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同时测定痛安注射液中青藤碱和白屈菜碱含量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兰兰 萧伟 +2 位作者 胡军华 尚强 秦建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7,共3页
目的:测定痛安注射液(青风藤,白屈菜等)中青藤碱和白屈菜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0.1%三乙胺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结果:青藤碱在162μg~16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白屈菜碱在35μg~350μg范围内呈... 目的:测定痛安注射液(青风藤,白屈菜等)中青藤碱和白屈菜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0.1%三乙胺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结果:青藤碱在162μg~162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白屈菜碱在35μg~35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青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为0.41%(n=5)。白屈菜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为0.62%(n=5)。结论:本试验方法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痛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HPLC 青藤碱 白屈菜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安注射液对中度癌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关洁珊 景娇 林丽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痛安注射液治疗中度癌性疼痛(简称癌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中度癌痛且辨证属血瘀证的患者54位(共307例次),剔除1例次,最终纳入统计的合格病例共53位患者(共306例次)。使用痛安注射液(由青风藤、白屈菜、汉桃... 【目的】观察痛安注射液治疗中度癌性疼痛(简称癌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中度癌痛且辨证属血瘀证的患者54位(共307例次),剔除1例次,最终纳入统计的合格病例共53位患者(共306例次)。使用痛安注射液(由青风藤、白屈菜、汉桃叶等组成)肌肉注射。观察止痛起效时间、止痛维持时间、疼痛缓解度和安全性。【结果】(1)癌痛缓解的总有效率达98.04%,其中轻度缓解为211例次(占68.95%),中度以上缓解为89例次(占29.08%)。老年人(≥60岁)的疼痛的缓解程度较年轻人(﹤60岁)好(P﹤0.05);不同类型的癌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止痛起效时间最短为15 min,最长为120 min,平均为58.307 min;止痛维持时间最短为1 h,最长为59.5 h,平均为19.147 h。老年人的平均止痛起效时间有短于年轻人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的平均止痛维持时间较年轻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型癌痛中,躯体痛的止痛起效时间最短,起效最快,其次是神经痛,内脏痛的止痛起效时间最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止痛维持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血象、肝肾功能、大小便常规、心电图检查等均无明显变化,在观察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中成药痛安注射液能有效缓解辨证属血瘀证的中度癌性疼痛,且副作用小,临床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 中药疗法 痛安注射液 治疗应用 血瘀证 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安注射液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萧伟 尚强 +3 位作者 孙兰 徐兰兰 刘涛 王振中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通过动物镇痛实验,观察痛安注射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电刺激法、大鼠甩尾法动物模型,研究痛安注射液的镇痛作用。结果:痛安注射液明显减少扭体反应次数(P<0.05,P<0.01),明显提高小鼠镇痛百分率(P<0.05... 目的:通过动物镇痛实验,观察痛安注射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电刺激法、大鼠甩尾法动物模型,研究痛安注射液的镇痛作用。结果:痛安注射液明显减少扭体反应次数(P<0.05,P<0.01),明显提高小鼠镇痛百分率(P<0.05,P<0.01),明显延长大鼠甩尾时间(P<0.05,P<0.01)。结论:痛安注射液在各实验中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电刺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MS对痛安注射液指纹图谱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有智 秦建平 +4 位作者 王宪平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6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采用液相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对指纹图谱中色谱峰进行研究,对痛安注射液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RRHD(3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 目的:采用液相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对指纹图谱中色谱峰进行研究,对痛安注射液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RRHD(3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2μL。检测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飞行时间质谱,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一级质谱质荷比扫描范围m/z 100~1500,二级质谱质荷比扫描范围m/z30~500。结果:痛安注射液的指纹图谱色谱峰中共鉴别出12个成分。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定了痛安注射液的指纹图谱中的主要成分,为痛安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UPLC-Q-TOF MS/MS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安注射液青风藤中间体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康小东 杨绪芳 +4 位作者 李峰 刘俊超 吴云 孙永成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5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青风藤中间体中青藤碱的转移率,优化了痛安注射液青风藤中间体的纯化工艺。方法:以青藤碱转移率及青风藤中间体指纹图谱稳定性为指标,考察萃取过程中药液不同p H值对青藤碱转移率的影响;以青藤碱转移率为指标,考察酸水溶... 目的:为了提高青风藤中间体中青藤碱的转移率,优化了痛安注射液青风藤中间体的纯化工艺。方法:以青藤碱转移率及青风藤中间体指纹图谱稳定性为指标,考察萃取过程中药液不同p H值对青藤碱转移率的影响;以青藤碱转移率为指标,考察酸水溶解过程中不同p H值盐酸酸水液对溶解效果的影响;以青藤碱转移率为指标,分别考察减压抽滤、板框式过滤器、高速管式分离机、平板直联式离心机等四种分离方式对青风藤酸水溶解液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萃取前青风藤药液p H值为10-11时,青藤碱在萃取过程中转移率最高并且制备得到的痛安注射液成品指纹图谱稳定性好;酸溶过程中盐酸酸水溶液p H值范围为2.0-2.5时,青藤碱转移率最高,为92.94%;高速管式分离方式对青风藤酸水溶解液分离效果最好,青藤碱转移率为93.34%。结论:优化后的生产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目标产物青风藤中间体中青藤碱的转移率,同时成品指纹图谱稳定,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青风藤 转移率 纯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安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4
6
作者 尚婵 李海波 +8 位作者 李孟璇 苏真真 孟兆青 黄文哲 王振中 丁岗 杨中林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2期2118-2124,共7页
目的:研究痛安注射液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检测化合物对PGE_2抑制活性,综合应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活性部位进... 目的:研究痛安注射液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检测化合物对PGE_2抑制活性,综合应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痛安注射液中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抗PGE_2释放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N-反式阿魏酰酪胺(2)、白屈菜红碱(3)、青藤碱(4)、黄连碱(5)、血根碱(6)、白屈菜碱(7)、木兰花碱(8)、别隐品碱(9)、原阿片碱(10)、杜鹃素(11)、二氢血根碱(12)、Heptadec-(9Z)-enoic acid(13)、绿原酸(14)、隐绿原酸(15)、3,5-O-二咖啡酰奎宁酸(16)、4,5-O-二咖啡酰奎宁酸(17);通过PGE_2抑制活性检测,6个化合物对PGE_2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17均为首次从痛安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9、10、11、12对PGE_2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黄酮 生物碱 有机酸 苯丙素 PG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安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霍翠翠 徐兰兰 +3 位作者 尚强 胡军华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9-571,共3页
目的建立痛安注射液的指纹图谱,更有效地控制该产品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痛安注射液指纹图谱进行研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保护柱:Phenomenex C18(4 mm×3 mm,5μm);流动相:0.02 mol/L磷酸二氢... 目的建立痛安注射液的指纹图谱,更有效地控制该产品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痛安注射液指纹图谱进行研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保护柱:Phenomenex C18(4 mm×3 mm,5μm);流动相:0.02 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线性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检测波长为230 nm。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的操作规范软件(版本2004A)进行评价。结果制剂中选定的共有峰分离良好。结论该方法为痛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多波长HPLC同时测定痛安注射液中4种有效成分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夏 崔培超 +5 位作者 仲艳 胡军华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0-53,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痛安注射液中木兰花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白屈菜碱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刖Gemini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0.02mol·L^-1磷酸二氢钾(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痛安注射液中木兰花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白屈菜碱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刖Gemini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0.02mol·L^-1磷酸二氢钾(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木兰花碱),290nm(原阿片碱、白屈菜碱),360nm(黄连碱),柱温30℃。结果:木兰花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白屈菜碱分别在10.856~108.560(r=0.9998),24.712~247.120(r=0.9996),3.464~34.640(r=0.9996),39.296~392.960mg·L^-1(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7.5%-101.8%。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测定痛安注射液中木兰花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白屈菜碱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木兰花碱 原阿片碱 黄连碱 白屈菜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痛安注射液配液过程中除杂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绪芳 王秀海 +4 位作者 柏伟荣 康小东 刘俊超 吴云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200-3203,共4页
为了有效去除痛安注射液中无效杂质,优化配液过程中除杂工艺的最佳参数,该文以痛安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白屈菜碱的质量浓度、青藤碱的质量浓度、固含物减少率、有关物质检查结果等为评价指标,考察冷藏、热处理、碳吸附等工艺对药液中杂... 为了有效去除痛安注射液中无效杂质,优化配液过程中除杂工艺的最佳参数,该文以痛安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白屈菜碱的质量浓度、青藤碱的质量浓度、固含物减少率、有关物质检查结果等为评价指标,考察冷藏、热处理、碳吸附等工艺对药液中杂质及有关物质的去除情况,优化工艺参数并确定除杂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冷藏时间36 h,热处理时间15 min,活性炭用量0.3%,100℃吸附10 min,能够有效的去除痛安注射液中鞣质等杂质,保证成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配液 除杂工艺 鞣质
原文传递
痛安注射液组方药材白屈菜提取物精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绪芳 康小东 +4 位作者 刘俊超 韦迎春 李雪峰 孙永成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631-2635,共5页
目的优化痛安注射液组方药材白屈菜提取物精制纯化工艺,提高白屈菜提取物中白屈菜碱的量。方法分别考察平板直联式离心、高速管式离心、碟片离心不同离心技术方法,对白屈菜酸沉液分离的效果;分别考察不同pH值酸水液对白屈菜萃取干膏溶... 目的优化痛安注射液组方药材白屈菜提取物精制纯化工艺,提高白屈菜提取物中白屈菜碱的量。方法分别考察平板直联式离心、高速管式离心、碟片离心不同离心技术方法,对白屈菜酸沉液分离的效果;分别考察不同pH值酸水液对白屈菜萃取干膏溶解效果的影响;分别考察减压滤过、高速管式离心、平板直联式离心不同分离方式对白屈菜酸水溶解液分离的效果;以白屈菜碱转移率、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可行的白屈菜碱精制纯化工艺。结果采用碟片离心技术对白屈菜酸沉液分离效果最好;酸水液pH值在3~4时酸溶解效果及白屈菜碱转移率最佳;高速管式离心对白屈菜酸水溶解液分离效果最好。结论该工艺制备白屈菜提取物,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白屈菜 精制工艺 离心 生物碱 白屈菜碱
原文传递
LC-MS/MS同时测定痛安注射液中13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尚婵 李孟璇 +8 位作者 李海波 何亮伟 孟兆青 黄文哲 王振中 丁岗 杨中林 萧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01-1907,共7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痛安注射液(TAI)中丁香脂素、N-反式阿魏酰酪胺、白屈菜红碱、青藤碱、黄连碱、血根碱、白屈菜碱、木兰花碱、别隐品碱、原阿片碱、杜鹃素、次罂粟碱、二氢血根碱共13个有效成...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痛安注射液(TAI)中丁香脂素、N-反式阿魏酰酪胺、白屈菜红碱、青藤碱、黄连碱、血根碱、白屈菜碱、木兰花碱、别隐品碱、原阿片碱、杜鹃素、次罂粟碱、二氢血根碱共13个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用于痛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_(18)柱(2.1 mm×150 mm,3.5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B为乙腈,梯度洗脱(0.01~2 min,5%B;2~8 min,5%~30%B;8~11 min,30%~95%B;11~13 min,95%B;13~13.1 min,95%~5%B;13.1~14 min,5%B),流速0.5 m L·min^(-1),柱温25℃;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条件下检测,多反应离子监测(MRM)进行定量。结果所测上述13个待测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加样回收率在95.70%~104.8%,RSD均小于1.9%,10个批次样品中上述13种成分的质量浓度依次为0.021 2~0.029 0,0.001 7~0.002 3,0.000 9~0.001 3,5.952~6.205 2,0.195 4~0.240 5,0.002 0~0.002 9,0.693~0.798 2,0.069 3~0.078 2,0.089 29~0.102 9,0.386 5~0.420 1,0.014 3~0.015 9,0.755 3~0.842 1,0.008 2~0.011 2 g·L^(-1)。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为综合评价痛安注射液的质量提供参考。通过对10个批次的痛安注射液进行分析测定,并根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痛安注射液的质量并无明显差异,从而为痛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安注射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生物碱 黄酮 木脂素 中药多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Efficacy of perioperative parecoxib injec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被引量:78
12
作者 Thawatchai Akaraviputh Charay Leelouhapong +1 位作者 Varut Lohsiriwat Somkiat Aroonpruksakul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6期2005-2008,共4页
AIM: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perioperative parecoxib injec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METHODS: A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 AIM: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perioperative parecoxib injec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METHODS: A prospective,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on 7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lect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t Siriraj Hospital, Bangkok,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7.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20 mg parecoxib infusion 30 min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and at 12 h after the first dose (treatment group), or normal saline infusion, in the same schedule, as a placebo (control group). The degree of the postoperative pain was assessed every 3 h in the first 24 h after surgery, and then every 12 h the following day, using a visual analog scale. The consumption of analgesics was also recorded.RESULTS:There were 40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in scores at each time point, and analgesic consumption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there were fewer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placebo group who required opioid infusion within the first 24 h (60% vs 37%, P=0.053).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parecoxib provid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However, preoperative infusion 20 mg parecoxib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opioid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ARECOXIB Postoperative p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