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联合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评估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确诊ACI并接受溶栓手术的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ICH将患者分为出血组(46例)和未出血组(51例)。收集两组的基线资料,对比两组HbA1c和FIB的水平,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ACI患者溶栓后sICH的相关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HbA1c联合FIB对患者溶栓后sICH的评估效能。结果:出血组溶栓前血糖水平、NIHSS评分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的HbA1c高于未出血组,FIB显著低于未出血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可知,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HbA1c、FIB均为ACI患者溶栓后sICH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分析,HbA1c、FIB单独评估ACI患者溶栓后sICH的AUC分别为0.768、0.736,两者联合评估的AUC为0.87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3%、82.4%,均高于单独评估灵敏度与特异度。结论:HbA1c、FIB可有效评估ACI患者溶栓后sICH的发生,联合评估效能最高。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的特征,为静脉溶栓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相关研究信息,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8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对纳入模型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20项研究,共30个预测模型。纳入模型ROC曲线的AUC值范围为0.42~0.94。24个(80%)预测模型的整体预测性能较好,模型对不同结局的定义和算法的区分度有明显差异。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NIHSS评分、年龄、梗死的影像学征象或评分、血糖、收缩压和抗血小板药物。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预测模型呈现出建模算法多样化、模型性能更佳化、预测因素多元化等特点,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校准模型。此外,应更加关注模型的更新与外部验证,提高其外推性及临床效用,从而发挥模型更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