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预测价值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永安 庞灵恩 +2 位作者 张永刚 顾艳 何明利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MRI)对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预后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3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HR-VW-MRI检查,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61,mRS>2分)与预后良好组(n=85,mRS≤2分),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斑块特征,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拟合出患者IS预后不良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结果:责任血管狭窄(P=0.002)、斑块内出血(P=0.001)、斑块强化(P=0.002)是ICA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拟合出脑梗死复发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ln[h(t,X)/h0(t)]=-0.891X1-1.020X2-0.812X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734(95%CI:0.60~0.817)。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斑块强化、责任血管狭窄与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建立的症状性ICAS患者预后不良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预后 斑块出血 斑块强化 责任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敬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013-2014,2018,共3页
关键词 内大动脉 硬化性狭窄 动脉 症状 介入治疗 缺血卒中 动脉狭窄 西班牙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曾静 刘星辰 +1 位作者 汪峰 钟原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5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症状性MCA狭窄组),另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同一时间收治的TCD筛查有MCA狭窄患者100例... 目的:探讨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症状性MCA狭窄组),另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同一时间收治的TCD筛查有MCA狭窄患者100例(无症状性MCA狭窄组),对所有患者给予2~4年的随访,比较两组脑卒中发生率以及相关高危因素。结果:无症状性MCA狭窄组中4例(4%)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糖尿病与出现脑卒中事件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症状性MCA狭窄组24例(24.0%)患者复发脑卒中,且分析发现是否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复发有相关性(P〈0.05)。结论:无症状MCIA狭窄患者预后相对良性,而糖尿病是导致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症状性MCA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高,且与是否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 症状 硬化性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 被引量:6
4
作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0期201-201,共1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ICAS的治疗仍存在争议,《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是在201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来,旨在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ICAS的治疗仍存在争议,《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是在201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来,旨在为ICAS患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指导。现将其部分推荐意见摘录如下。ICAS的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1.对于症状性ICAS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并长期应用。可供选择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硬化性狭窄 动脉 症状 颅内 专家 中国 IC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妙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5期211-212,共2页
目的对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同时随机抽取同... 目的对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50例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结果 1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8.0%,对其出现卒中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发现,卒中与颈部超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有极为紧密的关系;2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出现卒中,有1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22.0%,对其出现卒中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发现,稳定组在规律抗血小板药的服用上与复发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发脑卒中的其他影响因素和脑卒中疾病复发与否,无显著差异。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疾病的复发率比较高,这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规律与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患者有关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健康教育;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好,其脑卒中的发生和颈动脉斑块、DM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应当强化对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症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高分辨率3T MRI诊断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作用
6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16-616,共1页
增强高分辨率3TMRI(3THR-MRI)可明确症状性基底动脉(B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动脉壁的情况。有研究者对基底动脉管壁强化现象与同侧基底动脉狭窄所致新发梗死与后续缺血症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共连续纳入6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 增强高分辨率3TMRI(3THR-MRI)可明确症状性基底动脉(BA)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动脉壁的情况。有研究者对基底动脉管壁强化现象与同侧基底动脉狭窄所致新发梗死与后续缺血症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共连续纳入6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狭窄率均≥70%。注射对比剂前后,对BA进行HR-MRI冠状面扫描。对最狭窄处近端、远端及最狭窄处的管壁强化程度进行计算,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明确是否有新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硬化性狭窄 动脉 高分辨率 症状 MRI诊断 冠状面扫描 HR-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倪晓俊 《大医生》 2020年第1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仅有...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仅有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为对照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研究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探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酰(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指标进行logo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CRP、TC、TG、LDL-C、HDL-C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相关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其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故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联合降脂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脑梗死患者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颅内动脉 硬化性狭窄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p-PLA2、LOX-1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经忠 张亮 靳久增 《临床医学》 2023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受体1(LOX-1)的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87例为...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受体1(LOX-1)的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检查结果评估其狭窄程度,轻度狭窄61例、中度狭窄89例、重度狭窄37例。根据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随访结果评估其预后,预后良好162例,预后不良25例。于治疗前收集患者的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以及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与狭窄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LOX-1水平对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着狭窄率的提高,患者治疗前血清Lp-PLA2及LOX-1的水平逐渐升高,且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25、0.698,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PLA2、LOX-1、两者联合预测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77、0.760、0.904,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两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清Lp-PLA2、LOX-1水平均升高,其水平变化与狭窄程度以及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大动脉硬化性狭窄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凝集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受体1 预后
原文传递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ChimowitzM.I. LynnM.J. +1 位作者 Howlett-Smith H. 黄卫东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9期9-9,共1页
BACKGROUND: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is an important cau se of stroke. Warfarin is commonly used in preference to aspirin for this disord er, but these therapies have not been compared in a rando... BACKGROUND: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is an important cau se of stroke. Warfarin is commonly used in preference to aspirin for this disord er, but these therapies have not been compared in a randomized trial. METHODS: W e randomly assigned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stroke caused by angiographically verified 50 to 99 percent stenosis of a major intracranial arte ry to receive warfarin (target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2.0 to 3.0) or as pirin (1300 mg per day) in a double-blin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The prim ary end point was ischemic stroke, brain hemorrhage, or death from vascular caus es other than stroke. RESULTS: After 569 patients had undergone randomization, e nrollment was stopped because of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who h ad been assigned to receive warfarin. During a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1.8 yea rs, adverse events in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death (4.3 percent in the aspirin group vs. 9.7 percent in the warfarin group; hazard ratio for aspirin relative t o warfarin, 0.46;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23 to 0.90; P=0.02), major h emorrhage (3.2 percent vs. 8.3 percent, respectively; hazard ratio, 0.39; 95 per 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18 to 0.84; P=0.01),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su dden death (2.9 percent vs. 7.3 percent, respectively; hazard ratio, 0.40; 95 pe 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18 to 0.91; P=0.02). The rate of death from vascula r causes was 3.2 percent in the aspirin group and 5.9 percent in the warfarin gr oup (P=0.16); the rate of death from nonvascular causes was 1.1 percent and 3.8 percent, respectively (P=0.05). The primary end point occurred in 22.1 percent o f the patients in the aspirin group and 21.8 percent of those in the warfarin gr oup (hazard ratio, 1.04; 95 per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0.73 to 1.48; P=0.83). CONCLUSIONS: Warfarin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es of adverse events and provided no benefit over aspirin in this trial. Aspirin should be use d in preference to warfarin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阿司匹林治疗 内大动脉狭窄 缺血卒中 脑血管造影 硬化性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试验 终点事件 随机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艳 韩宁 卢应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根据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有无狭窄情况分为狭窄组(n=179)和非狭窄组(n...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不同血糖水平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根据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有无狭窄情况分为狭窄组(n=179)和非狭窄组(n=105);选取同期到院健康体检的老年非脑血管病者27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MS发生情况,根据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不同血糖水平MS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并观察狭窄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的影像学分布特征。结果观察组MS发生率为54.2%(154/2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27/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MS发生率为60.9%(109/179),明显高于非狭窄组的42.9%(45/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顾分析,伴有糖尿病的MS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关(OR=1.751,P<0.05)。狭窄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影像学分布显示,受累血管以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颈部总动脉最为多见,前循环血管闭塞发生率70.4%(19/27),高于后循环血管闭塞发生率29.4%(8/27);颅内血管闭塞率63.0%(17/27),高于颅外血管闭塞率37.0%(10/27)。结论伴糖尿病的MS是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风险因素,临床需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以积极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且糖尿病患者脑梗死与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临床需依据狭窄及受累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颅内大动脉 硬化性狭窄 血糖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夹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脑血管造影结果探析
11
作者 张博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9年第8期00022-00022,共1页
针对脑血管造影血管变化的异同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及颅内供血动脉夹层性脑梗死在医学临床上的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二零一四年到二零一八年四年之间收容诊治的120例罹患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患有颅内供血动... 针对脑血管造影血管变化的异同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及颅内供血动脉夹层性脑梗死在医学临床上的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二零一四年到二零一八年四年之间收容诊治的120例罹患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患有颅内供血动脉夹层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并将这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即夹层组和硬化组,夹层组有30例患者,硬化组有90例患者。对患者在医学临床上的信息以及脑血管造影病变血管的差异和相同点与脑血管病症的普遍危险原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夹层组和硬化组的患者在医学临床上的病症特征较相似,都是脑卒中为病发原因,但是夹层组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头部疼痛的情况,脑血管造影显示夹层组和硬化组的患者出现病变血管大多是重度狭窄和前循环。结论:若患有脑梗死的患者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水平较高,证明患者罹患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几率较高。而患有颅内供血动脉夹层性脑梗死的患者则是单支重度狭窄。辨别患者罹患硬化性或是夹层性脑梗死的明显特征是患者是否出现了头部疼痛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供血动脉夹层脑梗死 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警惕冠心病“变脸”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衡 侯叔霞(整理)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9年第8期50-53,共4页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当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时,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致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平衡,出现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当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塞时,心肌缺血...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当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时,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致使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平衡,出现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当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塞时,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心肌梗死,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心脏病 心肌供血不足 管腔狭窄 血管痉挛 心肌氧供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手术麻醉一例
13
作者 许爱军 王鹏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33期76-77,共2页
患者男,57岁,体重65 kg,因“突发昏迷3d”急诊入院.术前诊断:(1)小脑大面积梗死,脑积水.(2)重度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轻中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高血压3级,极高... 患者男,57岁,体重65 kg,因“突发昏迷3d”急诊入院.术前诊断:(1)小脑大面积梗死,脑积水.(2)重度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轻中度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5)发热待查.拟于静吸复合麻醉下急诊行“开颅去骨瓣减压+脑室外引流+气管切开术”.术前检查: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减弱.听诊主动脉瓣第一、二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粗糙杂音,向颈部传导.头颅CT:小脑大面积梗死,脑积水.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狭窄10%,左回旋支狭窄85%,右冠状动脉狭窄60%~ 70%.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损害,升主动脉增宽.心脏彩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中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口面积0.9 cm2,收缩期跨瓣压差86 mm Hg(1 mm Hg =0.133 kPa),舒张期跨瓣压差101 mm Hg,左室饱满,左房扩大;室间隔、左室壁增厚,左室射血分数54%.患者因心脏病变准备行“主动脉瓣置换+CABG+升主动脉探查术”,术前突发昏迷,发热(T42℃),故需急诊行开颅手术.化验检查:WBC 26.19×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动脉狭窄 静吸复合麻醉 手术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小脑大面积梗死 脑梗死 症状心肌缺血 左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单发性皮质下小梗死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雪竹 杨春晓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的比例〉70%[1],进展性脑卒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以往常将单发性皮质下小梗死(Single Small Subcortical I... 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病的比例〉70%[1],进展性脑卒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临床问题。以往常将单发性皮质下小梗死(Single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SSI)与腔隙性脑梗死混为一谈,后者被认为是由小动脉病变所致,主要以纤维蛋白样降解或脂质透明变性为病理特征,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受限[2];更多研究表明SSSI的病理机制还包括载体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闭塞穿支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小梗死 穿支动脉 单发 缺血脑卒中 脑血管病 硬化性 狭窄程度 内大动脉狭窄 症状出血 NIHSS
原文传递
重视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
15
作者 刘祖春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0年第1期28-29,共2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冠心病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冠心病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将其分为5型,包括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以及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心肌缺血 缺血心肌病 冠心病患者 隐匿型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硬化 管腔狭窄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服务试点项目方案 被引量:10
16
作者 高卫中 赵文华 孔灵芝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一、项目背景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间歇性跛行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2年5月,原卫生... 一、项目背景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间歇性跛行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2年5月,原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明确了我国慢性病工作的原则、目标和保障措施,对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管理率和控制率等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中国成人 试点项目 健康管理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症状动脉狭窄 病防治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