CASP3、PPARG)。“病-期-证-方”共同靶点在肢体沉重、滑膜炎、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头痛、ESR增高、CRP增高、汗出、关节屈伸不利等证候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3%、5.86%、5.56%、4.81%、3.99%、3.57%、3.08%、2.23%、1.85%。GO富集分析的生物过程包括对药物的反应、正向调控细胞凋亡过程;细胞组分主要作用于细胞外间隙、内质网管腔;分子功能主要涵盖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主要与调节血管生成、血液循环相关;调节骨、肌肉代谢失调相关;调节免疫、炎症系统失衡相关;滑膜血管翳生成及炎症相关通路。结论羌活胜湿汤治疗RA急性期(风湿痹阻证)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与目前RA急性期的发病机制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急性期 羌活胜湿汤 风湿痹阻 ---”关联网络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学的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段金廒 刘培 +13 位作者 宿树兰 范欣生 尚尔鑫 钱大玮 郭建明 朱敏 刘立 唐于平 华永庆 马宏跃 洪敏 刘春美 谈勇 王佩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 本文通过四物汤类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物质基础与配伍规律较为系统的研究,围绕中医功效的效应信息群客观表征,功效物质组发现、优化与验证,基于方剂功效物质组的方-证-病关联分析,采用方剂功效物质组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探索性的阐述了四物汤类方功效物质组及其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方-证-病关联关系,为经典方剂及其衍化类方的现代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妇科血瘀 原发性痛经 --关联 剂功效物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郭子光“人-症-病-证”体系探析过敏性鼻炎临床辨治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萃 田茸 +3 位作者 彭杨芷 袁世清 叶莹 江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8-1020,共3页
过敏性鼻炎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根治困难等特点,西医治疗虽起效快,但远期疗效一般。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提出“人-症-病-证”辨证论治体系,笔者在郭师学术思想指导下,初步提出基于“人-症-病-证”体系过敏性鼻炎临床辨治... 过敏性鼻炎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根治困难等特点,西医治疗虽起效快,但远期疗效一般。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提出“人-症-病-证”辨证论治体系,笔者在郭师学术思想指导下,初步提出基于“人-症-病-证”体系过敏性鼻炎临床辨治路径。以病为纲,抓住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风寒湿瘀阻清窍的共性病机;兼顾个性,结合患者不同证型的个性病机进行分型论治。创制了“通窍愈敏”方这一验方,以方为基,分型分期加减治疗。病证结合,最大化地优化临床疗效,更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 共性 结合 郭子光 “通窍愈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症结合治疗肝性脊髓病补遗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秀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97-297,共1页
病包括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是症侯分类。病证结合是对某一疾病辨证治疗的体现,最早可见于《内经》。《素问热论》开篇曰:“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即从三阴三阳层面指出热病的不同阶段及表现。既是闰证治的具体体现又如《伤寒论》... 病包括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证是症侯分类。病证结合是对某一疾病辨证治疗的体现,最早可见于《内经》。《素问热论》开篇曰:“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即从三阴三阳层面指出热病的不同阶段及表现。既是闰证治的具体体现又如《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再到后世逐渐发展的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等,都是继承了《内经》病证结合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 -- 补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病-证-症-方”关联网络探索左归丸干预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龙 梅沉成 +3 位作者 谭彪 张兵 陈卫衡 马显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58-2466,共9页
目的从“疾病-证型-症状-方药”关联网络切入,探索左归丸干预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挖掘骨关节炎疾病基因,利用人类表型本体数据库、疾病基因关联数据库收集肝肾亏虚证基因,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 目的从“疾病-证型-症状-方药”关联网络切入,探索左归丸干预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托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挖掘骨关节炎疾病基因,利用人类表型本体数据库、疾病基因关联数据库收集肝肾亏虚证基因,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左归丸活性较高的化合物及靶点,并取上述基因集的交集为“病-证-症-方”关联网络基因。将得到的交集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生物分子网络、计算拓扑特征值(介度值、连接度、紧密度)并筛选关键靶点、核心节点。最后采用DAVID分析平台进行对基因进行生物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骨关节炎疾病基因5394个、肝肾亏虚证基因2073个、左归丸活性成分靶点241个、“病-证-症-方”共同靶点51个、关键靶点17个、核心节点5个(Akt1、EGFR、IL6、TNF、VEGFA)。“病-证-症-方”共同靶点在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耳鸣、关节酸痛、眩晕、精神疲惫、痿软无力等证候基因中占比分别为14.29%、13.04%、6.02%、4.81%、4.41%、3.26%、1.41%。GO富集分析的生物过程包括转录的正向调控、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细胞组分主要作用于细胞外间隙、内质网腔,分子功能主要涵盖蛋白质结合、酶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包括调节骨、肌肉代谢失调相关,调节免疫、炎症系统失衡相关,活血、止痛相关和调节神经系统相关。结论左归丸治疗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与目前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骨关节炎 肝肾亏虚 ---”关联网络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